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七人个1950年冬同日参军,1951年春同日入朝,同在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三分部军械处系统工作,又于1957年先后回国的老战友,于1994年5月5日,怀着刚刚退休后的那种失落、迷惘、孤寂、彷徨等莫可名状的思绪,走进了丹东市锦江山西麓、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去寻觅逝去的青年时代的感觉,去体验战争幸存者的幸存经历。希冀从精神上获取点什么……
我们走进了纪念馆的陈列馆序厅。只见占据正面主墙壁的是一组以毛泽东主席、彭德怀总司令为主体的大型浮雕群像。毛主席表情自然,动作轻松,右手拿着香烟,左手挽着彭总的手,一边前行,一边似乎轻轻地对彭总说着什么。彭总光着脑袋,军大衣被风微微吹起,表情严肃、庄重。背景部分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群像。浮雕的中上方,刻有毛主席的手书:“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组浮雕粗犷豪放,气势宏大。再现了当年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这一伟大壮举。深刻表现了毛泽东主席的英明决策,彭德怀总司令征尘未洗,而临危受命的伟绩与风采,却充分体现了抗美援朝的决心。左右两壁嵌有铜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表。表中列有兵团、军、师的真实番号和军以上指挥员名单。整个序厅既显得庄重、深厚和谐,又笼罩着浓郁的战争氛围。
我们又陆续参观“抗美援朝战争馆”、“抗美援朝运动馆”、“中朝人民友谊馆”和“英雄模范烈士馆”等10个展厅。这里陈列着照片、文物、图表、文献、实物、模型、沙盘等展品。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内容。
从陈列馆出来,沿着螺旋型的扶梯,我们登上了全景画馆。耳畔立即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和敌机的尖啸声。眼前战火熊熊,硝烟弥漫。我们坐在电动旋转看台上,仿佛又置身于朝鲜战场之中。
全景画馆所表现的内容是:1950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毛主席、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在彭总亲自指挥下,发起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役。在朝鲜西线战场的清川江地域的龙源里、松骨峰、马场里、军隅里、凤鸣里一带,穿插、阻击、围歼美军二万余人,取得震惊世界的辉煌胜利。是由中国军事科学院确定的选题《清川江畔围歼战》。全景画馆充分调动了绘画、塑型、灯光、音响等各种艺术手段,将第一次战役中的几处主要战场,浓缩在高18米,周长132米的画布上。近景是主战场,只见大批南逃美军被阻击在龙源里的大片开阔地上,我志愿军战士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围歼敌人,表现了惊天动地雄伟壮观的围歼场面。那些出现在观众最近处的志愿军英雄形象,十分感人。有的连续刺死几个敌人,有的身披火焰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将敌人按倒在地,用手榴弹将敌人脑浆砸出……这一幅幅革命英雄主义的画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中景则是在一些开阔地带展开的宏大战场,是第一次战役的全貌。远景则是山脉、河流、公路、铁路、村庄、山间小路。将朝鲜的锦绣河山与炮火连天、烽烟四起的战场融为一体。全景画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综合艺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对扭转朝鲜战局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次战役中的清川江畔围歼战的历史真实。
目睹那战场上一幕又一幕场景,不仅使我们有如又回到了那场战争中的日日夜夜之感,也勾起了我们去朝鲜看看我们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去看看朝鲜的山山水水,去看看勤劳勇敢的朝鲜人民的愿望。
我们已经步出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大门了,可我仍是心潮汹涌,思绪万千,久久不忍离去。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我国百万优秀儿女赴朝参战,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青年人,我参加了这场反侵略战争,这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也是非常值得自豪的。对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数十万志愿军战士,壮烈牺牲在战场上。我无疑是这场战争中的幸存者。幸运者也好,幸存者也罢,不管怎么说,只要想起这场战争,在晚年我一定会做点事情,一定会追求活着的价值。
《抚顺日报》199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