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5200000026

第26章 四、以“道”为标准的真理观

(一)“孰是孰非”与“真是非。”

庄子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否认了真理标准的客观性,从而否定了客观真理的存在。《淮南子》一方面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的是非观,但另一方面在说明现实问题时往往偏离了这种相对性,肯定明是非的必要性。“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以修礼,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趋舍人异,各有晓心。故是非有处,得其处则无非,失其处则无是。丹穴、太蒙、反踵、空同、大夏、北户、奇肱、修股之民,是非各异,习俗相反,君臣上下,夫妇父子,有以相使也。此之是,非彼之是也;此之非,非彼之非也。譬若斤斧椎凿之各有所施也”,指出了是非的相对性,认为是非的标准有其适用范围,诸子各家从社会的某一角度确立自己的学说,并以此批判和否定与之对抗的其它学说,于是造成各家的相互攻伐。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对是非的判断也各不相同。是非之争是由于判断的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基点。同样,君臣、夫妇、父子皆是如此,不同的身份和角色站在各自的立场自然形成对问题的不同看法,都是以己为是,以他为非,于是有是非之争。因此不能以自己作为标准去判断对方的正确与否。这就说明是非的确定是有条件的,但这种条件性却导致了相对性,由此得出:

天下是非无所定,世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所谓是与非各异,皆自是而非人。由此观之,事有合于己者,而未始有是也;有忤于心者,而未始有非也。故求是者,非求道理也,求合于己者也;去非者,非批邪施也,去忤于心者也。

忤于我,未必不合于人也;合于我,未必不非于俗也。至是之是无非,至非之非无是,此真是非也。若夫是于此而非于彼,非于此而是于彼者,此之谓一是一非也。此一是非,隅曲也;夫一是非,宇宙也。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谓是非者,不知孰是孰非。

“无所定”就是肯定是非存在的相对性,一是一非存在于个体从各自的心意作出判断的结果,因此,是非具有主观性。《淮南子》认为若立于宇宙之间,摆脱个人的狭,就有至是、至非的存在。隅曲与宇宙相对,说明了宇宙的空间内涵。由于所处的空间不同则对是非的理解不同。并且从道的角度来看,是非都是相对的,片面的,只有道是全的。

同时,《淮南子》意识到人的认识真理的局限性,指出是非的判定不应由主观决定。因为争辩是不能辨别是非的,是非是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客观的标准,因此要依据具体情况才能得出结论。作者是从辩说的角度说明是非无定论。与此同时,肯定有“真是非”,是与非有着确定的界限,但人的个人见解是不足以作为判定是非的依据:

夫道者,无私就也,无私去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顺之者利,逆之者凶。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得失之度,深微窈冥,难以知论,不可以辩说也。何以知其然?今夫地黄主属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药也,以其属骨,责其生肉,以其生肉,论其属骨,是犹王孙绰之欲倍偏枯之药,而欲以生殊死之人,亦可谓失论矣。若夫以火能焦木也,因使销金,则道行矣;若以慈石之能连铁也,而求其引瓦,则难矣。物固不可以轻重论也。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向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故以智为治者,难以持国,唯通于太和而持自然之应者,为能有之。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判断是非不能以己意为标准。提出了标准应具有规范性和公认性的内涵。道是公正无私无偏的,只有道才能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道不可说、不可辩,因为可说可辩的对象都是具体事物的内容,只有根据事物的特性功能行事,才能有所收获,单纯主观上的辩论是无益的。而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是靠主观的猜测与争论,只有深入事物之中才能把握具体事物的规律,才不会有是非的产生。因此,智与自然相对立,即自然与人为对立,只有持自然才能持国。可见,智治不若自治,只有自治才能最终达到至治,这是从人的能力和认识的有限性否定智治。

