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5100000035

第35章 玄远帝王司马昱

司马昱(320-372)字道万,是晋元帝中宗司马睿之少子,太和六年即位,即晋简文帝。初(322)封琅琊王,徙封会稽王。咸和九年(334)迁右将军,加侍中。咸康六年(340)进抚军将军,领秘书监。永和元年(345)封为抚军大将军,二年(346)因穆帝年幼,诏总理朝政。太和元年(366)进位丞相、录尚书事,时称“相王”。废帝海西公为桓温所废,奉立昱为帝(371),二年因病崩,终年五十三。

司马昱生于帝室之家,早慧,与名士过从甚密,善于清谈,长于品评,风神玄远,是皇室中最典型的名士皇帝。他文才突出,虽然文集仅五卷(已佚),但是文雅闲静,深为士林钦敬,《文心雕龙·时序》曰:“简文帝勃兴,渊乎清峻。微言精理,函满玄席。澹思浓采,时洒文囿。”他还是个虔诚事佛之人,经常在宫廷讲论佛法,请和尚、尼姑出入宫闱。他在玄学盛行时期成长,在桓氏左右朝政之际摄政,实在也是勉为其难,幸有谢安等人辅佐,加之名士风度为时所称,故能镇住飘摇的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司马昱做皇帝之前就是誉满士林的清谈名士,他之被继其从孙废帝海西公司马奕,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在名士中的影响与声誉。他作为名士皇帝,人格特征自然有别于一般的皇帝,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第一,玄远淡雅。历代皇帝中儒雅者不少,附庸风雅者更多,但是天子的地位与职责使得他们与文士的儒雅悬隔。在朝臣面前,他必须威严整肃;在大量的奏折面前,他又不得不打起精神日理万机;在天灾人祸发生时,他只能至少装得心系子民,赈灾救人;在内忧外患中,他又寝食难安,时刻系念社稷甚至自己的宝座与生命。总之,不管是好皇帝还是庸天子、残暴之君,很少有飘逸玄远的。司马昱就是历史上极其鲜见的这样的皇帝。司马昱的风度娴雅柔顺,光彩斐然:“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司马昱)来,轩轩如朝霞举。”(《世说新语·容止》)这样说不知有无夸张,但是司马昱的光彩照人自是不必多加解释。这样的风度正是名士所标榜且不遗余力地追求的。他是清谈高手,玄言能将。

他淡乎世事,漠然处事。“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世说新语·德行》)在此可见其异于常人,淡乎世事者四:听凭所处之处尘土覆盖,不愿以人事改变自然之状;老鼠为人类大害,古今一也,所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乃流传甚久的俗语,但是见老鼠行迹,不打也罢了,反而以为佳事,对除鼠害者显露不愉快的神色,实在稀奇;不喜欢人们互相攻击残害,而这恰恰是社会常见,官场必不可少的现象,也是许多政治家喜欢甚至有意要创造的局面;对不满、很不喜欢之事,只是脸露意色,委婉疑问(无乃不可乎)而已,并无干涉之意。

他确实具有非常淡远的境界。当世名士许询以嵇康《琴赋》中语品评其曰:“‘非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简文其人。”(《世说新语·赏誉》)“渊静而闲止”即道出了司马昱神韵。其出世之境,出于庄而胜于庄:“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世说新语·言语》)庄子的濠上之想与濮水之致,那是临濠、濮而有,司马昱更高出他的师傅一筹,竟然在皇家园林里也能具有这种远离尘嚣的韵致,而且还有他的精妙理论:“会心处不必在远”!这种韵致只有陶渊明的“心远”才能仿佛。他具备了这样的高情远志,难怪万事难萦其心,百乱无动其境,处危而不知其危,面暴而不明其暴。

