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0900000008

第8章 奠基之作独具慧眼 法国康城名落孙山

“邵氏公司”的开山之作《貂蝉》一鸣惊人,在第五届亚洲影展上“五子登科”,获得五项大奖。这不仅奠定了邵逸夫在香港影坛的地位,同时也一炮轰红了导演李翰祥,让他从此在香港影坛出人头地。继《貂蝉》之后,《江山美人》再次夺冠,让“邵氏”名声大振。但是《倩女幽魂》参赛法国“康城电影节”却名落孙山,铩羽而归——“胜败乃兵家常事”,邵逸夫又出奇招……

1958年,邵逸夫的“邵氏公司”正式开始拍摄影片。邵逸夫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开拍《貂婵》。

《貂婵》是他开拍的第一部影片,可以说是“邵氏公司”在香港的奠基之作。这是一部彩色戏曲片。此时,邵逸夫却独出心裁,决定用只有在大陆江南一带才流行的“黄梅调”。

对于公司的奠基之作,邵逸夫为什么要做出这种有悖常理的决定呢?

稍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香港不是大陆内地,更不是江南,说“国语”的人少,知道黄梅戏的人就更不多了。在这里居住的人大多是广东福建人,说的都是“广东白话”(粤语)。你却要拍摄一部黄梅调的国语地方戏曲片,这不是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吗?

但是,邵逸夫通过对香港电影市场的现状认真考察之后,发现当时香港影坛的国语片一直萧条冷落,很少有重头戏爆火走俏。这就给国语片的生存留下了一个难得的空间,一个急待开发的市场。邵逸夫见行情如此,他决心拿出一部上乘之作,既可以作为“邵氏公司”在香港影坛奠基的开山之作,又可以为拯救国语片之颓风。在通过反复的市场考察,并同郑文怀等人认真地分析了这种现状之后,才作出了上述决定。应该说,这就是邵逸夫的独到之处。

邵逸夫给自己的“邵氏公司”定下的宗旨就是“振兴国语片”。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邵逸夫曾公开地向新闻界表明,他的公司,每年要生产二十六部国语片,十二部粤语片。“邵氏公司”的口号是:“邵氏出品,必属佳作。”

这种口号,在当时国语片不景气的香港,是很有号召力的。通过报界的宣传和郑文怀等人的舆论策划,“邵氏出品”还没有上市,就在香港被炒得纷纷扬扬,令多少观众翘首以待。在商场滚了半辈子,邵逸夫是很懂得“吆喝”的作用,这就叫“先声夺人”。

而在当时,又是什么原因,让邵逸夫决定开拍《貂蝉》这样的影片呢?看来这完全是邵逸夫的“福至心灵。”

因为当时在邵逸夫的眼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几乎就是当年上海滩二三十年代的翻版——在绮丽糜烂的浮华背后,到处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醉生梦死。一种怀旧复古的情绪,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衍生出来。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乱之后,无论是从日寇的炮火下劫后余生的香港居民,还是五十年代初,从大陆仓皇出逃而来的前朝遗民,几乎都有一种“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心理。但是,只要到了夜阑更深,酒醒梦回之时,却又有了一种“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失落与惆怅。这些人需要安慰,需要慰藉,更需要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于是,邵逸夫就决定投其所好,把他们带到远离现实的历史之中去,让他回到那远古的时代,去寻找一方净土,去觅得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时,他又想到当年自己和三哥在南洋奔波,大哥和二哥在上海主持“天一”时,也是在时下类似的情况下,从稗官野吏和民间文学中,找出许多若有若无的“孟姜女”、“梁山伯”、“唐伯虎”之流,推出一系列的“古装片”,结果是一时声誉鹊起,门庭若市。他更没有忘记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出笼时不仅轰动了大上海,而且震动了南洋的盛况。

