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8800000027

第27章 唐宪宗李纯

宪宗李纯

削平藩镇一统全境

唐宪宗刚即位,就一反对藩镇迁就姑息的常态。西川节度使韦皋死了,其节度副使刘辟自为留后,并上书朝廷,请求代韦皋为节度使。宪宗马上命袁滋为西川节度使,征刘辟入朝为给事中。

自唐中期以来,地方藩镇各拥强兵,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赋税也不入中央。节度使的职位也往往父死子继,或由部下拥立,朝廷只能顺从,事后追认,而不能更改,否则便联兵反叛朝廷。朝中宰相杜黄裳分析这一形势,力主振举纲纪,制裁藩镇,宪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刘辟未当上节度使,便发兵攻围梓州。宪宗力排众议,采取杜黄裳的建议,先拿刘辟开刀。

元和元年(8O6),宪宗命左神策军节度使高崇文等率军讨蜀。高崇文是唐将中名位较浅,有勇有谋的将领。他率军自斜谷出兵,一路严申军纪,斩关夺隘,所向皆捷。自正月出兵,至九月唐军便攻克成都,生擒刘辟,平定了叛乱。

就在宪宗讨蜀之际,夏绶节度使韩全义入朝致仕,留自己的外甥杨惠琳为知夏绥留后,不肯交出兵权,勒兵阻止朝廷派去接任的节度使。宪宗果断地命令河东、天德军出击杨惠琳,平息了杨惠琳的反叛,传首京师。这样,宪宗上台的当年,初试锋芒,取得了同藩镇斗争的初步胜利。

蜀、夏二地的平定,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量,许多藩镇纷纷请求入朝。镇海节度使李钅奇迫不得已,也请求入朝。宪宗应允,遣使慰抚,并讯问行期。李钅奇原只想随便表示一下,便一再推延。宪宗果断下诏,征李钅奇为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为镇海节度使,李钅奇遂举兵反叛。宪宗早有准备,随即下诏削去李钅奇的官爵及唐宗室的属籍,发兵平叛,不到一个月,叛乱就被平息了。

然而,平定藩镇势力,的确不是件容易事。尤其是以河朔三镇为代表的河北藩镇,已有几十年不奉唐朝的诏令了。这次见朝廷的威信日益提高,都在寻找时机,再同朝廷一决胜负。

元和四年(8O9),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了,其子副大使王承宗自为留后。河北三镇纷纷仿效王士真,以自己的嫡长子为副大使,父死即代领军务。王承宗为了使朝廷册封他为节度使,假意献出德、棣二州,可当朝廷正式任命他为节度使之后,又将德、棣二州据为己有。宪宗遂决定出师征讨。

许多朝臣见宪宗西取蜀地刘辟,东取吴地李钅奇,不由得忘乎所以,纷纷劝宪宗举兵河北。宰相裴土自、翰林学士李绛头脑十分清醒,都力阻宪宗出兵。然而宪宗由于前几次平叛连连得手,急于平灭藩镇,低估了河朔势力,没有采纳李绛的意见。元和四年,宪宗下诏,削夺王承宗官爵,以宦官吐突承璀讨伐王承宗。

唐宪宗是由宦官的拥戴当上皇帝的,所以他对宦官颇有好感。轻率出兵已是失策,任命宦官为军事统帅则更不合事宜。以翰林学士白居易为代表的朝廷大臣都极力反对,但宪宗仍不以为然。

当时,河北的形势是,成德王承宗在北,魏博田季安在南,卢龙镇刘济又在成德之北,淄青李师道在东。他们都权衡利弊,或虚张声势,响应朝廷,实则逗留不前;或拥兵观望,看风使舵。刘济引全军攻乐寿(今河北献县),相持不攻;李师道、田季安均引军各攻一县,即停兵不进,表面上参加平叛,而一有时机,马上可出手援救王承宗,袭击官军。

