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5200000023

第23章 5 道教名山:凡人皆可进入的神圣仙境

本节概要

道教的名山,因风光秀美而成为众多高道和道派的栖居地。同时,也因为其拥有了这些高道和道派,而变得名望在外、神圣无比。高道和道派所居之处,即名山中的洞天之地。这些洞天,凡人是进不去的,但洞天所位居的名山却是是容易攀爬的。于此,这些道教名山便成了凡人们皆可进入的神圣仙境。而在道教传统文化积累深厚的名山,包括传说中洞天福地所在的名山,皆被人们视为神仙境界的象征。

(1)天下道教的中心王屋山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系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亦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也是“愚公移山”典故中愚公的故乡,正因着愚公移山之缘故,王屋山才被家喻户晓的。

据史料记载,王屋山的山名由来:一谓“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也”。一谓“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

在神话传说中,王屋山据说为轩辕黄帝祭天之所,“黄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党,自此天坛之始也”。故其又被称为“天坛山”。

道教史上第一个女道士魏华存得道后,亦曾被封为“太素清虚真人,领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故王屋山又称“小有清虚之天”,而被列为十大洞天之首。

道教何时将王屋山纳入自己的洞天体系,已难稽考。从史料中发现,自南北朝以前,就可见有若干道士居此山服丹成仙的传说。例如:《真诰》卷五云:“毛伯道、刘道恭、谢稚坚、张兆期,皆后汉时人也。学道在王屋山中,积四十余年,共合神丹。毛伯道先服之而死,道恭服之又死,谢稚坚、张兆期见之如此,不敢服之,并捐山而归。去后,见伯道、道恭在山上。二人悲愕,遂就请道,与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数百岁。”

唐代时,为王屋山于道教中的兴盛时期,时值有一大批道士居此处而修道。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司马承祯奉召入京师时,亦旋命于王屋山置阳台观以居之,并于此处著《修真秘旨》十二篇后行于世。另,当时亦有大批的宫观建于此处,

如上方院,传说轩辕黄帝曾于此处访寻四山,故还称“上访院”。司马承祯初来王屋时,唐睿宗诏其居此,遂改名“上方院”。金末后曾重修。此外,还有青罗仙人观,三清殿,山神庙,太山庙等等,皆建于隋唐时期。宋代时,又新建紫微宫。

金元时期,为王屋山道教又一兴盛期。据史料载当时先后有大批全真道士居于此修道。这一时期,对王屋山原有的宫观都进行了重修,并增建有若干宫观。譬如:金正大四年至蒙古太宗十一年间,道士王志祐重建了阳台观,后改观为宫,世称“阳台宫”。金泰和、崇庆年间,道家又在阳台宫之左,新建了通仙观。此外,蒙古太宗十三年宋德方去王屋山时,见许多宫观残坏,于是选派弟子住往此山,相继而重修了天坛、三清殿、上方紫微宫及清虚宫。

明清时期,于王屋山的住山道士不见有记载。再之后,道教经历衰落期、大部宫观被废圮。至此,王屋山才走入没落之境。然而,无论如何的是,怎样也不可抹煞王屋山对道教历史的影响及价值。千百年来,王屋山不仅是道家人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之地,它还以其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陶冶情操。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皆于此游览过,并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因而,王屋山虽繁盛不再复返,但其曾作为道教中心的地位和价值及影响却依然存在,且永不会磨灭,一如诗仙李白所言的那般好:“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及大诗人白居易所盛赞的那般“济源山水好”。

(2)张天师修炼过的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雄踞成都平原的边缘。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其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故,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如此妙山,定不会被道家之人所忽视。是故,青城山亦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两千多年。

据史料记载,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见其清幽无常,特宜道家之修炼,故将其选中为“洞天”,并在此结茅传道,于此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

青城山的道教宫观是以“天师洞”为核心的,其间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数十座道教宫观,且至今保存完好。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时便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由此,青城山便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也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青城山也因此成了天师道的绵延之地。

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

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便和上清道相结合。后来,杜光庭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时他居于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元明时,青城山道教呈衰微趋势,见于记载的道士极少,宫观也大都失于维修。明代时,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和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全真道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并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炼方法。由此青城山成了道士们最主要的居所和修炼之地。其对青城山中的宫观之维护也做到最好。