因此,邵逸夫便认识到,中国人的现实,永远都和历史连在一起,“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因为这部五千年的“历史”,太耐人寻味了。当年,在“天一公司”大拍古装片的同时,上海的“大中华百合公司”也曾拍过一部上下集的《美人计》,在当年可算是大制作。这部影片就是取材于《三国演义》,演的就是“貂蝉”的故事,在当时一上演竟一时轰动,效果很好。这些往事,让邵逸夫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准备拍摄《貂蝉》之前,邵逸夫也想到了拍艺术片,也看了许多港岛的名家高手,为他的公司炮制的剧本。但是,这些剧本都让邵逸夫给退回去了,一一给予了回绝。他从心底里,也承认这些剧本有许多是大手笔,在反映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方面,的确是入木三分。但是,这时他想到的却是观众的口味和兴趣,想到的是赚钱,是投观众之所好,是让观众愿意掏钱买戏票,看自己的电影。

在这一点上,邵逸夫的观点是明朗而又鲜明的,从来都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闪烁其辞。在很多的场合,甚至在公司的员工大会上,他都是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商人。他常常一针见血地对那些怀有“浪漫情怀”的员工们指出,我们是办公司,不是办“艺术沙龙”。

他曾经说过:“我经营邵氏影城是做生意。如果我要拍一部纯艺术的电影,我不敢肯定这种戏会有多少人中意看!少人看的戏,就少人得益!所以我就专门从大家都中意看的娱乐片着手。”

作为一位商人,难得的就是敢于公开承认自己是商人。这是需要勇气和真诚,也是需要气度和胆识的。这样的商人,不可能是“奸商”,往往是具有竞争实力的巨商。邵逸夫就是这样的一位商人。而那类“老千”(即骗子)式的摊贩和“八股索”之流,是没有这种勇气的。

基于上面的这些想法,邵逸夫便在众多的剧本和构想中,选择了《貂蝉》。

一天,邵逸夫把郑文怀和公司的导演李翰祥请了来。待他们坐定之后,邵逸夫就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我们暂时不可能去做艺术家,只能做一位商人,只要不做”老千“就行。貂婵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不仅美貌无比,更令人动心的是她的故事本身。一位那样的弱女子,为了一个不可药救的王朝,可以置自己的身家性命而不顾,这种精神是称得歌颂的。何况自古以来,英雄美人,才子佳人永远都是娱乐界永恒的话题。”

郑文怀很同意邵逸夫的想法。他说:“把貂蝉搬上银幕,一定很受欢迎。”

“我想是这样。这出戏就请翰祥你来导演。”邵逸夫神情严肃地对坐在一旁的李翰祥说。

李翰祥从邵村人时代开始,就在“邵氏”效力,他对邵氏兄弟是很了解的。尤其是对邵逸夫这位新老板的为人和魄力,更是佩服有加。这时听到邵逸夫点了他的“将”,顿时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他不由得动了一动身子,连忙说:“我?我行吗?这可是我们公司的第一部……”

“翰祥,别没志气。我说你行你就行。”邵逸夫大声说:“你跟我二哥在邵氏也干了几年了,现在也该你出人头地了!我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的汉学功底,你的戏路,我心中有数。”

邵逸夫这席话,说得李翰祥心都热起来了。这让李翰祥不由得回想起这十年来,自己在香港的日日夜夜——

李翰祥,1926年生于辽宁省锦州市,后在当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肄业。走出校门后,毕业文凭都没有一张,加上时局动荡,谋职无门,便在1948年来到香港,开始涉足电影业。先在“大中华”公司当特约演员,跑跑“龙套”;同时,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先后在“长城”、“大观”、“永华”等影业公司任布景师、场记、服装管理等。直到五十年代初,才与邵村人的“邵氏父子公司”签约,开始了干导演这一行。1954年,“邵氏父子公司”拍摄由前苏联的小说《在底层》改编的《雪里红》一片,才由李翰祥第一次执导。《雪里红》是李翰祥导演生涯的处女作,由当时的大红影星李丽华主演。这是一部黑白片,影片面市后反响平平。李翰祥并没有由此而一鸣惊人。

接着,李翰祥又在“邵氏”拍了一连串的喜剧和肥皂剧,其中有由林黛主演的《黄花闺女》,还有《给我一个吻》、《全家福》等等。当时的反映都是有起有跌,有输有赢,最终还是没有让李翰祥脱颖而出,一举成名。所以,在这近十年的从影生涯中,李翰祥在香港影坛导演这一行当中,一直是名不见经,事业上很不得志。其原因就是邵逸夫所说的“戏路”——也就是他风格,在当时是很难得到一般老板的赏识,往往得不到重用。