吐突承璀来到前线,威令不振,屡战屡败,损兵折将。连左神策军大将军郦定进都战死。郦定进曾参加过平定西川刘辟的战争,擒刘辟,在军中以骁勇闻名。他一死,使官军损失惨重,士气十分低落。到这时候宪宗才明白,河北势力竟是这样错综复杂,强大难制,这场战争已不能自拔,无法再打下去了。宰相裴土自在危急时刻,设计擒灭卢从史,平定了昭义,清除了内患,才使形势稍有好转。王承宗见昭义覆灭,失去内应,上书向朝廷请罪,假意表示愿输纳贡献,请派官吏。朝廷官军在河北旷日持久,力难支敌,宪宗正好趁坡下驴,赶忙下诏罢兵。

讨伐王承宗的失败,并没有使宪宗改变制服藩镇的决心,但改变了以前一味出兵征讨的办法,转而使用恩威并济的策略。

元和七年(821),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了,按照惯例,其11岁的幼子田怀谏为副大使,总揽军务。可宪宗要改变这种局面,不允许有这种不经中央,自立节度使的割据行为。朝中宰相李吉甫等人力主宪宗再次出师征伐。宰相李绛却不主张出兵,他分析:河北藩镇节度使,恐部将权力太重,都分兵以隶诸将,互相牵制。当节度使为严明主帅时,能控制住这种局面。田怀谏是个11岁的幼童,其军权必将由别人代理。分兵之策,适足为今日祸乱。田氏必为部下诸将所杀。而杀田怀谏代为主帅者,必遭邻道所攻。因为其他藩镇也怕部将以灭自己,对杀主帅者决不容忍。故杀田氏者如不归依朝廷为援,马上会被别的藩镇吃掉。所以,朝廷不须出兵,只须训练士马,以观其变。如有魏博部将来效命朝廷,当不吝啬爵禄,厚加赏赐,使其他藩镇得知,也怕部下将领效法,以取朝廷重赏,都惊恐不安,他们就会恭顺朝廷了。这一番切中要害的言语,说得宪宗心花怒放,连连点头称善。

后来事势的发展确如李绛所料。田季安的部将田兴举兵擒田怀谏,归附朝廷,并愿守朝廷法令,输纳贡赋,请中央委派官吏。宪宗派使者前去抚慰,以观其变。李绛劝宪宗直接下诏,封田兴为节度使。田兴感念宪宗的恩德,对朝廷忠心不二,河北各镇屡遣游客前来,要他背叛朝廷,遵河朔旧约,田兴终不为所动。终田兴之世,魏博镇一直是朝廷倚重的力量。河朔三镇终于打开了一个缺口。

元和九年,宪宗一朝最有成效的一次讨伐藩镇的斗争又开始了。原来,淮西镇(亦称彰仪)节度使吴少阳在蔡州(今河南汝南),积极积蓄力量蓄意谋反朝廷。宪宗早就有意征取蔡州,因忙于讨伐王承宗,一时抽不出手来。这年,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自领军务,更加跋扈,四出攻掠,关东为其驱掠千余里,甚至搔扰到东都洛阳附近。宪宗派严绶督诸道兵讨吴元济。

成德王承宗数次上书为吴元济说情,均遭宪宗拒绝。后又派人游说朝中主持军事的宰相武元衡,被元衡叱退。遂又上书诽谤元衡,并派兵四出攻掠,以向中央示威。淄青的李师道更是个阴险狡猾且十分毒辣的家伙。他见上书为吴元济求情无效,便施展阴谋诡计,暗助吴元济。本来朝廷征兵没有淄青,他也派将领率2OOO人去寿春,声言助官军讨元济,实则待机而动,支援淮西。又派刺客奸人在洛阳、长安四下活动,制造恐怖。于是,群盗并起,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消息不断传来。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被杀,宰相裴度被刺客击伤。一系列恐怖事件,搞得朝野内外,人心恐惶,草木皆兵。许多大臣劝宪宗罢兵。

