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平衡对好恶的执著,而达到真正无偏执慈悲?就是“平等舍”,即“愿一切众生远离爱憎住平等舍”。“舍”是放下,放下对好及不好的执著,平等地看待任何人、事、物。然而,对众生平等看待,并不是要离弃自己的亲戚朋友,而是要我们放下执著。
我们必须先清楚亲仇关系在无常中的转换,否则很难真正发出不偏执的菩提心。因为独自在佛菩萨面前,发愿为了利益天下一切众生而成佛,这并不难;但当遭遇挫折或是必须面对现实时,就不是件容易事了。平等舍的无量心,就是要让我们先了解并增强“世俗本来就是无常”的观念。因为无常,所以一切都在变化,包括亲人和仇敌也不会是恒常的关系。你无法确定一个人是否永远都是你的敌人、亲人或朋友。
我们最不喜欢的是敌人,但有些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敌人,我们也感到厌恶,原因何在?因为身为凡夫俗子的我们,思考方式倾向寻找别人的缺点,而不是检视自己的毛病,所以总有一些人或事或物令我们觉得不顺心、不顺眼。每个人平常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的心态: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若有人给予快乐,我们会连带地不喜欢给予快乐的人;如果他正遭受痛苦,而有人前去帮助,我们也会对伸出援手的人感到不高兴;当他产生了病痛,或者遭受别人的伤害时,我们会对那个给予伤害、但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产生欢喜之心。换句话说,只要对象是我们不喜欢的人,若有人伤害他的身体,或以语言讽刺他,我们都会随喜这些不善之举;然而,当有人去护持、协助或赞叹时,我们就会产生负面的情绪。相对地,我们会对某些悦意的对境产生特别执著的心,比如亲戚、家人、朋友,乃至于自己周边比较如自己意的人、事、物,也因而会产生种种情绪——这些情绪和我们面对不喜欢之人的情绪完全相反。
亲情跟仇人的关系,常常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迦旃延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有一天他托钵时看到,有个妇人怀抱着一个小孩在喂奶,自己口中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在溪边钓来并已烤熟的鱼。吃完后,她将骨头丢出去,这时有只母狗想吃鱼骨头,妇人向它扔掷石头。迦旃延大师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笑了出来。
弟子疑惑大师为何而笑,迦旃延大师说:“世间怎么那么可笑?妇人手中的小孩是前世她所杀害的大仇人,因为有这种业力,所以现在投胎成为她的小孩来讨债;而她的父亲前世是渔夫,往生后投胎为鱼,被女儿钓来烤着吃;她的母亲往生后,投胎成为一只母狗,去咬她先生的骨头。”这妇人当然不知道其中的因缘,所以抱着仇人投胎的小孩,烤食父亲投胎的鱼,扔石头砸母亲投胎的狗。本来应该孝敬的是后两者,但一个被她烤来吃,一个被她用石头打,而应该仇恨的,现在却成为她最需要付出关爱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