李翰祥虽然是学艺术的,但他的汉字功底尤为深厚,尤其是对历史人物、历史掌故他都能博问强记,非常精通。这种本事在“邵氏”门下,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在拍戏风格上,他既擅长拍古装戏,也善于拍历史题材的“大制作”。他每次都能以高层建筑的气势,把握住“大江东去”般的壮阔场面。对于拍那种卿卿我我、花前月下的风月片,对那些古典“文戏”的处理,他同样又有“小桥流水”般的独到之处。说到底,在风格上,李翰祥是“厚古薄今”;在手法上,他又能“文武兼备”。对于李翰祥的这些招数,邵逸夫是了如指掌的。所以,这一次他知人善用,亲自点名要李翰祥执导这部举足轻重的影片《貂蝉》。

现在听到自己的老板这么一说,李翰祥何尝不想“出人头地”。面对这种信任、理解和器重,他自然不好再说什么,当时就答应下来了。

接下来是讨论主角“貂蝉”一角由谁扮演。这时李翰祥大胆地进了一言,他说:“据我看,饰貂蝉者,非林黛莫属。”

邵逸夫一听,先没有表态,只是笑着问:“为什么非她莫属?最近加盟邵氏的明星这么多人?难道李丽华就不行么?文怀,你说说看。”

郑文怀一听,只是习惯地把眼镜往上推了推,谦逊地笑了笑:“这事还是听李导的吧。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

说得三人都笑了。

李翰祥说“那我就说说吧。我认为林黛时下不仅年轻貌美,又是港岛红极一时的影后,正在风头上,对观众有明显的号召力;更主要的是,通过我几次与她合作,觉得她的身世、她的经历、还有她的气质都与我相像中的那位貂蝉貌合神更合。她生性孤傲、心比天高,却又命比纸薄、多灾多难,整一个无可奈何的薄命红颜。她演貂蝉,一定能喜不忘忧,悲不渎职,最后是兴尽悲来,凄艳动人。”

“好!好一个”喜不忘忧,悲不渎职“,我要的就是这八个字。翰祥,告诉你吧,在人选上,我也想到饰貂蝉者,林黛也。除了剧情的要求之外,我还有一个商业上的要求,就是要让”电懋“的大老板陆运涛到时候大跌眼镜!”邵逸夫信心百倍地说。

邓文怀这时才说了一句很合时宜的话:“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嘛!对不对?”

三个人又一阵大笑。

不过,后来在讨论采用黄梅调这个问题上,却有了小小的分歧——关于貂蝉的故事,较早有过京剧《凤仪亭》、三十年代有过《美人计》,用的都不是“黄梅调”。在李翰祥看来,黄梅调只不过一种地方小调,没有昆曲的力度,没有京腔的气势。这样的小调美则美矣,但只适合表现那些村姑牧童的“小放牛”之类的调情斗趣,打情骂俏,于这样的历史题材恐怕不合适。

当年香港的“长城电影公司”由黄域导演,拍制了第一部黄梅调电影《借亲记》,上映时并没有引起什么大的反响。所以,李翰祥就认为不宜用黄梅调。

但是邵逸夫却有自己的一套。他认为《借亲记》虽然反响平平,但是,大陆拍摄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在香港上演时,却是轰动一时,这关键不在曲调的本身,而在于运用是否得法。再说,京腔昆曲气势倒是不错,但年轻的香港人对那种有板有眼的京腔京白,听得懂的恐怕不多。如果连唱腔道白都得一字一句地上字幕,势必会影响效果。黄梅调与国语相去不多,这与他们“邵氏公司”倡导的振兴国言片的宗旨也不谋而合。

经过几番讨论,最后还是定了黄梅调。这时,邵逸夫特别提醒李翰祥,要他不要认为“董卓”、“吕布”、“王允”之流都是朝阁重臣、无敌天下的大将军,但在这出戏中,表现的不是“气吞万里如虎”的“沙场秋点兵”,也不是廷争殿谏的社稷江山大计。虽然事关宏旨,但在剧中所体现的却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私生活”。人有七情六欲,自然少不了儿女私情。如果没有这种“儿女私情”,就没有貂蝉的成功和失败——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英雄难过美人关”。