还有个宣武镇节度使韩弘,依仗兵力,1O年不入朝,宪宗以他为讨伐淮西诸军都统,他却故意拖延。在讨淮西的诸军将领中,只有陈州刺史李光颜战功卓著。

前线统帅严绥懦弱无能,又有宦官作监军,对诸将加以监视,打了胜仗归功于自己,打了败仗过错全落在诸将头上,弄得将帅谁也不肯出力,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出师3年,仍不能奏效。

唐宪宗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表现了明断精神。先撤掉严绶,以右羽林大将军高霞寓为唐、随、邓节度使,专事攻战。高霞寓大败于钱城,许多大臣都准备入劝宪宗,宪宗先堵住他们的口说:“胜负兵家之常。”宰相裴度因遇刺卧病,许多人都请求免裴度之官,以讨好藩镇,宪宗坚决地说:“若罢度官,使奸谋得逞,用度一人,足以破贼!”对前线作战不利的将帅,坚决撤掉。高霞寓战败后,又以荆南节度使袁滋为彰仪节度使,申、光、蔡、随、邓等州观察使,后又以名将李愬为唐、随、邓州节度使,率军进讨淮西。

到元和十二年,讨伐淮西的战役已有4年之久,国家馈运疲蔽,宰相裴度自请往前线督战。宪宗任他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负责指挥全军。为了使裴度能顺利平定淮西,对裴度言听计从。裴度来到淮西前线,奏请取消了监军的宦官,使将领能够独立处理军事,很快便扭转了被动局面。又信用李愬、李光颜等一批名将,整顿前线军务,改变了以前军令不统一的混乱局面。

元和十二年冬,在一个风雪弥漫的夜里,唐将李愬率领9OOO士卒,突袭淮西镇治所蔡州城,一举活捉了叛乱头子吴元济。淮西自吴少诚以来,唐官军不至蔡州32年,宪宗经过4年的艰苦平叛,终于复将淮西收归中央。

吴元济的平定,使河北藩镇对朝廷刮目相看,纷纷上书朝廷,表示愿意归顺。横海节度使程权,割据沧景三世,共传四任,举族入朝;成德王承宗一扫过去的嚣张气焰,也赶忙派使送二子入朝为质,并献德、棣二州图印至京师;卢龙镇刘济已死,其子刘综代之,亦专一归顺。

淄青镇的李师道在平定淮西时,为吴元济出了大力,闹得朝野不得安宁。淮西灭亡后,李师道仍负隅顽抗。元和十三年五月,宪宗下诏征讨李师道。这次今非昔比了。李师道孤立无援,没有一个藩镇敢帮他的忙,孤军顽抗。在官军万众一心的攻击下,李师道很快就被破灭了。

自安史之乱后,以河朔三镇为代表的地方割据势力,历经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曾同中央进行了反复激烈的较量,最后终于一一相继被平定,唐朝重新创造了一统天下的局面。

人和政通励精图治

唐宪宗不仅在同藩镇斗争中显示出卓越的胆识和坚韧不拔的气魄,在用人纳谏方面也颇具选才任贤的眼光和采纳忠言的大度。

宪宗即位后,急于渴求帮助他治国平天下的贤才,而不喜欢奇珍异兽,更不喜欢以此来博取他欢心的佞臣。

宪宗一朝,十分注意选择和任用宰相。在他当太子时就留心这个问题。上台后,经常和群臣一起讨论历代择用宰相的利弊得失。选择了象杜黄裳、裴土自、李绛、裴度、崔群等一大批正直且有经国大略的名相。

杜黄裳为宪宗首开削平藩镇之略,当西川刘辟叛乱时,公卿皆以蜀道险远,不宜出兵。杜黄裳力主讨蜀,并推荐高崇文为军事统帅。高崇文不仅勇敢善战,而且正直无私。对藩镇首战告捷。