司马昱的雅致也是很惊人的。桓温是当时左右朝政的军阀,觊觎之心相当明显,实为朝廷大患。司马昱此时为抚军将军,辅佐幼主,总理朝政,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谓微妙而险象环生,但是他竟然能处危不乱,若无其事,仍然保持着非常淡雅的姿态:“简文作抚军时,尝与桓宣武(桓温)俱入朝,更相让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以朝廷所命以及皇室之尊,自然应该是司马昱在前,但是他却能谦让至于在后,可能有畏惧之心,但是以淡然而不为人察的姿态现之,可见其“修养功夫”之深。桓温也附庸风雅地以古老的“赋诗言志”传统,用《诗经》的成句,表示对他的“尊敬”:“伯也执殳,为王前驱。”简文帝也不甘示弱,还以同样的《诗经》成句来表示对桓的尊重:“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世说新语·言语》)在这次“较量”中,桓温本是底气十足,在朝廷也是跋扈惯了,因此假装“尊敬”也好,盛气凌人也罢,都是游刃有余,随意处之。可是司马昱却不同了,面对的是有可能颠覆东晋朝廷,抢夺社稷的强敌,自己又在总理朝政,实力上略逊一筹。但是他没有王坦之面见桓温时的恐惧与行为失次等言语举措,相反举止大方,言语儒雅,应对从容,实在也是非常难得!

第二,品评精警。人物品评仍然是清谈的重要内容之一。当然,品评也与以往不完全相同。品评的范围更广。大凡人的相貌、才学、清谈能力、品行甚至南北学术风格等都在品评之列。与西晋比较,对人物外貌的品评不那么突出了,最重要的是才情与品行。清谈方式依然是手持麈尾,以口才为上。但是稍有变化的是,似乎麈尾没有以前那么非有不可了,也可能是偏安江左的客观条件所限吧;在驰骋口才的同时,也有先用笔各自写好,然后比较优劣的,这样同时清谈的不限于主客两人了。司马昱非常熟悉社会上各位名士的清谈特点,并予以准确的评价。《世说新语·文学》记录有一次支道林与殷浩在简文帝处清谈的情景: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渊源(殷浩)崤、函之固,君其慎焉!”他深知殷浩的玄谈长于才性方面的内容,因此提醒道林小心。“支初作,改辙远之,数四交,不觉入其玄中。相王抚肩笑曰:‘此自是其胜场,安可争锋!’”支道林与殷浩的清谈详情,不得而知,但是大体过程与最终结果是非常清楚的。司马昱的提醒与预测完全正确,在清谈场上驰骋不败的支遁,在与殷浩交言才性问题时败下阵来了。对清谈人物的熟悉程度令人惊讶,而其评价也是合乎实际。他评价以前的著名玄学家说:“何平叔(何晏)巧累于理,嵇叔夜(嵇康)俊伤其道。”(《世说新语·品藻》)刘孝标注曰:“理本真率,巧则乖其致;道唯虚澹,俊则违其宗。”结合刘孝标的注,我们应该对司马昱的品评之语,道一声“精辟”!何晏可能过于讲究辞采等技巧,因此反而妨碍了玄理的通晓明白;嵇康“师心以遣论”(刘勰语),俊彦气盛,很富有感染力,但是于理不免有所损害,至少言激切则难免偏,语激烈而不免尖,跟心平气和的道理显然相去不近。

他还因玄学修养的渊深,使得他对事理与人物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例如,谢安连续拒绝朝廷征召,大家感叹“安石不出奈天下何”的时候,司马昱根据谢安平日生活中“畜伎”(蓄养艺人)的细节,认为:“安石必出。既与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世说新语·识鉴》)果然,不久谢安就走出东山,前往桓温处任职了。司马昱的判断,自然依凭他的细致观察与不凡的识鉴,因为喜欢娱乐的人,不可能忘怀世事,更不可能在朝廷与家族罹难蒙忧时候,完全置身事外的。

简文帝司马昱还喜欢品评名士,而且功力不浅。他评王述:“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世说新语·言语》)王述之才可以从王羲之很瞧不起他,不愿为其下而坚决辞官退隐中看见端倪;他之真率也可以从“王蓝田性急”的故事中得到阐释。司马昱的一句话,把王述的基本特点概括殆尽。他品王恬:“朗豫。”(同上)这个品评,与《文字志》的叙述一致:“恬识理明贵,为后进冠冕也。”他评殷浩:“渊源语不超诣简至,然经纶思寻处,故有局陈。”(同上)殷浩为清谈翘楚,司马昱的品语抓住了殷浩语言并不特别讲究,但是思理井然,善于布局的特点。前面所引支道林与殷浩的较量,起先支道林还不错,但是后来不知不觉进入了殷浩布置的“圈套”,败下阵来。根据《世说新语》所载,司马昱几乎将当世的名士品评殆遍,而许多人都希望听到他对名士的品评之语。

