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3400000003

第3章 成人之道:读懂孩子的人格心理

读懂初中孩子的心灵

这天,一位家长朋友找到我,开口就诉苦:“您说,我这儿子是怎么回事?怎么越来越让人劳神?可让人头疼了!你说往东,他非要往西,越来越不听话了。这不,暑假里你越说该起了,他越赖在床上不动;你越说该写作业了,他越要往外跑;你越说电视看多了不好,他越盯住电视不动弹;你越想给他讲讲道理,他越说不用你管……直到快开学了,我说你该写写作业,做做预习了,他却直言写作业没劲。我说当学生不写作业哪行,他说要不我就不上学上班得了。我说你年龄小上班还不行,总不能闲呆着,他说要不就死了算了。您说,多气人!孩子头两年还不是这样,挺听话的,现在,他怎么这样了?真是急死人……”

“孩子读几年级?”我问。

“初二。”

我笑了:“您别急,这很正常。”

“这还正常?”家长朋友一脸的不解。

我跟这位朋友做了很多交流,谈了在初中校园里老师们的感受,谈了初中的孩子们是怎样让老师感到更劳心费力。最后我说:“您瞧,并不是您的孩子如此,大多数孩子都如此。要不,民间怎么有‘人嫌狗不爱’的说法呢?初中的孩子们,正是这的岁数,初二就更突出一些了。”

“为什么这个岁数的孩子‘人嫌狗不爱’?为什么初二的孩子更突出?”家长朋友还是困惑不解。

面对家长朋友的困惑,我开始条分缕析:

一是因为心理上处于关键期。少年时期,在个体心理发展中,正值心理断乳期。他们一面有独立要求,一面有依赖心理,他们试图摆脱成人,却又不能完全自立,他们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的状态。国外心理学家叫作人的“第二次诞生”。这时,儿童时代的“平静的内心平衡”被破坏了,掉入了暴力性的不安之中。这些心理特点构成了这个时期的特点:多事之秋。少年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因而整个初中阶段都是一个人心灵成长的关键期,国外有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而这个时期的特点在初二时最集中的表现出来,可说是关键期中的关键期。因而初二的孩子最劳神。

二是因为学习上处于突变期。从小学升入中学学习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初二时的变化更为明显。最突出的是数学课出现了代数和几何,而且新开设了物理课和化学课。在学习方法上,要求有更多的抽象概括能力,小学及初一时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太适用了。在学习负担上也比初一时增加了许多。对这些学习上的突变,如果不及时自我调适,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能改变相应的学习方法,就会出现学习上的落伍。学习一旦落伍,心理能量就会在学习之外的活动上找宣泄渠道,因而最是多事之秋。

三是因为生活上处于适应期。从小学升入初中,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在小学,自己是大哥哥大姐姐,到了初中,一下子成了小弟弟小妹妹。对这一切,孩子都不适应。到了初二,已经过了一年的初中生活,环境适应了,伙伴熟悉了,老师的底也摸的差不多了,再没有初来乍到的生疏感。于是,纷纷要“登台表演”一番了。这时,稍不留神,就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群鸦噪林互相感染的局面。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班级很可能成为乱班,孩子也很容易在这多事之秋出事。

四是因为发育上处于青春期。有资料表明,女孩十一二岁时开始第一次月经,到13岁左右时,有46~95%的女孩都来了月经,同时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十三四岁,在梦里发生遗精,开始了由小男孩向男子汉转变过程。这年龄也大致正值初二。就是说,初二时大多数孩子进入青春期。男孩的初次遗精和女孩的初潮,孩子们自己都会产生“吓了一跳”的惊慌心理,惊慌之余又迷惑不解。就是说,生理上性的发育,必然带来心理上的动荡不安;动荡不安的心态又很容易表现为行为上的紊乱。这也使得初二的孩子最“劳神”。

“看来,初二的孩子的确处在关键期的关键期呀!怪不得让人这么劳神。”朋友有了很深的领悟。

“说的对。”我肯定说,“所以,我们对初中特别是初二的孩子要多费点心。一般说来如果能让孩子平稳渡过初二,初三就没有太多的麻烦,少年便可顺利地走向青年。因此,该抓住关键期,对初二的孩子多做些教育和指导。除了学校老师工作外,您也该多帮孩子一把。”

“是这个道理。”家长朋友很有同感,“我们应该怎样帮孩子一把呢?”

我想到了一个实例。晓浒到了初一第二学期的时候,就不再如先前那样听话了。晓浒的父母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就此,与我进行过大致如上的交流。之后,晓浒的父母意识到,孩子这两年是需要要多花点心思的时候。于是,他们首先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整,统一了认识。随后还专门召开了“家庭会议”,对孩子的成长表示了祝贺,同时进行了较多的沟通。晓浒感到父母对自己有了更多的尊重,感到自己长大了,长大了就该为自己担起一份责任。从此,晓浒的父母对孩子少了简单命令,多了交流沟通。同时,他们还经常和晓浒的老师保持联系。正是和老师的及时联系,他们知道晓浒进入初二增加了物理和化学两门课程,忽然之间晓浒有点不适应,于是,及时请了邻居的高中男孩帮晓浒很快对两门新课入了门。也是和老师的联系,了解了晓浒的交友情况,知道晓浒开始愿意和女孩交往了。他们意识到孩子进入了青春发育期。他们没有惊慌,没有打骂,而是和孩子坦诚自然地交流,并且给孩子提供了两本有关青春期指导的书,让孩子懂得了自己,躁动的心有了一份安宁。后来,他们告诉我,晓浒比较顺利地度过了初二。

“晓浒父母的做法不错。”朋友赞同地说。

“是的。”我说,“他们的做法给我们很多启示。一是对孩子的变化应早有心理准备,认识跟上来,多些理解,这是关键。对于孩子心理的发展如果有了足够的理解,就会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更有针对性,不至于再拿对付小孩子的那一套,在教育态度上,也会给孩子多一些平等。二是增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早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措施。这段时间的确是需要父母多费心的时候,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苗头,及时做好工作,就可以免遭更大的麻烦。三是多想办法帮孩子抓好学习,力争学习不掉队。四来密切关注孩子的伙伴交往动向,消除不良诱因。最后是在家庭来点科学的性教育,帮助孩子顺利走过青春期的困扰。如此,孩子也就顺利度过了初二这个人生的关键期。”

“没错,咱也这么办。”告别的时候,家长朋友不再愁苦。

读懂高中孩子的心灵

这是一个曾经震惊国人的不幸的信息:一个17岁的男孩,浙江省金华市中学生徐某,亲手杀害了自己的生身母亲!今天我们痛定思痛,为的是避免以后悲剧的重演。为此我们忍痛再一次走进这一幕现代悲剧。

2000年1月17日午饭后,徐某看见母亲在房间里一边绣花一边看电视,也想去看电视。母亲却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要考前10名,还不用功点。接着又不停地讲学习、考试成绩、考重点大学一类的话。

徐某后来说,听了这些话,感到压力很大。从小学开始,母亲要求他必须考97分以上,如果低于这个标准,不是打就是骂,要不就去找老师;有时甚至作业错了,也要拉着他到老师那里说清楚,很伤自尊心。进入高中阶段时,他在班上大约居于40名左右,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升到了第22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就名列前10名。本学期期中考试降至第18名,他的母亲知道后就拿皮带、棍子打了他一顿,并说如果期末考不到班上前10名,就要打断他的腿。想到母亲打自己的情景,他很害怕。他说他学习已尽最大努力了,但同班同学都特别厉害。因此,他感到很压抑,很委屈,很痛苦。

在这种极端痛苦的情绪下,当时患了感冒的他背起书包准备上学去。这时,他发现门后有一个木柄榔头,就把它放进书包。随后返回用榔头朝母亲头部猛击一下,母亲痛得大叫,他继续击打,直至母亲不动。当时,他也曾想过把母亲送到医院抢救,但是又害怕如果母亲活了就不要他了。

徐某父亲在外地工作,回家发现妻子尸体后及时报了案。l月26日,逃到外地的徐某被警方抓获。

在看守所里,徐某回答了下面的问题。

——你为什么恨母亲?

