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700000129

第129章 淮弃舟 豫章交锋(2)

这一次伍子胥很满意,孙子对他没有任何隐瞒。

三天后校场点兵,各领其队,祭旗出师,水陆并进,路线不同,方式各异,但目标一致——渡汉水达于郢都。

孙子率水师于淮河中溯流而西,百舟扬帆,千船破浪,浩浩荡荡,颇有气势。但航行了五十里,太阳偏西,尚未黄昏,忽遇一港,孙子下令,船靠码头人登岸,安营扎寨,吃饱了睡觉。阖闾心中纳闷,天色未晚,为何急于登岸休息呢?转念一想,大约因为今天点兵祭旗,耽误了时间,不如早点休息,明天再正式赶路。午夜过后,刮起了五六级的西北风,第二天启航,就不像前一天那样容易了,风急浪高,逆流顶风,战士们摇橹划桨,十分吃力,虽是秋末冬初季节,却一个个汗流浃背。孙子见士卒们疲惫不堪,虽则只行了六十里,时间也只用了半天多一点,遇有港口,便下令靠港,登岸扎寨,吃饭睡觉。西北风连日不停,时大时小,吴水师航行十分艰难,行程逐日减少,休息的时间却越来越长。第五天后,阖闾再也忍不住了,这样行军,莫说从未见过,连听也没听说过,仿佛不是去打仗,而是游山逛水一般,似这样慢腾腾地前进,何时能到蔡国?哪日能渡汉水?阖闾这样想着,不禁问孙子道:“元帅常言兵贵神速,如今却老牛破车般地悠悠前进,岂不要丧失战机?”

孙子闻言,微微一笑道:“用兵之事,不可一概而论,当快则快,宜慢则慢。现在我军并非去与楚交锋,而是去送客还乡,故而不必着忙。”

不解释倒好,孙子越解释,阖闾越糊涂,如坠五里雾中,说道:“元帅之言,寡人不解。”

孙子依然微笑着说:“主公请想,囊瓦一旦闻我吴国大军将至,必不敢交锋而回师返楚。既不交战,何必匆忙?现在我军于途中养精蓄锐,而让楚兵在蔡国终日苦战,日益疲惫,这岂不是对我军伐楚大为有利?”

话是说得不错,但阖闾仍不放心,他怕因行军迟缓,蔡国被楚军攻破,误了大事。孙子看透了阖闾的心思,进一步解释说:“主公不必担扰,蔡国虽弱,但前有灭沈之威;楚军虽强,囊瓦不善用兵,即使攻打三月,未必能够破蔡。”

阖闾听孙子说得头头是道,虽然仍不放心,但却不便再说什么,硬耐着性子,一任大军徐行慢进。

过了州来不久,一天黄昏,吴军正在一港口安营扎寨,闻报蔡昭侯与唐成公率部队来迎,阖闾纳闷,楚兵压境,国家正处危亡之秋,不率军民抗敌何以能率众相迎?转瞬间,蔡、唐二国君已带领部分将士、兵丁来到帐前。两位君王见了阖闾与孙子,一躬到地:“吴王、元帅亲领大军救援解围,我等迎接来迟,万望恕罪!”

阖闾急忙还礼:“二君言重了。楚兵现在何处?”

蔡昭侯回答说:“仰仗吴王虎威,囊瓦攻我半月未下,闻听贵国大军救援,不久即将抵蔡,已于三日前慌忙退兵而去,我境内现无一个楚兵了。”

阖闾不由得深情地望了孙子一眼,这眼神是在赞誉:我们果然是来送客的,您真料事若神,佩服!……

说话间来了许多唐蔡兵丁与百姓,或担担,或抬筐篓,或推车,或拉绳,他们是来送汤羊牛酒,犒赏吴之将士与兵卒的;百姓们有的送吃食,有的焚香磕头,感激吴王之大恩大德,大街小巷,人如穿梭,热闹非常。

安营扎寨已毕,彼此邀请进大帐入席,当差的早已将酒筵摆好,巡酒上肴。唐蔡二君频频向吴王和孙子敬酒,诉说多年来他们所受楚国的凌辱与欺侮,说到伤心处,竟然泣不成声,涕泪交流。最后蔡昭侯说:“幸蒙吴王与元帅兴仁义之师相救,否则,我们两国必为囊瓦所灭。”

阖闾听了,心想,此番兴师,最是上算获益,兵不血刃,一仗未打,而且一路上游山玩水,我都养胖了,最后还给你们解了围。他这样一高兴,左一杯,右一杯,来者不拒,而且盏盏见底。阖闾喝得兴致正浓,孙子在一旁低声劝道:“主公少饮两杯吧,喝多了,明日上路是要头晕的。”

吴王已喝得醺醺欲醉了,懵懵懂懂地问:“上路?明天去往何处?”

“追赶楚军。”

“什么?明日就动身啊!我们远道而来,楚军既退,蔡围已解,何不稍歇数日再走?”

“臣说过,用兵之道,当快则快,宜慢则慢。我军救蔡,宜慢不宜快,今番追赶楚军,则宜快不宜慢,现在是兵贵神速啊!”