明末,由于战乱不断,青城山的道士便纷纷逃散。直至清朝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才来到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世均尊陈清觉为碧洞真人,而称他所传的龙门派青城一支为碧洞宗。

清代以来,青城山的道教宫观庵堂皆被保存完好。1982年,青城山的常道观和祖师殿均被纳入全国二十—处重点宫观之列。2000年11月,青城山亦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与都江堰合为一项,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南粤道教的绵延罗浮山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南部,横跨博罗、增城二县。被道教认为是第七大洞天和第三十四福地所在。

旧时,在罗浮山流传着许多神仙传说。早有周灵王时,有浮丘公偕王子晋上嵩山,后适罗浮得道之传说。秦时则有安期生,于罗浮山涧中采菖蒲服之传说。今葛蒲涧因此而得名,甚至还有安期生、阴长生都是在此飞升的传说。

《晋书》中曾如是记载:葛洪晚年居罗浮山炼丹。传说,葛洪由弟子黄野人陪伴伺从在身边于此炼丹。并在炼丹其间于此处建有四庵:都虚(后称冲虚,即南庵)、孤青(西庵)、白鹤(东鹰)、酥醪(北鹰),后来,后人皆将其扩建为道观。

隋唐时,罗浮山的道教教育有了较大发展,时有一大批的著名道士来此修道。比如,隋唐著名的内丹家苏元朗。被唐宣宗流放蛤南轩辖集等等。隋唐时,在罗浮山己建有了一大批的宫观,其中冲虚观是建立最早,也是最重要。至宋元时期起,便陆续有不少道士隐居于罗浮山,其间就有著名的“南宗五祖”之第四祖陈楠和第五祖白玉蠕。

宋元时期,道家之人在罗浮山建了—批庵观。明清时,罗浮山上又陆续有道士来此隐修。清初龙门派第十代李清秋开创南宫派,其弟子钟一贯继承其学,来到罗浮山修道,并筑道场紫霄洞。康熙五十年因其为广州求雨成功,而被委为冲虚观主,其余四观:酥醪、九天、黄龙、白鹤亦延为仕持,乃迁紫霄洞道场于酥醒观,并令弟子柯刚桂做主持,递传至第八代陈铭硅。于今,现代广东、香港道教的主流道派——全真道,亦宗奉于罗浮山道脉。

罗浮山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之说,不过,明清之后许多已经废圮。现存宫观为五观九寺。其五观,即冲虚观、酥醇观、九天观、白鹤观、黄龙观。其间冲虚观被定为全国二十一处重点宫观之一。

(4)江东道教之圣地茅山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系江苏省八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上山势秀丽、林木葱郁,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说,可谓“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

美丽的茅山之地,系江东道教的著名圣地。其渊源甚是流长,相传汉元帝初元5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并在此济世救民,因而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后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在此创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来,茅山便一直被列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并引来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壮丽的诗篇。齐粱之际,陶弘景创建茅山道团。形成上清经法的大本营。隋唐时其是作为天下道教之核心而存在的。由此,茅山在长期以来皆为道教的第一圣地而存在的。

晚唐五代时,因天下动乱,维系道教统一的道教体系逐渐瓦解,道教因此而分裂为许多宗派。茅山道团坚持到最后,也不得不顺应形势,而打出“茅山上清宗”的新旗号,追奉魏华存为第一代祖师。不过,北宋时,茅山上清宗的名望仍居道教各宗派之首。北宋后期,开始呈现茅山上清宗、龙虎山正一宗、阁皂山灵宝宗三足鼎立的局面。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天下道教宗派,而将各宗派归并为正一、全真两大派,茅山宗派由此沦为正一宗的附庸,不过,其却仍还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明清时期,茅山仍是江东道教圣地之所在。

茅山道团鼎盛时期,其宫观庵院多达二百五十七房,其房屋达五千余间。太平天国时,因遭兵燹,至清末而只尚存有“三宫五观”,即元符宫、九霄万福宫、崇禧万寿宫和乾元、玉晨、白云、德佑、仁佑观。不幸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其又惨遭日寇之扫荡,被焚毁茅山道院房屋约百分之九十以上,更有几十名道士被杀。后又经“文化大革命”之劫。可谓是“多灾多劫”。

