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6500000007

第7章 父母大人(3)

时间长了,客人们便都在父亲不在家时来拜访母亲。有事的客人自然都不是空手的,他们向母亲倾诉自己的难处和不公,希望得到父亲正义的指示。来人说得很动真情,声声血、句句泪的,母亲听得也很投入,不时也陪来人叹气或流泪。来人倾诉完了,便告辞了,母亲仍会说:×同志,请把东西拿走吧!母亲自然说得并不果绝,甚至语调里充满了柔情,来人的东西自然也是不会拿走的。

母亲收了来人的东西,心里自然对来人的困难充满了同情,在晚上和父亲躺在床上时,总是要向父亲传达一番的。母亲在传达父亲下级困难时,总要增加一些发挥和创造,发挥创造程度的大小要依据来人礼物的轻重而定。礼物重些的,发挥的余地自然要大一些,而且要反复强调,直到引起父亲的重视答应母亲在这件事情上过问一下,母亲才住口。于是安然地和父亲一起走进梦乡。

渐渐,在守备区干部、战士的眼里,母亲变得和父亲同等重要起来,私下里在守备区干部战士中流传起来一句民谚:有困难找老邱。老邱就是母亲。母亲的威望在守备区直线上升,母亲走在守备区营院里,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要向母亲恭敬地问候,和迎接一个又一个虔诚的军礼。母亲只是父亲的家属,享受如此的礼遇这是守备区非军人中独一无二的。于是,母亲有十二分的理由在营区里昂首走路,面带自信的微笑,这种心态使母亲愈发地显得年轻而慈祥。

父亲对母亲私收下级礼品的事是有些察觉的,证据也是有的。于是父亲就在床上批评母亲道:老邱你不要这样,这样下去是要犯错误的。父亲也一直称母亲为老邱,虽然他比母亲要大上几岁。

父亲这么批评母亲,母亲总是口服心不服地说:下次注意就是了。父亲不再说什么,停了停母亲又说:现在社会就是这个样子,谁不送礼?又谁不收礼?礼又不是你收的,俺一个家庭妇女又有啥错误可犯!

父亲心平气和地说:别人是别人,咱们是咱们。

母亲说:不送礼你就不给下级办事了?

父亲想想也是,下级有困难,只要合情合理的,他总是帮忙解决。当然这种合情合理每次都少不了母亲发挥创造的成分。但父亲还是说:办事归办事,收礼归收礼,这是两回事。

母亲说:知道了,俺不会犯错误的!

母亲虽这么说,礼照旧收,错误照旧犯。

父亲对待这件事,也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母亲便觉得自己的做法已经合法化了,因此,母亲如鱼得水。

在守备区即将被撤消,人心惶惶之际,父亲一下子变得门前冷落鞍马稀了。母亲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和不安。

她多么希望有人再一次敲响家门呀!

父亲在绝望的时候就想到了他的亲家,原军区参谋长。正如当年父母预料的那样,他们的亲家早已是军区的副司令了。这证明了,父母同样具有远见卓识,他们在关键时刻想起了自己的亲家。其实他们早就想到了,而是父亲都在有意回避着亲家,因为权正在和静闹着分居。早在这几年前,权和静就双双离开了部队,他们一离开部队,原本貌似平静的小家便爆发了种种矛盾。权和静的矛盾引起了父母的高度重视,他们几次召见权,仔细询问矛盾的过程,权是什么也不说,在沉默中听着父母用高高低低的声音批评自己。父母在婚姻问题上都没有什么理论可以依据,有的是做父母的那份责任和威严,很快父母的批评就显得苍白无力了,最后终于偃旗息鼓。权从始至终不说一句话,待父母平息下来,他摁灭手中一直燃着的烟说:那我就走了。

权就走了。权和静的矛盾依旧存在,隔三差五地爆发。每次爆发,静便投奔自己父母的家,扔下权和孩子,权便把孩子送到父母这里。每到这时,父母便知道权和静又爆发矛盾了,于是又引起父母更加严厉的批评。权很乖顺地听,听完就走了,并不见吸取教训的样子,这就使得父母异常气愤。

