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欲望调节的概念
欲望调节就是根据欲望适度满足使人幸福、不能满足和过分满足使人痛苦的原理,对来访者欲望进行调节,以消除痛苦、促进心理健康的技术或方法。
(二)欲望调节的种类
欲望调节技术是一个系统。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初步分为六种,称为“欲望六调”技术,简称为“六调”。它包含了欲望满足、欲望降低、欲望扩张、欲望转移、欲望平衡、欲望践行。
1.欲望满足法(可简称为足欲法)
欲望满足法就是想办法让来访者尽可能地满足其正当的或适度的基本的欲望。
欲望不能得到满足,这是痛苦的主要源泉。所以,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看,我们都应该努力让来访者某些欲望得到一定的满足。完全不考虑欲望的满足,那是不明智的,也是反人性的,且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欲望满足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现实满足法,二是已理满足法。
(1)现实满足法
所谓现实满足法,就是要想法让来访者的某种正当、适度的、基本的现实欲望得到满足。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的痛苦是因正当的或适度的或基本的欲望没得到满足而造成的。
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欲望的满足也是人的本能。我们的一生都是在欲望及其追求满足中度过的,只要欲望正当、适度,我们都应该尽量让其得到满足。追求正当、适度欲望的满足,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人的正当、适度的欲望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尤其是长期不能得到满足,就必然产生痛苦,并且还会给身心带来危害。而这些欲望一旦得到满足,痛苦就随之消失,愉快就随之产生。如在2008年四川“5·12”大地震中,许多心理咨询师虽有令人感动的热情和愿望,但并不能实际缓解灾民的痛苦,甚至个别的心理咨询师还让灾民感到更痛苦。原因是他们不能满足他们正当的基本的欲望:想有食物吃,想有干净水喝,想有帐篷住。而有些人并不是心理咨询师,却能让一些灾民的痛苦得到很快很大的缓解,因为通过他们的努力,解决了一些灾民的实际需要,满足了他们的一些基本欲望。因此,想法满足来访者正当的或适度的或基本的欲望,就成了心理咨询师不得不考虑的一种技术或方法。
要让来访者某种现实的正当的适度的欲望得到满足,往往是很难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很难就觉得不应该为来访者做努力。我们的任务是助人,除心理帮助外,也可以给予力所能及的现实帮助。仅有心理帮助往往是苍白的,而仅有现实帮助有时也是不行的。来访者真正需要的是能得到这两方面的帮助。但我们必须强调,心理咨询师不是救世主,不可能去解决来访者的各种现实问题,而且其主要任务也不是来解决现实问题,而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我们提倡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尽可能地为来访者提供力所能及的现实帮助,是因为心理问题往往是和现实问题紧密相连的,能帮助其解决现实问题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界主张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帮助只能在心理学的范围,这是正确的。但作者认为,为了真正能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能为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非心理学内容的帮助也是可以的。
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渠道是无限多样的,需要我们做长期的不懈的研究和总结。当然,作为心理咨询师,不可能有那么多办法和渠道让每个来访者的现实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可以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咨询师不仅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咨询经验的引导者,而且也应是一个在人生及生活方面阅历丰富、一专多能、足智多谋的参谋者。如果要求更高的话,还应是一个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或社会关系资源丰富的人物。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师,应是集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医生、律师、牧师、社会活动家等于一身的复合型专家。因为这样,才能让来访者从你那里得到多方面的心理的和现实性的帮助,让他们的某些欲望得到实际的满足。
在如何才能满足来访者正当、适度、基本的欲望方面,心理咨询师的努力将永无止境。
(2)心理满足法
所谓心理满足法,是指能让来访者在心理上获得某些东西,从而使某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尽管欲望满足的具体方法很多很多,但作为心理咨询师,最主要的还是给予来访者以心理满足。只要你能让来访者的心理得到某种满足,让他们的痛苦真正得到缓解或完全消失,你的方法便有了疗效。如果相反,其结果也会相反。作者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总结并应用的心理满足法主要有3种:安慰法、文饰法、希望法。
①安慰法
安慰法即无论情况怎样,都要让来访者的心理得到某种安慰。具体操作有6点:理解、同情、关注、关爱、支持、帮助。人在受挫时或遇到困难时,尤其是在陷入走投无路时,最需要的就是安慰。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被理解和同情、被关注和关爱,甚至得到支持与帮助时,就会获得某种心理满足。一些很平常的安慰的话,如“我非常理解你”“这一切都是暂时的”“老天会保佑你的”“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都会使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的人得到某种安慰。
②文饰法
