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上班途中目睹了一起车祸。一辆中型面包车将一辆摩托车碾压在轮下,摩托车驾驶者当场不省人事、被闻讯赶来的交警送往医院,面包车的驾驶者也重伤同往医院,现场只留下两位交警在处理事故善后,而面包车车头前的摩托车已经面目全非了,只有车轮下的鲜血在骄阳的烘烤下冒着热气,让人看了心里一惊。
据其他目击者称,事故双方事主是为上班抢时间在十字路口撞到了一起,由于事先双方都没有避让的意识,根本没有来得及转向。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上班时间非得“抢”不可吗?
我们要承认,现在早晨上班的高峰期,人们都是一门心思地想早点到单位,谁也不想迟到落后。可是由于路上堵车、坏车等客观原因使人们急匆匆的同时,危险也在临近。且不说有车一族的危险,单是坐公交车上班的人们也很难说不会遇到一点问题。前几年我们国家还没有兴建大量的立交桥,所以较现在而言,那时候交通更加拥挤,就有一则新闻,说的是年轻的上班族妈妈带着读小学的女儿,两人本本分分地在车站黄线(划定的乘客站立范围)以内等车,竟然被行驶而来的公共汽车撞出几米远的距离!母女俩都没有逃脱被死神带走的厄运。事后,肇事司机称,其实就是为了抢时间。抢什么呀?有什么可抢的?到了现在,国家兴建大量的桥梁以便于疏导交通,而车流量也确实得到了有效的分流疏导,机动车、非机动车按规定车道行驶,看起来秩序井然。但就有那么一些驾驶员把交通法当儿戏,甚至公然在交通协警员的哨声和疏导旗子禁止其行驶后,依然不顾一切地抢越人行横道线。这些目无法纪的驾驶者到底“抢”什么呢?无独有偶,大多肇事者在向警察和记者坦言的时候都异口同声地说:“抢时间。”时间对上班族来说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功因素,现在的正规单位有相当一部分在工作制度上实行“打卡制”,“板上钉钉”,迟到与否一目了然。上班族为了不迟到,需要“抢”,但为什么不能早一点从家里出发、避开上班高峰期呢?也许上班族早出发了,依然会有客观情况促使其迟到,久而久之,上班族养成了一个上班时候的习惯,就是“卡点到”。“卡点到”造成了身在职场的大众行于路上时风风火火、急不可耐,而造成“卡点到”现象的是人们的思想使然。原来,上班族为了不浪费“自己的时间”,还不愿意迟到单位,所以只有“卡点到”。“卡点到”好比赌博,一旦遇到堵车等客观情况或者大雨等不可抗力,这“卡点到”就变成了“迟到”,这样的客观情况或不可抗力多了,上班族也就成了“迟到族”。
为了身在职场的人们有一个良好的上下班交通环境,笔者建议上班族尽量早出发、避开高峰时间,星期一是公认的“汽车不好坐”的时间,大概是都休息了一个周末,星期一也想多睡一会吧。于是星期一早晨就越发看到人们急匆匆的景象:行人“疾步”,有车族“狂奔”。在他们眼中,“及时到单位”才是第一位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早起床早出门,从容地在上班路上“潇洒走一回”。变“及时到”为“按时到”,就少一分危险,多一分准备;“自己可以支配的路上时间”充裕,早晨上班时就少一分惶恐,多一分释然;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就少一分紧张,多一分沉着。身在职场,我们固然需要“站如松、坐如钟、走路一阵风”的办事准则和工作效率,可在早晨上班的路上,可千万急不得,哪怕迟到,也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依笔者看,迟到一次并非坏事,它可以警醒上班族早一点起床、早一点出发、早一点到单位,以一次迟到换来好的作息习惯,总比每天匆忙且潜藏着危险要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