他沉思片刻,眼圈发红,低声回答道,当时很糊涂,她总是为我的学习操心,在班上学习名次后退一点就打我骂我。真有点害伯,她总是没命地打。

——母亲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你?

这个问话勾起了他遥远的回忆。他说,从小学开始,母亲要求他考试成绩不能低于97分。低了就打,打腿,打脸,用皮带打,用棍棒打。

——母亲打你是一种爱的表示?

他立即回答,对这种爱,有时能理解,有时不理解。不可能每次考试都考好,但是母亲绝不允许我学习的名次有一点点后退。

——心中的苦恼向谁倾诉?

他哼了一声说,平时和母亲交流很少,也不好把家里事跟别人说。

……

徐某是一个坏学生吗?徐某的老师、同学、校长都反应说他是个好学生。一个好学生怎会亲手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人们比较一致地认为,造成这幕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从教育的角度看,是切中时弊的。但是,徐某从小就承受着沉重的课业负担,从小母亲就对他期望过高,而且又打又骂。为什么这慕悲剧却在徐某17岁时上演?其中的心理缘由何在?我们一起对此进行一番心理透视。

从心理学上看,这慕悲剧首先源于高中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下面我们看到的便是高中生心灵世界的图景:

——心理状态的躁动和不安。

高中生正处于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期,心理学上叫做青年中期。在以第二性征为代表的包括内分泌机能和神经机能等急剧的生理变化的同时,他们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产生了以往没有体验过的内部欲求,他们对自己和周围变得更加神经过敏。他们不仅对异性的兴趣增加了,而且,在思维、情感、动机等等方面也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内心世界的剧烈的变化,破坏了心理上的平衡状态。因此,他们陷入躁动不安的心态之中。就是在这种躁动不安中他们开始要求独立。这种心理上的独立,不是都能顺利进行的,特别是升学竞争的激烈,加剧了这种不顺利。于是,他们就在没有很好地准备和适应的情况下,向周围的人们提出很多要求,而他们的要求又往往缺乏现实性。因此往往不能被周围的人们所接受。这种矛盾又大大加剧他们内心的动荡不安。

——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混乱。

随着青年期的到来,自我意识觉醒了。因而有时便意识到自己这个人已脱离了周围世界而独立存在。青年开始发现自我,这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是可喜的,但这时的自我又不是完全成熟了的自我。因此,青年从自我中发现的是内部剧烈的动摇和混乱。他们有时既把周围作为自己的对立面,又不完全认为自己是脱离他人存在的。于是,出现了与他人拉大距离的体验和不能彻底分开的体验这种双重感情的交织和矛盾。同时,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一方面给了青年自信心,形成了他们自主性和自律性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他们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生活,还不能完全地独立。这又使他们陷入各种各样的矛盾状态之中。

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可说是自我充实的时期。他们发现了自我,注意到了自我的脆弱性,因此很想充实强化自我,但是往往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们的态度就变成防御性的。之所以如此,也许就因为在他们从无意识和有意识两个方面认识到了自我的劣势和脆弱。为此,他们的行为不稳定,动摇性很大,烦恼严重,陷于激烈的恐惧与不安之中。如果再遭受到考试竞争等社会压力,就会越来越表现出防御性的态度和行为。防御性 行 为的一种变相表现有时候便是对人的攻击性。就是说,有时候他们的攻击性 行 为的背后不是强大的自我而是一个脆弱的自我使然。

——情感体验的不稳和易怒。

由于内心世界的动荡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的感受性和兴奋性增高,所以他们内心情绪的紧张程度一般较高,一个很小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很强的情绪反应,容易表现出冲动、反抗、粗暴。而且,情绪易变,极为不稳:一会儿沉浸在身体发抖的狂欢中;一会儿又陷入被打败似的悲痛里;一会儿由于有希望而昂首挺胸;一会儿又由于失意而俯首顿足;一会儿对人满怀热情;一会儿又对人怒不可遏。情绪体验如此强烈如此不稳定,是青年心理的又一个特征。

容易发怒是他们情感的一个显著特征。他们意识到自我,珍视自我,想拼命地保护自我。同时,感受性锐敏,有很强的获得承认的要求。因此,压抑自主行为或伤害自尊心的事,对青年来说是难以忍受的,自我被不安所笼罩,由此就容易产生恐惧和愤怒的情绪。当自我要求不能获得满足时,就表示出更强烈的愤怒。愤怒是欲望和需求被阻抑时产生的情绪。儿童在身体受攻击时,在渴望的东西得不到时,都表现出愤怒的情绪。到了青年中期,由于自我觉醒,自尊心增强了,他们正试图保护自我。所以在当自主行为被阻抑和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发怒,是极为常见的。

——亲子关系的矛盾和紧张。

对自我的发现和与他人对立的姿态,增强了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的不满情绪。不满情绪的积蓄,会带来怎样的行动呢?一般说来,他们选择的两极是逃避和反抗,逃避的极端形式有时甚至会选择死;反抗的极端形式便是与人为敌以及让人不可理解的各种恶性事件。

这种人际关系特点很容易首先表现在与父母的关系上,使亲子关系陷入矛盾和紧张之中。亲子关系的变化,常常表现为他们不再经常与父母说话,从学校回家后就关在自己的房里。这是心理闭锁性的表现。所以闭锁自己,原因之一是为了获得独立。可是,自我意识发展使他们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之中,使他们既不愿意失去对父母的依存,又想从父母那里独立出来。因而陷入苦恼之中。这种状况便是“心理断乳”。与父母在心理上的断乳当然要经历比生理断乳痛苦得多的体验。由于这种苦恼,常常导致了对父母的反抗。不难理解,由于上述诸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效应,他们的对父母的反抗常常表现为攻击性 行 为,甚至采取极端的形式,从而导致恶性事件。

上述这一切心理特点在高中一二年级表现明显,与女生相比在男生身上的表现又往往更为外显而强烈。

透过17岁男孩杀母的悲剧,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心理图景。

当然,这样的心理年龄特征并非必然会酿成悲剧。但是在一定的外部心理诱因的作用下就较容易酿成悲剧了。

面对高中生的这些心理年龄特征,如果成人特别是父母对他们给予起码的理解,给予恰当的指导,就不会引燃他们躁动失衡的心灵的爆炸,就会使他们严重失衡的心理逐渐地获得新的平衡,也就使他们走过生命的躁动的季节,走向心灵的真正的成熟。绝大多数高中生正是获得了这样的幸运,才平稳地走过了躁动,走向了成熟。

然而,徐某没有这种幸运。他遇上了一个个性心理很不健康的母亲,遇上了一个把对孩子的爱畸变为病态心理的母亲,遇上了一个对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全然不知全然不顾的母亲。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害的心理氛围。于是,这种有害的心理诱因引爆了一颗剧烈躁动着的心灵,酿成了一幕现代家庭教育的悲剧。

但愿这慕悲剧留给我们永远的警醒!

孩子厌学的根源在哪里

心理咨询室里,一位家长朋友找到我:“马老师,说这孩子厌学怎么治?”

不少家长为孩子的厌学而头疼,这又是一位为孩子厌学感到头疼的家长。我一面心里想着,一面笑着请他坐下:“说说看,孩子怎么个表现?”

“就是不喜欢学习。从小这样,升入中学更严重了。老师说上课不愿意听课,回家更不愿写作业。去过少年宫,去过特长班,写大字,拉提琴,画画,电脑,都学过,去几回了,学费都白扔了!你问他,他说上课没意思,看书没意思。”家长朋友一脸的愁苦不堪。

“那么,他觉得什么有意思?他喜欢什么?”

