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1700000025

第25章 《圣武记》

《圣武记》是一部记述清代历史的专著吗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29岁中举人,52岁中进士。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不为掌权的保守派官僚所喜,故一生仕途不得志,大部分时间是做地方督抚的幕僚和从事学术著述。

魏源进行清史研究的准备工作,大约始于道光九年左右。这一年他应考清廷礼部考试未中,于是按惯例纳赀任内阁中书。内阁是清廷掌管政令草拟和颁布的机构,故对清政府历代政令、典章制度和文献资料收藏极为丰富。魏源遂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进行有关清史资料的搜集。

《圣武记》是纪事本末体裁吗

《圣武记》凡14卷,为纪事本末体裁。前十卷叙事,分别叙述清初建国、平定三藩、“绥服”蒙古、“戡定”回疆、“抚绥”西藏、“戡定”金川等等,对一事之原因、结果及其中间进行之次序,都叙述得非常清楚。

后四卷是作者的议论,对于练兵之方、整军之策、筹饷之法、应敌之略,以及掌故考证、事功杂述等等,论述尤其详细。

在进行编撰时,魏源掌握了什么关键问题呢?他在《圣武记》中引用嘉庆十五年诏书中的话说:“国家经理大事,当扼其要领;避治症,当究其源。”清中叶以来朝廷的病源在哪里呢?魏源的结论认为在于政治上的因循敷衍之风,所谓“国家承明制,挢明弊,以内政归六部,外政归十七省总督、巡抚,而天子亲览万几,一切取裁之上,百执事拱手受成。”

上无权臣方镇之擅命,下无刺吏令之专制,虽嵬琐之中材,皆得容身养拙于其间。渐摩既久,以推诿为明哲,以因袭为老成,以奉行虚文故事为得体。恶肩荷,恶更张,恶综核名实。故便文畏事窭陋之臣,遇大利大害则动色相戒,却步徐视而不肯身领。自仁庙末年,屡以因循泄沓戒中外,而优游成习,卒莫之反也。魏源在《圣武记》中着重于揭露这方面的问题,希冀清贵族统治者改进吏治,使清王朝富强起来。

《圣武记》的精华表现在哪些章节

《圣武记·武事余记掌故考证》:近人纪皇朝武功七篇,往往言胜不言败,书功不书罪。如三藩之役,顺承郡王、简亲王逗留于楚,贝勒洞鄂失几于陕,总督金光祖、将军舒恕观望于粤;准噶尔之役,蒙古王丹津纵寇于鄂尔昆河,一概不书。即傅尔丹和通泊之败,额楞特喀喇乌苏之败,亦略一及之而不详。

参赞额勒登额逗援于缅甸,温福偾事于金川,巴忠、成德、鄂辉贿和于西藏,恒瑞、黄仕简、任承恩老师于台湾,及柴大纪如何获罪,亦一概不书。因春秋讳内,失昌黎避史谴之遗意,然利钝兵之赏罚国之大枋,有章奏,有上谕,具载官书,何必深没其文,以成疑案。故高宗屡谕史馆,列传直书诸臣功过,敬本此谊,以昭信史。而所见之世,尤倍详于所闻之世,庶几处不讳之朝,存三代之直。

魏源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史学家吗

魏源在编撰《圣武记》时,继承过去史学之优良传统,明确提出记载历史事实时,要本着“功则功,罪则罪,胜则胜,负则负,纪事之文贵从实”的原则,以达到“所以垂法戒之”的目的,指责有些史书在记载史实时每歪曲史实。魏源认为历史书籍中言功不言罪,虽然是孔子《春秋》讳内失,昌黎(韩愈)避史谴之意,但是在他看来,“利钝兵之常事,不须讳言。”

魏源本着史学家的正直和责任感,看到史籍记载中将相们“言功不言败,书功不书罪”,而主张改变这一现象,直书其事,是值得肯定的。

《圣武记》的经典语录主要有哪些

1.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

2.言胜不言败,书功不书罪。

3.先王不患时用而唯亟人材。

4.官无不材,则国祯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

5.地不足耕,人不足臣。

6.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7.逆则生,顺则夭矣,逆则圣,顺则狂矣。

8.人不忧患,则智能不成。

9.草木不霜雪,则生意不固。

10.以彼长技,御彼长技。

《圣武记》是一部研究满族人历史的巨著吗

《圣武记》是一部研究满族入关前和在全国建立封建统治政权后,所谓“盛清武功”的重要历史著作,是研究清史的开创性著作。《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是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巨著吗