邵逸夫的这种提示,实在是画龙点睛。从而让李翰祥接受了“黄梅调”,全身心地投入了《貂蝉》一片的制作之中。

《貂蝉》一片杀青封镜,一上市果然轰动了整个香港,盛况空前。连续放映半月,场场爆满,给“邵氏”创下了丰厚的票房价值。

更可喜的是,在当年的第五届亚洲影展上,《貂蝉》一片“五子登科”,一举夺得五项大奖——李翰祥获“最佳导演奖”、林黛获“最佳女主角奖”、高立获“最佳编剧奖”、姜兴隆获“最佳剪辑奖”、王纯获“最佳音乐奖”。

尽管这一届的“最佳故事片奖”被“电懋”的《四千金》夺走了,但“邵氏”的《貂蝉》还是一炮打响,名利双收。

《貂蝉》一片轰动之后,其中最得利者,当然是“邵氏公司”的老板邵逸夫。但是,除了邵逸夫之外,导演李翰祥也是大得其利。李翰祥来香港创业整整十年,一直是时运不济,默默无闻,不料这一次却时来运转,一炮走红。不仅成了“邵氏公司”的头牌导演,而且一夜之间,成了香港影坛炙手可热的红人。李翰祥走红之后,香港许多影业公司便都打起了他的主意,纷纷来抢挖李翰祥加盟自己的门下。但是,李翰祥却不为金钱所诱惑,只是想到要在这清水湾的摄影棚,为这个新老板邵逸夫效力。

李翰祥之所以愿意这样做,其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李翰祥从邵村人主持“邵氏父子公司”时,就来到“邵氏”门下,是邵村人第一次起用他为导演;这一次邵逸夫又慧眼识真金,信任他,器重他,将自己的开山之作交给他去执导,结果让他一炮走红。因此,对于“邵氏兄弟”的知遇之恩李翰祥是不能忘记的。所以,他不能一时因名利所惑,为金钱所动,去投靠别人。他不能做那种见利忘义的小人。不过,后来李翰祥与邵逸夫不欢而散,那是事出有因。此是后话。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翰祥当年加入“邵氏”时,就同邵村人签约了一份为期八年的合约。

当时,李翰祥为什么要签这么一份合约,事后他在回忆中说:

“那时我才三十岁,八年一点都不觉得长。老实讲,不要说八年,就是八十年我都签。那年头,只要有人肯出钱叫我导演,怎么说怎么行。”

李翰祥真不愧是一条东北汉子,敢于实话实说。从这段话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当年李翰祥那种落魄的窘迫和无奈。如果不是“邵氏”兄弟发现了他,并且能及时地重用他,他的出名是不会有这么早,这么顺利的。

1958年,这份合同还没有到期,这也是李翰祥没有见异思迁的原因。

但是,这并不是李翰祥这时没有离开“邵氏”的主要原因——一位名导演,难道还会被一纸合同缚住了手脚,关键是一种对事业的追求和一种相互之间感情的维系。后来,在合同还没有到期的时候,李翰祥不是“跳槽”了吗?那时,尽管被邵逸夫告到法庭也在所不辞。

所以,李翰祥这时没有离开“邵氏公司”,主要考虑的并不是这张八年的合同,而是他觉得这位邵逸夫,在当时的香港影坛上,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都是一位能成大器的人物。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明主而事——对中国文化有相当造诣的李翰祥,当然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对于邵逸夫的信任和器重,让才情独具的大导演李翰祥,再一次在“邵氏”大展身手。

这时,已经是1959年的春天。《貂蝉》一片的成功,终于让“邵氏兄弟(香港)公司”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影坛稳定了脚根,并且打开了局面;同时,也让第一次独立掌坛,正式制片的邵逸夫信心倍增。

继《貂蝉》之后,李翰祥又在开始为“邵氏”执导另一部影片《江山美人》。《江山美人》是一部大型古装片。影片中仍然用黄梅调作音乐,仍然用林黛饰演主角。这时,邵逸夫对古装片和黄梅调几乎是情有独钟,而导演李翰祥则是对林黛的演技信任有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江山美人》开机了。