第三,柔弱胜刚。面对日益显露篡位野心,并且已经有倾覆朝廷实力且加紧夺权步伐的桓温,司马昱先以重用殷浩来与之抗衡,失败后便只能退求其次,以柔制刚。《世说新语·言语》篇载:“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桓温)。宣武至,问:‘上何在?’简文曰:‘某在斯。’时人以为能。”以常理常情,皇帝召见大臣,大臣会战战兢兢,而皇上却面南威严。但是当时情形是,皇帝为桓所“拥立”,前已经被他废掉了一个皇帝,司马昱的心境可想而知。如何面对这个随时都可能废掉自己,换上新皇帝,也许直接把自己拉下来,夺取皇位的军阀?司马昱想出一个暗室相见的计策。这种方法,多少有些敲山震虎的味道,所以他的举动得到时人的赞许。桓温在废了海西公,拥立司马昱之后,还要以故杀太宰武陵王司马晞父子,反复上疏,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是司马昱坚决不同意削弱宗室的主张。《世说新语·黜免》记录其事:“桓宣武(桓温)既废太宰父子,仍上表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前诏;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太宰父子,远徙新安。”桓温欲以骋志来显示自己在朝廷决策中的地位,因此必须达到目的而罢手。面对随意废立皇帝的权臣,司马昱没有能力与之硬拼,更没有给他定罪的魄力与胆量。当然,他真这样做或许还会有更糟糕的事端发生。他的两次答表,都是言软而力足。特别是对桓温专横跋扈的行为非常不满,但是又不能直接训斥,只是以晋室的安危存亡来回击他,击中其要害,这样的诏书,竟然使残暴专横的军阀桓温“手战流汗”,可以想见其威力之大了。也正是这样的“柔弱”战胜了强悍。

简静与强力胜人相比,虽然不那么显著明效,但是在实力不如的情形之下,有时也有奇效的。桓温虽然在朝野似乎没有可怕的敌手,但是他对表面柔弱的司马昱等人还是心存忌惮的。例如:“宣武(桓温)与简文、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共载,密令人在舆前后鸣鼓大叫。卤簿中惊扰,太宰惶怖求下舆。顾看简文,穆然清恬。宣武语人曰:‘朝廷间故复有此贤。’”此处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帝性温深,雅有局镇。尝与桓温、太宰武陵王晞同乘,至板桥,温密勅令无因鸣角鼓噪,部伍并惊驰,温阳骇异,晞大震,帝举止自若,音颜无变。温每以此称其德量,故论者谓温服惮也。”桓温的下三烂手段,也是相当出人意表的,因此武陵王司马晞的表现也属正常,因为周围所有人,除了简文帝以外,全都如此。司马昱的柔,虽然有实力弱的原因,其实也有内在修养功夫的“硬朗”在。这种镇定自若,显示出深不可测的修为力量,桓温的拥立与忌惮,都说明什么人都不在眼里的桓温,对柔弱的司马昱真的有所忌讳。这就是他的名士威力。

第四,雍容迁延。与玄远淡雅相一致,司马昱还处处显示出雍容迁延,迟缓不速的风致。他言语总是慢条斯理,从不疾言厉色。他处事迁延不速。“简文为相,事动经年,然后得过。桓公患其迟,常加劝勉。太宗曰:‘一日万机,那得速!’”(《世说新语·政事》)在一般人看来,做事要讲究效率,所谓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效率。但是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欲速则不达,也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成语。司马昱的处事迁延迟缓,一方面是他的名士风度决定的,快速自然会失去文人的彬彬姿态,不雅;另一方面,时处非常,桓温年事已高,想方设法要加快篡位的步伐,因此尤其要提高效率。但是他的效率高了,对东晋皇室来说就会更早地把江山送掉,自然效果更糟糕了。他的迁延时日,显然延缓了桓温夺权的速度,也会使桓温焦虑不堪,加速他的生命旅程,使他及早走完人生路,为东晋王朝赢得时间和机会。事实证明,他的行动迟缓确实对保住司马氏的社稷,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的。后来谢安也用此法,迁延不速,使得桓温想要在临死前得到“九锡”,从而完成夺权的关键步骤的梦想成为泡影。前后相续的迁延之策,充分地展示出了真名士的绚丽光彩!