“只要不说学习,什么都行。”家长列举出孩子的爱好,“爱看电视,电视剧看起来没完没了;玩电脑游戏简直是一绝,有时候大人都玩不过他;还好打麻将,昨天晚上还赢了200块呢……”

“孩子有这么多爱好,就是不喜欢学习,您看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想和家长朋友一起来探讨。

“是啊,我就愁的这一点。”家长求救似地说,“您看毛病在哪里?”

“您说孩子厌学,这看法有点不准确。他不单是厌学,而是厌恶劳动,厌恶一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学习不过是他厌恶的劳动中的一部分。他喜欢的东西都属于娱乐消遣的范围,没有一样是创造性建设性的活动。而劳动的本质就在于其创造性建设性。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年轻人,他们只会玩,只会享受,只会消费自我,而不会做,不会创造,不会实现自我。这是令人忧虑的。您的孩子虽没有那么严重,可闹不好也将成为一个只会玩的人。因为他厌恶的不只是学习,而是一切创造性的劳动。”我分析说,“最近,接触了解了一些厌学的学生,情况固然不尽相间,但相当部分厌学的学生,都是花钱如流水,只知享受玩乐,对任何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都感到没意思。这是有点普遍性的。”

家长朋友有所悟:“我真没想得这么深,我只觉得他不爱学习……”

“是的,为什么许多家长把孩子厌恶劳动只看成厌学,把孩子全局性的缺点只看成局部毛病,把全面发展上综合性问题只看成智商问题甚至仅仅看成分数问题呢?这是因为,这些家长的眼睛只盯住了一个分数,别的东西就还不见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正好用在这儿。”

“的确如此。”家长很有感触地说,“我也犯了这个毛病。”

所以常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急急火火地找到心理咨询师,愁苦万状地说孩子如何如何厌学,恨不能立刻讨一付药,拿回去给孩子吃,吃了马上考个前三名。要问他孩子别的情况。有的家长甚至说,您别管他别的,他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好,只要拿来好分数就行。这些家长忘了一点,孩子的成才不是单单一个分数就可以的。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成才与否不完全取决于智商高低,而取决于其智慧行为中的两种心理机能系统的相互作用。其中,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在智慧活动中,具有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处理各种内外信息具体操作的机能。人们把具有这类机能的诸多心理因素统称为智力因素,它们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对智慧活动具有动力和调节作用,它们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及处理各种内外信息的具体操作,而对于智慧活动起始动、维持、强化、定向、引导和调节作用。人们把具有这类机能的诸多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它们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研究表明,一个人成才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近年又有人提出情商概念。所谓情商,就狭义说包括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的能力和认知他人情绪,协调人际关系能力五个方面。就广义说指智力之外的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有人认为智商决定人生20%,情商主宰人生80%。且不论百分比是否准确,这确实从一个角度说明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一句话:成才先成人。孩子的家教首要的是教孩子做人。

谈了上面的意思,我说:“回到厌学的问题上来,孩子很少有单纯厌学的,厌学只是孩子性格弱点的部分表现,就好像发烧是某种疾病的症状一样。光吃退烧药有时去不了病,光抓厌学,也解决不了问题。”

家长朋友一个劲儿地点头:“在理,在理。那么您说我该怎么办?”

“您孩子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怎样做人的问题,是生活态度问题。生活的主要内容到底是创造进取还是享受玩乐,这条路不能让孩子走歪了。”我恳切地说。

“可现在许多成人活着不也是在享受玩乐吗?他们活得挺好的。对这么个十几岁的孩子谈生活态度,是不是……”家长又生疑问。

“是这样,吃喝玩乐的人的确不少,他们在社会上也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没有都进了监狱。”我说,“这是因为他们是成年人,知道在关键处把握自己,掌握分寸。孩子可不行,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把握自己的能力,一旦认准享受玩乐的人生,轻者变成什么也不能制造的‘废物’,重者则可能成为社会的‘害虫’。因此,我门应该看到孩子厌学后面的带有更大危害的问题”

“给孩子讲人生的大道理他听不进去多少,真不好办。”家长有些为难。

“您不必非给孩子讲多少做人的大道理,或者您不会讲干脆不用讲道理,您只要少给孩子钱,少带他进商店,少让他看电视,少让他玩,少跟他谈论抽烟、喝酒、打麻将、穿皮尔卡丹、吃满汉全席、坐豪华汽车、住总统套间的乐趣,就是最好的人生的教育。家庭生活自然是舒适轻松好,但如果超出一定限度,让家里充满着一味追求享乐的氛围,那将是孩子厌学毛病的温床。因为这种家庭氛围本身就是厌恶劳动,厌恶一切创造性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氛围。”说到这儿,我笑对家长朋友,“也许我说的重了一点,但真心地希望帮您找到孩子厌学的病根,治好这毛病。”

“谢谢您,要治好厌学这个病,是应该从做人入手。”家长朋友真诚地说。

我们能达成共识,对他们的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将是一件幸事。我想。

教子成人的“基础工程”

电话约定之后,一位女士坐在了我的面前,开始讲述她的教子难题——

我们的儿子今年14岁,可麻烦了,让人不知怎么办好了!孩子原本在市里读书,老师说脑子挺好,就是不努力,成绩很糟,还和几个外面社会上的男孩混在了一起。一次我们外出,回家后发现了家里的烟头。经询问证实是他的几个小哥们来家里抽烟扔下的。我们刚批评几句,孩子就借口出去了,一走一天。我们很是着急。晚上,他的几个小哥们把他送了回来,让我们不要打他。后来,又有几次孩子对我们说谎,离家出走。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他越来越没有满意的时候,越来越不拿父母的话当回事,越来越谁也不怕,常常说“我怕谁!”而且还要挟父母,你越怕他不上学,他越拿不上学吓唬你,你越怕他离家出走,他越拿离家出走吓唬你,一不高兴就说:不行,我就不上学,不行,我就走……

我们真怕孩子形成反 社 会人格。为了切断孩子和那几个小哥们的联系,我们就把孩子转学到了姥姥家所在的县城。可他更不好好念书,不好好听课。更严重的是前些天又打了同学,惹了很大的麻烦。这几天在家里倒是老实一些……

我这个人脾气急,可以说是争强好胜的那种人,是恢复高考自己考学来到城市的。孩子的父亲在机关工作,特别老实诚恳。我们对孩子可没少教育,总是教育孩子学好,对孩子的期望很高,真的费心不少。可是孩子怎么这样?我感到我所得到的和我所付出的太不相等了……

“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哪一位父母都不会蒙冤——你得到的东西一定是对你的付出的回报。”面对这样素养较高的女士,我直言相告说,“就是说,孩子长成个什么样子,一定是他所受到的全部影响因素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家庭教育首当其冲,而母亲的影响又是重中之重。作为孩子的父母,可能是个很好的人,很出色的工作者,但不一定就是一位好父亲好母亲。不错,没有几个父母专门教孩子学坏。但这只是教育的一般方针和原则问题,家庭教育的效果往往不是由此就简单决定了的,常常取决于具体而细微的教育措施、方法、策略以及教育艺术,等等。我的意思是,孩子发展成这个样子有其必然的因果规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成这样的?在家庭教育上特别是早期教育上有没有应该反思的东西?”

