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9400000034

第34章 盐池走笔(四则)

走进南海子

走进南海子———

走进那弥漫了美丽传说的双羊、狄青城,聆听这对驰骋疆场青年的绵绵情话;走进那历尽人间风雨的狼母墩,去寻找西夏文的鼻祖,一个被狼奶大的聪明人;走进那充满生机的海子林,去感悟春的轻抚、秋的爱恋、造物主的神奇;走进那广袤粗犷的黄土冈,去观赏仲秋落日揭开片片红霞。

走进南海子———

让敏感的鼻息随着轻风飘荡,吮吸金黄的野菊散发的浓香;让敏捷的思绪插上蝴蝶的翅膀,领略禁牧后草原一望无际的绿波;让明亮的眸子落满绿色的艳丽,阅读秋日的辉煌;让纯洁的心灵唤醒熟睡的露珠,体验无数恋人追求幸福的洒脱。

走进南海子———

静静地躺在绒绒的草地上,看白云在头顶飘浮,鲤鱼在池塘跳跃,蚂蚁在山顶搬家,野兔在林中撒欢;轻轻地拨开脚下的蒿草,瞧蘑菇刚露出了面颊,苦菜已淀开了笑脸,沙葱摇曳着腰肢,地木耳和大地有着扯不断的情思。

走进南海子———

没有饮酒,就已陶醉。陶醉于镶满春天的秋韵,陶醉于撒满种子的憧憬。

张家场行记

踏沙北行,来到古城遗址。是想眺望胡人的牧马草甸?是想聆听秦汉边塞的羌笛胡笳?是想寻回王莽新朝的繁荣街市?是想收录千古流传的美丽传说?

张家场———

这块古老而荒凉的塞北古城,这个常使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这里曾经是胡汉交锋的古战场,至今常有刀箭弩机出土;这里曾经是塞北闻名的边贸地,西汉的“半两”“五铢”,新莽的“六泉十布”在这里俯首可拾;这里又演绎了多少曲折真诚的情与爱,有多少文君、相如般的故事已成传说。

高高的烽燧,不知多少次燃起报警的狼烟。默默的古墓,不知掩埋了多少精英忠骨。

然而,

浓浓沙尘,肆虐朔风,现实却留下莫名思绪。

万里巨龙裸露着它的脊梁,干涸的黄土地在朔风中哽咽嘶鸣。昔日的饮马泉变成一道道沙梁,丰润的大草甸只剩下几堆堆挣扎的荆棘刺丘。千年古墓被盗墓者掘下一孔孔深深的坑穴,祖先的殉葬品上沾满了愚昧的铜臭。

朔北,道出一副哀婉凄凉。

古城,泣诉几分世间沧桑。

在城池角上,扶起那块已被黄沙湮没的刻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我的心比石碑还要沉重。

挥了挥手,告别了古老的城池;挥了挥手,告别了新立的石碑。

我的心在默默地祈祷:

但愿明天再没有新掘的坑穴!

但愿明天石碑还在直立城头!

庙台子上的沙枣树

我家老屋后面有个娘娘庙,从我记事起娘娘庙就被人当“四旧”给破了,只剩下一块堆满瓦砾的庙台子。庙台子不大,但高出地面三四尺,父亲说它有三亩来地。

庙台子上有两颗沙枣树,相距四五米远,长得很对称。听说已长了百十年了,只有碗口来粗,枝枝丫丫地很难看,说是庙里的老和尚栽的。以前树的中间还挂着一口大铁钟,“大跃进”那年,铁钟也被人抬进炼铁炉炼钢了。

人常说,树老枣儿大,这话确实不错。庙台子上的沙枣树结的沙枣就很大,很甜。

一到秋天,红彤彤的沙枣挂在树枝上,馋得人心痒,父亲却不让我们去摘。庙台子的北边是杨冒老爹的家,他家是回民,有两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儿。小时候,我和弟弟常同杨冒老爹的两个丫头一起到庙台子上玩,用庙上的花砖搭小屋、盖新房,偷偷地上树摘沙枣,只是不能让父亲看见。他说庙台子上有鬼,专门勾小孩子的魂。我不信,把这话给杨冒老爹说了,他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父亲和杨冒老爹都没有工作,却都挑着养家糊口的重担,父亲每年都赶着小驴车到南山(麻黄山)去榨油,几个月后,能或多或少地搞点什么吃的。杨冒老爹没有手艺,每天早早起来,到处拾粪便,然后和成小饼,凉在庙台子上,等待那些从河西过来的老乡来买,日子过得很清苦。