李绛不仅有谋略,熟悉天下藩镇形势,而且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凡朝臣对宪宗进谗言,陷害忠良,李绛都加以辩解,匡正了宪宗不少过失。

李绛敢于直言,不肯巴结皇帝,宪宗反倒更加器重他。元和六年,择他为宰相。李绛又劝宪宗,国家艰难,府库空虚,应节衣缩食,不可纵恣声色。宪宗听了很高兴,称他为“真宰相也!”就在这一年,江淮发生大灾荒,可当地御史却谎报丰年。李绛奏请,制裁弄虚作假的御史,免江淮租赋。又奏请宪宗在振武、天德两地开置营田。4年间开田48OO顷,获谷4OOO余万斛。象这类有关国计民生的大计,宪宗都一一采纳。在李绛为相期间,为宪宗平定藩镇,整顿吏治,纠正弊政,成为当时一代贤相。

宪宗时,也有的宰相,唯唯诺诺,每逢大事,不置可否,只知随声附和。如权德舆就属于这一类。李绛与李吉甫常在宪宗面前争论,权德舆居中不发一言,谁也不得罪。宪宗非常鄙视他,不久就免了他的宰相。

宪宗一朝,无论是同藩镇的斗争,还是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转机,虽不能同前期相提并论,但在唐后期算得上是最好的局面,这与他任用李绛、裴度等一代名相有很大关系。

在其他官员的选用上,宪宗也注意不拘一格,任人唯贤。在宪宗的臣下中,左拾遗元稹善指陈朝廷得失,宪宗嘉纳其言,时常召见他;白居易作诗规讽时事,传入禁中,宪宗大为赏识,召为翰林学士;给事中李藩知无不言,皇帝的制敕有错误也敢指正,宪宗择他为宰相;翰林学士崔群谠直无隐,受到宪宗高度信任。

由于宪宗能知人善任,在当时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一朝,杜黄裳、李绛、裴度为其运筹划谋,总举大纲;李愬、高崇文、李光颜等为其南征北战,平定各地;杜佑、白居易、韩愈为其舞文弄墨,草制诏敕。唐后期人才之盛,莫过于宪宗。

由于宪宗注意随时采纳众言,避免了许多过失。如元和二年(8O7),有人在宪宗面前进谗言说,大臣郑纟因与昭义节度使卢从史互相勾结,泄露朝廷机密。宪宗很气愤,但他没鲁莽行事,而是先让李绛谈谈自己的看法。李绛知郑纟因佳士,劝宪宗不要听信奸臣挑唆,详细查明原委,避免了一大冤案。

在宪宗的鼓励下,甚至有的大臣敢于据理力争,抗旨不遵。元和八年,有一僧人鉴虚,以财货结交权贵,受藩镇贿赂,横行不法。御史中丞薛存诚将其拘禁。权贵宦官们都争着为他求情,宪宗也因得过他的好处,欲释放他,遭存诚拒绝。后宪宗又派宦官到御史台宣旨,存诚坚持不放人。他回答宪宗说:“陛下一定要释放此僧,请先杀臣,不然,臣期不奉诏!”宪宗不仅不怒,相反嘉奖了薛存诚。罪大恶极的鉴虚终被杀死。

由于宪宗能够采纳众言,择善而从,尤其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能以兼听而不偏信,明辨是非,大臣也敢于直陈己见,不仅使宪宗成功地完成了一统藩镇的事业,而且沟通了君臣之间的感情交往,激发了他们为国效力的忠心,使当时的政治比较清明,大有中兴唐朝的气势。

唐后期有许多帝王,或昏庸无能,受人左右;或聚敛财富,纵恣声色。真正勤于政事,励精图治者,也要算得上宪宗。在他前期,没有心思寻欢作乐,而是致力于收拾当时天下残局,为恢复唐朝的一统江山运筹谋划,召见群臣,处理万机。

在一班朝臣的辅佐下,宪宗改革了一些弊政,使当时的政治初步走上轨道。如唐后期,诸道官吏进京,都要送财物给皇帝,以巴结皇帝,求得升迁。元和三年,宪宗下令,诸道官吏来京,不得进奉。知枢密使刘光钅奇奏请派使者到各地颁布这个诏令,想去分割这些进奉,翰林学士裴土自、李绛反对派使,主张通过驿站传递。刘光钅奇说这是以前的旧例。宪宗也看透了他的心思,不耐烦地说:“以前旧例对,就照着做,不对,为什么不改过来!”