孩子的母亲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孩子从小在姥姥身边长大。姥姥对孩子非常溺爱,凡事都由着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哭,即使见身边没人止住了哭声,一见到姥姥也会继续狠命地大哭。只要他一哭,要什么姥姥就给什么。当时孩子小,我们也没在意。孩子上小学了,才和我们一起生活。我对孩子要求高,性子急,孩子已经六七岁了,什么也不行,我就对孩子一百个看不上。我就一面和孩子没完没了地讲道理,一面又替孩子做好多事。比如,刚上学那会儿,我看孩子系鞋带那么慢,总是急得赶紧给他记好。三年级的时候,我看孩子写作文磨磨蹭蹭地就着急,于是,孩子的作文都是我来口授,孩子记录。就这也不行,孩子还是一无是处。我就更经常地讲道理,可是我们的话越来越不灵了。我们居住的楼房是一个封闭的小世界。家里没有伙伴,我们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他物质上的要求。可是谁知父母却成了他的头号敌人。我还想到了和孩子写信的办法,也不管用……”说着,孩子的母亲递给了我一封写给孩子的有十多页的长长的信。

至此,孩子的病根基本明了——家庭没有为孩子打好人格基础。具体说来,一是“隔代教育”给孩子码歪了最初的人格基石。事情就是这样,孩子还是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会找到牵着成人鼻子走的“法宝”了。那是成人亲手交给他的。这个男孩要挟成人的法宝就是不良的隔代教育赐予他的。孩子学会要挟成人,实际上是在孩子心灵上码歪了人格的最初一层基石。比如,孩子不知什么叫克制欲望,因为在他的生活中不曾有过欲望不能满足的时候,比如,孩子不知什么叫有所规范,因为在他的生活中一直可以为所欲为,比如,孩子不知什么叫关心他人,因为他的生活中从来都是别人来满足他……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共同结论是,孩子六七岁之前,已经为他后来的人格奠定了基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很有道理。二是“包办教育”加剧了孩子人格基础的倾斜。为孩子人格奠基不是单靠耳提面命,重要的是给孩子生活的机会。母亲从给孩子系鞋带到给孩子口授作文,如此许许多多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必须经历的磨炼的机会和汲取必要的精神养分的机会,也就是剥夺了孩子学习做人的机会。这样,必然使孩子已经偏移的人格基础更加倾斜。三是“过度教育”进一步扭曲了孩子的人格基础。家庭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最大限度地淡化教育氛围,是让孩子在没有觉察到受教育的情境下受到教育。可是,父母对孩子学业的急功近利和期望值过高,母亲急躁争强好胜的心态,没完没了的讲道理,必然地导致了过度教育。而且,心理咨询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案例,父母对孩子的所谓教育,常常是一种自我宣泄,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孩子,这根本不是真正的教育。给孩子写信,原本是亲子交流的一个渠道,但是,母亲为了满足自我宣泄的需要一写就是十来页,心态情绪化和语言成人化的长篇说教,也是一种过度教育。过度教育只能适得其反,让孩子排斥和抵触。四是“环境教育”也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健康。现代化的钢筋水泥的高层建筑,封闭的生活空间,对孩子人格健康的不利,正如缺乏阳光空气水份的生存环境对人的生命的不利一样。孩子幼年和童年生活中这诸多原因,让孩子的人格基础倾斜了,孩子的人我关系观念出现了偏差,于是父母对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力,于是教育陷入了困境。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过去我们一直找不到在孩子的教育上哪里出了问题,现在看来真是不冤枉,孩子所以成了这个样子,确实是对我们的付出的一种‘回报’。”听了我上面的分析女士十分感慨地说,“那么,您说我们怎样才能把孩子的人格改造好?具体说,是让他和姥姥在一起还是和我们在一起?是把他锁在家里免得和外面的人学坏了,还是送他去一个学校?孩子已经十来天没有上学了,现在我们都急死了,您给我们出点主意好吗?”

“心理咨询师不能开出一个简单的药方,保您照方拿药就可以让孩子成才。”我说,“但有些问题是肯定的:一是孩子已经出现了成长障碍,只能由父母来承担这样的麻烦,所以,孩子还是和父母在一起好。二是学校是孩子生活的最好的环境,所以不能把孩子锁在家里。三是给孩子汲取心灵养分的机会。比如现在就该给孩子一个好好的反思的机会,父母不必为孩子的上学先急死了,应该让他先着急,让他心灵有所触动,心灵的成长单靠口头说教不行。这是孩子的人格得以矫正,人我关系得以理顺,父母的影响力得以恢复的契机。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当父母的要好好地反思过去,才能办好现在的事情。虽说没有灵丹妙药,我们今天的沟通,肯定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会增加一份幸福。”

“别说以后,现在对我们就是最大的帮助,谢谢您!”女士告别的时候对重塑孩子的人格有了几分信心。

面对无所规范的男孩

又一个周六晚上,到了就要结束电话心理咨询服务的时间,我的心理咨询专线022-29228042铃声再一次响起。一位中年父亲诉说了他们的亲子故事:

“我看了您的关于心理学的书,知道您很懂得孩子们的心,请您来救救我们的孩子。我们夫妇在一个军队的企业工作,单位在一个山区,我们就住在这里。孩子读高一,今年17岁了。开始在我们这里的子弟学校读书,中考后自己去临近的一个城市上学。他第一学期在学校住,后来他说不愿意住校了,说要住招待所,我说不行。后来他自己也没有把钱给学校,也没有给招待所,问他也不说实话。也许是我们相信孩子相信的太多了,他习惯了骗我们。孩子读书的地方和我们相距近100里,每周六才回家一次,很少和家长沟通。最近老师通知我们说孩子迷上了网吧,每周的伙食费都花在了网吧里,而且已经旷课20来天了。我们批评后,孩子不上网吧了,可还是不能坚持上学,学校要给他一个处分。现在他还是没能按时回家按时上学。我们怕他和别的孩子一起学坏,干出别的事,就想把他弄到我们这里。可是他还嫌这里的条件不好,嫌丢人。现在,我们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就要期末考试了,我能不能请您和他见个面?我们可以给他您的那本书看看吗?”

我请他谈谈家庭情况和从小对孩子的教养情况。

“我们家庭条件还是可以的。”他说,“就是孩子从小身体不好,一岁多胳膊就断过,学前班的时候得过肝炎,肾炎,跑了几个地方治疗。入学晚了一些。因为身体不好,在教育上,我们虽然也经常给孩子讲道理,但是要求不严,总有点不忍心再让他受苦。从而使孩子从小就太任性,根本就不听我们的。”

现在看,男孩的问题应该说是家庭教育失误的结果。第一,孩子小时候对他的要求不够严格。对幼年孩子的教育不是单单讲道理的事,重要的是行为养成教育,是长期严格的行为训练的结果。家庭心理咨询的个案一再证实,孩子闹病,往往成为孩子心灵的成长的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因为父母往往心太软,稍不留意就会纵容了孩子的一些坏毛病。第二,孩子长大后与他缺乏沟通。孩子到了中学的时候,正是心理断乳期,有人叫做危险期,是最需要沟通指导的时候。恰在此时,从小没有养成自控能力的孩子离开父母单独生活,应该说是一个不利的因素。这等于完全失控,就更多了一层危险。于是,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了一系列的混乱。

“那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他表示了对上面分析的理解之后问道。

“任何家教问题都没有什么立刻见效的灵丹妙药。孩子的问题是17年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当然也就不可能一个早晨全部解决。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心血。不能再放松,再大意,再掉以轻心了。”随后我提出了建议。

我的第一点建议是强化孩子的规范训练。孩子的问题就是为所欲为,无所规范。往往一些孩子没有形成规范意识,小时候表现为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没有规范,但他还是未成年人,是可以得到原谅的。但是,他长大后也会无视社会规范,而这时社会就不会再原谅了。社会要求人必须遵从社会规范,轻者是制度的约束,重者是法律的强制,甚至对极端无视社会规范者,不惜淘汰一个人的生命的方式也要维护社会的规范。试想,一个没有形成规范意识的孩子,到了社会上岂不是要处处碰壁?所以,必须对孩子进行规范训练,让孩子知道什么叫规矩。现在虽然晚一点了,但还是可以奏效的。比如,孩子是回到父母身边来上学,还是继续独自一人在外地上学,这件事就没有什么可商量的,只有遵从父母的安排。因为你要靠父母来供养,你怎么能为所欲为?你只有服从的份儿。这就是规矩,这就是必须遵从的。现在有人提出了一个“子职教育”问题,说的就是教孩子学会遵从当儿女的规范。

现在,当务之急是让孩子到父母身边来上学。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你怕丢人不行,就是要让你体验一下什么叫丢人,什么叫痛苦,这不是你愿不愿意的事,这是你必须承担的一份责任。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是基本的教育。

听到这里,家长朋友说:“可是孩子说过,如果你让我回去上学,我宁愿不上!”