“楚军已退三日,一时怕也难以追及,稍歇两日何妨?”

“楚军围蔡半月,疲惫而去,行程必慢,我岂能容他有喘息之机?今日是因唐蔡二君盛情难却,不然将要连夜赶路。”

阖闾对孙子的计谋与策略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悦诚服地说:“好,就按元帅之意行事。”

同类推荐
  • 十年树人

    十年树人

    本书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院十周年的一本故事集。记录了十年来一批学生的成长故事,故事内容由在校学生采写,真实、鲜活,分为就业故事、考研故事、励志故事、留学故事、实践故事等篇章。
  •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传奇的一生。
  • 李鸿章全传:李鸿章回忆录

    李鸿章全传:李鸿章回忆录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李鸿章全传》的作者之一梁启超曾经说过“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而李鸿章在许多略知历史的人眼中肯定是“谤满天下”,果真应该如此吗?
  • 他们这群人

    他们这群人

    青少戎马战敌顽,壮志凌云钢铁汉。日寇蒋军美国佬,甘拜下风把鬼见。建设祖国冲在前,艰苦奋斗排万难。救死扶伤医德好,白衣天使众称赞。一生辛苦何所乐,为民服务喜开颜。银发捻须高歌颂,夕阳普照红满天。
  • 汪精卫第2卷:粉墨登场

    汪精卫第2卷:粉墨登场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热门推荐
  • 校花校草幽默爱情

    校花校草幽默爱情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描写了宋汉卿从初三到大四的独特经历。宋汉卿中学时代所在的学校是重点中学,这所中学有四朵校花,分别是:慧子、王婉妹、李嘉丽和周维妮。而整个学校只有一个校草——宋汉卿。四个校花有两个人的身份是很特别的,一个是李嘉丽,她的父亲是副市长;另一个是王婉妹,她的父亲是教育局局长。
  • 重生冥王

    重生冥王

    被世间遗弃的重生~~就这么多吧~想不去什么了~(*^__^*)嘻嘻……
  • 重生之末世微光

    重生之末世微光

    末世来临世界被改变了,而对肖飞来说,这个充满绝望、恐怖、的世界再次降临了。
  • 内耗

    内耗

    本书说的是企业内耗,其实更重要的是企业如何看待内部问题,企业就需要重点消除那些不但不能创造价值,反而阻碍企业创造价值的内耗行为。内容包括一个盛世王朝在内耗中衰败;权力斗争,让战略无所适从;独断的团结是对团队的嘲讽等。
  • k之冥王大人的工作

    k之冥王大人的工作

    冥王到【K】里面去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捏。。。。。。。。。。。。。推荐票神马滴,酷爱砸来唷。咳咳,由于作者吃饭一不小心卡住了,所以,连同文一起卡住了。嗯,不过不用担心,待作者集齐七个龙珠时就可以召唤文文了(☆_☆)/~~(什么鬼)
  • 燕归人

    燕归人

    飒风沾,问途寒,谁与共饮?谁敢当关?燕戟归命人不还!再世重生吾这一生又将如何度过?两世为人这一世是否重蹈覆辙?时光仍在,你却已然消逝!时至今日吾必将颠覆世间再回旧地就算只能看一眼吾为你建造的墓地。
  • 亡命之狼行天下

    亡命之狼行天下

    贞观16年,朝廷侵犯上官狼逃离天牢,隐居在姑苏城的四大名捕奉命捉拿上官狼,从而引起了一幢幢惊心动魄,斗智斗勇的故事。。。。。
  • 你的地老是我一个人的天荒

    你的地老是我一个人的天荒

    纯爱里的花朵肆意开放,馨香了整个懵懂季节。人生在迷藏里的暖爱,就是向上的力量吧。多少在外人看来的若无其事,心底里早已暗涌澎湃。清亮的人组合的清亮故事,像现实里折射的光,丰满了文字的世界,小心翼翼守护着的人,在远方的问候里,会有迟到的答案。谁的青春里没有雷阵雨呢?青春期里一度的不完美,在成长的岔路口,总是有不满意横亘脚前,凌乱的自卑与忧伤是青春的主旋律吧,只是遇到了这个人,就想要把自己变得更好。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句话的温暖,开头和结尾都是自己的坚持,就这样一句话一个标点,把所有的经过再细数一遍。
  • 我当隐士高人的日子

    我当隐士高人的日子

    魂穿异界,却变成了一个大限将至的双百老人。天才?帝王?神女?圣地?全是过眼云烟,活的久才是真理。
  • 做事先做人(工作励志版)

    做事先做人(工作励志版)

    人一生做的最多的就是工作,工作给人的也应是最多……工作对你意味着什么?你认为自己属于哪种人?你在为谁工作?为什么不从小事做起?你将优秀藏在了哪里?是什么阻碍了你的发展?你是否只做了上司吩咐你做的事?有人可以限制你吗? 这些关于完美职业理念的经典问题,有些人刚开始工作就明白了,于是,他们从中体会到了成功,使自己变得富有;而有些人工作一辈子也没弄明白,于是,他们始终与平庸为伍,精神和物质也永远贫乏。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尼尔·卡尼曼说:“社会赞许工作。”我们应该让工作赞许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