到后来,权和静终于分居了。分居的局面一直持续着。权和静从闹矛盾那天起,父亲就觉得很对不住自己的亲家、已当上了军区副司令的老上级。父亲总想找个机会把权和静的事向亲家汇报一下,但又想到权如今闹成这样,自己是有责任的,很难启齿,于是便一直拖着。

在这关键时刻,父亲知道躲是躲不过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父亲在床上和母亲反复商量研究决定,向亲家求救。

父亲终于要通了亲家的电话,亲家一如既往的热络。亲家甚至在电话中怪罪父母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给自己打电话,还说要找个时间老哥俩要小酌一次,畅叙一下心曲。父亲被亲家的真诚感动了,同时也为自己的小肚鸡肠而感到脸红。在这种真诚的气氛之中,父亲似乎看到了一点希望的曙光,在不远的地方闪烁着。父亲和亲家绕了一个大弯子之后,终于说到了守备区和自己的命运,亲家果然直言不讳地说:裁军这是军委定下的事,咱们都一把年纪了,听从党的安排吧……

父亲听到这心里就凉了半截,刚开始那点热乎劲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还是委婉地把自己的心愿说给亲家听。这引起了亲家强烈的共鸣,其实亲家的心愿是和父亲一样的,他们何尝不想就这么一路风光地干下去呢?就这样,父亲和亲家在电话里沟通了两个小时,才放下电话。放下电话的父亲冷静了下来,然后他就明白了,原来亲家也在被“裁”之列,也就是说身为军区副司令的亲家也已是自身难保了。他又想到了,亲家在电话且说过的话:咱们都找一找吧,分别跟领导谈谈,也许有希望,但估计用处不大……

父亲想起亲家这前后矛盾的话,彻底失去了信心和斗志。那一刻,父亲似乎老了十几岁。但他不想就这样失败,他要努力,他还要争取。那些日子,父亲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频繁地向军区各位领导家打电话,父亲动用了这么多年的所有关系,他想起了战友,想起了同乡,想起了对自己不错的领导……父亲给这些人打电话时是低声下气的,可怜巴巴的。父亲说:首长,我小石还小呢,身体也没什么毛病,我是还可以干一干的……

那一年,父亲五十六岁。五十六岁的父亲在说自己还小时,心里充满了一种悲壮感。母亲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听着,听得她也眼泪汪汪。

父亲又说:老张,看在咱们十几年交情的份上关照一下吧,我并不大,才五十六岁,还小呢……

父亲还说:老首长,您是看着我成长的,我还小呢……

那些日子,父亲绝望得要死要活。他时常在办公的时间里偷偷地溜到办公楼的最顶层,凝望着营区,看着那里熟悉的一草一木,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悲凉,在那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父亲想什么呢,没有人能说得清。

母亲独自守在家里,辗转于一个又一个空空落落的房间,心里充盈着前所未有的荒凉和忧伤。她已经没有心情更没有良好的状态出入家门了,即便出门她还能找到昔日良好的感觉么?茶几旁那叠报纸已落满了灰尘,家里已很久没有客人来了,报纸是自然不需要看了,一个人在家,看那些报纸给谁看?寂寞忧伤的母亲回想起这个家昔日的辉煌。

大约从父亲当上团长那一年开始,老家的人已经把父亲看成是很大的一个“官”了。这在老家频频来人的次数中可见端倪。来人初始于母亲的老家,其实母亲老家没有什么亲人了,自从母亲在逃难的路上和家人走散以后,便再没有下落了。父亲把母亲从小村接走后,曾专门为寻找亲人,两人双双回过一次“家”,仍然没有找到母亲亲人的下落。可以想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人不是饿死了就是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死了。母亲对寻找自己的亲人失去了信心。起初的日子,她还曾为亲人的下场伤心地哭泣,随着时间的流逝,便渐渐地淡忘了。