(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

《淮南子》在肯定有“真是非”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人的认识能够辨明是非。“圣人见是非,若白黑之于目辨,清浊之于耳听”,肯定有是非之别。但在具体谈论是非时,认为是与非是相对的,“合于己”或合于俗,而理想的社会是无是非之别的,因此无须辨别是非。“……设仪立度,可以为法则,穷道本末,究事之情,立是废非,明示后人,死有遗业,生有荣名”,站在儒家匡正世风、规范社会的立场上,要求是非分明。“立是废非”,就是要使世人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此使君子小人纷然淆乱,莫知其是非者也”,从反面的角度说明是非存在的客观性。“今人之所以眭然能视,营然能听,形体能抗,而百节可屈伸,察能分白黑,视丑美,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者,何也?气为之充,而神为之使也。凡人之志各有所在而神有所系者,其行也,足???、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招之而不能见也,呼之而不能闻也。耳目非去之也,然而不能应者,何也?神失其守也。故在于小则忘于大,在于中则忘于外,在于上则忘于下,在于左则忘于右;无所不充,则无所不在。是故贵虚者,以毫末为宅也”,肯定人的认识能够辨别同异、辨明是非。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源于形体与精神的结合,这是人自身具有的。当人的精神处于虚静状态时,精神内守,不为外界所困扰,当感性知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时,才能察黑白、别同异、明是非。

《淮南子》在肯定是非有别时,又认为是非是客观的,无贵贱之分。“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是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暗主则不然。所爱习亲近者,虽邪枉不正,不能见也;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是非的标准具有客观性,是非与否与认识主体的身份无关,而是以言论的可用、可行的实际效果作为判断的标准。体现了在真理面前平等的观念。“是故仁义立而道德迁矣,礼乐饰则纯朴散矣,是非形则百姓眩矣,珠玉尊则天下争矣。凡此四者,衰世之造也,末世之用也”,是非的产生则是末世的产物,由此造成了百姓思想上的混乱。“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称之,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道听途说和纯粹的问辨是不可能真正辨别是非。由此提出“各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即万物一齐,而无由相过”的具体真理观。并且认为是非的产生与所处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当此之时……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齐一与大治相应,在大治的理想社会里,才不会有是非间的相互争论。

(三)“禀道以通物,无以相非。”

道既是最高的,又是遍在的,它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表现为事物的内在规律。观察事物的目的就是要把握事物之道。“夫禀道以通物者,无以相非也。譬若同陂而溉田,其受水均也”,只有掌握了道,才能通达万物,是非之论才会停息。《淮南子》认为通物的条件是“秉道”,由此才不会有是非之争。因此“道”是判断事非的最终和最基本的标准。

在对待是非的方式上,《淮南子》认为不应纠缠于是非之分,而应超越是非的争辩,达到齐是非。“……智伯有三晋而欲不澹,林类、荣启期衣若县衰而意不慊。由此观之,则趣行各异,何以相非也!夫重生者不以利害己,立节者见难不苟免,贪禄者见利不顾身,而好名者非义不苟得。此相为论,譬犹冰炭钩绳也。何时而合!若以圣人为之中,则兼覆而并之,未有可是非者也……故以道论者,总而齐之”,对立双方之间不能以是非而论,都自以为是而否定对方,则无法统一双方的观点,只有圣人才能超越分别,对是非采取“兼覆而并之”,则不会有是与不是的分别了。因此,从道的高度来看,就是要齐是非。“夫天不定,日月无所载;地不定,草木无所植;所立于身者不宁,是非无所形。是故有真人然后有真知。其所持者不明,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欤?今夫积惠重厚,累爱袭恩,以声华呕苻妪掩万民百姓,使知之欣欣然,人乐其性者,仁也”,真知是不遣是非的,但得道后才能有真知。一方面“禀道通物,无以相非”则不会有错误认识的产生,就不会有是非之争;另一方面,“以道论之,总而齐之”,则无是非可言。因此,从道的角度来看,则无是非之论,道就是“至是”,就是最高真理。万物无是非可言,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获得真理的,如果有真理,那就是道。因此,认识的最高目标就是得道。此外,只有当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之后,才能使认识与之得以完满的推进。得道既是最高的人生修养境界,也是认识的最高阶段和最终目标。二者是统一的,从而将知与道统一了起来。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劝勉录

    劝勉录

    本书以尖锐深刻的字眼批评希腊诸神和民众文化的堕落、无耻与淫乱,以清晰、雄辩的论证,呼吁和劝勉人们在最世俗的生活中保持一颗超然的心,响应更高、更神圣的道德标准,要心存智慧和希望,对自然要有所敬畏,不要沉迷于不正确的道德观念中。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热门推荐
  • 不死法尊