文饰法即无论情况怎样,都要让来访者的心理获得某种好的感觉。具体操作是:辩证地看问题,将某些现实或情况做正面的积极的解释,甚至可以适度地美化,从而使来访者心理得到某种好的感觉。如一个毕业3年的女大学生一直想就业,但就是不敢去应聘。这天,她终于去了。但第一次去就被淘汰,并因此很痛苦。对她的失败,作者文饰了一番:“第一次被淘汰,是很痛苦,但我要向你表示祝贺,因为你终于有了勇敢的第一次!第一次能否成功,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第一次!因为,没有第一次,就永远没有成功。而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因此,就肯定有了成功的可能。有的人确实是第一次就成功,但大多数人是多次后才成功。爱因斯坦发明电灯丝,是经过一千多次失败后才成功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请记住今天这一天,它将是你人生的一个崭新的起点!”这种文饰使这位女大学生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结果,她开始不断去应聘,终获成功。
③希望法
希望法即无论情况怎样,都要让来访者感到有希望。具体操作是:发现并让来访者看到其实际存在的优势、特点、长处,或其他某种可能,然后分析和展望这些优势、特点、长处和某种可能的前景。不管实际有无希望,人只要有了希望,心理就会获得某种满足,而且往往就真的有了某种希望。作者曾经研究过希望,发现希望是人的生命力的核心,是人成功的一大关键,而没有希望的人是生命力极低的人,是命运注定的失败者。能真正给予来访者希望,使来访者能真正感受希望,是心理咨询师的一大本领。
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应用欲望满足法完全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下面的《如何让她摆脱痛苦》,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某女,27岁,中专文化,在某医院工作,身高1.65米,很漂亮,身材也很好。已婚5年,孩子4岁。丈夫30岁,大专文化,身高也是1.65米,形象很一般,出生农村,现在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处搞销售工作,收入较丰,买有新房并已装修,且全套家具齐备。某女觉得丈夫是个好人,正直忠厚,为人和善,喜欢自己并很顾家。但由于认识时对其形象和身高不太满意,加上认为他生活太没情趣,所以婚后的生活一直过得很平淡。在别人眼里,他们是幸福的。丈夫对婚姻是很满意的,但某女总觉得缺少些什么,终日闷闷不乐。
同医院有一位男医生,由于配偶长期在外做生意,一年半载才回家一次,所以经常向某女发起“进攻”,后两人终于发生了性关系并不时同居。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某女觉得离不开男医生了,便提出双方都要去争取离婚。哪医生不同意,某女就去办了一个假离婚证,逼男医生离婚。男医生没法,只好和老婆提出离婚。老婆坚决不同意,并不时去医院大闹,闹得满城风雨。后男医生在放弃一切财产并独自承担购房及装修的共15万元债务的情况下,与老婆离了婚,并提出马上与某女结婚。
而此时,某女犹豫了。丈夫虽没什么情趣,但人好,有钱,且关心自己;男医生虽有情趣,形象及人品也不错,但现在一无所有,甚至连住处都没有。如果与男医生结婚,就只能住医院的单身宿舍,还要慢慢还债,不知多少年才能买房买家具等,且要与年仅4岁的孩子分离。想到这,某女就不寒而栗。但想到和丈夫这样一点儿也不浪漫的人度过一生,她又非常痛苦。她喜欢男医生,看见因自己的要挟使他落到现在的境地,心里很难受。她不恨丈夫,喜欢孩子,且过惯了比较富裕的生活,想到这个家即将破裂,心里也很难受。她向丈夫提出离婚,丈夫很不理解,当然也不同意,于是她拼命地闹,丈夫最后终于同意了。当他们真的去办离婚手续时,她却退缩了,并求丈夫看在孩子的份上不要离婚!丈夫很惊讶,不过还是同意了。可过了几天,她又向丈夫提出去办离婚手续,丈夫同意了,但去办时,她又求丈夫不要离婚!丈夫又同意了。如此反复折腾,弄得自己和丈夫都筋疲力尽。最后,她还是在极度的痛苦中办了离婚手续。
离婚后,她不敢回家,但又不愿意和男医生在一起,不停地给朋友打电话,反复讲述她是如何的痛苦,如何的不知所措。朋友给她做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她认为朋友所说的都是对的,但就是无法去做,无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了解了她的所有情况后,作者分析了她的痛苦原因在于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即在丈夫那里不能满足浪漫欲,在男医生那里不能满足物质欲,而这两者对她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很显然,这是一种趋避冲突。按一般的治疗,即按趋避冲突解决的办法,必舍其一,因两者不可兼得。不舍是痛苦的,任舍其一,也是痛苦的。如果我们的咨询只是给来访者指出或分析这种趋避冲突及其原因,其结果仍然不能让他们摆脱痛苦。作者认为这样的咨询就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作者尝试运用调欲治疗中的欲望满足法,较好地消除了她的痛苦。
在已经离婚又没再婚的情况下,作者认为她既不属于前夫,也不属于那医生,所以建议她思考两种选择:一是重新找一位自己喜欢而对方也喜欢自己的、既有经济实力又有生活情趣的先生。因自己年轻漂亮,完全有可能找到,不必再在原丈夫和医生之间犹豫挣扎。二是在重新找对象的同时,完全自由,绝对不属于谁,可与医生和前夫保持平行关系,并允许他们继续竞争。如果找到了理想的新对象,就与之结婚;如果前夫“改正缺点”后能满足自己的浪漫欲,就与之复婚;如果医生还清了债务并拥有了较好的经济条件,也可与之结婚。当然,三者只能选择其一。对某女来说,只有满足了物质欲和浪漫欲才是幸福的,否则就是痛苦。
该女士在作者处做了几次咨询后,最后真的做了这样的选择:一边和前夫、医生保持着朋友关系,一边开始了新的寻找。保持和前夫与医生的关系,使该女士有了一些“安全感”,而且没有出现情感的“断裂期”,避免了另一种痛苦;开始新的寻找,使她有了新的希望。就这样,她摆脱了痛苦,并赢得了轻松、自由和信心。咨询结束时,她对作者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该案的咨询,就是应用了欲望满足法:一是用现实满足法合法地满足了该女士的物质欲和浪漫欲。这些满足是建立在其丈夫和那位医生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的。二是用心理满足法满足了该女士的某种心理需要,即让其在获得一定安全感的情况下,对追求未来的幸福满意的婚姻充满了希望。
2.欲望降低法(可简称为降欲法或淡欲法)
欲望降低法就是想办法让来访者在暂时无法满足欲望的情况下,适度地予以降低或淡化。