父亲十三岁离家参军后,再也没有回去过。对父亲的父母——那两个赌徒他没有什么眷恋的,父亲已料定了他们的结局,不是死在赌桌上,就是饿死在千疮百孔的小屋里。令父亲伤心落泪的仍然是妹妹,他一想起老家,首先想到的是妹妹被冻死时的样子。妹妹在雪地里举着一双小手,眼睛望着远方。父亲一想起这个场面,恍惚间觉得妹妹在呼唤他,等着他去救她,父亲想起这些,心就被刀戳了似的痛。父亲恨自己的父母,由父母扩展到很自己的家乡。他离开家乡后,便铁了心再也没有回去过一次。好长时间,父亲和家乡断了往来。

母亲却和自己的家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母亲一个人等待父亲的日子里,她得到过无数小村人的接济照料,这一点她没有忘,父亲也没忘。因此,母亲有理由和家乡人来往。终于,村人们千里迢迢从南方来到北方,找到了母亲的门下。因时间久远,母亲对那些乡亲的面容已经淡忘了,但熟悉的乡音,使母亲很快便和乡亲们亲热起来。乡亲来的不是一人,而是一伙,他们在家里住下来,他们来到这里并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知道母亲嫁给了一个“官”,做为接济过母亲的村人便有理由来这里看一看,走一走。他们久居乡下,对城市早就有了一种仰慕和神秘感,他们起初把母亲当成了沟通城市的桥。

那时,刚刚过去困难时期,父亲只是个团长,家里的条件并不好,住房也紧张。来的人之中,有男乡人也有女乡人,他们是搭帮结伴来的。因此,住宿便成了问题。最后,父亲带着权和男乡人们住在一间房里,母亲带着敏和女乡人们住在一起。那些日子,家里热闹而又混乱。乡人们大声地讲话,大声地吐痰,大声地在厕所里大小便,一副鸡犬不宁的样子。白天的时候,父亲去上班,母亲打发走敏和权去上学之后,便带领男乡人女乡人们去逛街。城市永远都对农村人有着一种深深的吸引力。他们在母亲的引领下如饥似渴地在城市里漫游着。采购是谈不上的,他们的腰包里没有那么多的闲钱,他们来到这里是来看望城市的。出发前,母亲已把干粮备下了,带着馒头和咸鸡蛋,馒头是母亲自己做的,咸蛋是母亲腌的。一直到傍晚时分,乡人们在母亲的引领下才拖着疲惫的身驱走回来。一进门,村人们便一屁股坐在地下了(凳子不够用),母亲还要为一家人和乡人们准备晚饭。母亲在做饭的过程中,乡人们抽了支烟,又喝完了一壶茶之后,精神慢慢地回转过来。然后他们兴奋地议论城里的一切,像坐在田间地头议论收成似的。

就这样,母亲老家的乡人们在家里住了几日之后,城市也逛得差不多了,城里的饭也吃了(他们一直称母亲做的饭为城里饭),但并没有人提出要走。乡人们的介入,已使父母的正常家庭秩序受到了影响。母亲虽心存对乡人们的感激,但也不能这么无限期地随乡人们住下去。在母亲和父亲简短地商量后,在吃饭的时候,由母亲说。母亲说:地里的庄稼收了吧?乡人答:收过了。母亲说:二遍麦该种了吧?乡人们:就这几天。母亲说:各位表婶表叔,俺小邱不是不想留你们,你们都太忙还要种二茬麦,俺就不留你们了。等明天庄稼收了,再来住。于是表婶表叔们便异口同声地说:该回了,该回了。并一致决定,明日就回。父亲、母亲便吁口气,看着即将要走的乡人,觉得这几日也没啥。晚饭后,父亲陪着乡人说了许多话。

第二日,吃过早饭并不见乡人们走,他们也不提议去逛街,而是照旧坐在地上床下说一些关于种二茬麦的话题。母亲也不好说什么,一旁陪着。直到父亲晚上回来,看到这些乡人们仍没走,便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也正疑惑,两人琢磨一下,才明白车票还没有给人家买。母亲吸取了教训,第二日,一吃过早饭,母亲便带着乡人直奔火车站,买过火车票,一直把家乡人送到车上,母亲才真正吁口长气。

