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论语》
实行仁德的人,会恭敬待人,自然不会遭人侮辱;宽和处世,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护;诚信交友,就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办事敏捷,就能够获得成功;慈惠周济百姓,那么就能够使唤天下的人而没有怨言。这恭、宽、信、敏、惠五德,说着不难做着难,所以才叫做五德。能行五德,自然也就是仁者了。
但是任何德行都有一定的限度,真理走过一步便会成为谬误。所以好仁是美德,但是如果不好好学习实践,那么就会变得愚蠢,被人耍弄;爱好聪明是美德,但如果不加以学习实践,就会放荡无羁。同样,爱好诚信的极端,就往往会被人欺骗戕害;爱好正直的极端,就会变得尖刻而不能容人;爱好勇武的极端,就容易闯下祸端,惹是生非;爱好刚强的极端,就容易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结果毁掉自己。六德之过就是六蔽,必须六德适中,六过自无,便是六德。
这是知识问题,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深入,不可道听途说。有的人无意中听了一言半句,便会加盐添醋地发表看法,振振有词,根本就没有从内心深处反省一下,到底有什么意义,是否真实,是否有益,什么也不管,一点责任也不负。这样一来,就会背弃自己的道德了。现在的人更是这样,自己也没有把事情弄明白,连道的边都没有沾上哩,便去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真是误人子弟啊!
君子所担心的是德才不能称职,所以只注重修养自身;小人担心的是能否得到职位,所以只管行歪门邪道。他们没得到职位挖空心思去谋求,得到职位又时刻害怕丢掉,因为他自己就是靠不正当手段得到的,所以也怕别人再用自己的不正当手段夺走它。因此,小人常戚戚,心中永不宁。如此一来,为了名利权位,他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主观不符合客观,同时也是一种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孔子还认为在处理政务时应当慎重,要深入实际,多听多见,了解实情,以免犯错误。即所谓“多闻多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凡事,要实在知道的,才说知道,若实在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言”,这同今天所提倡的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多么的相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