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一生致力于变法事业和文学创作,对于吃穿打扮这类事情,从来也不放在心上。平时,朋友们看见王安石总是穿着一件旧衣服。有个朋友就说,安石准是有了怪毛病,一定是不喜欢穿新衣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有一天,趁洗澡的时候,他偷偷地把王安石的旧衣服拿走了,又放上了一套华丽的新衣服。过了一会儿,王安石洗完澡,拿起那套新衣服,连看都没看,穿上就走。他根本没发现自己的衣服被人换过了。这时,朋友们才明白,王安石专心干事业,对平时穿什么衣服根本不注意。
至于吃饭,王安石从来也不挑拣,家里做什么,他就吃什么,只要能吃饱,就行了。后来,王安石做了丞相,家人们私下传说他爱吃獐脯。这话传进王安石夫人的耳朵里,夫人好生疑惑,心想:相公平日吃东西从来不挑拣,难道做了丞相口味就变了吗?
想到这里,就唤来家人问道:“你们怎么知道相公爱吃獐脯呢?”家人答道:“我们亲眼看到相公不吃别的,只吃獐脯。”
夫人想了想,又问道:
“吃饭时,獐脯放在什么地方?”
家人说:“放在相公面前。”
夫人心中一动,吩咐说:
“明天吃饭时,你们把獐脯放到离他远的地方去,把别的菜放在相公面前,看看相公怎样?”
第二天,家人来报告说:
“我们照夫人的吩咐做了,今天相公只吃了眼前的菜,那盘獐脯连动也没动。”
身为宰相的王安石,虽官高禄厚,但自己不讲穿、不讲究吃,招待来客也不失节俭。
一次,王安石儿媳家的萧姓公子,趁来汴京游玩的机会,特地华衣锦服,来拜相府。这位萧公子,在家娇生惯养,吃惯了美味佳肴。这次来相府,满以为会有什么珍馐美味大饱口福。一上午,禁食节茶,以迎盛宴。
时近中午,仆人来唤。萧公子跟随仆人来至餐厅。出公子意料的是,桌上只有几盘家常便菜,几杯薄酒。他有些失望了。又一想:宰相府焉能如此寒酸!酒过数巡,王安石说了声“进汤饭来!”随后,仆人便把一盆汤和两盘薄饼放在桌上。萧公子彻底失望了,只好拿起一张饼,去掉边和皮,勉强吃了饼心,便撂筷了。这萧公子哪里知道,这便饭还是王安石的待客饭呢,他平日只有一菜一汤啊。
王安石看了看桌上的残饼,想:百姓多有食草根、树皮、观音土者,年轻人竟如此不知节俭,怎能兴国立业!于是,对萧公子说:“公子,你读过唐朝李绅的悯农诗《锄禾》吗?”萧公子答道:“读过。”接着,背了起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王安石捋着胡子说:“背得好!公子,你一定知道这诗的含义吧?”王安石的小儿子抢着说:“我知道,是说农夫顶着晌午的烈日去锄禾,汗滴洒在禾苗下面的土里,谁能知道盘子里的饭,一粒粒都是辛苦劳动换来的。”王安石道:“说得好。既然这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把这残饼吃了吧!”说完,拿起一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萧公子赶快抢着吃……
王安石倡节俭食残饼的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一颗米粒九十九个工,身为政治家、文学家的王安石懂得节俭的重要性,这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