有人认为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所以古今中外都有人提倡“制欲”“去欲”“灭欲”。其实,痛苦的根源有时不是欲望本身,而是欲望相对太高不能得到满足或是相对太低过分得到满足。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欲望都是偏高偏强的、不太现实的,虽然以后或最终有可能达到,但目前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达到的。这就必然使很多人痛苦。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就怪罪于欲望。其实,过高过强的欲望才会给人形成巨大的压力,使人产生重压感和不愉快感。对于那些因欲望过高过强而痛苦的人来说,最理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想办法降低或淡化其目前的欲望。
欲望降低的具体办法是很多的,作者总结和运用的主要有4种:低比法、知足法、退步法、尽力即行法。
(1)低比法
就是想办法让来访者暂时与周围那些比他们差的人比较,或让他们与自己过去差的时候比较。运用此法的目的是使人的心理暂时得到一种平衡,消除痛苦,而决不是让人消极。运用此法的原则是要让人比出满意来,比出信心来,比出勇气来。
(2)知足法
就是想办法让来访者暂时接受现实,满足现状。知足,不仅能消除痛苦,而且能带来快乐。“知足常乐”这句话,对于欲望过低或不求上进的人来说,是使之消极的毒药,但对于欲望过高或追求过分的人而言,则是使之轻松的良药。
(3)退步法
就是想办法让来访者暂时退后一步,或以退为进。有些人的痛苦在于其只知道前进,不知道暂停和后退。人生从总的方向来看,是需要不断前进的。但从某个阶段来看,有时是需要后退的。这就像打仗一样,有时撤退是应该的。以退为进,是一种很好的战术,也是人生的一种策略。过分消极的人,往往一味地逃避;过分积极的人,往往一味地前进。这两种人都容易出心理问题。正确的选择是,能进能退,进退自如。
(4)尽力即行法
就是让来访者在定下一个努力的目标后,根本不去管该目标能否实现,而只管尽最大的努力,最后不管是什么结果,都愉快地接受。一个人没有远大的目标不行,但为远大目标的实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过程中,如果总想着目标是否能实现,就很可能导致其出现这样那样的焦虑、痛苦、怀疑和动摇不定。如果总是去尽最大的努力,且总是接受努力后的结果,就很可能早日达到目标,即便永远没有达到目标,也不会因此而痛苦。人生追求,虽应考虑一定的结果,但应主要考虑过程。追求主要考虑过程的,往往是“无为”而大为,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追求主要考虑结果的,往往是欲大为而实无为,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发”。试想一下,一个人在追求目标时,除了选择尽力,还能选择什么?如果尽了全力都不行,那还有什么办法?正因为如此,作者和来访者一起总结出了这样一些悟言:尽力就是成功、尽力就是完美、尽力即可、尽力即行。对于那些有过高期望的人、总是不得志的人来说,尤其是对于很多临考的考生来说,运用尽力即行法来消除他们的痛苦、焦虑、抑郁和紧张等,是非常有效的。
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常常会用到各种形式的降欲法。下面是作者的一个治疗案例:
某市税务局一位处长竞争副局长失败后,无法面对单位的同事和领导,关在家里两周后,出现了心慌、头痛、失眠、厌食、浑身乏力,思考力、注意力下降,想自杀等现象,并逐渐出现了怕见到朋友、熟人等状况。他认为自己已45岁了,这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了,失败了就等于给自己划上了句号。他知道失败是难免的、正常的,但还是无法消除失意的痛苦。他知道没有必要这样逃避单位、待在家里,但就是无法付诸行动。他知道自己不应把职位晋升看得这样重,就是当了副局长也不过如此,但就是无法从痛苦中走出来。他知道不应再去想这次失败的事,但就是控制不住。他觉得自己快崩溃了,在朋友的一再劝说下,他来到了心理咨询所。
对于这样一个案例,我们可以认为是他的认知有问题,存在片面或绝对化的倾向;也可以认为是他的个性有问题,太自尊、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也可以认为是他的价值观有问题,把职位看得过重。但作者认为,是他升官欲望太强烈而没得到满足的问题,因此想办法调整他的欲望是第一步。
作者首先告诉他去竞争、去追求是应该的,因为竞争和追求本身能给人带来某种愉快感或幸福感。所以作者在肯定了他的竞争和追求后对他说:“你应该为自己已去竞争和追求而感到满意。”然后讲了自己的看法:“每个人在总体上的追求或某一阶段上的追求总是有限度的。在经过各种努力都实在不能超越这个限度时,就说明我们的实际目标或理想追求就只能是眼前的现实。就某些人而言,45岁时可能当上市长;就某些人而言,45岁时只能当上科长;而就某些人而言,45岁时就只能过上温饱或比较正常的生活。不管他们或别人是否承认,对这些人而言,45岁能真正实现的目标就是他们45岁时的现实。人的欲望不能超越自己尽最大努力的极限,就像一辆车不能超越自己的最快时速一样。如果超越,就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问题。”他觉得有道理。在对他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作者说:“就你而言,现在真正的实际目标可能就只能是当一个处长。其实,你的目标已提前达到。你应该为自己提前达到这一目标而感到高兴和满足。你50岁的实际目标也可能是副局长甚至是局长,但你在45岁时就想去达到,这就说明你的期望已超越了你能尽最大努力的极限,所以你的心理就会出问题。因此,明智的选择是应把不切实际的期望值降下来,以避免无谓的痛苦。痛苦本身是不存在的。对你而言,它只是期望不切实际的结果。”作者还对他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最大限度地追求欲望的满足也是应该的。但如果发现我们的欲望已超越我们所能努力的极限,且心理也开始出现问题时,我们就应该无条件地降低欲望了。我们一定要做欲望的主人,决不能做欲望的奴隶!”
他觉得作者说得很有道理,并长叹道:“看来是该降低一下追求目标了,不然,就活得太累了!”
作者说:“如果你觉得这一生的实际目标其实就是当一个处长,而你早就提前达到了,感觉如何?”
他笑了:“这样想,当然就一点儿也不痛苦了。”
作者问:“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想呢?”
他皱了皱眉说:“是啊,为什么没这样去想呢?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去想,哪来这么多的痛苦?”
作者说:“人都是有欲望的,且是应该去尽最大努力满足的,但必须是明智的!当我们追求欲望并能得到幸福时,我们可以适当地提升欲望;但当我们追求欲望而不能得到幸福时,就应该适当地降低欲望。因为幸福是适度欲望的适度满足。”
最后,作者教给他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要求他回去后写下今天咨询的体会,并送给了他这样的话,希望他能每天早晚说三遍,甚至要大声地多次地说:“我已尽力!我该满足了!”
