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柯南道尔是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因塑造了歇洛克·福尔摩斯这一大侦探的艺术形象而誉满全球。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是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代表作之一。其主要故事情节是:巴斯克维尔家庭成员罗杰,为了获取巴斯克维尔庄园的继承权,蓄意驯养了一条“不是纯种的血狸,也不是纯种的獒犬,倒像是这两类的混合种,外貌可怕而又凶暴,并且大得像个牝狮”的恶犬。在用它吓死了巴斯克维尔庄园主人查尔兹爵士之后,又阴谋用恶犬来害死从加拿大归来继承遗产的亨利·巴斯克维尔。几经周折,福尔摩斯终于侦破了此案。
这种训练猛犬谋害人命的事例,在我国古籍中早有记载。《左传·宣公二年》和《史记·晋世家》中,均有晋灵公唆使獒犬,欲害死赵盾的记载。这两条史料虽然只有短短十几个字,但到了元戏曲家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中,已敷陈为训练恶犬来达到害人目的的重要情节,请看剧中人物屠岸贾是怎样训练恶犬的:“后来西戎国进贡一犬,呼曰神獒,灵公赐予某家。自得了那个神獒,便有了害赵盾之计。将神獒锁在净房中,三五日不与饮食。于后花园中扎下一个草人,紫袍玉带,象简乌靴,与赵盾一般打扮。草人腹中悬一付羊心肝,某牵出神獒来,将赵盾紫袍剖开,着神獒饱餐一顿,依旧锁入净房中。又饿了三五日,复行牵出那神獒,扑着便咬,剖开紫袍,将羊心肝又饱餐了一顿。如此试验百日,度其可用……”就是这一情节,已成为《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的原型。
1741年,《赵氏孤儿》在英国有了改编译本,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引起轰动,备受欢迎。1755年,法国作家伏尔泰将《赵氏孤儿》改写成法文剧本,并在当时法国舞台上上演,借此宣扬中国的道德精神;据说,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也曾改编过《赵氏孤儿》,他的剧本《爱尔皮诺》,受《赵氏孤儿》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柯南道尔在创作福尔摩斯探案集时,《赵氏孤儿》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已经流传很久了。据此,我们完全可以断定,《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与《赵氏孤儿》故事情节的惊人相似之处,绝非偶然的巧合,而是借鉴与吸收中国文化的结果。可以说,没有《赵氏孤儿》在英国乃至欧洲的传播,就没有《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的问世。
《抚顺日报》1996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