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李建成的能力素质也不差。受影视文学作品的误导,很多人觉得李建成就是个平庸之辈,大唐到了他的手里肯定要完蛋。其实,我们只要稍微动一下脑子,就会发现这种认识是多么的不科学、多么的不客观了。很简单,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即便有所差别,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事实上,李建成并非是扶不上墙的刘阿斗,他还是很有能力的,而且不见得就比李世民差。
先说武功方面。前面已经讲过了,西河是李建成打下来的,屈突通是被李建成挡住的,大兴是李建成的部下首先攻入的。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李建成镇蒲州防御突厥;四年三月,李世民与窦建德交战,李建成北伐稽胡;八月,李世民征伐刘黑闼,李建成安抚北境。以后,李建成又在武德五年、六年、七年多次防御突厥,且成果显著。如果没有李建成在后方抵御突厥,间接地支援前线,李世民在前线的胜利根本就无从谈起。李世民的军功章里至少得有李建成的一少半。
毫不夸张地说,在李建成的军事生涯当中,除了武德二年率军东征王世充无功而返之外(当时随行的还有个李世民),他每战必胜,每攻必克。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把他吹捧成孙武、韩信那样的战神。可是,即便李建成所有的胜利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李世民武牢一战的辉煌。但是,最起码,李建成的军事才能和李世民比起来,并不是天上与地下的差别。
再说文治方面。我国史家历来就有重视武功、忽视文治的传统。殊不知,当李世民在前线浴血奋战、捷报频传的时候,李建成在治国理政方面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在内政方面,李建成的主要贡献有二:
一是设计并大力推行了具有唐朝特色的均田制。均田制作为一项制度始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所谓均田制,就是将无主的土地在法律上明确为国家所有,继而再将这些土地按人口数量拨划给农民耕作,农民在耕作了一定的年限后,即可以获得土地的所有权。政府每年收取一定的税金。
李建成对魏晋以来土地制度的改革有三个方面:首先,将之前的以户为单位收取税金改为以男丁为单位收取税金;其次,对贵族土地进行了限制,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授田数从一百顷降到五顷;最后,对土地的买卖流转进行了限制。均田制的施行,切实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稳固国家政权的作用。
二是改革了北魏以来的租调制,实行租庸调制。所谓“租”就是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调”就是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绢或布。李建成的改革就是加了个“庸”,即在服徭役的期限内,不想去服徭役的人,可以纳绢或布代役;而且,这个“庸”没有年龄限制。租庸调制的施行,使得农民的生产时间得到保障,赋役负担相对减轻,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这两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套用我们今日流行的表达方式就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迅速地恢复了经济,为大唐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而且,这两项制度也构成了李唐王朝的基本赋役制度,一直持续到唐朝中叶。
相信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两项制度都是那种短期效果差、长远利益大的项目,远没有李世民征战沙场效果来得快、来得明显。
以上种种,最起码可以说明一点:李建成也不是个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