几天后,他又来到了作者的心理咨询所:“这几天觉睡得很香,心里感到很轻松,确实有一种满足感。”作者叫他要继续强化在咨询中所得到的体会和感受,反复肯定自己在这些年中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满足感,并要他把能动地升降欲望作为自己人生的一种理念。接着,又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其中主要是人该怎样去对待追求幸福,该怎样去避免消极和痛苦。
大约一个月后,他说:“现在既不心慌头痛了,也不害怕见到同事和领导了。非常非常感谢你!”
这是运用欲望降低法的一个案例。如果细分,该案例降欲的具体方法是知足法和尽力即行法。其实,这种欲望降低法(将想当副局长降为只想当处长)就是一种变相的欲望满足法(只想当处长并已使之成为了现实)。
3.欲望扩张法(可简称为张欲法,或扩欲法,或激欲法)
欲望扩张法就是想办法扩张或激发来访者的欲望。
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的心理问题是因欲望缺失或低下或萎缩而造成的。
欲望是生命的活力,是行为的动因,是情感的内核,是幸福的源泉。因此,当一个人的欲望萎缩或丧失时,生命就会枯萎,行为就会中止,情感就会淡漠,愉快就会消失。“抑郁症”患者,有不少都是欲望低下或丧失了的人,所以他们往往情绪消极低落,行为迟缓退缩,觉得什么都没有意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做什么都没有愉快感,甚至连性欲也完全减退。当然,这些患者中有不少人在前期是欲望过高者。也就是说,他们眼前的欲望低下是因欲望过高而受挫所致。有些人表面是因一生庸碌、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而痛苦,究其原因,痛苦实际是因一生没有明确的强烈的欲望,或是人们常说的“胸无大志”。尤其是那些心理空虚的人,常常是在百无聊赖的痛苦中打发着生命的时光。这些人的经历也再次说明,欲望小的人,只能有小的作为;欲望大的人,才可能有大的作为;无欲望的人,就不会有什么作为。无论古今中外,均有无数事实证明,寡欲会使人思想僵化、行为退缩、无所作为,甚至会使人功能退化、人格扭曲、人性变异。中国和印度古代那些苦行僧的命运及其结局,也能充分证明这一点。如果说贪欲是人的罪恶之源,那么,寡欲也是人的不幸之源。
欲望扩张法的目的就是要对欲望缺失或低下、萎缩的人,进行欲望适度的、合理的刺激或张扬,激发其潜能,让他们的生命充满活力,生活充满热情,人生质量得到提高,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提升,从而摆脱痛苦,走出误区。我们既不能过分地抑制欲望,但也不能过分地膨帐欲望。运用欲望扩张法,至关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度”。对一个具体的来访者来说,其“度”在哪里,这是心理咨询师很难把握的。作者的体会是:只要能激发其生命的活力,只要能使之朝气蓬勃地生活,只要能使之有向往感、愉快感、幸福感或成就感而无悲观感、绝望感、厌倦感或痛苦感就行。
欲望扩张法的具体操作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其优势着手(优势扩张法);可以从其兴趣入手(兴趣扩张法);可以从其现实需要着手(需要扩张法);也可以从其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方面出发(目标扩张法)。其基本原则是正确定位,积极行动,肯定激励,坚持不懈。
对于那些因无目标追求、无人生动力、人生追求简单、生活方式单调、为人消极孤僻等而痛苦的人来说,欲望扩张法有显著的疗效。
下面是作者应用欲望扩张法中的一例:
江苏某市的一位总经理打电话过来,说他现在每天都活得很无趣:“我不知道我究竟怎么了,总觉得什么都没意思。那些年,我因自己是环卫机械厂的工人而经常有这种感觉。现在我已是市环卫机械设备总公司的总经理了,不知怎么还有这种感觉。要说钱,我也不少了。要说家庭,我离异后再婚的妻子挺漂亮,对我也不错,且已有了一个两岁的儿子。我也去过酒吧、歌厅、夜总会那类地方,但那些也让我感到厌倦。没钱时想拼命挣钱,得不到女人时想拼命占有女人。但真的有了钱和女人后,得到的只是索然寡味。我常想,人活着其实没意思,亿万富翁也好,美国总统也好,最终还是和社会底层的人一样死去,成为乌有。”他还说:“我也读过一些书,其中最欣赏的就是叔本华的《生存空虚说》。我有时想,死其实一点也不可怕,活着和死去其实没什么两样。所以,有时真的想去死。”
对这位总经理的其他情况进行综合了解和分析后,作者认为,他的无意义感完全不同于“抑郁症”的无意义感。“抑郁症”患者的无意义感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自责感、自愧感、自卑感和无助感、无能感、无望感。他们想死,是因为觉得实在活不下去,而死是一种最好的解脱。但这位总经理并没有这些,而仅仅是有强烈的无意义感。他想死,只是因觉得活着没意义,并不是为了解脱。
经过分析,作者认为他的问题在于原来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心理已经空虚,生命已处于枯竭或无动力的状态。“欲望是生命的活力,是行为的动因,是情感的内核,是幸福的源泉”,“当一个人的欲望萎缩或丧失时,生命就会枯萎,行为就会中止,情感就会淡漠,愉快就会消失”。所以,这位总经理出现无意义感是必然的。要让他的生命之火重新燃烧,就必须激发或扩张他的欲望。所以,作者对他的咨询,运用了欲望扩张法。
首先对他现在的心态作了定性和简评:“你已处于空虚心理的状态中,对人生已有了一种极其深刻的体验。但这种心理和体验是很危险的,是对人生的一种严重腐蚀乃至毁灭。一些名人、富翁自杀,就是源于这种病态的空虚心理及其体验。”然后,作者对这种空虚心理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一般说来有两种:一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二是欲望完全得到满足。就您而言,可能两者都有。‘是环卫机械设备厂的工人’时,因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而感到活着没意义;是‘市环卫机械设备总公司总经理’时,因原欲望完全得到满足而感到活着没意义。”