1982年,茅山道院被定为全国二十一处重点宫观之一。目前,茅山宫观修复工程仍在进行,其间元符宫、九霄刀福宫、乾元观均已对外开放,每逢香期庙会和道教尊神的祀典之曰,茅山道院中皆信众游客云集,香火颇盛。

(5)“三山符箓”之首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龙虎山作为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并为中国道教产生过深刻的影响。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是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此处群峰绵延数十里,为象山一支脉西行所致。传说有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故其山状若龙盘,似虎踞,且颇显其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之态。上有清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而缓行,绕山而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确为灵性十足之仙境。故而,其在不久后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此山,并在此处炼丹修道。至此后,道教文化美在其间。其也因此而位居道教名山之首,并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据记载,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龙虎山便成为天师张道陵后嗣的世居之地,正一宗的大本营。入宋以后,与茅山、阁皂山并称三山符箓,并逐渐跃居三山之首。元代时,龙虎山正一宗主领江南道教。历代天师均华居于此,于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近1800余年。在此期间,历代天师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两大世家。

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在得到帝王无数次的赐银后,便对龙虎山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其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据记载,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如此看来,其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道都”,亦是道士们的世界王国。

此外,龙虎山景区中的应天山象山书院,还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顿悟心学”派的发源地。其间,金龙峰马祖岩为禅宗史上贡献最大的禅师——马祖道早期参禅悟道的场所。而仙水岩的崖墓群则为中国葬俗史上的奇观。另“仙女现花”为道教第一绝景、世界第一绝景。如此等等,总之,龙虎山在几千年来的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的道教文化遗产,因此它在中国道教史上拥有了显赫的祖庭地位。另外,其对中国道教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亦是颇丰的,故而其亦被人公认为“道教第一山”,在世界宗教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更重在加强对其道教文化内涵方面的发掘及建设,并推出了以了解道教概况、领略道教祖庭威严的“瞰道教全貌”的“身”游线路。及推出了以领会道教崇尚“无为、自然”之核心思想的“览道教仙境”的“心”游线路。还推出了以探考张道陵创道之目的的“思崖墓之奇”的“神”游线路,从而,使“百神受职之所”、“洞天福地”的龙虎山抖落尘埃,紫气升腾,纳迎四方宾客,也因此其被旅游界誉为“道教朝圣游和第一游”。

(6)真武的信仰之地武当山

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境内。元刘道明于《武当福地总真集》中,将其称之为“中岳佐命之山”。司马承桢《天地宫府图》的洞天福地体系中,还没有武当山的位置。但至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开始,它便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

唐代武当山始建道观。宋代玄武时——武当山的真武信仰开始兴起,有人开始附会于“武当山”。武当山得名的原因是,“地势雄伟,非乞武不足以当”,进而说明真武是由先天始气化身转世以后,在武当山修炼成仙的。于此,武当山道教以真武崇拜为特色,在宋元明三朝越来越兴盛起来。至明代时,武当山已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山,据悉明成祖赐名其为大岳太和山。

北宋末年,神霄派的一支宗派传入武当。宋元之际,清微派的北支又以武当山为基地开始传承。元代全真道开始大范围地传入武当山,其一支还与清微派相结合,继续传承至明代。明之际,高道张三丰开始居于武当山,其名气之盛时年的道士无人可及。他的徒众均尊全真道法却又从其间独具一格,故后人称其派为“武当派”,并由此而形成自然派、月新派、三丰派,三丰祖师蓬莱派等多支派系。其后他的弟子孙碧云又开创了榔梅派,亦叫武当本山派,皆属于正一道的一支。由此,武当山因着武当派的衍生而成为真武信仰之地。

宋元时期,武当山建有大批宫观,不过经元末兵火,多已毁坏。至明成祖时其曾发二十万军夫工匠,以十二年工夫,在元代宫观的旧址上,建成宫观三十三处。后来历代朝廷又不断兴建,到隆庆年时,仅八大宫统计就有大小房屋六千二百六十六间了,全山道官、道众,军队、工匠等计有一万余人。其浩瀚盛大之势,应是其他道教名山所不能及的。

入清以后,武当道教渐步入衰退境况。尽管清代、民国废毁的建筑甚多,但明代所建之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仍有不少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今,其已成为至为殊妙的道教旅游圣地之一。

同类推荐
  •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子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一“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子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著名高僧。弘一法师苦心向佛。过年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 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佛家人生智慧