在开机拍摄《江山美人》的同时,郑文怀也加大了宣传的攻势。影片还在拍摄之中,就在香港的街头巷尾被炒得沸沸扬扬。此时,香港的大报小报上,也经常出现许多“拍摄花絮”之类的“花边新闻”,连篇累牍,天天都在撩人心弦。

有一则“片场花絮”说:导演李翰祥对布景的要求极其严格,“造假”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在一场戏中,有几根立在大厅里的木柱子。李导演为了逼真,除了用原木作柱子外,他还要求“制景”用喷火器将这些原木烧焦,烧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用沙纸将这些焦木磨光打亮,使之现出来的木纹就像陈年朽木上的一样,栩栩如生。

这则新闻,并不是小报记者的“妙笔生花”,当时的情景的确如此。李翰祥对影片中的每一处景点,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推敲,慎而又慎。这种精神,连邵逸夫都感动了。当时,邵逸夫想到了上海三十年代拍古装片的情景,就对李翰祥说:“李大导,如果现在拍古装片,再让乾隆皇帝留着一分为二的大背头,让林妹妹穿上开叉极高的缎子旗袍,脚蹬高跟皮鞋,你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李翰祥不屑一顾地说:“那同样有效果,一种荒诞片的效果。”

邵逸夫很满意地点了点头。他不用担心李翰祥会把《江山美人》拍成荒诞由于李翰祥的精雕细刻,《江山美人》一片上映之后,果然又一次轰动。邵逸夫给予了李翰祥充分的信任和充裕的资金,使他能够完全实现自己的美学构想。李翰祥也不负邵逸夫的期许,当《江山美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它那宏阔华丽、美仑美奂的影像,它那史诗式的风格,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该剧还是王纯作曲。由于在《貂蝉》一片中成功地运用了黄梅调,并获得了“最佳音乐奖”,因此王纯被称为“港台黄梅调第一功臣”。王纯以黄梅戏唱腔为主体,糅合了江南小调和流行歌曲的元素,用单纯的曲调创造了一种醇厚婉转的意蕴,使得其中的一些唱段,如《扮皇帝》、《戏凤》等流传至今。于是,《江山美人》一上映就受到空前的欢迎。

这一次,“邵氏公司”出品的《江山美人》不仅在放映国产片的二三流戏院上映,而且第一次挤进了香港豪华的“西方大世界”电影院,在那里进行放映。要知道,当年香港的“西方大世界”,是专门放映西片的电影院,国产的或者是本地的影片,是很难有机会到这里上演。由于《江山美人》的成功,“邵氏公司”的名声一下子打出来了。前来订购该片拷贝的不仅有中国片商,连许多不可一世的西片公司,也来向邵逸夫买拷贝。这一下,不仅让邵逸夫、李翰祥、郑文怀等人得意开怀,也让港岛上的华人扬眉吐气,让许多中国同胞脸上有光。

《江山美人》上映后,久盛不衰,再一次刷新“邵氏”影片的票房记录。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就突破四十万港币大关,让邵逸夫大发其财。

更值得庆贺的是,在1959年第六届亚洲影展上,《江山美人》又一举夺魁,获得“最佳影片奖”。

这时,香港所有的电影公司,不得不对这家刚刚起步的“邵氏公司”另眼相待,刮目相看了。一时间,邵逸夫也成了香港的风云人物,成为香港新闻界抢镜头的“焦点”。他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在香港的许多大小报刊上。他开始在各种酒会、宴会、茶话会上频频露面。

当时邵逸夫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在拍摄影片和获奖上,在其他方面他也是突飞猛进。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以后,从60年代开始,就开展了一个庞大的扩张计划,在香港、新加坡推出“每月一院”,选择适当地点大开影院。短短几年,邵氏影院星罗棋布,迅速增至130余家,形成一张巨大的发行网络。应该说,正是“邵氏兄弟”的成功,才加速了60年代香港电影的繁荣。当时的“邵氏”经常在亚洲影展中夺得奖项,旗下拥有大量著名影星。其获奖的影片如《貂蝉》、《江山美人》还有后来的《独臂刀》,均是脍炙人口的影片,从而开创了香港电影业的新时代。“邵氏出品,必属佳作”,不再是一句口号,一种梦想,而是一种有目共睹的存在。