他觉得作者说得很有道理。但他不明白,欲望的不满足和满足为什么都会使人感到无意义。作者对他说;“从本质上看,人生是一种由欲望和满足构成的循环运动。实现欲望是艰难的,但动力和充实相伴而行。达到满足是幸福的,但空虚和无聊会随之而来。苦的尽头是甘,乐的尽头是悲。”同时还告诉他:“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对每一种欲望的追求,都会产生人生的活力,都会产生人生的一种意义和价值。”
作者向他明确指出;“您现在需要的是确立新的人生目标,激发新的欲望,从满足后的空虚中彻底走出来,重新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一旦有了新的目标,新的乐趣,您就会完全摆脱那种无意义感,使人生再度放射出光辉。”
以后,他又多次做了咨询。我们一起分析了许多实业家、政治家和思想家的人生追求。他发现,无论是在财富的追求上,还是在精神的追求上,自己都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精神追求上,自己还差得很。在这些分析中,他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财富的追求是人最初的最基本的追求,精神的追求才是人最后的最根本的追求;从人生的最终意义上看,精神的追求比财富的追求显得更有价值。”
为使他避免出现另一种痛苦,即欲望不能得到满足的痛苦,作者还和他一起商量,让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基本能实现的“五年计划”,并考虑了实施步骤。
在这些过程中,作者还强调了自己的一个观点:“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不必去想所谓的意义、价值等。我们的任务是,把握现在,以愉快的心情、从容的姿态,去迎接每一天,去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只要活得充实、快乐、有益社会而不损害他人就行了。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好好地走一遭。过好了每一天,就是过好了这一生。”同时建议他不要再读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的书了。
就这样,这位总经理重新开始了新的追求,逐步地不知不觉地摆脱了无意义感。本案张欲的操作主要是从其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方面入手的。
4.欲望转移法(可简称为转欲法)
欲望转移法就是想办法让来访者的欲望从一个方面转向另一个方面,或者是实现欲望中心的转移。
心理咨询的实践告诉我们,有些人的痛苦是因欲望根本无法满足而造成的。如重庆有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从没写过一篇像样文章更没发表过一篇文章的年轻人,竟拼命去写“长篇小说”,梦想有一天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经过几年的拼命努力,他写了厚厚的一大摞文稿。但给许多人看后,得到的却是嘲笑。给重庆市作家协会一位副主席看后,得到的评价是:“这只是一堆东拼西凑的文字,什么文章都算不上。”他因此仰天嚎叫,大骂众人“不识货”,悲痛欲绝。又如一个没多少文化的农民相信自己能成为名扬天下的科学家,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发誓要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上的第二个比尔盖茨,等等。
由于有这些欲望,他们片面地坚信“有志者事竟成”,几乎都是在极度的焦虑中不顾一切地透支着生命。有的已过劳或过虑成疾;有的已成了“焦虑症”中的惊恐障碍患者;有的已有了严重的睡眠障碍和饮食障碍。对于他们的欲望,我们无法运用欲望满足法使之得到满足,也无法运用欲望降低法使之得到具体的降低。但如果运用欲望转移法,巧妙地将他们的欲望转到其他方面,就可能有较理想的疗效。
欲望转移法的具体操作也是多方面的。具体应用的有3种:欲望新中心法、欲望补偿法、欲望暂停法。
(1)欲望新中心法
就是想办法让来访者另立一个新的欲望中心或注意中心。
人的欲望是很多的,其中有些欲望是主要的、处于中心地位的。哪些欲望是主要的、处于中心欲望的,完全是由人自己确定的,也是因情况而变化的。人的某种欲望一旦成为主要或处于中心地位时,人的心理能量就会向该处聚集,并表现为人的带主流性的一系列观念、一系列行为和一系列情感。人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选择,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人生面貌,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不同结局,其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有不同的主要欲望或中心欲望。所以,只要能实现主要欲望或中心欲望的转移,就能实现人的带主流性的一系列观念、行为和情感的转移,从而使人有效地摆脱由原来那些无法实现的欲望引起的一系列痛苦。
(2)欲望补偿法
就是对无法满足的方面进行某些补偿性的满足。这种补偿性满足可称为次要满足或侧面满足。如上述例子中的并无写作才能却梦想获诺贝尔奖的年轻人,作者就是这样给他做工作的:“这部书虽不可能得到人们的认同,也不可能出版,但我很欣赏你的勤奋精神!只要你能用这种勤奋精神去写一些小文章,其中的部分就完全有可能发表,被人认同,至少我可以帮你发到网上去。当写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你完全可以再来改写这部或者重写一部‘长篇小说’。你现在还没有名气。当你有名气后,你所写的小文章、大部头都会让人刮目相看。”他同意了作者的看法和建议,开始去写一些小文章,逐步从悲痛和绝望中走了出来。他写“长篇小说”想被人认同的欲望不可能得到满足,但得到了作者的充分肯定。在得到充分肯定的前提下并得到了作者的鼓励(写短文章),且得到了作者的具体帮助(帮他发到网上去)。这就从一个侧面使他想得到人们认同的欲望得到了一点补偿性的满足,这种满足获得后,他当然会为追求这种次要的满足而不断去写小文章,这样,他想发表“长篇小说”的欲望便不知不觉地转移到了想发表更多小文章方面。作者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常常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作者曾称之为“同感导引法”,即在与之同感的过程中,巧妙地将其导引到另一个方面。