“那么家长就可以说:我宁可不要你这个儿子!你不要跟我示威,你不要要挟我。这样的问题,你可以自作主张,但是,你必须自食其力。否则,你没有权利对我发号施令。父子再平等,你也必须知道要尊重你的爸爸!”说到这儿我笑了,“您看,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原来也不够温柔啊?”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主张必须要建立家长的权威。这是第二点建议。这与家教的民主化一点也不矛盾。在家庭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有权威,这是家长有效地教育和影响子女的重要条件。家长的权威主要体现在:家长的教诲,孩子能够听从;家长的批评,孩子能够接受;家长的意图,孩子能够领会;家长所希望的,孩子能够努力去做;家长所反对的,孩子能自觉地努力不去做,或是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家长越是有权威,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越有可接受性,教育的效果就越有深刻性和持久性。如果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没有什么权威,说了话,孩子不听,提出要求,孩子不接受,表扬没有激励作用,批评没有扼制作用,孩子根本不把家长放在眼里,只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只能是个零。作为父母没有足够的威信,那么教育上说一千道一万什么都不灵。在这方面,父亲的权威作用更是重要的。家教咨询的不少个案都表明,由于家长特别是父亲没有权威,导致了家教的失败。

对此,这位父亲是有同感的,但是他说:“我跟孩子说过要尊重父母……”

“这不单是‘说’的事,而要让他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尊重父母。比如说,在哪里上学,上不上学,就不能完全由着孩子。”

“我就怕他会弄出点什么麻烦事来。”他说出了心中的忧虑。

“任性的孩子往往是在他可以要挟的人面前才有本事。如果父母不交给孩子要挟的办法,孩子永远不会要挟父母。父母最关爱他,他偏偏对父母来了要挟的本事;别人不吃他那一套,他就一点本事也没有了。当然,事情还有另一面。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也特别主张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和孩子好好交流。就你们家庭的情况说,更需要增进和孩子的沟通。当然可以把我那本书给孩子看看,以便于沟通。这是解决你们家教问题的第三点建议。”

最后我说:“带孩子来访当然可以。问题是心理咨询师不可能扮演管教孩子的角色,许多长期艰苦的训练教育,还是要父母认真给孩子补课的。”

“谢谢您,我们一定争取补好家庭教育的课。”

我知道他们的家庭教育还会有很多麻烦,因为“补课”比及时的教育要困难的多。但是,只要坚持“补课”,他们的孩子就会逐渐有所规范,他们的家庭就会逐渐找到温馨。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我刚刚看了您的书,就急切地来向您求助了。”一位母亲见面后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倾诉,“我们的儿子今年19岁,本来读高三。但是他对高考制度很不满。我感觉他是想考得好一点,但是又没有把握,不想参加今年的高考,到明年再考。所以,从去年寒假里放松了学习,今年开学了他在学校里坐不下来,就提出了想休学,我和老师商量不想让他休学。慢慢地他在教室里就坐不住了,总是很烦躁,下课就往厕所跑,睡眠也不好。这样,还是从今年春天开始休学了。暑假后开学他提出换一所学校重读。可不久又说学校质量太差,没有坚持下来,就继续休学。休学之后,他就放弃了高中课程的自学,就在家里玩电脑,随便看一些书……”

“孩子为什么如此呢?”我请她讲讲孩子的成长故事。

“我以为孩子这样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她回忆说,“孩子生下来就是姥姥带,姥姥有点溺爱。在家里父亲不善言谈,我从小管孩子管得很多很细,比如整理房间,他从来不管,都是我替他做。”

“孩子从小就挺有自己的‘主张’。1岁的时候去托儿所,第一天他在那里不吃不喝不动,说要不妈妈不来接我。3岁上幼儿园,为了一个玩耍的动作挨老师的罚站,我第一次打了他,为此他对老师很有反感。到初中的时候,没有碰上了好老师。初二的时候,孩子就提出了想回家自学。这时孩子有些作业就不做了。”

“孩子个性比较强,中考不算好,就自费上了高中。他课下作业不是必须交的就不做,不愿动手。他从小看课外书较多,高中时也爱看课外书,他搜集了好多对教育制度的不满的材料。到了高三对学习还是不爱动手,我没有说什么,因为这个孩子不是别人让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的孩子。后来就出现了症状了,频繁上厕所,睡眠不好。休学后症状基本上没有了,也能做一些整理房间的事情了。我没有过多地与他谈起明年高考的问题,希望他能自己想通。但是他就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他非常喜欢目前‘没人管’的感觉。可是,最近孩子脾气挺大,而且对我动手,动手打了我,而且还说,我就打你,你就活该。后来,孩子自己也感觉有点不对头。孩子到底出了什么毛病?我们应该怎么办?”

可以肯定,孩子明显地存在心理压力,这个压力不仅仅是升学的压力,而且是人生的压力,频繁上厕所,休学,退缩在家中,都是逃避现实缓解压力的表现。

孩子为什么感到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一是家庭教育上的溺爱。不仅姥姥如此,妈妈也如此。自己整理房间,应该是从小形成的最起码的自立能力,然而却完全由妈妈代劳了。如果说有什么失误,这是首要的失误。因为这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吸收精神营养的机会,影响了孩子心灵的成长。二是妈妈对人我关系的认知偏差给孩子的消极影响。比如,固然不能排除有个别老师素质不高,但妈妈认为孩子没有遇上好老师,对师生关系的这种心态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看待和处理人我关系,从而影响了孩子对环境的的适应。

由此孩子形成了任性、偏执、脆弱、依赖性、缺乏承受力和责任感以及过度自我中心等消极的个性特征。孩子入托儿所当天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妈妈的依赖,后来在学校的许多问题都与任性和自我中心有关。自我中心的集中表现是适应环境的困难。所谓孩子有自己的“主张”,所谓“个性比较强”,其实是任性、偏执等性格的表现。由于这些个性特点,使他难于适应社会,对生活的挫折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于是,他形成了心理压力:面对升学怎么办?面对人生怎么办?也由于他的个性特点,面对心理压力,不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而是消极的逃避,以致长期休学在家,使压力越来越重。这又突出地表现出他缺乏责任感。

一个快20岁的小伙子闲在家里,绝非正常的生活方式,只能强化心灵的痛苦。所以,孩子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一种叫做“合理化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来维护自己不安的心灵。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是指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孩子对高考制度的批评以及为自己不去上学寻找的种种理由,便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表现。但是,心理防卫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于是,孩子陷入了一个心理误区,他也不知自己的心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位母亲非常同意我如上的分析,她更关心的是怎么办。我的建议是:

第一就是用什么办法暗示孩子直接和心理咨询师交流,只要我们有了接触,就可以对他发生影响了。但是心理咨询师没法命令,心理咨询要当事人主动求询。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主动求询,那么,作为家长的选择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放任一个已经长大的小伙子在家里为所欲为吃闲饭,他要什么给他什么,他要怎样就让他怎样。另一条则是毫不含糊地对孩子申明:你必须对自己负责。第一,你可以在家里“没人管”为所欲为,甚至打骂母亲,但是社会并不为你个人处处开绿灯,必然要对你有所约束,你必须要学会遵守社会的规范,然后你才能真正找到自由的人生。第二,你可以抨击当今的高考制度,甚至可以不去高考,但是你必须如同当今许多自学成才的少年那样闯出一条自己的人生道路,然后你才有资格说三道四。第三,你可以继续休学,甚至干脆不再去上学,但是你必须开始实实在在地做事,自己给自己挣饭钱,自己养活自己,然后你才有资格自以为是。否则,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能养活,岂不是最大的失败?!这,是促使孩子积极的正视现实,走出心理误区的关键。因为,这可能激发孩子开始积极的自救,也可能唤起孩子求助的愿望。申明之后,是坚决实行。至少让孩子赶紧走出家门,走向现实的生活,开始自己的谋生之路。也许,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最现实的帮助。因为这将促使他学会对自己负责。