第五,玄佛兼修。在玄学清谈方面,司马昱有其长处。《晋书》本纪言其:“清虚寡欲,尤善清言。”他特别喜欢玄谈,家中常有谈客,谈客也把他家当做谈场。王坦之、范启、范汪、王濛、许询、支道林、殷浩、刘惔、谢尚、孙盛等当世名士,都是他家座上清谈常客。《世说新语·赏誉》:“许掾(许询)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襟怀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托清婉,有逾平日。简文虽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觉造膝,共叉手语,达于将旦。既而曰:‘玄度才情,故未易多有许。’”许询是清谈能手,而且玄言诗的领袖人物,其才情谈趣自然很妙。司马昱能与他共谈,可见修为不低;两人竟然共谈至凌晨,东晋已经少见;整个过程,因为互相欣赏,不知不觉感喟(咨嗟),渐渐促膝而谈,并且叉手,忘乎身外的世界。这种情景只能证明,司马昱对清谈玄理已经达到痴迷的地步。由于他的爱好与痴迷,司马昱在玄学方面很有造诣,连常年在外的桓温也知道,下都时问当时的名流刘惔:“闻会稽王语奇进,尔邪?”刘惔回答道:“极进。”(《世说新语·品藻》)这种名士们公认的“极进”,那是需要有真的清谈成绩的,我们可以相信司马昱在玄谈方面的进益不为一般了。

他还喜爱佛学,不仅请僧徒尼姑去宫廷讲论佛法,而且确实对佛学深有体悟。《世说新语·文学》云:“佛经以为祛练神明,则圣人可致。简文云:‘不知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佛经确实有这样的话,此处刘孝标注引释经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能修智慧,断烦恼,万行具足,便成佛也。”此佛即前面所说的圣人。这席话,不仅说明司马昱相信通过修炼神明,可以达到成佛的目标,而且相信佛法对人确实有陶练之功,这应该是他自己的切身体会吧。支道林还在他家与许询搭档演讲《维摩诘经》,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世说新语·文学》)也许是他长期奉佛的缘故吧,司马昱心地特别慈善。前引《世说新语·黜免》的事例足以证明他的“大慈大悲”。桓温不仅废了太宰司马晞父子,而且要将他们杀头,原因是谋反,欲杀司马昱,想取代他的辅政之位。无论以其罪之性质,还是直接针对自己的感情关系,司马昱杀司马晞父子都是在情理之中,而且能左右朝政的权臣桓温多次上表。但是,司马昱坚决不愿杀了兄长父子二人,其原因主要应该是同胞之情。他甚至连言杀都不忍,更不用说付诸行动了。余嘉锡先生对此发表议论说:“简文虽制于权臣,而能保全海西公及武陵王晞。其人盖长者而短于才。”他的仁爱慈祥,已经到了被别人说“痴”的地步:“王长史(王濛)求东阳,抚军(司马昱)不用。后疾笃,临终,抚军哀叹曰:‘吾将负仲祖于此!’命用之。长史曰:‘人言会稽王(司马昱)痴,真痴。’”(《世说新语·方正》)王濛曾要求官东阳,没有答应也是常见之事,但是不巧他短命,39岁就死了。看到他的悲惨遭遇,司马昱非常同情,竟然面对一个临死的人,任命他去东阳任职,确实是有点可笑。但是这里可以看出司马昱的仁慈之心,因为自己曾经使这样一个人失望,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其事固然不足效,其情实在感人至深,其仁苍天可表。

同类推荐
  • 轰雷狂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轰雷狂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三国杀之水煮三国

    三国杀之水煮三国

    三国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也许你也不知道!但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三国!在这里你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也许会颠覆三国在你心中的杀戮、正统的形象!少不看三国的说法将在这里打破!同时,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 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抗日战争中,发生在伪满洲国辽南地区的故事,一批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逐渐觉醒,起来与日本鬼子,汉奸,恶霸作斗争。决心作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们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光复后,又经历了民主联军解放时期;国民党占领时期,直到全国解放。在与敌人顽强斗争中,在新中国的红旗下长大的一大批真正的中国人,成为建设新国家的栋梁之才。故事凄婉,悲情,残酷,跌宕起伏……又具有人情味。文中主人公张明元同志,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的全过程。最终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他在文中以第一人称名义出现,使读者读起来有亲切感。
  • 红石之证