面对暂时的成功,邵逸夫并没由此而陶醉。继《貂蝉》和《江山美人》之后,邵逸夫又在构思他的第三部影片。这时,他想到的不仅仅是在香港,在亚洲地区拿大奖,出人头地;他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国际大赛中拿奖。当时,他来香港创业时,就立下了这种宏愿。他要把香港作为他走向世界的“桥头堡”,让中国电影在世界上夺得一席之地。

1959年,邵逸夫决定参加一年一度的法国“康城电影节”,拿下最高的荣誉“金棕榈奖”——因为法国的康城电影节,和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以及德国的柏林电影节一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如果能在法国康城电影节获奖,那么“邵氏出品”就得到了国际电影界的承认了。

于是,邵逸夫就和李翰祥、郑文怀等人商量,决定抓住这个机遇,争取早日走向世界。这时又在紧张地策划选题,定剧本,选演员。有一次在商量剧本的时候,李翰祥快人快语地说:

“六叔,我想剧本就定《倩女幽魂》吧。这个剧本是根据《聊斋志异》的《聂小倩》改编的,我看……”

“等等,翰祥,你等等,”邵逸夫连忙打断李翰祥的话说,“你刚才叫我什么?六叔?”

“对呀!现在大家都这么称呼您啊!难道就要我一个人称为”波士“(老板)?”李翰祥奇怪地问。

因为当时在“邵氏公司”中,上下的职员都不叫邵逸夫做老板,而叫他“六叔”。原因是邵逸夫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加上他又为人随和,不摆老板的架子,年纪也有五十多了,便觉得叫老板有些疏慢,不知是那位“甜嘴妹”带的头,称他为“六叔”。于是,“六叔”这一个称呼这样就传开了。后来,在香港和亚洲的电影圈子里传开了,大家都称他为“六叔”。从此,“六叔”就成了对邵逸夫的一种尊称。当时邵逸夫听了也没有异议,六叔就六叔吧,就算是接受了。不过,李翰祥还是第一次这么称呼他,所以,他听起来就觉得有点奇怪。现在听李翰祥这么一问,也只好笑着说:

“好,翰祥,六叔就六叔吧,反正我也是五十多岁的人,做你的叔叔也绰绰有余,我就认了吧!”

“好,多谢六叔不见外。”李翰祥便趁热打铁地补了一句,接着说,“我看《倩女幽魂》这种剧本,拍起来很有戏,同时,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把它拍成一部很有韵味的影片,一定能拿个大奖。”

邵逸夫一听,就说:“翰祥,这个想法不错。我看《聊斋志异》就是个好东西,我们中国人喜欢,我想外国人也喜欢。那就拍拍这个”聂小倩“吧。”

李翰祥接着说:“不过,我想改变一下的原著的风格,尽量往艺术片靠一靠,不要拍得太冷涩了,争取做到雅俗共赏。”

邵逸夫一听,更是高兴。他觉得李翰祥是一位有追求的导演,各方面都想磨练、尝试一下。他就说:“多种风格多条路,你就去试一试吧。在这样的年头,还不晓得哪一招,才可以”吃遍天“呢!要是能到法国拿个奖回来,那就更好了。”

于是,他便同意了李翰祥的想法,叫他大胆地去尝试,去创新,拍出水平来。

《貂蝉》和《江山美人》走俏,李翰祥风头正盛,他的确想多几种尝试,就怕“六叔”不同意。现在看到邵逸夫这样支持自己,信赖自己,李翰祥自然无话可说。从此,他就全力以赴,进行《倩女幽魂》的制作。在用人方面,他却一反常态,不再启用他的老搭档林黛。他认为如果再用林黛再去主演,不仅让观众觉得“邵氏”无人,也会让挑剔的观众腻味。于是,他就决定启用“邵氏”的老牌影星李丽华,由她担纲主演。

经过几个月的艰难拍摄,一部具有东方文化情趣的艺术片《倩女幽魂》终于杀青封镜。这时,法国康城电影节在即,邵逸夫就亲自出马,同李翰祥双双飞往法国南部著名的影城康城去了。