交流至此,我说:“两条路摆在面前,就看当妈妈怎样选择了。”

告别的时候,这位母亲深沉地说:“我懂了,必须要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男孩,从“白日梦”中醒来

晓钢是个独生子,从小不知道什么叫吃苦,什么叫受委屈,也就学会了说一不二,任性是他的拿手戏。什么事容不得别人说不同的意见,想了就得这样做,谁也不能拦。今年刚刚初中毕业,中考后最轻闲的一个暑假。刚放假说回老家去帮助叔叔做些农活,锻炼锻炼,没两天就跑回家来。由着性子惯了,也就由他。父母每天都要上班,就让晓钢一个人留守。晓钢本来就不喜欢交往,也就落得个清静自在。整天无所事事,时间长了也闲得难受。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这一天父亲和晓钢谈起了他的学习,父亲为晓钢一个月没有读书光是听磁带看光盘而着急了。没想到父亲刚说两句,晓钢就先是泪流满面,又闹又骂,后是开口不逊,怒火中烧,随后是意识恍惚,浑身抽风一样肌肉僵硬,并且抄起菜刀:我要杀人,我要杀人,说着就往外冲……妈妈好说歹说连说带哄总算放下了菜刀。父母吓坏了,孩子怎么疯了?当时去了医院,医生没有查出什么躯体疾病,推荐去了一家精神病院,随后又跑了两家大医院,医生都没有确诊到底是什么病,开了一些抑制性药物,可是病症并没有完全化解。晓钢到底出了什么毛病?是不是精神病?

带着这样的困惑,晓钢在父母陪同下前来求询。晓钢的父母和我诉说这些的时候,愁苦万状:您可要救救我们的孩子!

通过许多的沟通,晓钢讲出了心中压抑已久的隐秘。

音乐和手 淫是我的两大精神支柱。从初二的时候,我看过两本黄色书刊,从那时开始手 淫,现在我严重的时候每天三四次。手 淫的时候总是有性幻想,对性特别敏感。我曾经把女生的内衣内裤偷偷地收藏起来,那次还偷偷的溜进了女生宿舍,摸过女生的大腿。有时候我还想尝试性生活。同时我喜欢上了听音乐,就是那些女歌星的磁带,特别是一个日本女歌星,成了我迷恋的偶像。我还在网上看到了那个女歌星的图片,就更是整天思念她。那次,我看到了她的一个光盘,我立刻就买了回来,回到家里一打开光盘,她性感的形象一下子就钩住了我的心。我就幻想着出人头地,去日本和她结婚,和她过性生活,我养活她,疼爱她,她也疼爱我……日本女歌星成了我精神的寄托,感到只有她才是我的知心,我成了我的唯一。可是现实多么残酷,爸爸竟然训斥我那是精神鸦片!我的梦想被残酷地撕碎了,我心中难言的痛苦,情不自禁就留下了眼泪,随后就发怒发狂了。此后我也经常伤感。我想我爱那个日本女歌星,可是现实又是不可能,距离我的幻想是那么遥远,梦想何时才能成真?于是就伤感。您说手 淫和听歌是不是罪魁祸首,我还有救吗……

说到这里,萎靡不振的晓钢艰难地抬起头,无助地望着我。

我表示了对晓钢的深深地理解。从心理学来看,晓钢不是患了精神病,而是痴迷于性幻想,陷入了白日梦之中。所谓白日梦是在非睡眠的状态下产生的高度自我的幻想活动。幻想的内容往往超越现实,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做白日梦的人借助幻想来满足自己的某些愿望。做白日梦时伴有一定程度的欣快感,意识轻度模糊但并未混淆现实与幻想的区别,仍能对客观现实做出适当反应。白日梦可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也可转化为个人意志行动的动力,激发青少年的希望和信心,激发其起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还可以平衡人的心理,实现心理自 慰,起到心理保健的作用。但是,青少年如果沉迷于虚幻的梦境不能自拔,任凭虚无缥缈的梦境左右自己,以白日梦取代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行动,并成为逃避现实的手段,那就可能成为心理病态的征兆了。沉溺于幻想之中又往往是心理退缩的表现,是长不大的一种表现。那也是很可怕的。过分沉溺于白日梦中,它就会像毒品一样,吞噬人的青春和理想。在青少年的白日梦中,相当多的内容是关于性幻想的。性幻想原本不是什么错事,对每一个性发育成熟的人来说,都是正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现象。性幻想还可以使青少年在性欲望方面获得一种替代性的满足,缓解性压抑,有利于心理平衡。但是,过分的沉溺于关于性方面的白日梦之中,会让青少年丧失了生活的动力,而陷于萎靡不振或是走火入魔。晓钢的发病便是走火入魔的症状。

我们进行了这样的沟通之后,我说,性不是丑恶和罪过,人也可以在白日梦中游历一番,但是一个青少年如果只会做梦,只会沉浸在性幻世界,就会陷入困境。马老师很高兴你意识到,你的白日梦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而且给你带来了现在的痛苦。如此下去,不用说日本女歌星不会爱上你,怕是没有那个女孩子会喜欢你。看来,总是沉迷于白日梦中并不能找到自己的理想。

晓钢点头表示同意。

我请晓钢谈谈父母和家庭。晓钢说了好多好多父母对自己的爱。如我所料,父母的溺爱是晓钢导致白日梦和情绪发作的根源。由于溺爱,晓钢没有形成和他的年龄相适应的心灵成熟。他的心灵是幼稚化的,但是他的生理成熟了,他的性能量要宣泄。安闲的生活,让性能量更强烈,这强烈的性能量让他陷入了性的梦幻世界。本来一个对性充满兴趣的年龄的人,整个暑假一个人闷在家里,这本身就是导致这样那样的成长障碍的生长环境。

至此,我指着窗外问晓钢:“你看窗外的花长得很好,什么情况会让它们死亡?”

“不浇水会干死,放在封闭的屋子里会闷死……”晓钢非常明白。

“好,说的好。”我肯定地说,“人心灵的健康生长也一样需要水份、空气和阳光,那就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如果让白日梦取代了现实生活,那么人的心灵还不是和花缺少水份、空气和阳光一样?还怎么健康生长?”

“我懂了”晓钢对自己有了信心,“我不能再沉迷于性的梦幻,我要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好,马老师很高兴你愿意从梦幻中醒来。”我再次肯定地说,“那么你说,晚上沉迷于梦境了,早上怎样让自己告别梦境?”

“让别人叫醒。”晓钢首先想到的还是依赖别人。

“可以。但叫醒后难保你不会再次入梦?”

“那就挣开眼睛。”晓钢想到了靠自己。

“也可以,但如果还是躺在床上,挣开眼睛后也难保不再闭上眼睛?”

“那就干脆起床。”晓钢终于想到了要拿出行动。

“好,你是个领会能力很好的男孩。人可以做梦,但不能只会做梦,人还要会及时地让自己从梦幻中醒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时候命令自己赶快‘起床’——拿出行动开始现实生活。”我顿了顿问,“你能做到及时‘起床’吗?”

“能!”晓钢的语气中有了力量。

“那么,‘起床’之后打算做什么?”