    红石之证

    关于被时代抛弃的源家在几十年后分裂,坚持着各自信仰进化与救赎而斗争的故事。
  • 刺客信条之澳洲传奇

    刺客信条之澳洲传奇

    我们在耶路撒冷的教堂中祈祷,在佛罗伦萨与威尼斯的高塔上仰望星空,在战火连天的美国土地上奔跑,在加勒比海与北大西洋上航行,在法国巴黎的巴士底监狱赎罪,在蒸汽漫天的伦敦神出鬼没。我们是刺客,“万物皆虚,万物皆允。”是我们的信条。现在,我们将在广阔的澳洲大陆,寻找散落的各地的伊甸碎片与圣器。本书灵感来源于《刺客信条·叛变》和《刺客信条2·文艺复兴》。本书为此系列第一部,后续会有更多。希望喜欢刺客信条的朋友喜欢。以此书致敬信仰永不叛变的圣殿骑士--谢伊·帕特里克·寇马克。
热门推荐
  • 腹黑首领的甜心BOSS妻

    腹黑首领的甜心BOSS妻

    BOSS萌妻,立正稍息,跑步前进民政局,领证生娃,抱孩子……李叶桐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红本子!哎呀我去,她竟然和认识不到两个月的人结婚了?!还是个军婚?!虽然她是总裁,知道凡是要讲究效率,可是,这,也太快了吧……
  • 异界之世界公敌

    异界之世界公敌

    停滞的文明,混乱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迎来一个异数身负使命的他转生到这个世界以战止战!弑杀神魔!
  • 脉御九天

    脉御九天

    星纹,脉师力量强弱的证明。沈青一个无法凝聚星纹的废物,接受嘲笑,忍耐寂寞,从最底层爬上去,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至高无上的脉师!
  • 紫攸

    紫攸

    “剑过无痕”君落羽,一代封号强者,因一本轮回密典,遭到强者围杀,死亡之际,轮回密典使她转世重生……这一世,我叫洛、紫、攸
  • 末世之颠末轮回

    末世之颠末轮回

    一个星球一个神,吾乃神,孕生灵,灭恶灵,却卷红尘误苍生,吾名卢思凡,神之女。
  • 秋暮八月十五夜与王

    秋暮八月十五夜与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奈相公:娘子爱装傻

    无奈相公:娘子爱装傻

    他是冷酷的魔界之尊,然而当他遇到她时,却总会不自知的露出柔情。他是雅痞帅哥,她对他除了恨意,别无其他,然而他却不抛弃不放弃,最终他会抱得美人归吗?
  • 末世炮灰穿越记

    末世炮灰穿越记

    王宣宣是一个人全职的家庭主妇,每天送孩子读书,打扫家务,做饭等着他们回来吃,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的老公在外面有了外遇,连孩子都有了,她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去学校接孩子的时候看见一个小女孩站在马路中间一辆车子开了过来,跑上去推开她,自己就没有知觉了,醒来就只知道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想知道她怎么样了去看看吧^O^
  • 重生之朝颜芳华倾城

    重生之朝颜芳华倾城

    沐朝颜,一个以朝颜为名的女孩,出生在高贵的沐府,本应与娘亲和父亲过着幸福的日子,却遭人嫉妒。在她出生那年,某个女子在她娘的汤里下了滑胎药。她娘因此丧命,她也不幸死去。她的父亲为了挽回女儿性命,找来了全城最好的大夫,可却回天乏术,可大夫离去的一周后,她的房间里却传来阵阵哭声。那一天,全府上上下下,脸上都挂上了久违的笑容,小姐,回来了!沐府大摆宴席,载歌载舞然而这一切,都被妙家的独女,妙凝诗,尽收眼底……沐府小姐,姓:沐名:朝颜“旧青画,挽离殇,朝颜忆夕阳,古梦已成灰,离汐何念汐……”
  • 聚道记

    聚道记

    偶获秘宝,凝聚道丹,炼制法宝,收服妖灵……人生从此不同。快意恩仇,傲骨铮铮。顺我者生,欺我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