有一次我去老爹家玩,发现他家做饭时用秤称粮。回去后告诉母亲,母亲把一小袋黄米给我让我给老爹送去,老爹说什么也不收。父亲说:老爹是个血性汉子,根本不会让人怜悯的。

杨冒老爹和的粪饼,常常卖不出去。老爹又开始平整庙台子了,几个月后,种下的山芋居然开花了,老爹就在沙枣树下搭了个小棚子,整天都守在庙台子上。到了秋后,老爹扛着比籽种多不了多少的山芋还是喜滋滋的。

突然有一天,来了许多人说是修路的,按着图纸在杨冒老爹的地里挖了起来,挖好后又安上许多大锅。杨冒老爹整天蹲在沙枣树下看着,脸色黑黑的。又过了几天,沙枣树也被挖倒了,杨冒老爹远远地摸着躺下的沙枣树,一连很长时间都是这样。我奇怪地问父亲,父亲说:老爹在庙台子上住了近一辈子,马上就要搬了,他有些舍不得庙台子和沙枣树。

沙枣树慢慢地枯了,被修路的工人当柴烧了,受了一辈子苦的父亲也病倒了。后来听说杨冒老爹死了,我去看了,就死在庙台子旁,死得很悲惨,让汽车从身上压了过去。

庙台子没有了,沙枣树也没有了,杨冒老爹的老屋上盖起了一所学校。可不知怎么,一提起庙台子上的沙枣树,母亲总是不由得叹口气。

老屋

8月5日,一场特大暴雨引发的山洪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地到处横行,所到之处屋倒房塌,财物冲没。我家的老屋就是在这次山洪袭过之后倒塌的。

山洪是从老屋的墙后袭来的,弟弟说,他还睡在屋里,猛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咆哮声,紧接着又是“啪……啪……”的一阵撞击,睡梦中惊醒的他猛觉不妙就立即带妻小跑了出来。这时,洪水撕破了老屋的墙基闯了进来。母亲也是在洪水进屋前,听到老屋“啪……啪……”的响声后跑出来的。母亲说这是老屋有灵,不愿他们被压在屋里才发出响声的。

母亲出来后,说什么也不愿上援救他们的汽车。她站在老屋前,眼望着住了半辈子的老屋在洪水中解体、分裂、倒塌,当最后一些砖坯倒卧在洪水中后,才含着眼泪依依离开。

老屋虽很破旧,但凝聚着母亲30年的心血,也记载着母亲半生的艰辛。

1964年夏天,就在我出生刚满月的那天,父亲和母亲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决定从此我家再不租住姚家大院,到北门外的荒地里建上几间属于自家的房屋。于是父亲在花马城下买来了城砖,又从永宁老家拆来了门窗木料,经过一个多月的兴建,3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建了起来,从此就有了自己的家。

老屋建在较为僻静的北关,四周只有几户回民居民为邻。每到冬春之际,缕缕黄沙飘荡在老屋的前前后后,不多久便堆积成丘。父亲带着我们挖沙造田,沙挖尽了,再在门前屋后垦出一片荒地,种上山芋、葵花等。每到夏秋也就郁郁葱葱,鲜花烂漫。

日月沧桑,老屋的门前修起了一条国道,屋后建起了一所中学,四周更增加了许多和睦的回汉邻居。而老屋随着风吹日蚀,越来越破旧了,虽然兄弟们对老屋做过多次修整,但终改变不了它的旧貌。望着日渐破旧的老屋,兄弟几个也曾多次进行商量,决定推倒老屋重建新房,但终因这样那样的问题未能如愿。

老屋倒了,它在风风雨雨中尽到了自己的责任,随着洪水流于自然。它30年的风风雨雨将永久地留在母亲的脑海,留在子孙的心里。

作者简介 刘国君,笔名溪流。男,汉族,1964年出生,现从事公安工作。1983年开始从事新闻写作。笔耕20余年,创作发表小说、散文和杂文50多万字,并分别于1998年和2005年两次在公安部举办的全国公安文学创作研修班学习进修。现被全国公安文联、宁夏公安文联、吴忠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2003年7月,被选举为盐池县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主席。2005年8月,当选为盐池县文联副主席。