“和父母一起散步,走亲访友,打乒乓球,骑自行车……”

“好,这样你才能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吸收到水份、空气和阳光,让你的心灵健康成长。”我表示肯定,“你父亲说那些歌星的磁带和光盘是精神鸦片,虽然有些偏颇,但是暂时告别那些磁带和光盘,暂时告别富于情节性的小说和影视等,把这些时间用来去感受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现实生活,和父母在一起,和同伴在一起,说说笑笑,唱唱跳跳,打打闹闹,积极与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真实的满足和快乐,才能找到你真正的精神支柱。”

“我以后还可以看光盘和听音乐吗?”晓钢问道。

“光盘是给人看的,磁带是给人听的,性幻想是人的天性,为什么不可以?”我说,“问题是,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怎样让自己从白日梦中醒来。如果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就关心什么时候可以再回到睡梦中,那就让人怀疑你是不是能够从睡梦中醒来了。你明白马老师的意思吗?”

“我知道了。”晓钢领悟得很好,“现在重要的是让自己‘起床’。”

和晓钢的父母又进行了详细的沟通,谈了上面有关的情况之后,我建议及时停药,不要再让孩子扮演病人。而后又强调,关键是丰富孩子的生活,支持孩子从白日梦中醒来,走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这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水份、空气和阳光。而且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吃些苦,磨炼意志和心灵,这是让孩子心灵长大,预防孩子心病的根本对策。随后约定几天后再次来访。晓钢的父母表示会积极地配合。

和晓钢一家三口告别的时候,我拍拍晓钢和成人一样高的肩头说:“晓钢,晓钢,就要成为刚强的男子汉了!”晓钢挺起了胸膛,我们都会心地笑了。

几天后,晓钢和妈妈一起再次来访,晓钢母亲说孩子特别愿意来。

经过和母子的沟通,知道晓钢的情况有了可喜的改变:一是用药明显减少,有些药物彻底停了。二是性幻想明显减少。三是情绪平稳多了,能够克制自己不再乱发脾气;四是户外活动多了,基本落实了谈过的几项户外活动。更可喜的是晓钢的眼神中闪烁着神采,那里有喜悦,有自豪,有信心。他说:“我的心里爽快多了!”

“今天,马老师从你身上看到了一种青春的风采。你看,小伙子多有精神!”我毫无虚夸之言。

晓钢笑了,笑容原来很有魅力。晓钢母亲也看到了希望一样面露笑容,可随后又拿出一盒磁带,说是前天晓钢一定要买的,说晓钢有时候还想由着自己的性子。晓钢也承认这些情况。

晓钢第一次咨询从效果看是成功的。针对前后情况,我分别和晓钢母子进行了沟通,对下一步的心理治疗作出了安排。和晓钢母亲约定:一,不再把孩子当病人,彻底停药,二,狠狠心肠不再事事由着孩子,三,支持孩子增加户外活动。和晓钢约定:一,坚决暂时告别音像制品,二,努力改变性格,学会自控,三,订出具体的户外活动日程表并坚定不移地执行,活动内容要增强和同伴的共同活动。

临别,我给晓钢写了短信:你是一个领悟能力和自救信念很好的男孩,很高兴你已经取得了自救的初步成功,马老师为你加油!继续努力,你会展示出更美的青春的风采!

很快,晓钢就要升入高中参加军训了。入学前又一次咨询会话的时候,母子掩饰不住的欣慰和高兴。晓钢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的心态,生活安排的很充实很快乐。仍然存在的问题,一是遇到一些不顺利的事还情绪不稳,二是与同伴交往过于依赖。我在继续给予心理支持的基础上,针对情绪的自我调控和交往中保持距离做了心理辅导,而后建议晓钢写“成功日记”,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成功的感受。晓钢表示对军训吃苦有足够的信心。

军训结束,我知道晓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军训中晓钢还被任命为旗手,“成功日记”记录了他和老师,和教官,和同学相处的一段快乐的日子。我给晓钢的成功日记做了激励性评语。晓钢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晓钢母子的神态间流露出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晓钢母亲简直喜形于色,万分庆幸地说:“要看当初,孩子整个要没救了。真没想到还有今天。”

晓钢终于从白日梦中醒来,开始了良好的现实生活。的确,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咨询个案。这首先是晓钢个人的领悟和自救,其次是家长的很好地配合。在我的心理咨询实践中,大凡效果理想的个案,都体现了这样一个共性。

女孩为何遭遇“心灵幼稚症”

这是一个女孩的长长的让人有几分困惑的来信:

我是一名高三女孩。我身体不好,有病,去年曾经休学……我一点也不适应环境,学校让我感到很有压力。看同学们有说有笑,积极乐观,我觉得自己被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有一种被孤立被冷落的可怕的感觉。我努力去交朋友。先交了一个朋友,不久发现我们的脾气合不来,就分手了。后来又交了一个。吃饭打水我们都在一块,但她只是表面上给我安慰鼓励的那种“知己”,我有很多话都不爱跟她说。就这样我找不到一个朋友,没有一个人能给我真正的安慰……我就胡思乱想:自己真不行,真没用,什么也做不了,将来怎么办?我真的不可救药了?就这样想啊想啊,心里好难受,对什么都感到没意思,上学更感到没有意思,学校的生活让我厌烦,简直让我窒息。就这样,我经常给家里打电话,爸爸经常要来看我,有时候隔一天就要跑一趟来看我。爸爸一来,我就要大哭一场。弄得爸爸也不知如何是好,就更勤地来看我,我也就更盼爸爸来。

去年就是这样,爸爸说要不就休学,我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在家里我才摆脱了压抑的心情,才开朗起来。家人亲友都拿我当病人,我就享受着大家的照顾和安慰。我是准备借休学调整好心态,好满怀信心地迎接第二年的学习。哪知道今年到校不久,又旧病复发。就有了前面说的更大的痛苦。现在,只有到了假期,在家里,在爸爸妈妈面前,我才感到了快乐。只要一到学校,我就陷入忧郁压抑之中。爸爸又经常来看我,严重时甚至一天一趟。现在,我又要如去年那样快坚持不了了。我真怕再如去年那样。马老师,我不想那样,我真的很怕,您救救我,救救我这个重病号!真心地谢谢您在百忙之中分担我的忧愁!

究竟这个“重病号”得了什么“病”?虽然从信中可以初见端倪,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才能确切诊断。于是,我约请女孩和父亲来当面会话。

女孩父亲的话让我心头一惊。他说:孩子去年休学是因为她想自杀。那次头天我刚去学校看了孩子,她见了我就哭,也说不出什么事,只说想家,想爸爸,想妈妈。我好容易才劝好了。我不放心,隔天上午又去看她,才发现她一个人在宿舍里。好容易叫开门,我发现孩子吃了安眠药,险些出了危险。这孩子平时就很软弱,内向,在家里还不如妹妹能行。家里也就偏爱她,处处照顾她,我照顾她更多一些。从小她去上学,我就不放心。到了高中住校了,我就经常去看她。今年复学后,又犯了老毛病,真怕她再出什么事,您说不是更让人担心吗?我就更勤地去看她。同时,我还让她读初中的妹妹经常写信劝她,安慰她。就是这样,她还是要坚持不了了……嗨!这孩子究竟闹得什么病,她到底是怎么啦!

