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裴寂有大哥大李渊罩着,刘文静毕竟动不了人家。于是,郁闷的刘文静就经常拉着弟弟通直散骑常侍刘文起借酒浇愁。心里面不爽,酒至酣处,免不了就会发发牢骚,刘文静有时候还会拔出刀子,对着柱子一顿乱砍,一边狠狠地砍,一边恨恨地说:“必当斩裴寂耳!”
刘文静的亲率举动恰恰犯了人臣的大忌。要知道,一个帝王最忌讳的事情就是群臣党争。而今,刘文静与裴寂水火不容。两人意见相左并非是因为对事情的看法不一致,而是因为彼此怄气,互不相服。这种泼妇斗嘴式的争吵于公于私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碰到这种情况,皇帝通常会来个一刀切,各打五十大板,最多搞个三七开。但是,别忘了,裴寂和李渊的关系不一般,两人除了是君臣,更是相亲相爱的哥们儿。而刘文静呢,他和李渊就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况且,对于刘文静这样的牛人,李渊本来就“素疏忌之”。于是,偏情的李渊就打算把这一百大板通通打在刘文静的屁屁上。
说来也巧,存心作死的刘文静主动给李渊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不知是何原因,刘文静的家中屡屡有妖精作祟。刘文起关心哥哥,便从外面请来一个巫师做法除妖。可巧刘文静的一个小妾失了宠,一朝变作长门怨妇。这妞儿因爱生恨,就把这件事儿告诉给了自己的哥哥。她哥哥听说之后,决心为妹妹做主,便上书诬告刘文静图谋不轨。
李渊立即将刘文静投入大牢。刘文静极力辩白,顺带还坦然承认了自己对裴寂的嫉妒之情:“今寂为仆射,据甲第,臣官赏不异众人,东西征讨,家口无托,实有觖望之心。”
当时,李唐正被刘武周的部将宋金刚打得落花流水,连龙的故乡——晋阳都丢了。老李的心情十分不好,听了刘文静的话,就说了八个字儿:“文静此言,反明白矣。”
小玉仔细研究了这两段话,都没有搞清楚其中的因果关系。哦,因为刘文静嫉妒裴寂,所以他就会造反?真不知道李渊究竟从哪里看出刘文静有造反之心的?亲娘咧,这也太偏心了吧?
李世民一听老爸的口气,知道要坏事儿了,便赶紧为刘文静说好话:“当年咱们举兵之初,是刘文静最先定下了妙计,而后才告知裴寂的;入主京城以后,他和裴寂的待遇却有所差别,他难免会有一点儿不满意。不过,刘文静只是发发牢骚而已,他可不敢谋反,请陛下明断。”
李世民的这番话却得罪了一个人。于是,这个人站了出来,说了如下一番话:“刘文静的才华和谋略,堪称当世第一。但是,他的性格比较粗糙,比较阴险。听他所说,明显已经有谋反的心思了。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外有强敌环饲。如果赦免了刘文静,恐怕有意想不到的后患啊。”
正是这句话要了刘文静的命,而说这句话的人赫然便是裴寂。
刘文静临刑之前,悲不自胜,仰天长叹:“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
时为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九月初六,李唐建国尚不足两年。这一年,刘文静仅五十二岁。
刘文静是李世民最早、最忠诚、最有智慧的粉丝。他的英年早逝,是李世民的莫大损失。刘文静死了,一了百了,却把更大的难题留给了李世民。为了救刘文静,李世民得罪了裴寂。裴寂是一个正统思想极重的人,在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他本来就更倾向于李建成。此次李世民口出不逊,他嘴上虽然不说什么,心中却是恨李世民恨得要死。
就这样,裴寂在无形之中被推到了李建成一边。李世民注定要在将来为现在的冒失付出沉重代价了。
李世民本来就看不上裴寂,见他害死了刘文静,便有心找他算账。但是,他现在没有时间,因为有一件无比棘手的事情正等着他来处理……论吃喝玩乐拍马屁,裴寂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说起打仗,他也是一等一的高手,只不过是倒数的那一种。李元吉求胜心切,操起长槊,向着尉迟敬德就刺过去了。一次,没刺着,失误,一定是失误;两次,没刺着,这个黑鬼反应还挺快嘛;三次,还是没刺着,果然有两把刷子……N次,你娘的,不给面子,你就不能待在那儿,让我刺一下嘛!李元吉从来都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恨尉迟敬德让自己当中出丑,更恨李世民存心让自己难堪。那个恨啊,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李世民心中偷乐,丧师失地,这可是大罪啊,裴寂就算不死,也得变成臭咸鱼,翻身无望了。可是,现实很快就让他失望了。没过多久,裴寂又被释放了,不仅释放了,而且李渊对他的恩宠反较以前有增无减。神马(“什么”的网络用语)叫不倒翁?这就叫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