(3)欲望暂停法
就是暂时把不能实现的欲望搁置一边,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去实现,现在只争取去做点能做到的事情。有些欲望就是无法实现,但来访者就是不愿降低,且就是不愿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用此法。这种方法的妙处在于发挥了时间和周围信息的作用。这种暂时的搁置往往能产生一些很好的结果:大多能将欲望的“流水”引向另一个方向,实现转欲;有的能让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后果;有的能有效地让其对不恰当的欲望进行调整。所以,暂时搁置只是一种手段,目的还是让其转移欲望,或是让其在某些注意的转移中使欲望得到调整。如一位高中生就是要争成绩第一,争不到第一就请假回家。结果他休了两次学。第一次休学后,他在家拼命学习,重读高一后,他果然总是第一。高二没保持第一,便又休学,在家拼命学习,重读高二后,果然又总是第一。到高三却不行了,不但争不了第一,保持前五名都做不到。他不想再休学了,因感觉自己年龄大了,且两次休学已让他承受了别人众多的非议。结果他很快出现了失眠、食欲不振、上课总是睡觉、成绩下降到班上倒数第九名的现象。由于无法面对这种现实,便请病假在家,终日痛苦。因多次想自杀,父母想办法把他带到了作者的心理咨询所。在与他交流中,作者满腔热情地支持了他的观点:一定要当第一!并且相信他有一天返校后,能像高一、高二那样重登第一的宝座。但通过引导让他暂时把如何才能争当第一的事放一放。作者带他去了心理咨询所附近的卖报摊,让他听卖报老人讲怎样对待卖报中的竞争,带他去一所美容美发学校和一家书店,听那里的学徒和老板讲怎样对待自己面临的竞争。在作者的鼓励下,他还开始去一汽车修理厂当学徒。通过这些体验后,他说自己“总想当第一”“不当第一就回家”的想法太可笑了。因为他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总想当第一是不现实的,甚至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尽力就可以了。因修车是一门技术,在当地还比较吃香,所以他一度想不再读书了,就学这门技术。经过作者的引导,他不久便回到了学校,开始了自己正常的学习。
这个案例从开始的情况和基本的操作上看,是应用了欲望暂停法;从总的来看,是应用了体验推拿法和欲望转移法中的尽力即行法;如果从欲望降低法的角度看,也是一种变相的降欲法。因此,欲望暂停法在某种情况下,是一种转欲法,在另外的情况下,又是一种降欲法。从这些我们也可看出,有些方法不是绝对的,各种方法之间,往往有互相交叉的情况,之所以名称不一样,无非是命名时的侧重点或所站的角度不同罢了。
在作者的咨询实践中,欲望转移法是用得最多的,效果也是最明显的。下面的案例,是作者应用欲望转移法的众多案例中较典型的一例:
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让全家人长期伤透了脑筋。她总是要让老伴在她的视线之内,因为她总怀疑老伴一不留神就可能发生“外遇”方面的事。如果老伴在某一天或某些时候在她的视线中消失,无论什么原因,她都会和老伴没完没了,且会长久地耿耿于怀。对于老伴,她似乎永远是天经地义的“皇后”,任何时候都可以随意发号施令,并要求对方必须无条件地立即执行。老伴总是敢怒而不敢言,有时只好愤怒地到另一边久久地生闷气。对于儿女及孙辈的大小事情,她也总是管得很细。例如买菜必须买怎样的菜,切菜必须怎样切,什么菜必须用什么样的碗装,菜放桌上必须怎样放,等等。无论对什么事,她都是唠叨个没完。对于全家人,她总是有太多的想法和教导,而且总是不满。她总觉得别人这不对那不对、这不行那不行。如果谁对她有不同意见,她会不顾一切地坚持和维护自己的观点,有时会胡乱地编造事实,甚至会大发雷霆,疯狂撒泼,极端时以跳楼进行威胁。她能看到别人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对自己的问题似乎一无所知。家庭内外的人都认为她个性太强、脾气太怪、很难相处。儿女们希望能有办法让他们家里平静些、和谐些。
作者在全面了解老太太的情况后认为,她是一位“偏执性人格障碍”患者。分析其欲望类型,主要为强烈的心理欲望;分析其欲望种类,主要为太强的支配欲、权力欲和被尊重欲,而这些欲望因持久地重复,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绝对自我中心。对此,作者决定运用欲望转移法对其进行治疗。
作者首先让她完全彻底地倾诉诸多的不满,并给予深深的同情;然后对她的一系列长处和优点尤其是长期为家庭付出的艰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这基础上问她:“您以后将留下什么给您的子孙?”她说除了眼下的这点房产外,什么都没有。接着谈了这点房产以后如果在子孙中分解,将是怎样的情形。她这时才发现,这点房产对子孙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且会引起一系列的矛盾。
作者对她说:“您其实可以给子孙留下更长久更有意义的东西。我听说您过去喜欢写字,而且写得还不错。如果若干年后,您能给他们留下您的真迹,那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作者接着说自己也喜欢写字,如果她愿意,自己也愿意和她在这方面进行交流,而且愿意把她介绍给老年大学的一些书法爱好者。
老太太听了很高兴,说:“写字好啊,还能修身养性!只是自己写得不好。”
作者说:“您有兴趣,又有基础,还有时间,只要坚持,肯定能写出几幅留给子孙的漂亮字。”
此后,老太太开始写字了。作者对她写的字总是表示肯定和欣赏,并叫她的子孙们也要无条件地表示肯定和欣赏,还叫他们要把其中一些写得最好的剪下来,集中贴在一个地方。每当有人来时,人们一般都会对这些字赞扬一番。这时,老太太总是喜滋滋的。她的家人有时还把她的字介绍到一些地方去参加展览,这使老太太更是兴奋不已。