    不死法尊

    天下虚怀,迷乱众生。我若不死,将万界无敌。我乃是打不死的小强。
  • 俊俏小妾哪里逃

    俊俏小妾哪里逃

    她只有十五岁,穿越成一个乞丐,以给大户人家洗衣服为生,被王爷捡回府去,却让她陷入引血的痛苦。当她没有任何价值的时候,被无情的赶出府。再次相遇,他却以他人的生命相威胁,让她回府,这让她进退两难。
  • 龙鬼契

    龙鬼契

    你能明白这个世界吗。这个恶意满满的世界。为什么呢。它针对你。针对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你。有意思吗。平行时空的交错混乱,聚集在鬼神脚下的势力,究竟谁才能拯救世界。所有人在寻找的遗迹,那些你们所不知道的,是谁利用了谁的执念,谁又欺骗了谁。时空的交错纵横,你所爱的人到底在哪个角落?谎言和真相,你将回归何处。命中签订的契约,与龙与鬼相伴。
  • 寻龙

    寻龙

    一桩离奇的凶案牵出一份古老的遗物;这个古老的遗物又牵出一个原始的传说,传说的背后有着英雄史诗般的故事,以及两份悲哀的爱情……虽然说他们已经过去有十万年之久,可是历史的车轮似乎围绕地球转了一圈后,一切的故事又将在今天重演:龙浩天紧紧抓住一丝微弱的信息,闯都市、下古墓、远征珠峰、塔克拉玛干沙漠、甚至是传说中东北的羽山、当年盘古留下的时空异界;他从未后退,因为他相信这个传说背后的真正主角就是自己!他要寻找真相;他要复原传说;他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他要抵制整个人类即将面临的危机;一场人类凭着现代武器也无法控制局面的战争!他,将要开启一个古老的神话时代!
  • 王子的神秘公主

    王子的神秘公主

    一个拥有轻微自闭症的女孩,一个被忽略的男孩。意外的车祸,使女孩记忆全失。女孩还会记得男孩吗?还会记得彼此的承诺吗?
  • 任水自流

    任水自流

    相可生亦可死,轮回间一场血雨腥风伺机而起,搅得这苦情儿女话幕幕愁情!容不下,凄凉这世道话不尽,一生之悲苦情不起,搅断这柔肠缘不灭,染霜于鬓髻
  • 都市异能戒指

    都市异能戒指

    数头老母猪为何惊恐排队上树,商店卫生卷纸为何一下突然脱销,寝室男生为何半夜发出频频惨叫,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让我们与主持人李想一起,先在一首欢快舒缓身心的日本东京歌曲下,打开硬盘,深入探寻那肮脏幽暗的交易的背后,所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重要声明:上述简介与本文没有任何联系,对不起,本文没有简介,纯属娱乐。本文属于个人专属作品,拥有个人专利,如发现有人抄袭,本文作者将......十分欢迎
  • 难独行

    难独行

    一人一骑,行走在各个名山大川之中,身后的兵马、仆从越来越多,但心却越来越孤独,不管前面是兽人、蛮族、矮人还是精灵,都不要挡我的路,即使万夫所指,我亦往已!谁说反派不能是主角。
  • 黑客帝域

    黑客帝域

    由于某种原因从三十一世纪被迫穿越到二十一世纪的未来男子记忆全无…却梦见神秘老者赋予特殊使命并赐予超世的黑客技术和绝世的传统气功…最后遭受种种挫折痛难和背叛后的他恢复记忆并激发出了自己的天帝迹…他将如何领导人类拯救自己的家园?又将如何对付那个和他曾经生活在一起的人工智能系统和强大黑客帝域?
  • 殿下在手,天下我有

    殿下在手,天下我有

    身为现代人的沐紫夜,因出车祸意外死亡,却又因祸得福,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世界,她不仅穿越了,而且还是婴穿,就在她玩的风生水起的时候,一道圣旨凭空出现。“奉天承运,皇帝召曰,丞相之女沐紫夜贤良淑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与太子何奕寒乃良配也,是以,朕将沐紫夜赐婚于太子,择日成婚,钦此。”沐紫夜接到圣旨的时候,不禁腹诽:“那该死的皇帝是脑子抽筋了吗?我才十六岁,这么着急把我和太子凑在一起,他到底想干嘛?”何奕寒对沐紫夜一见钟情,沐紫夜却不自知,沐紫夜智商高而情商低,何奕寒的几次暗示,沐紫夜竟然还无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