致敬,光荣的老兵

这次去盐池,完全是为了怀旧,走访当年在农村的一些熟人、朋友。

县城刚刚举行过庆祝红军长征胜利暨盐池县解放50周年的盛大活动。不尽的喜悦还存留在人们的笑脸上,流淌在言谈话语中,荡漾在整洁而宽阔的街道上,还有那许许多多崭新的建筑物上……

友人陪我上街,指点着林立的大楼,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其中最使我动情、难以忘怀的,是城东南角上重修的烈土陵园和南门外新建的光荣院。烈士陵园,我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曾多次拜谒过。这次再去,面貌全新了!迎门一座耸立的宝塔,顶着一颗闪闪的五星,那是革命的象征。后面是宏大雄伟的纪念馆,仿古的二层起脊楼堂,雕梁画栋,配以东西厢房、回廊,庄严肃穆,里面陈列着烈士们的纪念实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供人参观受教育。南门外的光荣院,是离退休干部的养老院。它占地5亩多,一律新砖平房,大门顶上的“光荣院”三个大字,常常使人驻足凝思,产生敬意。

实事求是地说,这两处并不是县里最好的建筑,但却给所有参观过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里充满了后人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之情,对革命功臣的尊敬之意,是深得人心之举。

我去光荣院的时候,老人们刚刚吃过上午饭(根据他们的习惯要求,冬天吃两餐),正在房子里三三两两地说话,欢声笑语隔窗可闻。室内炉火融融,窗明几净。统一制作的铺盖又厚实又松软,里面棉布全新。每个房间都配有简易沙发,或躺或坐,任其自由。院长介绍说,全院17 位老人,最大的81岁,最年轻的也六十有二了。他们之中,有1936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有在保卫延安的战斗中立过功的英雄;有随王震将军南下的老八路;有始终在盐池坚持斗争,为堵击马鸿逵进犯三边浴血奋战,头顶上留下五道刀伤的特等荣誉军人;还有为革命赶过脚、烧过炭、放过羊的老兵……主动担任光荣院门房工作的曹全喜,是回民骑兵团的第一批战士。他年轻的时候,性格刚烈,作战英勇,只身擒获过还乡团头子,战争中背着负伤的团长一口气跑了60里路。40年过去,今天他还是那样结实,气宇轩昂,可见当年英姿。当他回忆起回民骑兵团初建,因为给养困难,战士一律穿没有挂布面的羊皮袄,和敌人周旋被人称为“皮褂子队”的往事时,是那样的忘情,那样的骄傲。79岁的王成玉老人,是1936年5月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先后在保安司令部和警备三旅当过供销科长,搞后勤。贺龙同志率领的红军初到陕北时,南方战士不习惯北方生活,炊事工作遇到困难,烧不熟饭,喝不上水,王成玉奉命去帮助。他一个一个地指导,盘炉灶,弄烧柴,为革命作出了看来普通微小,实则重要的贡献……

就是这些同志,这些很早就参加革命的老兵,在革命的路上,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退伍了,转业回家了,过起了老百姓的生活,默默无闻。而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又受到了极“左”路线的迫害,不仅自身的光荣事迹长期被埋没,鲜为人知,甚至黑白颠倒,是非歪曲,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们没有享受上什么胜利的果实,却吃尽了人间的苦头,蒙受了冤屈。但他们毕竟是有觉悟的革命老兵,无论是当年的残酷战争环境,还是后来的政治迫害、贫困的生活,都没有使他们失去革命的信念,未能使他们动摇对党的忠贞感情。他们顽强地挺过来了,活下来了,许多人还在农牧业生产的平凡岗位上作出了显著贡献,为人称道。然而,这些可敬的老人,有的由于负伤致残,终身未娶;有的虽然成过家,但无子息;或者老伴子女先他而去,成了鳏寡……

但是,我们党想着他们,人民没有忘记这些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受过苦、流过血的老兵。盐池县委根据党的有关政策和上级指示,对散落在全县农村的革命老人进行了细致的摸底调查,认真落实了政策,建立了光荣院,把这些受苦多年、寂寞多年的老兵请了来,让他们养老,安度晚年。

老人们进了光荣院,不仅生活上有保障,受到很好的照料,精神上也愉快了。他们生活在集体当中,消除了孤独和寂寞。光荣院除了备有电视机、象棋、扑克牌等文化娱乐的设备外,好天气、好季节,还组织他们外出参观。有的人到过银川,有的到过北京,瞻仰过毛主席的遗容。他们自己也在好天气里上街逛景,有的还应邀到学校给学生娃娃讲革命故事。再不然,就聚在一块儿讲谈过去的“过五关斩六将”。用他们的话说,那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情,忘不了的红火年月。

的确,那不仅是老兵们自己值得回忆的往事,也是我们这些享受胜利果实的后人应该永远记住的革命历史!