就这样,老太太由追求强烈的支配欲、权力欲、被尊重欲逐步转向了去追求强烈的被肯定欲、被欣赏欲、“留下最好真迹欲”。就这样,老太太对书法的兴趣和热情与日俱增。现在,她几乎成了“书法依赖者”,每天上下午,都要花很多时间去练字。
这些欲望的转移,使老太太既无心也无暇像以往那样去管老伴和其他家人的大小琐事,不仅使她本人变得温和冷静多了,而且也使家里不知不觉变得平静和谐多了。
该案从主要方法上看是应用了欲望转移法,从具体方法上看是应用了欲望新中心法。
5.欲望平衡法(可简称为衡欲法)
欲望平衡法就是想办法让来访者在追求欲望的顾此失彼中重新平衡欲望,使他们欲望之间的矛盾冲突得到协调,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
人的欲望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且都希望得到满足,但事实上又往往不可能。在咨询实践中作者看到,有些人的痛苦是因多种欲望矛盾冲突而造成的。如有人满足了成名欲、成功欲后,反而觉得惆怅烦恼,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失去了自由。这在一些名人或成功者中是特别突出的。对他们来说,成功欲与自由欲都是自己需要满足的,但二者又是矛盾冲突的。
欲望平衡的方式有:在总体方面,让一些欲望重新排列组合,分清主次;在局部方面,让某些欲望或降低,或抑制,或消除,或扩张,或突出,或换位,或变相等。
下面是作者应用欲望平衡法中的一例:
一位级别很高的官员因妻子长期性冷淡而和机关一位年轻的离异的女会计发生了性关系。之后,还慢慢喜欢上了这位女会计。几年后,女会计要求他和妻子离婚并和她结婚时,他既愿意又不愿意。
他和妻子在二十几年的夫妻关系中除性生活不太满意外,整体上是比较满意的。妻子一向爱他,对他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这么多年来,家里的所有事务基本上都是由妻子承担的,妻子对他的理解宽容也是一般女性难以做到的。她甚至愿意和女会计和平共处!他觉得妻子是难得的贤妻良母,加上自己又很喜欢女儿,所以不愿放弃这个家。他在女会计和妻女之间反复徘徊,心中十分矛盾。在女会计这边时,表示愿和她结婚;在妻子这边时,又表示不愿离婚。如此折腾,使他和这两个女人痛苦不堪。就在他焦头烂额同时又面临升职时,女会计坚决要求他马上离婚和她结婚,并采取了出走、绝食、服安眠药自杀等极端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妻子也采取了用剪刀自伤、自杀等极端方式来争夺婚姻,捍卫家庭。来自官场的权力欲、被尊重欲,来自家庭的爱与被爱欲、归属欲,来自女会计的性欲、浪漫欲,都是他想拥有的。但这些相互矛盾冲突的欲望使他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之中。
欲望的不能适度满足使人痛苦,而欲望的相互矛盾冲突则更使人痛苦。要让他走出困境,作者运用了欲望平衡法来协调整合他的欲望,让主要部分适度地得到满足,让非主要部分得到次要的满足或缓时得到满足或适度地予以抑制。
在和他一起分析了三方面欲望的矛盾后,要他必须对“这些欲望谁主谁次”问题做出直接的真实的不容更改的回答。他思考再三,最后回答是:晋升第一,家庭第二,外遇第三。
根据他的欲望种类和等级,作者和他一起反复商讨,最后制定了这样一个逐步实施的方案:
第一步,全力以赴,去争取晋升。在妻子这里表示,绝对不会离婚,希望妻子能支持他帮助他去晋升。在女会计那里表示,能不能离婚和她结婚,要看她怎样对待他的晋升和时机是否成熟。在总体上,他现在不能三者兼顾,要暂时将归属欲和性欲置于次要地位,甚至完全不管,尽最大的努力去满足权力欲。这样做,也许还可能使两个女人明白自己在这样的时候真正该做什么。结果,两个女人都不闹了,都支持他并希望他晋升,以使之能最后“选定”自己。终于,他如愿以偿。
第二步,在晋升成功后,尽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帮助妻子,必须每月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妻女团聚。同时,争取妻子能给自己一定时间和一些机会来妥善处理与女会计的关系,并发誓:只要你不提出离婚,我永远不会离婚,并会永远照顾这个家,哪怕自己还和女会计保持性关系。妻子虽不愿他和女会计继续发生性关系,但考虑到自己讨厌性生活,丈夫对性生活要求强烈,不和这女会计发生性关系也会和别的女人发生性关系,所以还是忍痛答应了。为了尽量让妻子放心,让女儿高兴,这位官员确实也做出了以往从未做过的努力。这使一向宽容、善解人意的妻子有了一定的满意感。家庭的矛盾基本得到了解决,至少可以说是从表面上。为了能让他更多地倾向于家庭,作者还建议其妻去有关性咨询机构做“性治疗”。
第三步,在能稳定家庭的情况下,尽力去关心和帮助女会计,同时要让她清楚地认清现实:我喜欢你,但我是不可能抛弃共同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的。还要她明了双方的定位:我们只是情人关系,可以长期保持,但不能干预对方的家庭和对未来的选择;如果不想继续这种关系了,也可以友好地结束,而且还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关系。女会计起初不同意,但后来也慢慢接受了现实。半年后,女会计找了一个男朋友,还请这位官员给她参谋。这位女会计结婚后,仍然和这位官员保持着关系,至于是情人关系还是朋友关系,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
客观地说,这个案例涉及到社会道德问题,作者的做法也许有许多的不妥,也许有许多的读者会持反对的意见。当我们面临这样的咨询问题时,是很难用完全正确而又有明显效果的方法去圆满解决的。作者做的就是用这种欲望平衡法让这位来访者走出困境,使他们三方各得其所的。
6.欲望践行法(可简称为践欲法)
欲望践行法就是想办法让来访者对其欲望付诸行动,并让行动实在、有序、持久、有效。因此,欲望践行法也可以说是欲望行动法。
有些人的痛苦是因有强烈欲望但没有付诸行动或行动缺乏持久性、连续性而造成的。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痛苦者,他们有许多这样那样的打算或目标,但由于没有行动,或有行动而不能坚持,始终没有成功。对于这类来访者,就应该用欲望践行法。
下面是作者应用欲望践行法中的一实际操作的案例:
一位30多岁的农村妇女总怨自己的命不好,长期风里来雨里去,没有过上一天像样的生活。自从跟一位熟人去城里待了两天后,就苦苦地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城里人。她叫丈夫去城里打工,挣钱后就在城里买房。她认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成为城里人的梦想。可丈夫是个十分老实胆小的人,死活不愿去城里打工,而宁愿成天没命地在地里干。同村有好几个跟她一样的农妇先后都成了城里人,有的是丈夫先去打工挣钱,在城里买下了房子;有的是自己去或跟丈夫一道去城里打工,根本不回农村了。她也想自己去打工,但又总觉得自己不行。如此苦恼几年后,仍每天在地里奔波。有一天,她听说同村的一个妇女现已成了城里一家商店的老板,每天胸前都挂着洋气的手机。从此,她的痛苦与日俱增,并经常愤怒地臭骂并痛打丈夫。她觉得自己这样在农村活一辈子实在没意思,但又不知如何改变,因此很绝望。她什么也不想干了,连孩子也不想管了,终日以泪洗面,抱怨自己命苦。有一天,她终于痛苦地喝下了农药,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医院脱离了危险后,医生诊断她可能是患了“抑郁症”,建议对她进行心理治疗。服了几个月的百忧解后,仍不得好转。在别人的建议下,家人将她带到了作者的心理咨询所。
作者认为:她的痛苦和绝望是因为想成为城里人但没有实现而造成的,而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她有欲望但无实现欲望的行动;要让她从绝望中走出来,重新升起希望,可用欲望满足法,但更需用欲望践行法。
作者告诉她:“要来城里打工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只要你来城里就行了,因为你能吃苦。”她有些怀疑。作者带她去街上逛了一天,和许多卖水果的、擦皮鞋的、卖报纸的、当保姆的,甚至捡垃圾的妇女闲聊,并了解了她们工作、生活的许多情况。之后,问她有什么体会。她说自己也许真能出来打工。作者说:“与她们比,你比有些人年龄小,比有些人漂亮,比有些人能干,比有些人聪明,尤其比有些人能吃苦。只要你能下决心,很快就会成为城里人的。”同时,作者也表示愿给她提供某些帮助,如介绍一些人,提供一些劳务信息等。最终,她很快成了一家人的保姆。
几个月后,她来感谢作者。作者说:“其实,你也可以成为一个老板,只要你敢于像上一次那样下决心和付诸行动。”她很惊讶。作者建议她去某新开发区作市场调查,又建议她去筹集几千元钱,在该开发区附近的小镇租了两间既能经营又能住宿的门面房。就这样,她开起了一家小小的礼品店,并经营得很好,很快收回了成本,还清了债务,成功地成为了一个小老板。
行动,让她从绝望中走了出来,痛苦自然消除,抑郁自然消散。更重要的是,从此,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该案从一个方面看,主要是应用了欲望践行法,从总的来看,还应用了体验推拿法和欲望满足法。
(三)欲望调节的操作
1.分析各种症状和欲望的关系
从心络图上看,欲望是所有问题的总根源。这是从各种心理症的总体原因上去看的。从具体的某种心理症上看,主症结不一定都是欲望。我们千万不要机械地理解和套用心络图。从心理咨询的实际情况看,确实很多心理症的主症结是欲望问题,但很多心理症的主症结又是人格问题、认知问题、能力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注意问题、记忆问题、兴趣问题、态度问题、意志问题、感知问题,甚至是人际关系问题、压力问题、不适问题、生理问题和外界问题。所以,一定要认真分析各种症状,看其主症结是否真正是欲望的问题。应用欲望调节技术,其症状一定要与欲望有关!其主症结一定要是欲望问题!不是欲望问题而用欲望调节,有时可能因心络传导因素有一定效果,但从技术应用上看,是不啥当的。
2.分析欲望系统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当确定是欲望问题后,应分析其欲望系统以及那些具体欲望间的相互关系。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欲望系统。有时是欲望系统有问题,如欲望在整体上失衡或呈畸形状态;有时是欲望间关系有问题,如相互间矛盾冲突;有时是某个具体欲望有问题,如过高或过低或缺失。不分析欲望系统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欲望调节就有可能是盲目的或缺乏针对险的。
3.综合调节,有主有次
明确欲望问题后,要进行综合调节,有主有次。如在满足某个欲望时,有可能要降低另外的欲望;在降低某个欲望时,有可能要扩张某个欲望;在转移某个欲望时,要满足某个欲望;在平衡欲望时,有可能同时降欲或张欲或转欲或践欲或足欲。即便调节某一个欲望,都可能影响整个欲望系统,所以还得从综合方面去考虑全局。不管调节什么欲望,不管具体怎么调节,都要考虑主次问题,尽管有时是由次而主或由主而次。
4.结合其他,交互应用
欲望调节只是一种技术,有时只使用它就能解决问题。但从心理咨询的实践看,大多须结合其他技术。再好的技术,也不可能万能,每种技术都有它的长处和不足。多种技术结合,交互应用,疗效才可能最佳。
具体说来,在进行欲望调节时,要考虑应用朱氏点通疗法的体验推拿、悟言点击和“灵魂”修塑技术。在“调”中“推、点、修”,在“推、点、修”中调。朱氏点通疗法特别强调“调、推、点、修”四技结合。
5.明白宗旨核心,达标即是成功
欲望调节的宗旨和目标是让来访者消除症状、症结,化解痛苦,增进心理健康,而且是分别以满足欲望、降低欲望、扩张欲望、转移欲望、平衡欲望、实践欲望来达到这一宗旨和目标的。
欲望调节的核心是满足欲望、扩张欲望和转移欲望。降低欲望、平衡欲望和实践欲望,实际是满足欲望的三种手段,即是通过降低、平衡、实践的方式来达到某种欲望的满足。所以我们可以把欲望降低法、欲望平衡法、欲望践行法看做是变相的欲望满足法。就欲望降低法和欲望满足法而言,二者的共同点是:都要努力让来访者的某些欲望得到满足;不同点是:前者是间接的安慰性的满足,后者是直接的实质性的满足。就欲望践行法和欲望满足法而言,二者的共同点是:都要让来访者的某些欲望得到满足;不同点是:前者是针对其缺乏行动,立足点是强调行动;后者是针对其有行动但没得到满足,立足点是强调怎样行动或者说是强调满足的方法。
因此,在进行欲望调节时,要紧盯目标,灵活地应用各种调欲技术和其他技术。只要能达到目标,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