登陆注册
6145200000043

第43章 一、“道德定于天下而民纯朴”

《淮南子》中“道德”的基本内涵,是先验与经验并具的。道家之“道”不仅是宇宙本体论的最高范畴,同时也是道德伦理的最高范畴,得道是道家所设定和追求的最高的人生修养目标。人性论不同,那么道德价值定位以及政治观也随之不同。“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指出了道德的形上依据。德是源于道的,道是在德的修行实践中才能获得,而能保持这份得于道的天性实际就具有了德性。因此,“道德定于天下而民纯朴”。此自然道德论基本袭用原始道家的观点,道德具有质朴自然的特征,与儒家人为制定的仁义不同。“往古之时……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何则?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道德是自然的,而智故是人为机巧的,当道德显扬时,智故则无处存身。《淮南子》以道为万物的本原,以德为万物的本性,因而道与德都是自然或本然的。道产生并包容万物,道是事物之理,德则为事物的特性,二者是表与里的关系,道与德就存在于事物自身之中,无须外求。这是一个普遍自然的宇宙的道德法则,超越了人为制定的仁义礼智的社会道德和法则,显示了容纳万物的博大观念和广阔的思维空间。道家的自然道德特征实际是坚守了道德的纯正本质,以抵制俗世的伪诈,寻求身心的超越,试图从俗世的道德桎梏中解脱出来,探寻符合人的本真的道德。

道与德是形影不离的。从二者存在的先后顺序看,道是先于德的,德是道的内在属性,若作为社会伦理道德的范畴,二者是可以分离的,德是可以脱离道而存在。“道灭而德用,德衰而仁义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道高于德,德本于道。“夫道之与德,若韦之与革,远之则迩,近之则远,不得其道,若观?鱼。故圣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万化而无伤。其得之,乃失之;其失之,非乃得之也”,道与德如同革与韦,革为去毛的兽皮,韦是加工过的熟皮。德源于道,道是万物的本原,是未经加工的,而德是道的功用,二者是体与用的关系,无道则无德,道与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二者没有截然的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道在德的背后,德是道的显现,人们只有通过德才能更深刻地把握道。圣人之心若明镜一般,万物无遗地呈现于前,无为而能得物之真,但自身并无损伤和缺失。“故德之所总,道弗能害也”,“故德形于内,治之大本”,道与德具有一致性。“道者,物之所导也;德者,性之所扶也”,道是事物运行变化的根据,决定和引导事物的发展。德与性相连,对性有辅助功能。道落实于人生的层面上就被称为德,德又常常反映人的品质,因此德总是与人性相连,成为人性的本质内容。“治德者不以德,以道”,道是德产生的根本和治理的依据。“德可以自修,而不可以使人暴;道可以自治,而不可以使人乱”,德既然存在于个体之中,能反映人的品性,因此则可以通过个体的修行获得。道是作为治世的总原则和总根据,道与德既是治理社会的根本原则,又是个人修行的理论依据,实际将修身与治国从内部自我管理的角度统一起来。《管子》曾对道与德的关系进行过分析,“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间”,道存在于德之中,德总是与生命相连,因此,德是生的表现。德之所在,即道之所在,二者是不分的。《淮南子》认为道与德相连,“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德是道的外化,拥有德即合乎道,才能得到道的偏爱。

道德可以自治,但需有外在条件的允许,《淮南子》注意到时机在成事中的重要性,提出要“待遇”、“待时”:

德可以自修,而不可以使人暴;道可以自治,而不可以使人乱。虽有圣贤之宝,不遇暴乱之世,可以全身,而未可以霸王也。汤、武之王也,遇桀、纣之暴也。桀、纣非以汤、武之贤暴也,汤、武遭桀、纣之暴而王也。故虽贤王,必待遇。遇者,能遭于时而得之也,非智能所求而成也。君子修行而使善无名,布施而使仁无章,故士行善而不知善之所由来,民澹利而不知利之所由出。故无为而自治。善有章则士争名,利有本则民争功,二争者生,虽有贤者,弗能治。故圣人掩迹于为善,而息名于为仁也。外交而为援,事大而为安,不若内治而待时。

