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当时,在孙权执掌大权的吴国,有一个专管国家机要的骑都尉,名叫是仪,是一个文武并蓄,德才兼备的官员。
是仪原本姓“氏”,叫“氏仪”,大文豪孔融说“氏”字是“民”无上,不吉利,建议他改为姓“是”。于是,“氏仪”改为“是仪”。是仪前后做官半个世纪,从县吏到公卿、封侯。但他从未置过任何产业,不接受额外赏赐和别人的馈赠,一辈子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他布衣素食,从不追求精美华丽的服饰和味香色佳的菜肴,更谈不上能粉黛附珠之妾和珍宝玉器了,他省吃俭用,把剩余钱粮都接济了贫困的乡邻。
是仪廉于自身,固守清俭的行为,受到当地人的尊敬,大家交口称赞。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不久传到了孙权那里。起初,孙权并不太相信,因为在东吴时期,原来南方的土著士族和北方南徙的世家大族争相掠夺土地和人口,攀比排场,使奢侈之风日益兴盛,有的人身居高官,不思政务,却挖空心思搜刮财物,有的士族甚至积谷万仓,妻妾成群,婢女盈房,用粮肉喂犬马。孙权想:是仪固然可能没有田产,但到底会不会像朝野上下所赞誉的那样俭朴呢?为了证实传闻,他决定去是仪家看了究竟。
这一天,孙权连个招呼都不打,就驾车专程来到了是仪家,只见他的屋舍简陋窄小,年久失修显得破旧,屋内光线昏暗,全然不像个朝廷重臣的宅第。过了一会儿,正巧是仪家开饭,孙权坚持要亲眼看看是仪家平时的饮食,端上来的是粗米饭和简单的蔬菜,亲口尝一尝,味道很一般。孙权叹息不已,连声说道:“想不到你为官数十载,身为朝廷股肱,竟吃得这么差,住得这么寒酸,耳闻目睹,可敬可佩!”说罢,孙权吩咐增加是仪的俸禄,并额外赏赐给他田产和住宅。是仪执意不肯接受,一再辞谢道:“臣一生俭节,粗茶淡饮足矣。”孙权只得作罢。
从那以后,孙权对是仪倍加尊重,有一年,他外出巡视,又路过是仪家附近,忽见一幢壮观的新宅大院,外表修饰得富丽堂皇,在一片低矮的旧宅中十分引人注目,他问左右:“这是谁家的新宅,如此富丽?”侍从中有人根据方位随口答道:“好像是是仪家。”孙权连连摇头,说道:“是仪简朴过人,堪称廉节奉公的楷模,肯定不是他家营建的新房。”结果,一经查问,果然不是。
是仪一生勤勉、公不存私、清心寡欲的高风亮节,一直保持到生命最后一息。临终前,他留下遗言:死后只穿平常衣服入殓,薄棺素身,无须髹漆装饰,丧事杜绝奢华,一切务必从俭。按照是仪的遗愿,子女亲友们从简办了丧事,是仪的美德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是仪廉于自身,固守清俭的行为,受到人们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