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自幼丧父,艰难的生活经历使他十分熟悉民生的疾苦,关心国家命运,敢于直言不讳地对朝政得失、民间利弊提出意见。
有一年,江淮和京师东京以东地区发生自然灾害,范仲淹上奏宋仁宗赵祯,要求派人前去巡视,安排救灾。朝廷不置可否。范仲淹竟冲着皇上宋仁宗说:
“陛下在宫中如若半天不吃不喝,会是什么滋味?眼前有那么多的地方遭灾缺粮,怎能置之不问、不加抚恤呢?”
不久,宋仁宗派了他去受灾的地区,主持救灾工作。
公元1035年,范仲淹调到京师任天章阁待制。即任后,他对朝政的意见就提的更多、更尖锐了。朝内操持实权的吕夷简派人暗示他,告之他说,待制是皇帝左右的侍臣,不是言臣,劝他不要再随便议论朝政。范仲淹却反问,回答说:“评论朝政得失,正是侍臣份内之事,我敢不努力去做吗?”
吕夷简看无法说服他,就设下一计,任命他为京师东京开封的知府。一则想以繁重的公务来缠住他,使他没有时间去议论朝政;二是如若他一旦有过失,即可就地罢免他。
然而,由于范仲淹精明强干,料事如神,竟把一个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城内老百姓的民谣还说:“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同时,范仲淹照样讥切时政,还批评吕夷简使用人才不公道。为此,吕夷简很恼火,终于找了个借口,把他贬到外地当地方官去了。
三年后,范仲淹被恢复天章阁待制职务,担任对付西夏的军事重任。路过京师时,宋仁宗劝他同吕夷简破除前憾,重归于好。范仲淹未多加考虑,立即郑重地说:
“我从前议论的是国家大事,同吕夷简个人并无私人恩怨。”
后来,范、吕两人关系果然很好。
范仲淹在他晚年所写的《岳阳楼记》中,以千钧笔力,写下了他平生几起几落而始终坚定不渝的信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不仅概括了范仲淹一生坚持进步理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而且道出了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切不计个人富贵与贫贱、毁誉与欢乐,一心为国家民族事业而献身的志士仁人共同的高尚情操。
无论做什么事,还是处在什么环境中,都应以宽大的胸怀来对待一切,不要为了自己的私怨去计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