接下来的连续两三个月里,一家人过起了紧张日子。家里的米面吃空了。那时部队吃的也都是定量,家里也只有父亲一个人挣工资,买完车票后自然也要紧张一阵子。

在连续两三个月时间里,一家人要连续地喝粥。父亲、母亲能忍受紧张的日子,敏和权一坐到桌前,端起粥碗便往粥碗里掉眼泪。父亲就说:没啥,这比我小时候强多了,你们的爸爸小时候是靠要饭长大的。

敏和权这时就哭出了声,原因是他们刚被老师批评过。批评两人的理由是:两人在上课的时间里要不停地请假上厕所。敏和权都感到委屈,他们不能在老师面前哭,便在父母面前哭,把泪水流进稀薄的粥碗里。

父亲当团长时,老家来人其实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父亲职务的升迁,来人的次数便愈来愈频繁了。当然首先仍是母亲老家来人,他们不再单纯地亲近城市和向往城市了,再来家里时,而是有事求父亲。在当时的年代里,当兵很时髦,当兵不仅暂时可以离开农村,在部队里还有希望入党、提干,那就意味着光宗耀祖了。最不济的,找个对象,也比平时好找了许多。

聪明起来的乡人也不再单纯地和母亲攀同乡关系了,他们绕来拐去的总能和母亲套上一层亲戚关系。于是在那些日子里,家里经常出现一群喊母亲姑、姨或奶的适龄青年男女,他们在父亲或者其他长辈的带领下,前仆后继地来到家里,他们的目的简单而又明朗,那就是当兵。

他们住了下来,吵吵嚷嚷,不住地呼唤父亲,亲切地叫着母亲,然后阐述着自己当兵的理想。

那时家里仍不富裕,敏和权仍在上学,三五人一伙来到家里,一副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样子,弄得父亲有些心烦意乱。

母亲在这种大呼小叫中,似乎寻找到了某种尊严。那些日子,她虽累虽苦,但心情是快乐的,她喜欢听这些乡人们说着那些肉麻的恭维话,更喜欢当救世主那份感觉。她真心希望,把家乡那片土地连同乡人一起搬到部队,搬到城市里来。

让几个青年男女当兵对父亲来说不是太困难,他们很快被父亲接收了下来,并打发他们的父母或长辈离开,这些乡人终于满意地离开了。车票自然又是父母给买的。

父亲便在夜晚的床上叹气,母亲仍沉浸在乡人们的喜悦里。母亲不知不觉已经和那些乡人又一次融合在了一起,乡人们的快乐,就是母亲的快乐。母亲就在床上冲父亲说:这些当兵的孩子不容易哩。父亲又叹口气。

随着这些青年男女当兵,更艰巨的任务又落到了父亲的肩上。这些青年男女不简单地满足于当兵,他们还要在部队发展,于是便接二连三地在星期日或某一天的晚上,一次又一次出入家门。他们在家里不称父亲为首长而是称姑父或姨父,这样显得亲切,和一家人似的。他们在亲切地称呼完之后,便一个个提出了自己远大的理想,有的想当汽车兵,有的想入党,有的想提干。父亲毕竟是首长,他们的出现父亲还能应付,有的三言两语地打发走了。更多的时候是对他们提出些希望,诸如艰苦奋斗、学习雷锋什么的,他们还是走了。

父亲应付不了的是那些乡人。他们把自己的孩子留在部队,并不放心自己的孩娃单枪匹马在部队会闯出什么名堂来。于是他们又三三两两结伴来到家里,来看望自己的孩娃,还要和父母深入地商量自己孩娃将来在部队的前程。父亲很忙,一天到晚很少有时间回家,乡人们并不急于见父亲,他们和母亲商量。母亲的语言在乡人们面前总是轻描淡写,把一些紧要的事情说得轻飘飘的。母亲说:小宝在部队干得不错,俺看入个党当个干部啥的没问题。

乡人就很感动,谦卑地笑着说:他姑,孩子可交给你了。日后孩娃有个出息,俺一辈子忘不下你的大恩德哩!