马端临(1254~1323),字忠与,号竹洲,饶州乐平,即今江西乐平人。元朝史学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家庭,其父马廷鸾任史官多年,有机会博览朝廷保存的经史及当代文献,加上他官拜丞相,常和官吏、名流、学者议论朝政,掌握了第一手史料,为《文献通考》的写作提供极其有利的条件。马端临是马廷鸾的次子,从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马端临在有着浓厚读书风气的家庭里,手不释卷,潜心研究,虚心求教,学识有很大长进,为他以后撰着《文献通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1285年,马端临开始撰写《文献通考》,其后用了23年的时间,至1307年才撰写完毕。1322年,官方刊印此书,他奉命校勘,第二年便去逝了。

《文献通考》是从上古到南宋的权威典章吗

《文献通考》348卷,记事上起远古传说时代,下至1224年。按理应写到1279年告一段落,为什么中断于嘉定年间?一说是避免涉及蒙古,唯恐惹祸上身,二则是兵荒马乱,文献不足,道路传闻,不足为信。

全书分出24门,目录卷数依次为:田赋考7卷,钱币考两卷,户口考两卷,职役考两卷,征榷考6卷,市籴考两卷,土贡考一卷,国用考5卷,选举考12卷,学校考7卷,职官考21卷,郊社考23卷,宗庙考15卷,王礼考22卷,乐考21卷,兵考13卷,刑考12卷,经藉考76卷,帝系考10卷,封建考18卷,象纬考17卷,物异考20卷,舆地考9卷,四裔考25卷。其中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特异门是马端临自创,其余19门都是在《通典》的基础上,商析其门类,详加增补的。

《通考》是严格按时代顺序排列的史料吗

《通考》是一部详尽的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史,其中的重点《学校》考一章写的是中国古代教育史。

马端临写《通考》,严格按时代顺序排列史料,这样不仅便于查阅,尤其便于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及阶段。在《学校》考中,以“虞则上庠、下庠,夏则东序、西序,商则右学、左学,周则东胶、虞庠”为开篇,上庠、东序、左学、东胶是太学;下庠、西序、左学、虞庠是小学。“汉兴,高帝尚有干戈,平定四海,未遑庠序之事,至武帝始兴太学。”董仲舒说:“养士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氏之本原也。”武帝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百余年后,“传业者寝盛,枝叶繁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

两汉博士皆名儒,而由博士入官者多至公卿。魏时博士,遴选不精,升迁亦难。魏晋学风虚浮,“不能革清谈风俗。”唐太宗增创学馆一千二百间,高丽、百济、新罗诸国元首多遣子弟入国学,学生多达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中国古代的教育事业,从《学校》可看到汉武、唐宗是两个高潮时期。

《学校》考共七卷,专述宋代的约占其篇幅的百分之三十四。《学校》前三卷,有二卷记述宋以前历代太学,有一卷专述宋代太学。《学校·七》大半篇幅记述宋代的郡国乡党之学。宋代书院很多,以白鹿洞、石彭、应天府、岳麓四书院尤为著名,此外还有西京嵩阳书院、江宁府茅山书院。宋初未有州县之学,先有分党之学,“盖州县之学,有司奉诏旨所建也,故或作或辍,不免具文。分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者所建也,故前规后随,皆务兴起。”宋代名师首推胡瑗,教学于苏湖间二十余年,出其门下者数千人。是时重辞赋,独胡瑗的“湖学”重经义、治事,培养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从所占篇幅之多、内容之详、情节之细,足以说明其重点所在。

《文献通考》的经典语录主要有哪些

1.养士莫大乎太学。

2.不敢抒一独之见,标一法外之意。

3.田亩之民,不习战斗,不可以代募兵。

4.贫污之吏,并缘渔猎,足以困百姓。

5.意在精详,故间出论断。

6.国家将兵,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7.时不唐虞,君不尧舜,终不可复行封建。

8.才益乏而智益劣。

9.圣经坚传,终古不朽。

10.役民者逸,役于官者劳。

《通考》是研究历代典章制度的发韧之作吗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记载了从上古时期到宋宁宗嘉定末年的各种典章制度及其沿革。其书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有许多是其它书不能见到的,为研究历代典章制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文献通考》也存在不足,如有失误和遗漏之处、部分考缺乏独创性等。

同类推荐
  • 千古才情千古对:智趣楹联

    千古才情千古对:智趣楹联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本书所选的楹联在时间上纵贯古今,内容上横跨生活的各个方面,风格上雅俗共赏,浓缩了我国楹联文化的精粹,既可指导初学者快速入门,又可作为专业人士的工具书。参照本书欣赏和学习楹联,相信您一定会受益匪浅、触类旁通。
  • “三言二拍”与拟话本

