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实现了南北方的重新统一。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认识到勤俭是治国最重要的有效途径。
为振兴国家,他身体力行,勤于政事,俭于自奉。每天一早,便上朝理政,直到过午还不知疲倦;乘车外出途中,遇到有人上书,便亲自停下来过问。在生活上他规定从帝王到后宫,服饰器用,务求节俭。妃嫔们的衣服,只要能穿,就不换新的;宫人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过再穿;车舆上的东西破了,补补之后再用。隋文帝自己的衣服和用物,也是用坏了,随时送去修补,补好再用。
有一天,隋文帝见到太子杨勇的铠甲曾精心地装饰过,很不高兴,便把太子叫到跟前,很严厉地告诫他说:“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你当太子,应该把俭约放在首位,将来才能继承好皇位。为了让你学习我的榜样,我过去穿过的衣服,你应该各留一件在身边,经常观看,以便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奢侈。”
有一次,隋文帝身患痢疾,配些止痢药,需用一两胡椒粉,可是,找遍了宫中上下都找不到。又一次,他到灾区视察,他拿着老百姓吃的糠给群臣看,痛苦地责备自己无德,表示今后膳食从简,不吃酒肉。
由于皇帝躬行节俭,使当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俭朴之风。一般士人平日多穿布帛,装饰品也只用铜、铁、骨、角制造,不用金玉,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金钱和物资。
为了提倡节俭,行成风气,他还从法律上规定,对挥霍无度者,严惩不容。
隋文帝还经常派人侦察朝内外正官,发现罪状便加重惩罚。他痛恨官吏的贪污行为,甚至秘密派人给官吏送贿,一旦接受,立即处死。
他的儿子杨俊,生活奢侈,被发现,勒令禁闭。大臣杨素认为罚得太重,他说,皇上和百姓只有一个法律,照你说来,为什么不另造皇子律?
由于隋文帝在建国初能厉行勤俭,使政治较为清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人民的负担比南北朝时期有了显著的减轻。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可惜,隋文帝晚年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没能坚持始终。他的儿子杨广上台后,奢侈无度,不久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勤俭是治国的有效途径,隋文帝为振兴国家,身体力行,勤于政事,令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