母亲说:小三干得不错,现在开车的技术学得不赖,等给他姨夫开车、给首长开车,日后还会有啥说的。

乡人的笑在脸上灿烂着说:他姨,小三可就仰仗你了。

母亲和乡人们在勾画着美好的蓝图,他们等待着父亲来填写这张美丽的蓝图。

父亲有不尽的蓝图需要他填写,他刚解决一批便又来了一茬。母亲家乡的孩娃们在一茬一茬地成长起来,他们像一群蜜蜂似的向家里飞来。渐渐,父亲的态度变得冷淡下来,他有许多事情要忙。而母亲却乐此不疲的样子,她热情而又频繁地接待着老家来人,她在老家乡人面前极有成就感。

老家一来人,她照例是要看报的。这就使乡人不住地啧舌,说着一些表扬母亲的话,目光里写满了神圣和尊敬。母亲不仅看报纸,时不时地要给这些乡人们上一课,讲国际、国内的一些大事,什么尼克松访华;柬埔寨问题;批林批孔;反修防修……母亲在乡人们的眼里,俨然成了一个政治家。

母亲老家的事情,越来越使父亲感到麻烦。这些一批一茬的青年男女,父亲没理由也不可能都安排在自己的守备区,在母亲的鼓动下还是要办。按母亲的话说,不给他们办,对不住这些亲戚哩!在母亲的情感里,已接纳这些乡人为亲戚了。父亲无法回避母亲,母亲和父亲说这些事时,地点仍选择在床上,父亲无法回避床上的母亲。

好在父亲有许多战友,父亲在四面楚歌中向战友们求救。

父亲在电话中说:老张,帮帮忙吧,老区的后代找上门来了,你给安排几个吧。多谢了!

父亲在电话里还说:老李,老区的后代找上门来了,安排几个吧,求求你了,拜托了……

父亲一提起母亲的老家总称老区,他知道这些战友中,对老区人民是有感情的。

就这样,在母亲的策划下,由父亲亲手安置的青年男女们,一茬一批地在部队茁壮成长。每逢年节时,这些青年男女们结着伴,仨仨俩俩地来到家里。给父亲拜年或问好。母亲这时便极有成就感。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父亲离休。虽然,仍有一些成长起来的孩娃们仍战斗在部队,有的已经是营团一级干部了。随着父亲的离休,他们对父母的热情也随之冷淡了。有几次碰到这些已成长起来的孩娃们,在自己身边走过,却没人再称她姑,或姨了,而是称她为老邱。他们说:老邱还好吧!问候一声老邱的还算是好的,有的干脆点点头,有的连头都不点了。

这种结局,使母亲感慨万分,伤心不已。在那一时刻,母亲真希望时光能倒转。晚年的母亲,似乎才懂得了人情冷暖。

父亲在十三岁那年离开老家,离开那间四面漏风的小屋,便再也没有回去过。这很符合父亲的性格。父亲的亲人和家乡,令他伤心、难过,往事不堪回首。

即使这样,父亲老家的乡亲还是来过几次。父亲的老家在北方,父亲的部队也在北方,父亲的老家距离部队并没有太远的路,坐火车再坐汽车,也就是不足十个小时的路程。

那一年夏天,父亲的老家发了一起罕见的洪水。这一消息父亲是在收音机里听到的,因为老家太平常了,于是老家的名字很少出现在报纸或收音机里。父亲还是第一次在收音机里听到这阔别已久的老家的名字,第一次听到,便伴着这样的不幸。

那些日子,父亲的心情很不好。没人知道他为什么不好。在家里他很少说话,收音机的声音开得大大的,他一边听收音机,一边闷头吸烟。母亲几次想把收音机的音量调小一点,都被他阻止了。父亲的心情不好,还体现在他骂人上,父亲身为一方首领,以前是很少骂人的。在那一阵子里,父亲骂了一回后勤部长,骂了一回军需部长。父亲骂后勤部长的理由是:后勤部一间粮仓闹了鼠灾,只一个月工夫,存在库里的粮食被老鼠糟蹋了几百斤。父亲知道后,劈头盖脸地大骂后勤部长:龟孙子,我日你娘,那粮食不是你家的是不是?!

