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美国规则
“漂亮、灵活、机敏、利落的”罗特希尔德是该家族伦敦分支的首领,也是老内森的孙子和伦敦分支银行的创始人。他与塞西尔?罗兹[1]关系密切,还是为罗兹的戴比尔斯钻石公司提供支持的主要的金融家。他坚持家族的传统,憎恶罗兹作为军事自由撰稿人所写的煽动性的、反对布尔人和当地部族的文章。19世纪90年代,他投入了许多精力以阻止一场南非战争。当布尔战争最终于1899年爆发时,他期望着政府会通过罗特希尔德银行来为战争筹资。因此,当他发现财政部打算把一半的筹资任务交给由摩根领导的一个美国财团时,他有些不太高兴。在筹集第一部分资金的过程中,罗特希尔德和伦敦市的其他领导人通过揭丑行动迫使政府把摩根银行限制成为一个次要的角色。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给英国的黄金储备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财政大臣别无选择,只能给摩根以同等的角色。也许是出于对政府在筹资第一阶段中的优柔寡断心怀不满,摩根坚持要求拿到英国财团获得的佣金的两倍,而他最终也真的得到了。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英国唯一一次从一个外国机构那里借钱在它自己的帝国内打一场战争。研究罗特希尔德家族的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写道:“这是一个早期的迹象,标志着国际金融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的一岸转移到另一岸——而罗特希尔德家族的命运也将随之转移——这也是新世纪的一个具有决定性的特征。”
原始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早在19世纪末之前很久,美国实力潮涌似的增长让它迅速超过了许多老的工业强国。1800年的时候,美国的工厂和矿山的产量只有英国的六分之一;但到1860年,这一数字就变成了三分之一;而到1880年,这一数字又变成了三分之二。在19世纪80年代末的某个时间,美国超过了英国;到1900年时,它的工业产量已经比英国多出了四分之一;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它的工业产量已经是英国的2.3倍了。186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大约20%,而美国只有大约7%;到1913年时,美国的份额上升到了32%,而英国的份额则下降到了14%。
令人吃惊的是,虽然美国的人口也在快速地增长,但人均工业产量却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增长得都快。从1860年到1913年,美国的人均工业产量增长是原来的6倍,而同期英国的增长只有1.8倍。在几个强国中,只有德国的人均增长达到了5.6倍,还可以与美国相比,而且德国的起点要低得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的人均产量仍然比德国高出三分之一。从1870年到1913年,美国工业产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4.9%,德国为3.9%,而英国为2.2%。至于其他的强国,法国逐渐让位于英国和德国,而俄国的表现仍然让人失望。
按总人口计算人均工业产出还低估了美国的表现,因为它有大约40%的劳动力还在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它的工业产出是以一个更大的人口数量为基础计算出来的。美国的产业工人使用的资金和能源都是英国工人的两倍,工资高出50%,但创造的增加值却高达五倍。在19世纪,美国制造业的生产率一直是英国的两倍。到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还在世界粮食市场占据了支配性地位——在大多数年份,它都能占有世界粮食市场的30%-50%——而在世界肉类贸易中,它也占有接近垄断的地位,市场份额高达70%-80%[2]。如果考虑到美国人的收入可能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已经超过了英国人,那么美国的增长率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更深了。美国在19世纪的下半期获得了非常高的增长率,而且是在一个非常高的起点上的增长;到19世纪尾声的时候,美国已经一骑绝尘了。
英格兰怎么了?
19世纪末,英国的专家们都被美国的巨大优势和先进性惊得目瞪口待。一个世纪以来,大西洋两岸都在研究英国相对衰落的原因;从这些研究中,我们也可以追寻到美国获得优势的根源。美国和英国的钢铁业走的的两条不同的道路,因此也可能是人们最为集中研究的一个目标,因而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
在钢铁业丧失领导地位尤其让英国人感到痛心。钢铁是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英国的基础产业,其地位与今天的信息技术非常相似。军事实力、高技术的固定设备以及消费品的大规模生产都依赖于钢铁业,而英国的钢铁业在几个世纪里都是全世界的“基准”。美国内战开始的时候,美国国内甚至还没有钢铁业;后来在战争期间,由于进口中断,美国的工匠们不得不使用当地生产的钢;但当进口恢复之后,他们立即又转而依赖英国的钢铁供应。谢菲尔德生产的钢为全世界设定了质量标准,而它生产的坩锅钢则几乎拥有了“半珍稀金属”的地位。英国在技术方面的领导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炼钢业先进技术都出自英国:热风鼓风炉、贝西默式炼钢法和托马斯-吉尔克里斯特的碱性炉衬——使得高硫铁矿能够加以利用。虽然查尔斯?西门子的平炉炼钢法最终取代了贝西默式炼钢法,但是这个德国人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是在英格兰度过的。
美国人发起的挑战具有突然性,这更加令人震惊。在世纪之交,英国钢铁业协会秘书斯蒂芬?金斯以及钢铁业工程师弗兰克?波普尔韦尔都写出了篇幅很长的调查报告,探寻美国人取得成功的原因。正如金斯所说,在从1895年开始的六年里,美国钢产量的增长就“比1890年以前全世界任何一年的各种钢的全部产量都多得多,比1897年以前英国任何两年的钢总产量也多出大约50万吨。”而且,这一数字“是比较近的1887年的钢总产量的三倍多,是1880年及以前任何年份的钢产量的九倍还多。”金斯心情沉重地写道,美国每年的钢和生铁产量已经是英国的两倍,比英国和德国两国的产量总和还要多。而在当时,德国的工业也在像美国一样飞速前进。一东一西两个国家在钢铁业方面的迅速发展壮大在那些有远见卓识的英国人中间引发了极大的不安。
波普尔韦尔和金斯都明确指出,美国人的优势并没有包含什么基础性的突破,而是在方法学、工作组织以及最重要的机械化方面取得了领先优势。波普尔韦尔列出了一个美国钢厂所拥有的典型特点,这些特点在19世纪80年代早期卡内基下属的埃德加?汤姆森钢厂里都能够找到,而且大多数特点是在最初设计时就包含在内的。英国也有一些优秀的钢厂——霍利也确实称赞有几个钢厂可以作为美国人学习的典范。例如,20世纪早期,美国人发明了一种生产高速工具钢的方法,这种方法立即传到了谢菲尔德并使其在新的工具钢的制造方面获得了领导地位。但是,与美国相比,英国的工厂更老,规模也更小;而在从铁矿石到钢这一完整的生产周期中,它们的机械化和连续加工的程度也更低。此外,英国的工厂也不太愿意使用那些价格极其昂贵的设备,如能够代替人工自动地把各种化学物质和矿石加入炼钢转炉的“加料器”等。美国的钢轨和钢柱厂的日常产量是英国工厂的三倍,但用的工人数量还不到英国工厂的一半。正如波普尔韦尔评论的那样,“美国工厂里的工人数量明显地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