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它被誉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先行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运输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铁路和公路无论运输布局还是技术装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各项建设中承担着相当大的运输任务。
但是,相对来说,水上运输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据统计,1993年全社会客运周转量中,公路、铁路、水运所占比重分别为46.9%、44.1%、2.5%;1993年货运总量中,公路、铁路、水运分别占86.1%、10.6%、3.1%。我国山高水长,河流密布,分布有长江、珠江、黄河、淮河、辽河、黑龙江等七大主要水系,全国河流总长43万公里,内河通航里程为10.4万公里,水运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水运开发不足使得众多的内河航道平均货运密度每公里不到50万吨,还抵不上一条公路承担的货运量。水运设施的落后,使得其耗能少、运价低的优势一直得不到发挥。1990年地方水运企业的单位成本高达每千吨公里32元,为铁路的2.8倍。从远洋运输来看,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但担负全国内外贸易海洋中转任务的仅有9个港口,平均2000公里海岸线才有一个,而且码头泊位尤其深水泊位严重不足。
我国水上运输开发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
基础薄弱,技术设备落后。水上船舶平均吨位小,集装箱比重低,而且大部分比较陈旧,性能差;港口和码头泊位少,船道的等级和标准也较低,水深1米以上的只有6.05万公里,大致相当于国外30—40年代的水平;水上运输方式落后,表现为运距短,集疏运能力不配套。这些状况都是长期以来形成的。
对开发水上运输不够重视。水上运输具有运载量大、成本低、投资省等优点。但长期以来我们把发展重点放在了铁路建设上,而对水上运输开发重视不够。所以现在的运输状况,是铁路负担过重而大量天然水道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水上运输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国家负担过重,地方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门分割、地区分割,难以形成具有竞争机制的运输市场。
大力发展水上运输已经成为当前交通运输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首先,国家应在税收、物资供应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扶持,同时进一步加强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多方集资,多家经营,建立一个符合我国水运特点、基础结构合理、运行系统协调的航运经济体制。
其次,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建立科学的航运体系。一方面要积极开发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船型,更新船港技术设备;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装卸作业技术水平,扩大港口综合吞吐能力,改善港口后方集疏运通路,建设由沿海与内河组成的纵横相贯的现代化航运体系。
我国的水上运输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已跻身于世界航海大国行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水上运输必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范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