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参赛康城电影节的影片。不知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距,还是那些外国评委们的偏见,在康城电影节上,“邵氏公司”精心打造的《倩女幽魂》竟名落孙山。搞得邵逸夫和李翰祥一伙人,真是乘兴而去,结果却是败兴而归。

真是“祸不单行”——《倩女幽魂》不仅让邵逸夫没有捧个金灿灿的“金棕榈”奖杯回来,而且在香港上映时,竟然也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上映后观众反映冷淡,再也没有《貂蝉》与《江山美人》上映时的那种轰动效果。这真不得不令满怀希望的大导演李翰祥大失所望,也让邵逸夫感到不妙。因为这部电影,从选题到拍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慎重的,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如果这部影片再次走红,那么“邵氏”的事业也就会更上一层楼。结果却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这到底是哪里出了毛病?难道是这种选择一开始就错了么?李翰祥觉得愧对信任自己的“六叔”,心情很不佳,整天的闷闷不乐。

“翰祥,我发现你近来有些不对头。”

一天,邵逸夫把李翰祥找到自己的房间,同他谈心。他语重心长地对李翰祥说:“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倩女幽魂》出师不利,是多方面的原因,没有什么值得耿耿于怀的。商场如战场,现在香港的影坛也就是战场,你想想,在战场上哪有常用将军呢!哈哈哈哈……”

邵逸夫一阵爽朗的笑声,让李翰祥打从心底里感到一种感激,一种温暖和鼓励。他愧疚地说:“六叔,我真有点怀疑我是不是江郎才尽了。”

邵逸夫说:“何必说这种话,你的才气和人气是有目共睹的。在电影这一行中,我刚才说过,有谁敢说他是常胜将军呢?”

李翰祥点了点头说;“这倒是,感谢六叔对我的鼓励。”

邵逸夫说;“我今天找你来,并不是要你感谢我。我是要和你商量一件事。”

“什么事?”李翰祥不解地望着邵逸夫。

邵逸夫神秘地笑了笑说:“今年的”香港小姐“选美”在即,我想请你策划一下,搞一部与“选美”有关的影片。因为“选美”这件事在香港由来已久,现在又是越炒越热,香港市民对此都很感兴趣。我想,如果搞一部这样的题材的影片,一定会受到市场的青睐。你说呢?

“六叔的眼光真有独到之处。”李翰祥不由得佩服地说。

“什么独到之处,”邵逸夫笑着说,“还不是商人的眼光。市场需要什么,欢迎什么,我们就拍什么。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你说是不是?”

李翰祥点了点头,他不得不承认邵逸夫的话有道理。他说:“六叔,我尽力而为吧,让我考虑一下,过几天,我会找你谈谈。”

邵逸夫说:“行,我等着你的消息。”

李翰祥告辞了。

“邵氏公司”又在酝酿着一次新的行动,准备参与“香港小姐”的“选美”活动。不知这次“选美”能不能爆个“冷门”,让邵逸夫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

同类推荐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生活于充满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一生经历了科举落榜、爱情失意、怀才不遇、政敌打压等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昂斗志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可贵操守,并有近万首诗作和百余首词作传诵至今,脍炙人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铁马秋风:陆游》记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催人奋进,更发人深思。阅读本书会对陆游重要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美女很多,但配得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八个字的只有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这四位。本书围绕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四位绝世女子的坎坷命运展开,重点记述了她们的情感纠结和爱情生活。
  •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 中国作家人生档案

    中国作家人生档案

    本套丛书名为“人生”档案,意思就是强调它的真实性。有的人喜欢或习惯读小说,觉得小说故事性强好看,其实真实的生活更精采,只要认真地甭理和总对,几乎每个人的独特经历,都是一本好读有益的大书。
热门推荐
  • 争霸暗世界

    争霸暗世界

    李汉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留守儿童,不服管教。后来受到一些外来刺激,开始认真学习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因为世态炎凉,经历沉浮后无奈走上了一条世人眼中的不归路,开始接触国内的及国外的,前卫的及传统的,历史悠久的及创立不久的帮派中人,他的队伍在腥风血雨中壮大,他本人在挫折磨难中一步步通往地下世界权力之巅。
  • 仙缘仙境

