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报道铺天盖地,“大学生待遇不如农民工”、“本科大学生和专科生抢饭碗”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企业主拒应届生于千里之外,或以很低的报酬雇佣,更有甚者说出了“应届生论斤买都贵”的言辞。而许多应届生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虽有怨言只能忍气吞声。没办法,现在是买方市场啊!
老总称“应届生论斤买都贵”
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张帖子《企业对应届毕业生不屑一顾论斤卖都贵》惹来众多网友的议论。而说出这番话的某房产置换公司人事主管郭先生道出了大多数企业主对当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失望:虽然拥有高学历、高文凭,却往往眼高手低,根本不能胜任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
如郭先生公司招来的一名大学生,熟悉Photoshop、Dreamweaver等软件,公司交给他一项制作网站的任务,原定一个星期完成,他却整整拖了一个月才交上来,最后的作品也是简陋之极,不堪入目。网站不能胜任,就安排他去做编辑,英语虽然过了六级,却硬是在编辑部坐了一个月,也没编译出一篇稿件。后来又让他去做老总的司机,考出驾照的这个大学生最后差点搞的人、车俱损。文凭、证书真的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葡萄酒商人,他也毫不讳言对应届毕业生的不屑:简历上吹的天花乱坠,真的让他去动手制作一些东西,一塌糊涂。所以他在招聘员工时,应届毕业生基本不在考虑之列。
而也有许多人对大学生持同情之心,刚踏入社会,什么都要学习和积累。企业不应该急功近利,在短期内就要应届大学生独立胜任各项工作是不现实的。
应届毕业生的薪金预期也越来越低
近几年来,由于大学生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大学生对薪金的期望也越来越低。一位毕业于上海的应届毕业生这样说道:一两年前毕业的学生,毕业时预期工资还在2000元左右。“但现在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不错了,上学期同学聊天时都希望找到月薪2000元至3000元的工作,过了年之后就降到1500元了。到毕业后,月薪800元估计也有同学愿意接受。”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学应届毕业生小王这样说道:“大学生刚工作怎么就没有一个工资标准呢?比如说:博士生毕业起薪是多少,硕士生毕业起薪是多少,本科生毕业起薪是多少,应该有一个大致范围才是。不然,人才过剩,大学毕业还没有红薯值钱,让人心寒!”
事实上,在内地人才市场上,如今的行情是:一般的本科生都是在1000元左右,少的700元。小王称:“毕竟经过了大学几年的学习,1000元的基本工资应该是最低限度。低于1000元,我确实难于接受。”
薪金多少应该市场说了算
也有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问我:“你觉得我们刚工作时应该有一个工资标准吗?”我说:“标准就是市场背后无形的手,也就是市场规律,让市场来决定!”
是的,工资水平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政府已经制定了最低工资标准,我认为不要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就是合理的。原因很简单,你凭什么值那么多钱?求职者们问过自己吗?如果仅仅是因为读过大学,有各种各样的文凭,那没有文凭没有读过大学的能人们一样有意见。有文凭不等于有能力,这已是公认。如果求职者没有能力,那么作为资方的单位为什么要支付高于市场价的工资呢?资本的本质就是创造更多的效益,你不能创造更多的效益,他就有权不用你。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决定的,不因为人们的同情而有所改变。以前不值钱的技术工人,如今不是物以稀为贵,高工们价比博士生了吗?低能的本科生的工资不如中专毕业的技工,这不就是明证吗?事实证明,动手能力、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找工作也还是比较容易的。
大学生应该有职业规划意识
事实证明,但凡毕业后顺利就业,且待遇不错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进行了良好的职业规划,并积极参加各种与将来职业有关的实践活动。在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时,已经具备了从事这项工作的能力。
如同是北京某高校新闻系毕业的学生杨丽和朱丹,毕业后就遭遇到了迥然不同的境遇。杨丽从大一开始就加入校报做了我,积极进行校园采风,学习校报前辈的点滴经验。并利用假期,只身前往报业繁华之地——广州,学习先进的新闻采写技巧。其写的新闻稿件经常被评为优秀稿件。其中有一次,还配合当地的新闻媒体做成了一篇具有轰动效应的报道。临近毕业,在大小报刊发表文章300余篇。毕业后,顺利进入当地党报机关做了我,薪金待遇1500元,享受各项福利保障。
而朱丹就没有杨丽那么幸运了,在校期间,学校、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周而复始地复制着。虽然成绩优秀,理论成绩经常在班里拿第一名。毕业后却处处碰壁,用人单位两句“有报社实习经验吗?”、“有文章发表吗?”
就将朱丹硬生生顶了回来。毕业大半年了,还在晃荡着。一纸高文凭和一张成绩单只不过是废纸两张。
因此,虽然现在就业形势对应届生十分不利,但应届生也不能妄自菲薄。要想拿到高工资,必须加强自身的能力,在能力与工资的天平中不断强化自身,加重自己的砝码。而对于目前还未毕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应该有一种前瞻意识,利用假期多实践,广见闻,在将来的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