老人们并不是完全满足眼前的安逸生活,也不总是浸沉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他们还想着未来,关心着国家的建设,注目着家乡面貌的改变……他们以极大的兴趣,谈论着麻黄山的提水工程。17位老人中,有5位是麻黄山人,有12人在麻黄山打过游击。他们说,麻黄山是老区的老区,当年马鸿逵进犯盐池,打拉锯战的时候,革命队伍就退到麻黄山据险固守。那里虽然干早、贫瘠,但山里人民尽其所有,包括送亲人参军,支持革命。但是,解放多年,那里尚未能脱贫。去年盐池县委在自治区的支持下,用提水的办法,解决了山里人畜用水的问题。老人们高兴得不得了,歌功颂德之言,常常挂在嘴边。他们希望政府多办这样的好事实事……

这就是革命老人的情怀。

我和老人们谈了大半天。他们个个都显得很高兴,很精神,也很满足。他们每一个人都说了许多许多,有的还为回忆当年的某一件事、某一次战斗的某一细节而争执,但所有的人都很少谈到自己。他们立过战功,却不炫耀;他们吃过苦头,却不悲叹,毫无怨尤。我问一位老人:“你那样早地参加革命,到头来什么也不是,难道不觉得……”

他不等我说出下面的意思,就淡淡地一笑,宽厚地看了我一眼,平静地说:“没啥,没啥,我们生来是受苦人,过去跟党干革命,为人民,也是为自己,有什么亏可吃呢?我永远为当初走的路骄傲!”

他的回答,使我那颗时有尘俗杂念的心为之震颤!

他们是一些多么可爱,多么值得人们崇敬的老人啊!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感情,全都凝结在对党对人民的忠诚之中。他们的心胸像黄土高原一样厚实,像大漠一样广阔,像金子那样闪亮……当我告别的时候,从心底里涌出了一句话———

向你们致敬,光荣的老兵!

作者简介 张武,男,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生于甘肃省渭源县。曾任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1964年至1965年在宁夏盐池县工作。196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文学评论等多篇,作品多次获奖,并出版短篇小说集《炕头作家外传》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同类推荐
  • 时间背后的河流

    时间背后的河流

    《时间背后的河流》收录了叶延滨最重要短诗作品,主要包括《干妈》、《环行公路的圆和古城的直线》、《囚徒与白鸽》、《寺中扫帚声》、《蜜月箴言》、《时间到了》、《最后的年轮》、《现代生态学》、《月族》、《石碑与青藤》、《一个人在城外》等百余首,供文学爱好者欣赏。
  • 呼唤阳光

    呼唤阳光

    《呼唤阳光》中包括《岳飞》、《郑板桥》、《呼唤阳光》、《检验》、《松风柏韵》、《狼烟》、《原野风》7个电影文学剧本。其中《岳飞》、《郑板桥》、《狼烟》用艺术化的手法再现了岳飞抗金、郑板桥弃官归隐、戚继光抗倭等过程,展现了古代英雄名士的傲骨和气度。《呼唤阳光》、《原野风》展现了当代县城的经济、生活的变迁,塑造了当代改革者形象。《松风柏韵》、《检验》重现了当代军人精湛高超的军事技能和保家卫国,矢志不渝的战斗精神。
  • 布达拉宫的月亮

    布达拉宫的月亮

    集子中大量篇幅记录着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比如《梦游枫桥》,写的是张继和他那首永远的《枫桥夜泊》,作者游弋在枫桥及运河水面,试图感受张继夜泊的情怀,但是却无法找到张继的感受,因为张继为枫桥建立了至高的标杆,给后人留下了永远的绝唱。作者的足迹还曾抵达过非洲、欧洲、澳大利亚等诸多角落,他的文字同样给我们留下了幽远而沉重的思考。
  •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大明湖、白马湖、富春江、镜泊湖、松堂游记、古刹、沈园、重庆、成都、北平、南京、昆明、桐庐……老舍、林语堂、朱自清、沈从文、郭沫若……《黄河之水天上来》中,众多文学大师带你游览中国的山川名胜。《黄河之水天上来》分为山川、古迹、城记三辑内容。
  •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的心灵感悟文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作品子集,对当今人们普遍表示“可以理解”的一些以时尚与潮流的“身份”出现的超低俗甚至庸俗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热门推荐
  • 乐翩三牵之桁谣情