    仙缘仙境

    【仙缘仙境】引子:飘渺苍穹,岁月无情,与天争命,唯我唯道。大之善,大之义。大之爱。何于缘,何于情,何于爱。看谁能登峰造极。飞升致至、化羽成仙、化仙成神。得天地之造化。成千古之美谈(看平凡人修真及爱情故事,将那时之美流于千载)
  • 抢个红包去种田

    抢个红包去种田

    乡村菜农张枫,一次无意间溜达却发现女神洗澡,接而脑袋发重跌落荷塘。被女神救起后,发现手机微信更新,从此接触各路神仙!和太上老君扯淡,看孙大圣耍酷,泡仙女,追女神,打流氓,撩警花……从天上到地下,撩动无数女人心,即日起屌丝逆袭,农家乐生意火爆满天!张枫:“嗨美女,我能追你吗?”"
  • 神血路

    神血路

    被一个无良电话引起打雷遭雷劈的一个屌丝,夜尧。意外在异界之中偶得神物,神血棺。在异界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从此一人一棺便踏上了挖坟掘墓,啊呸,是走上了人生巅峰,很纯洁的一本书,真的,不信的话你们看看我这纯洁无暇的眼睛.......
  • 最强猎魔人

    最强猎魔人

    中原大陆,太古元年,妖魔横行。神刑司为了聚集民间力量除魔卫道,特设猎魔令,作为民间猎魔人的身份象征。猎魔一事不但可以为民除害,更能够获得丰厚的奖金。一时间猎魔人便成了人们向往的职业。少年唐一立志要成为出色的猎魔人,除魔卫道,维护人间正义。然而猎魔人之路并非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那么单纯。是人是魔谁能分,手持利剑斩妖魔。少年成王曲折路,天才绝非池中物。
  • 梦与实梦日记

    梦与实梦日记

    「梦与实」(梦日记)在这个章节里面你们可以看到小说里面有庞大的世界观之后在以后的章节会出现宇宙观敬请留意~!
  • 疯狂屎壳郎

    疯狂屎壳郎

    前世是IT工程师,因加班过渡猝死,而后又投胎转世被弄错,成为了一只屎壳郎,幸捡得奇书,修变化和强身之道,从此崛起,斩妖魔鬼怪,暴打各路流氓,万仙追逃,修天神卷,终成正果。
  • 农民直播系统

    农民直播系统

    看我直播种地,超爆火;为啥嘞,健康奇特涨知识。纷纷刷屏抢购,就不卖;为啥嘞,一介凡人没资格。“老五你别拽,出门带墨镜。”“艹,凡人,打我呀!”……【我是赵老五,最牛大地主,白天干农活,晚上撩主播;因为胆子大,从不怕打架,谁要敢惹我,等于在玩火。定个小目标,娶个明星当老婆】
  • 前世的情缘今世的轮回

    前世的情缘今世的轮回

    你说过只娶我一人,爱我一人,可是你未遵守你许给我的承诺。是你已不再爱我,还是我太傻太傻?傻到苦苦期盼你多看我一眼,仅此一眼而已,可你都如此狠心。一次次破碎我的梦,把我打入地狱独自一人。如果再有来世我宁愿我从未遇见过你。这一生我注定有付于你,如有下一世换我来等你,爱你,千千万万倍痛爱你可好?过奈何桥时我定不会喝那孟婆汤,这样下一世l轮回我才记得你。上一世他为了让她死心,让她尝尽世间痛苦,甚至狠心亲手逼着她喝下堕胎药。只为了让她对他死心,而她到最终都尸骨无存。她带着遗憾,悔恨离开了人世间。他本以为她不会在记得上一世他给予她的痛苦,可她终是想起来了。她恨他,恨得入骨,她为了报复他,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 腹黑Boss诱妻成瘾

    腹黑Boss诱妻成瘾

    豪门深似海,所谓亲情,也不过是一场计划了十几年的恶毒阴谋,她临死前才恍然大悟,养在身边十几年的不过是野心的白眼狼。可笑的是,她还当成了绝世珍宝一样来经营投资。再次睁眼,锋芒乍现,占据了别人的身体浴火重生,而属于她的她必将亲手夺回。别人眼中的三等货色,摇身一变,丑八怪变成了风华绝代的白天鹅,还成了帝都名门世家的大少奶奶?(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