    佛家人生智慧

    本书不仅介绍了佛教的源起与发展,揭示正信的佛教与迷信之间的本质不同,更重点运用佛教经典中的教诲,结合图解的形式,对佛法进行生活化解读,剖析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与死、苦与乐、智与愚、有与无、祸与福,告诉我们离苦得乐,获得自在、安详与成功的生活智慧。
  •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以升真元化洞天享誉于世。武夷山道教文化不仅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当代又有发展,不断传扬。2012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广泛搜集相关史志文献记载,开展田野调研,首次对武夷山道教文化之历史、现状、神仙、人物、宫观、科仪、音乐,及其旅游价值等,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论,并附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文集可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借鉴,也为学术界进一步发掘武夷山道教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线索。
热门推荐
  • 暮暮何其夏

    暮暮何其夏

    【1v1青春宠文,有点小虐,男女主绝对身心干净】ps:本书又名《怦然心动之萌动少女心》~一段缘分的开始,都是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可是,为什么所谓的“缘分”一到我这里,就没有了前面的经历,直接跳过!“尚官宸!我是哪里惹到你了,你要一直缠着我?!”某腹黑轻笑道:“都说董婉玥是个冰美人,还是难得一见的学霸人才!但,在我看来,也不过如此嘛!”“你走!你以为你长的帅一点,有钱了一点,智商比我高了一点就自以为是吗?”“我还就自以为是了!怎滴!不服?来咬我啊!”实在忍无可忍了!冰山美人兼学霸的董婉玥遇上帅气腹黑兼专情的尚官宸,看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永恒星光之地

    永恒星光之地

    这是我心中的一点想法写的也只是我的设想中一群宅男宅女在游戏中的经历,与现实不会有多大关联这是我的脑海中YY出来的一个世界有些幼稚,并不完善,还有很多BUG不过我想把这个世界记录下来作为它存在的证明
  • 玉的传说

    玉的传说

    一块神奇的玉佩,一段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若隐若现的记忆,命运的背后,是应天从命,还是逆天改命。命由我主,路由我走,傲视天地,渺如微羽!
  • 界之天

    界之天

    万年之前,百族并起,人族孱弱。无数人族先辈以血与泪为人族拼得一席之地。千年之前,兽族势大,欲绝灭人族,一统天寒大陆。人族残喘一息,幸得科瑞魔法成神,反败为胜,定下千年条约,同时,也开启了天寒大陆的魔法时代。
  • 至尊皇妃系统

    至尊皇妃系统

    总算是穿越了,也给了外挂。你丫的这外挂单身狗使用至尊点点数翻倍……这年头穿越都要虐狗吗?还给宿主强行安排结婚任务!以后所有都得听老婆的!!!“系统,你丫的是不是管的太宽了?”“不宽。”
  • 漫话幽默谈吐

    漫话幽默谈吐

    本书分为幽默素质和幽默随笔二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心理调节、神经放松、颠倒逻辑、歪曲推理、自我调侃、哥们儿真逗、文人幽默逸事等。
  • 我们不曾疼痛过

    我们不曾疼痛过

    我的心灵和我的一切我都愿你拿去,只求你给我留下一双眼睛,让我能看到你。在我的身上没有不曾被你征服的东西。你夺去了它的生命,也就将它的死亡携去,如果我还须失掉什么,但愿你将我带去,只求你给我留下一双眼睛,让我能看到你。
  • 仕途(一)

    仕途(一)

    桃林政府研究室即将撤销,综合处长乔不群有望做上政府办综合处长,却因开了句不该开的玩笑,被分流到纪检监察室做了副主任。这是政府办三类科室,远离领导和权力中心,无钱可花,无事可做。乔不群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善于无钱来钱,无事来事,从而走出仕途低谷,重新进入领导视线,做上纪检室主任没多久,又迎来升任纪检组长、成为政府办党组班子成员的难得机遇。考验乔不群政商的关键时刻到来了,他左冲右突,上下其手,却还是遇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阻力。
  • 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

    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如果我没有成为王

    如果我没有成为王

    这是一部兴趣使然的小说~新人一枚请多多关照~讲的是异世界的故事啦,喜闻乐见的魔王设定【冷漠脸】咳咳,本故事毫无逻辑,开心就好向神明祈祷,愿我们两人的生活轨迹永远是两条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