这个后勤部长就是父亲当团长时,他当后勤处长那位。为了买半卡车白菜而死了一名战士,那一次严重后果,父亲都没有骂他,现在生活好了,为了几百斤粮食父亲骂了他。这使他内心无法承受。在父亲早就忘了这事时,他却向父亲打了一纸转业报告,后来那纸转业报告被父亲撕得粉碎扔在他的脸上。

父亲骂军需部长的理由是:军需仓库不慎失了一次火,烧坏了不少军用服装,父亲不仅骂了军需部长还差点要扇军需部长的耳光,这一点也使军需部长无法承受。原因是,前一阵营区盖礼堂,礼堂马上就要盖好了,因一个民工吸烟,而引起一场大火,把价值近几十万元的礼堂烧毁了。那一次,父亲也没有骂人,更没有要打人的耳光。

这一切,自然和家乡发水灾有关系,当然没有人知道这些,他们都感到父亲有些不可理喻。

父亲老家来人是在家乡受灾的那一年深秋时节。营院里的树叶已经落光了,北风刮得正紧,看样子第一场雪说来就要来了。就在这时,父亲的老家来人了。父亲老家来了两个人,一个是队长,另一个是会计。

他们来家时并没有急于进家门,因为是白天,父亲还没有回来。他们便一直在门口徘徊,这使母亲很疑惑。她探出头向外张望了几次,队长和会计便很小心地冲母亲微笑,这使母亲觉得这两个人不正常,于是关紧房门。

傍晚的时候,父亲回来了。他们看见了父亲,父亲也同时看见了他们。父亲一眼就认出了眼前站着的两个人是老家的人,他们的装束和举止使父亲很快相信了这一点。虽然父亲有几十年没回过老家了,但老家人的一切包括气味仍在他的心头徘徊不散。父亲看到两个老家人,心里就一颤,他的步子便慢了下来,队长就冲父亲喊了一声:老石?是老石吧!

父亲就立住了,他借着朦胧的亮光打量着来人,队长就先说:我是二蛋呐,刘二蛋。

父亲想起来了。刘二蛋,童年和父亲一起要饭的那个刘二蛋。父亲急切地向前走了两步又停住了,队长刘二蛋以为父亲上前要和他握手,手伸出去了,就那么双手迎着,结果父亲却没有向他伸出手,父亲立住了。刘二蛋手回收在胸前搓着,刘二蛋干干地说:老石,我们来看看你,别的也没啥事!

父亲立了一会儿,很冷地说:那就屋里坐吧。

队长和会计就很小心地随父亲进了家门。母亲正在做饭,看了父亲身后的来人,一时什么都明白了。母亲历来对父亲的家乡不感兴越,父亲十三岁前的一些事,母亲是知道一些的,她比父亲还要恨父亲的老家。在父亲老家人面前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队长自然看出来了,会计也看出来了,于是他们坐下的屁股便不自然了。父亲的声音也是冷的,父亲说:你们找我有事么?

队长和会计就对视一眼,最后刘二蛋说:老石,咱们老家遭灾了。

父亲说:知道啦。

队长和会计就没话可说了,他们低着头,搓着手,一副难为情的样子。

父亲又说:现在是新社会了,有政府、有党!

队长和会计说:那是,那是!

父亲还说:就这样吧,我晚上还有个会,要不你们在家吃顿饭?