    乐翩三牵之桁谣情

    夜幕,墨黑的天如同一个大窟窿,装着世间的所有事物。但其实,海天之外,还有另一番天地……一个个痴心绝对,默默的付出没有换回来什么,一次次的误会又让自己都摸不清自己的心。原来,又有多少人能分清爱、喜欢和占有欲呢。有时感觉并不是就完全正确,听听自己的心吧……乐神未定,碧沧夕菩早已是暗流涌动,一个个都贪婪地望着那最高的位置……
  • 彼岸花语之三世缘

    彼岸花语之三世缘

    莫浅浅,一个名牌大学本科生,因为一个意外而附身到这个陌生的身体上,她发现身边一个个奇奇怪怪的人都想着如何干掉她,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游走于形形色色的人之间,温文尔雅的王爷,才华横溢的骚年,成天装逼的皇帝……
  • 系统异界游

    系统异界游

    一个从天才变成废物的家族子弟,在大马路上偶然被一个天外石头给砸的头破血流,谁想既然意外的融合了系统,他今后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 网王之千雪冰凝

    网王之千雪冰凝

    千雪冰凝,因为友情的背叛,穿越到了网球王子的世界。巧的是她穿越到了迹部冰凝,同样也是“千雪冰凝”的身上,迹部冰凝同样也遭遇到了友情的背叛,但最令她伤心的却是喜欢的人的不信任。一场阴谋,迹部冰凝变成了千雪冰凝……
  • 与火车有关的事

    与火车有关的事

    《与火车有关的事》收入宋烈毅近年来创作发表的62篇散文,精短的散文笼罩着诗意的光芒,同时这些文字浸透了一个诗人对生存的观察、沉思和内省。沉郁冷静、思辩而不失热烈的叙述风格使得这些散文更像是漫长岁月深处的一支深沉的歌。
  • tfboys一生一世陪伴你

    tfboys一生一世陪伴你

    星月、恋月、婷月,是世界首富英国国王的三个公主。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是王氏集团,王氏集团,易氏集团董事长的三个儿子。有一天三位公主厌烦了皇室生活,隐藏身份来到了中国,他们的父王并不知情。三位公主在机场与三小只相遇。三位皇室公主会与三小只发生什么故事呢?
  • 看见未来:改变互联网世界的人们

    看见未来:改变互联网世界的人们

    这是互联网群星闪耀的时代,巨人们用最尖端的技术和自成体系的哲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和人类的历史进程。在这个时代,没有人可以避开互联网的渗透。互联网早已不是简单的技术变革,人们正试图赋予其精神和内涵,以期互联网能更好地为人类所用。本书作者采访了多位来自学界、商界、技术界的互联网领域顶尖人物,带来了最前沿的互联网观点和极其珍贵的一手资料,深入探讨了包括互联网的发展契机、未来趋势、技术拐点等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命题。在互联网时代,唯有思考的河流永不止息。在思想碰撞间,本书为读者开启了一次互联网的精神之旅。
  • 我的狐狸妹妹

    我的狐狸妹妹

    夏文在参加朋友的生日派对途中因为尿急把车骑到山上去恰好碰见小狐狸获得了她的千年金丹
  • 妖孽校草恋上灰姑娘

    妖孽校草恋上灰姑娘

    【全文免费:不按时间更新】《妖孽校草恋上灰姑娘》又称《花丫头的暴力君》这是一场虐心之恋,复杂的多角恋。当扮演故事中的灰姑娘,和妖孽王子遇见,这又是怎样的开始呢?前女友,未婚妻,灰姑娘该如何反击,面对另一个爱她的男人,给如何选择?灰姑娘最终那个幸福归宿在哪?是否会不顾一切的爱?灰姑娘的幸福最终归何处?他,还是他?丫头,你是属于我的。妖孽王子霸道的说。宝贝,我爱你。帅气少爷唯独的宠爱。她该如何选择,不管选哪一方,都会有一方受伤,但她不想,她该怎么选择?想知道她的选择,就请点击进入!尽请期待吧!
  • 逆战启示录

    逆战启示录

    愿意和我一起并肩么?以逆战为大背景,讲述翡翠剂事件背后真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