德可以使个人的修养得到提高,得道能够使社会自治,但二者都不是用来役使他人,使社会暴乱起来,而是通过自修自治使整个社会、个人自身、人与人之间呈现出的有序和谐。道与德是社会必不可缺的,圣贤在和平时期依此可以保全自身,在乱世却能借此成就霸王之业。而要成为贤人和霸王,除自身的道德修养外,且须具有外在时机的成熟,这不是单靠个人的智能所能达到的。因此,主客观条件都要重视。此外,君子在立身行事时不应追求和计较彰显外在的名誉,并且当百姓能淡泊名利而不追究利的根源,这样社会才不会有争端,个体的自立与自足才能有利于社会整体的自治。因此立足于个体自身的完善,等待适当的时机则自然能成就功业。

同类推荐
  •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书以孟子的观点为基本出发点,融会古今,多方位地阐释了孟子学说和现代人的紧密联系,既不乏理论上的严谨性,又有着优美的文笔,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 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 称为一家。
热门推荐
  • 魔女爱上王子

    魔女爱上王子

    当魔女冷汐再次遇见小时候的竹马慕容风发现他的变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神级败少

    神级败少

    重生了,王道明成为了同时空同名同姓的一个国内顶级富豪家的独子!豪车,我只要一千万往上的!豪宅,先在家里住着吧,三口人一千多平,不小了!美女,千金大小姐也可以,但脾气要好,不能管的太多。对了,我的理想是左拥右抱,这个对方一定要理解,并且给予支持。还有什么?嗯,让我好好想想先!
  • 偶像派剑仙

    偶像派剑仙

    想要成为高贵优雅的剑仙,要求只有一个,够帅就行!————苏哲对着一脸崇拜之色的后辈如是道在苏哲的身后,桔梗眼角微微一抽,默默喝茶一言不发。(╯‵□′)╯︵┻━┻”PS:龙族卷已崩,毒抗低的自觉忽略,我准备开新卷
  • 神武创世

    神武创世

    鸿蒙之初,天道茫茫。以我之名,书写万疆;源起之石,引动四荒,谁与争锋,创世一场!那一年,苍山之下,少年刻骨铭心。这一世,以血为墨,铭记辉煌!
  • 绿茵之最强前锋

    绿茵之最强前锋

    中国队再一次倒在世界杯决赛门前幸运的是中国足球迎来了“钻石一代”人才辈出陆风中国足坛最具天赋的新星征服巴西征服英超征服西甲征服世界在陆风的带领下中国队最终杀入决赛圈...本书书友群已建立群号413751630欢迎大家加入聊天扯淡
  • 重生之鸿蒙空间

    重生之鸿蒙空间

    我所描写的,是一个从末世重生回现代,死时机缘巧合下融合了鸿蒙空间,重回现代后的女孩与初恋甜甜蜜蜜生活在一起的故事。重生后的女孩不再重蹈覆辙,不会再被总是自称为女孩好友的恶毒闺蜜下药。也不会再被上辈子的渣男老公所强迫。让我们来看女孩以后是怎样风生水起的生活吧
  • 喵萌变身战队

    喵萌变身战队

    一次偶然的机会,伊雪海和好友叶暖捡到了两块紫色发光的石头。捡到这么奇怪的石头就算了,挖槽,石头竟然融入了手心里??融进去就算了,挖槽,竟然要华丽丽的变身打怪物?你以为玩奥特曼呢?变身和打怪物就算了,挖槽,外星人竟然喜欢上了雪海?好在,雪海一直暗恋的学长也开始喜欢雪海哩!(不限时更新)
  • 京世棺木

    京世棺木

    许莫天本是京世市区现役15岁高中生……可是就是一件自己身边突发的普通蓄意“杀人案件”让本就充满好奇心的他陷入进去,从而改变整个生活……
  • 傲娇新娘:总裁大人宠着点

    傲娇新娘:总裁大人宠着点

    一【简介渣】“明明对你很熟悉的感觉,怎么总是想不起来了呢?我们是不是见过?”“见过,你对我一见钟情””我这么没节操嘛?!不过好像也很正常...”某人:“喂喂喂...!你们不理我这个小可爱吗?!”
  • 帝庙

    帝庙

    混沌有一座古庙,庙里矗立着两面阙碑,一为一境惊才绝艳者,一为手握一界至尊者。苏神秀高喊“自我而始,人族但有大难,当代代有皇,世世有帝,我便为始皇帝”时,两面阙碑皆有其名。于是,平定一界后,苏神秀再次扬刀……=====================观看本书的朋友,请您轻轻动下手指,在本书字数一行最左边点击一下,加入书架!以便观看!谢谢配合!烦请多多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写作的莫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