面对女孩父亲“她到底是怎么啦”的问题,我心中的答案明晰起来。

随后,我又和女孩单独进行了会话。女孩高高的个子,脸上却挂着幼稚的无助。在经过沟通消除了疑虑之后,女孩和我谈了好多好多。除了重述信中的内容,印证了她在家中的情况,她一再谈到,自己什么也不行,将来也什么干不了,去努力和别人交朋友却找不到好朋友,回到家里就什么都好了。她把去年休学和现在的痛苦,说成因为学习不好。可是她又承认考试总是在前几名。她说现在又要期末考试了,所以更加害怕,所以写信求助。

至此已经十分清楚,可以说女孩什么毛病都没有,又可以说女孩有一个最要命的毛病——她遭遇了“心灵幼稚症”,心灵没有和年龄一同长大。通常,这个年龄的青年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的过渡,应该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性了,应该是可以离开父母离开家庭独自生活的人了。但是,她的心理发展水平没有跟上生理发展的水平,她的心灵比她的年龄幼稚的多,没能及时实现正常的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的过渡,形成了对家庭对父母强烈的“依恋情结”。这就是她的心病所在。这个心病比什么心病都严重。因为“没长大”,会使人在生活中感到处处痛苦,处处碰壁,不能形成基本的生存能力,严重了还会由此酿成人生的悲剧。这个女孩情绪上的障碍,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人际关系上的障碍,对自己的没有信心,把自己当成病人,等等,都是这种“心灵幼稚症”的症状。而这种心病是主体不容易意识到的,所以,女孩把她的心理障碍归结为学习考试压力。

女孩没长大,病因在哪里?“病”在

同类推荐
  •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仙爸曹格:他们是上天给我的老师、暖爸黄磊:她是最珍贵的礼物、萌爸杨威:和儿子一起萌萌哒释放小宇宙、酷爸吴镇宇:不一样的影帝爸爸。
  •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一书共分七个部分,分别从孩子的学习、习惯、兴趣等方面人手,将孩子与父母之问的矛盾与隔阂进行了——化解。文中结合了大量的案例,既有探因,也有建议,希望能给家长带来一些启示,促成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中健康成长!
  • 儿童育养热点问题解答

    儿童育养热点问题解答

    这是一本专门为广大家长编写的大众科普读物。《儿童育养热点问题解答》针对当今社会广大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最为常见并令家长最为困惑不安的一些热点问题,就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应对办法,作了深入浅出的科学解答,以指导帮助家长采用正确的育养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儿童育养热点问题解答》科学实用,通俗易懂,是广大家长的良师益友。
  • 阴阳五行教子法

    阴阳五行教子法

    《阴阳五行教子法》由章岩著。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中医、武术、建筑、风水等学说无一不在此基础上衍生而成,当然教育亦不例外。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阴阳五行学说实在潜藏着中国最深刻的智慧。古代的教育,虽看似简单、朴素,却往往有奇效。《阴阳五行教子法》从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出发,借用古代传统的教育实例,将五千年教子智慧的精华一举呈现在读者面前。沿用传统教育思想,结合现代教育新特点,内容充实完整,方法行之有效。《阴阳五行教子法》让天下父母都爱不释手的经典之作!
  • 十月怀孕知识

    十月怀孕知识

    本套丛书面向当代女性,以时尚和实用的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困扰女性朋友的各种生活和健康问题,以提高现代女性自我保健能力。本套丛书从女性生理常识、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婚前孕后、育儿护养、饮食禁忌等诸多方面,以科学严谨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全方位进行阐述,同时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阅读本丛书,女性朋友们可以从中找出解除生活中的疑问和烦恼、排除生理不适的妙方,达到心身健康的目的。
热门推荐
  • 第零班

    第零班

    将责任赋予这些高中生孩子是否合适?千年前古人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有什么谎言隐瞒了我们数千年的文明?欲望与生存,人类最后的救赎!
  • 网游之凌仙绝尘

    网游之凌仙绝尘

    一名大学生看着电脑上的屏幕陷入了沉思,他失恋了,而且还是暗恋!心情极其的低落,而《创界》却如同王者一般,在尚未发布的时候就将多款前段时间十分热门的游戏轻松击溃!书友群(570581247),恭候你的加入!!!微博:Vare娱乐
  • 孩子她妈是女神

    孩子她妈是女神

    诶!问君能有几多愁?年少多金.异能加身.英俊风流,注定漫漫前程片刻不得闲。温顺乖巧如小雏菊的邻家小妹冷艳妖娆如罂粟花的杀手女王勇敢火热如玫瑰花的黑道御姐咳咳...那啥~你们先忍忍。我先伺候好孩子她妈再说!
  • 镜花水月之至间无亲

    镜花水月之至间无亲

    偶有一天,闲来无事。拿起一本闲书读到一句出自《六祖坛经》的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感觉其意味久长,发人深省。树欲静而风不止,人生太多的事情非我们人力所能控制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知足,凡事不能强求,因为本就无树,所以也就无所谓动与不动。人生在世屈指三万六千日,家中坐拥万栋房所,睡觉无非仅需三尺之宽。权倾握有千亩湖泊,口渴无非仅需一瓢之饮。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从出生到死亡只收获了一身衣服,还有细胞体积的变大(也是量变都不是质变),再有就是自己的哭声和别人的笑声变成了自己的笑声和别人的哭声。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看开始和结束,过程也很重要。总之不要过于计较,过眼都是烟云。
  • 羽落辰凌初念夏之百荷赋

    羽落辰凌初念夏之百荷赋

    她入宫为妃,却被他欺负,腹黑,毒舌,他无一不在行。她的真实身份,并非丞相之女如此简单,而他,也并非世袭得来的皇上,身份之谜在二人相遇后慢慢揭晓。“死皇上,死皇上,明明知道我不擅长针线活还让我织他的龙袍,看我不整死你!”苏念夏叨叨到,在那件衣服后面缝上了个大大的“寿”字,看着自己的完美杰作,苏念夏哈哈大笑,但她没注意到,有人走进了她的院落,那人问到:“爱妃,何事让你如此开心。”苏念夏听了,连忙接道:“没什么,皇上,你听错了”“是吗?”他一把抢过那件龙袍,看到那个寿字,脸一黑,欺身而上,道:“爱妃,你可知道朕死了,你也要陪葬的哟。”
  • 四大名主

    四大名主

    器,丹,阵,符。人,魔两族。人族有九天暗中控制。魔族有七圣背后支持。王朝内又有十恶迅速崛起。两百多年前的大战后,人族有了如今的局面。如今,形势再次变化。白日门,一个从未记录在人族史册中的江湖门派。四大名主,名震天下。
  • 太阳人类

    太阳人类

    按照人类目前的能力,太阳内部0.2半径以内的地方是无法探知的,而我们的科学家却善于臆想,认为那里理所当然的进行着核反应,可是有一天,一篇科幻文章告诉你,那里其实并没有进行核反应,相反那里是一个非常寒冷,且存在着生命的地方,你会怎么看呢?而且太阳内部的生命和地球生命息息相关。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地球人是太阳人制造出来的他们的反物质,你又有何感想?看完该书,相信你会明白一些道理。
  • 我爱你我知道

    我爱你我知道

    官蕊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喜欢和爱是两码事儿,完全可以动不动的就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嘛,那就不行。”顾言白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官官宝贝儿,蕊蕊乖乖我多爱你啊,你爱我吗?”官蕊一般会赏顾言白一个白眼道:“我特么喜欢你得要死啊!”
  • 杀手至尊:再次爱上你

    杀手至尊:再次爱上你

    什么?她和她的猎物以前认识?什么她和她的猎物以前是恋人关系?什么?她的身份不仅是个杀手?什么?连她的失忆都是一场巨大的阴谋?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妖孽表示她对这一切很感兴趣。他,豪门大佬,黑暗帝国不朽的传奇,据说冷血无情,嗜杀成性;她,豪门世家之女,杀手界鼎鼎大名的杀手至尊,据说嚣张跋扈,残暴无比。一笔交易,她奉命杀他,却无意之中进入到一场巨大的阴谋……最后的最后,她只想说,能够遇到墨离是她感到最幸运的事。墨离:这是看一个妻奴如何宠妻的故事。唐幽诺:这是一代杀手至尊沦为女仆的血泪史。作者:这是一个错过会后悔的故事。作者严肃保证从头宠到尾欢迎跳坑
  • 穿越之萌萝莉小妖妃

    穿越之萌萝莉小妖妃

    她是杀手届的霸主,号称“阎罗判官”,却只想求一份宁静,隐居在竹林中,远离人世,却她被朋友背叛,当她架空重生回到13岁,既让老天让我重生,我定不会浪费,看她如何玩转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