    “三言二拍”与拟话本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主要讲述的是地方县——蓟县的一些地区文化和历史。
  •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强势女总裁:娇妻养成记

    强势女总裁:娇妻养成记

    婚后,某人以养胎为由,辞去了她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这个昔日的总裁越来越受不了在家养胎的苦闷日子,终于熬到孩子出生,总以为能够回到公司,却遭到他的拒绝。在无数次寻求未果后,她抓住机会,骑在他身上,冲他吼道:“冷言,我要去上班,我要做言心集团的总裁,而你,给我在那个位置上滚下来,安心在家带孩子吧!”他轻笑,趁她不备,将她撂倒,趴在她身上轻声说:“好啊~”几天后,凌心坐在办公椅上,惊讶的看着门口的人:“谁允许你进来的?”“我妻子的办公室我当然可以随意进出啊。你放心,我会天天来陪你的。”凌心听完,暗叫不好。你在这,我能工作吗?
  • 一见钟情:总裁的温柔陷阱

    一见钟情:总裁的温柔陷阱

    陶汐娅大学毕业被家里叫回了国,然后硬给塞到了韩景华的公司去历练了,他看似不动声色,却是对她各种照顾,但是一个是有未婚妻的,一个是有男朋友的,两人之间的缘分似乎还没有到。韩景华:你说你想找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二十四孝男友,我本来不是,但是愿意为了你改变,虽然在下得厨房那一条好像做的不太好。陶汐娅:那都是小时候电视剧看多了,虽然我其实都不记得自己有说过那样的话。韩景华:不记得也没有关系,或者说忘记了更好,我们就从你回国那天重新开始认识。
  • 炮灰女配逆袭集

    炮灰女配逆袭集

    初次见面,他为了避难躲进了她家,却不想弄倒了她的猫窝,而这儿不知死活的女人一口咬定他是小偷,无奈之下,他只能吻住她喋喋不休的小嘴了。夕酥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招惹上了某只性格恶劣的男人,只清楚自己被季鸣泽吻的那一刻心就不再是自己的了。“打游戏不理我,被我吻十次”,“看过除了他的男生超过二十秒可是被他吻千次”,“如果一次吻不完,可以拖着”,这也就是约法三章。
  • 姻缘天注定之凤归

    姻缘天注定之凤归

    从出生那天起,她就过着风雨飘摇、颠配流离的生活,所以她对金钱有着狂热的痴迷!老爹和骏哥哥与她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生活才刚刚稳定,却因一枚“浴火风凰”的守宫砂!不得不藏起倾城美貌重又过上“流离失所”的生活!短暂消停后,以为可以和青梅竹马的骏哥哥相安过一生——却不想因一匹白马让相爱的两人断了姻缘!自此,那个人趁机闯入了她的生活,搅乱了她规划好的一切!爱人“背叛”、老爹离世、凭空冒出来的亲生父亲。。。。。。还有,在那个人死缠烂打“强行”闯入了她的心里之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他精心设计的“骗局”!她想忘记一切从头开始。可命运偏注定了她“不平静”的一生!还有多少人要闯入她的生活?到底谁才是她今生的宿命。。。。。。
  • 冥王的女人

    冥王的女人

    在一个类似于原始的时代,一个残暴的王与一个现实的女生会摩擦出怎样的花火,在现代时雨琪因父母的争吵,意外来到这个架空的时代,未免不是一种解脱。“谁允许其他人碰你的?”她痞痞一笑“那又怎样?”他把她抱到床上,在她的身上印下啦他的专属痕迹
  • 生人勿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复楚记

    复楚记

    他承载着南楚最后的血脉,他背负着身为大楚皇子责任复仇,是他的执念,背负一刀,自南蛮杀到北凉,八千里路,斩杀北凉将士数千。他曾攥着拳头说过,给我五年,定要亡你北凉,复我南楚。五年之期已到,北凉,我回来了,南楚回来了。我们的账,也该连本带利的算一算了。
  • 京都迷途

    京都迷途

    浪荡商途十三载,从一贫如洗到富比王侯,岁月流逝中,孔笙也渐渐迷失在金钱的歧途中......
  • 影子是最温柔的回忆

    影子是最温柔的回忆

    14岁,你说要保护我一辈子,一生不离不弃,毫不夸张的可以指天为誓。17岁,我遇见那个人,过往的场景种种,淡忘干净。我深切的知道,我狠狠地爱过,卑微过,也骄傲过,甚至,刻薄过。21岁,你,或是他,终于都消失得干净。而你们却都成为了我心中的禁隅,也成为了我不愿再见到的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