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变化若想了解新中国邮票的发行情况,首先要了解新中国邮票上的志号发展变化的历史。
中国邮票志号的发展变化,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0.8-1967.4.15):
解放前,世界各国的邮票都没有志号。这样就无法了解一套邮票的枚数和发行年代。这一难题最早引起了邓连普同志的注意。邓在解放前就爱好集邮和摄影,解放后参加了邮票设计工作。他为了查找照片和底片时方便起见,在照片和底片上都编了号码。他由此受到启发。当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设计图稿摆在邓连普面前时,他就产生了“得编号,这样才方便”的想法。于是,经过认真思索和精心设计,在这套邮票的左下角写上了“纪1.4-1”字样,右下角写上了“1”的字样。这枚邮票的志号告诉人们,左下角的“纪1.4-1”,是表示这一套邮票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共四枚。这枚是四枚邮票中的第一枚。右下角的“1”表示这枚邮票是纪念邮票总枚数顺序号的第一号。新中国邮票的志号,就这样诞生了。这种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印志号的独特做法,属中国首创。但是纪念邮票从纪1—纪15,特种邮票从特1——特4,均未标明发行年代,是一个很大缺点。因此,纪念邮票从纪16开始,特种邮票从特5开始,在邮票右下角的邮票总顺序号的后面加上了发行年代。在这个阶段,中国发行的纪念邮票,从“纪1”开始到“纪124”为止,共124套,1037枚;特种邮票从“特1”开始到“特75”为止,共199套。这些邮票被集邮爱好者称为“老纪、特”。
第二阶段(1967.4.20-1970.1.21):
这个阶段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邮票上的志号被取消了。在此期间发行的19套共80枚邮票均没有编号,被称为“文”字邮票。
第三阶段(1970.8.1-1973.10.25):
从1970年8月1日发行的《现代京戏“智取威虎山”》开始,又重新编印志号。
但与“第一阶段”的志号不同,使用的是连续号。编号从“1”开始,不分纪念邮票或特种邮票,也不管每套邮票有几枚,每一枚都按顺序编一个号。共发行21套邮票,合计95枚,编了95个号。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十周年》邮票,一套共9枚,编号从12-20.后来被人们称之为“编号票”。
无论是“文字票”还是“编号票”,就邮票志号的发展变化来说,不但没有在“老纪、特”邮票志号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反而倒退了。如果不查邮票发行资料,集邮爱好者无法从票面上知道一套邮票有多少枚,很不方便,也不科学。
第四阶段(1974.1.1-1991年末):
从1974年1月起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又恢复了“老纪、特”时期编志号的方法。改进之处是,把原来纪念邮票的“纪”字头,改用“J”字头(汉语拼音“纪”的第一个字母);特种邮票的“特”字头,改用“T”字头(汉语拼音“特”的第一个字母)。分别从“J。1”和“特。1”开始,一直顺延下去。由于“文字票”和“编号票”的发行,新的“J”票和“T”票已无法和“老纪、特”票的总顺序相衔接。因此,在“J”、“T”票的右下角,取消了总顺序号,只印邮票的发行年代。如T29《工艺美术》,全套邮票共10枚,其中第9枚的邮票志号为:左下角是“T。29(10-9)”,右下角是“1978”。“T。29”表示这套邮票是采用“T”头编号以后发行的第29套特种邮票;“(10-9)”中的“10”表示这套邮票共有10枚,“9”表示这枚邮票在全套10枚中排列第9枚;“1978”表示这套邮票是1978年发行的,“J”字头的纪念邮票亦是如此。
这个时期,邮票志号使用时间长达23年之久,到1991年末,“J”字头邮票发行185套,“T”字头邮票发行167套。
第五阶段(1992.1.5—):
纪特邮票志号又作如下修改,票面左下角标:(全套枚数—本票在全套中排第几枚)再加“J”或“T”。如1992年发行的壬申年邮票,即第二轮生肖票的第一套——猴票,志号为:左下角标(2——1)T及(2——2)T,以表示为第一枚及第二枚,还表示这套票为“特种邮票”。另外,邮票上“中国人民邮政”字样将改为“中国邮政”及“China”字样。
新中国邮票志号这一发展变化,正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无疑是很科学的。
邮苑“九姑娘”
1991年6月25日,是市邮票公司发售T117杜鹃花邮票的日子。邮迷们早就在门前排起长龙,急于一睹“九姑娘”的芳容。杜鹃花俗称映山红,属石南科。花多红色,间或有紫、白色者。合瓣花冠,深裂为五片,成漏斗形,2-6朵簇生枝端,庄重、典雅而又娇艳。在春季含苞怒放时,会撩拨起游子的思乡之情,与昼夜凄凄鸣啼、催人归乡的杜鹃鸟,一动一静,有异曲同工之效。
杜鹃花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隋唐以后,随着文化交流,逐渐传到国外。现在共有900多个品种分布于亚、欧和北美,我国有近600个品种,主要分布于江南各省,尤以滇、藏、川三地为最。我国人民历来就对杜鹃花十分厚爱,赣、皖、黔三省奉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就更多了,我省的丹东市就是其中之一。
集邮爱好者们为什么将这套邮票称之为“九姑娘”呢?一是她是我国发行的第九套花卉系列邮票,在此之前,已发行了特44菊花、特61牡丹、T37云南山茶花、T54荷花、T93月季花、T129中国兰花、T130梅花、T147水仙花;二是这套邮票共8枚,再加上一枚小型张,恰好选9位“杜鹃姑娘”登上邮票画面。她们是:“大树杜鹃”、“云锦杜鹃”、“映山红”、“马缨杜鹃”等,小型张上的是“黄杯杜鹃”,不管这是邮票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也好,还是纯属巧合也好,反正这两个“九”的重合,对中国人来说是大有讲究的。既有“重阳”之谓,又有“九九之数以合天道”之典。既寓意中国的邮苑,繁花似锦,争奇斗妍;又预示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道路步步登高,前途无限光明美好。
《抚顺工人报》1991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