队长和会计忙看母亲,母亲冷着脸在翻看报纸,只要家里一来人母亲自然是要看报纸的。队长和会计看完母亲之后便说:不啦,不啦,我们吃过了。

两人便站起身,队长冲父亲说:老石你忙吧,那我们就走了。

队长和会计就走了。

那一夜,父亲一夜也没有睡踏实,他又想起和刘二蛋一起讨饭的童年。刘二蛋走在前面,他随在后面,他们顶风冒雪一个村落一个村落地讨下去。后来他们就遇见了狗,狗追着两个人,父亲屁滚尿流地向前跑,刘二蛋在后面喊:石头,别怕,有我呐。父亲的小名叫石头。狗终于被二蛋打跑了。

父亲想起往事,无法入眠。

同类推荐
  • 上帝请闭眼(故事会经典悬疑系列2)

    上帝请闭眼(故事会经典悬疑系列2)

    故事(一)友情之酒: 老人说:“这个赌注实在太大了!他到底是真正的朋友,还是复仇的敌人,答案马上可以揭晓。我没有勇气去化验,如果答案是前者,我将在他崇高的人格面前自惭形秽;如果答案是后者,我一定疯狂地报复他,就算他死了,也不会原谅他。如果是你,你将会怎么做呢?”故事(二)精心策划的座位号:傍晚,黑木回到家后发现,电视里正在报道知纱子遇害的新闻,她的尸体是未婚夫发现的,黑木慌慌张张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看了看那张无号票,顿时脸色苍白。因为在那张票上还印着一大串序列号。如果警察看了这串序列号,定会发现这张票不是上午预售的,而是下午售出的。一想到这儿,黑木又有些坐立不安了。
  • 寻找胡福

    寻找胡福

    胡福的时代是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时代,唐娴就生活在这个时代。由于胡福总是沿着“玄林”后面的小径为小村的人们带去福音,人们非常敬畏他,据说大凡在这个世界上祈福未来的人都是由他带到一个美妙的世界中去的。然而,随着那条小径的消失,原来熟悉而神秘的胡福在唐娴的眼前消失了,是他带走了唐娴家所有的亲人,于是,她决心寻找到丢失的胡福。在寻找胡福的日子里她遇到了厄休拉,得知她也在寻找胡福,她们自认为寻找的是同一个使者,于是踏上了一条充斥着荒唐变故的道路。在路上,她们遇到了自认为是胡福的人,胡福的马车带着她们去寻找由追寻幸福而丢失的故乡,然而,故乡在哪儿?故事的核心意在唤醒人们在寻求发展的惯性下我们丢失了什么?
  • 香水诱惑

    香水诱惑

    曾经人说过:香水应该是一种与你如影随行,不经忘却却无时不在,而不是一种毫无生命力、标签般的香水味。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味道,它是吸引猎物最高端的秘密武器。
  • 西域之恋

    西域之恋

    女主人公米诺在童年时期与忘年交巴特、小伙伴罗尼亲密无间,但此后二人都离开了米诺。学生时期,米诺被男同学侮辱,后此男同学死于非命。米诺成人后与佟寒相恋,后佟寒亦死于非命。巴特多年后归来,却因为某些原因与米诺疏远。米诺认识了新男友振一,并得知振一多年前死去的胞弟就是当年侮辱米诺的男同学。在米诺与振一准备结婚时,振一在登山中死去。时间永远留在了夏天。
  • 绑嫁

    绑嫁

    一桩惊天奇案催生出一段旷世绝恋,“拍案惊奇”的背后,欲望在灼烧,人性在沦陷,看都市人还剩下多少信仰?三盅新现实主义风格都市丛林三部曲收官之作,一部血淋淋的现实主义绝唱。
热门推荐
  • 凤舞鸾歌之倾朝帝姬

    凤舞鸾歌之倾朝帝姬

    一朝清风雨露,一夕落霞云归,乱相丛生,乱石飞渡,在这浩瀚的寰宇中,谁能安然置身事外?十二年前一场惨绝人寰的命案,十二年后的一场血雨腥风,卿本佳人,奈何天命不可违。她是江湖上传言神秘的恣逸阁阁主,她是众位皇子苦苦追寻的高人,她在他们的身边翻云覆雨,运筹帷幄,只为扰乱这朝堂,毁了他一手创下的山河。可是,当一切顺着她的心意进行的时候,她又心生伤悲,放不下黎明苍生,忘不了沙场热血,果然,她还是心软了。且看一代佳人,如何扰乱朝纲,力拔山河,创下不朽传说。
  • 斗世录

    斗世录

    虽然众神宣判了我们的命运,我们却没有放弃,神的道路不一定为人的道路。万神为哀,众魂飘渺。
  • 封神麦块记

    封神麦块记

    我的世界同人版。只身单手能造车,魔法驾驶很能作;打洞挖矿升经验,野地造房甜蜜说;萝卜喂猪能生崽,抢了村民到处窜;英雄救美欢乐多,僵尸猪人当狗玩。创世神上很腻害?被我欺负只能当怂蛋!(不保证节操)青玄构造的麦块奇幻世界——欲观之,请入之!*******************看望请留下您的书评,推荐收藏无所谓,但读者的建议对我来说至关重要,谢谢。
  • 龙神庇佑

    龙神庇佑

    他,作为“龙神庇佑”的天之骄子。他,作为国家对外的一柄神兵利器。他,作为游走黑暗世界的无冕之王。然而,在一次行动完成后,毅然退出,回归红尘。龙神的挽留,国家的请求,黑暗的威逼,他沉默了,但是还是拒绝了。然而真的能够逍遥吗?也许该试着找人让他从新崛起了,他的朋友们如是想到?该找谁呢?对,是美女,那家伙身边不是有很多红颜知己吗?一个不够?双儿,看你们的了。本文为YY作品,如有雷同,纯属.........其实是我失误了。你信吗?
  • 六界乱时空混

    六界乱时空混

    上古时期,在另外一个星球上,史前文明破裂,星球步入了一个战乱的年代,究竟谁,能再次做到统一天下?
  • 【完结】为颜倾天下

    【完结】为颜倾天下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她,调皮可爱!张扬不羁,有着倾世无双的容貌,更有着一身出神入化的本领,因此被杀手界称之为“死神”。一次任务中她莫名其妙的穿回到古代遇到他,他绝色倾城,清冷腹黑,身份似谜,却对她呵护有加,那颗冰封已久的心渐渐为他消融,殊不知她满腔的热情换来的是他无情的背叛与阴谋,黯然神伤她毅然放过他,选择转身离开,五年后她再次成为人人惊惧的“死神”而他想挽回时却发现那颗冰冷的心再也无法融化,他对天发誓,就算倾尽天下也要将她冰封的心慢慢消融………
  • 扭曲起源

    扭曲起源

    一切罪恶的开端,一切扭曲的起源。面对即将毁灭的世界,克兰纳德说道:“我到底是不是主角?”
  • 雪狈

    雪狈

    群逸是沉沙中的明珠,荆棘中的紫杉。嫁给他是罗琴从小到大唯一为自己争取过的事,也是唯一一件自己让父亲不高兴的事。但是,爱情不是乐师手中的乐谱,不会按照人们的意思演奏。生活也不是自己手中精致典雅的团扇,不会依照自己的想法摇曳。玉澈说:“没有爱的人生却不过是花团锦簇后的悲哀。”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到底是谁的错?她那么美,那么好,我却那么恨她,恨她的美与好,恨她的一切,正如他爱她那般的刀刻斧凿。
  • 塑世华章

    塑世华章

    叶韵,因缘巧合,为救人而亡,后因灵魂特殊,跨越灵魂异地重生,续写轮回之篇章。
  • 呆萌正太馆

    呆萌正太馆

    以穿越女为主视角,写她收养的小正太们的故事。女主:为什么我身边的美男都有主了!作者:因为你是伪女主啊。女主:那好,说好的金手指呢?作者(委屈脸):出门捡正太啊。女主:换一个好么,敢情我穿越过来就是帮别人养小孩吗?作者:孩子,你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