对各地因战乱、灾荒而造成人民的灾难,宪宗也表示一定程度的关心。即位之初,曾派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潘孟阳宣慰江淮,行视租赋,察官吏赃否,百姓疾苦。结果潘孟阳到处游宴纳贿。宪宗马上免去了他的度支、盐铁副使之职,并把这件事时刻记在心里。元和四年,南方旱饥,宪宗命左司郎中郑敬德等为江、淮、荆、湖、襄、鄂等道宣慰使,赈恤贫民。临行时告诫他们说:“朕宫中用帛一匹,皆有账簿,惟救济百姓则不吝啬。卿等应深识朕意,勿效潘孟阳专事饮酒游玩。”

后来,又批准李绛、白居易的奏请,诏令天下:降天下系囚,蠲租税,出宫人,绝进奉,禁掠卖。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民主。在同藩镇的斗争中,对受藩镇残害的百姓一概进行安抚。诛灭镇海李钅奇后,有司请求籍灭李钅奇的家财,以输京师。宪宗从李绛奏请,以李钅奇家财,代替浙西百姓当年的租赋。

宪宗前期,国家没有统一,政府财政困难,为筹措军费,宪宗也曾聚敛财货,但他并没有用于供自己挥霍。

宪宗前期,也比较务实,对臣下漫无边际的吹捧一概拒绝。

宪宗宫廷生活秘闻

宪宗宫廷斗争内幕

元和元年(8O6年)正月的一个夜晚,皇宫中的宣政殿灯光闪烁,继承帝位已经四个多月的唐宪宗李纯,正在用心地读着祖宗的实录。当他看到贞观、开元年间的记载时,心情非常激动。他想到,太宗创业,玄宗治国,社会所以出现盛世,不仅在于帝王的勤政,更在于大臣的同心辅助。他又想到,德宗不委政于宰相,事无巨细,亲自处理,结果使得奸佞之臣,乘虚而进,宰相只是有名无实,闹得弊政丛生,朝事杂乱。这一正一反的经验教训,使宪宗顿时悟出了许多道理。

宪宗李纯是顺宗的长子,即位时已经二十七岁。据说,李纯小时候就很聪明,在他六岁时,一次,德宗把他抱在膝上问:“你是谁的儿子,坐在我的怀里?”李纯回答:“我是第三天子。”德宗听了,很感惊异。宪宗即位以后,很想有一番作为,特别是针对藩镇力量过大,时刻危及中央朝廷这一情况,想方设法削藩,以图唐室中兴。曾有过这样一件事:宪宗即位的第二天,升平公主送十五个美女进宫,被他婉言拒绝。他说:“太上皇都不受献,我怎么能违背祖训呢?”还有过一件事:宪宗即位刚刚一个月,荆南地方的官吏就进献了两只龟,宪宗不仅没有接受,而且还特地颁布一道诏旨,内容大体是:我认为最贵重的是贤才,而不是奇禽异兽,以后这类东西停止进献。最后,还应当提及这样一件事:那是宪宗即位两个月以后,一天,他问宰相杜黄裳:“前代帝王,或懈怠听政,或躬决繁务,到底怎样处理才算适合呢?”杜黄裳回答说:“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职责主要是择贤委任,要时时刻刻考虑民情,舍己从人,厚待属下,所以贪图安逸是不对的。过去秦始皇大权独揽,一切事情都自己处理,受到前代贤哲耻笑;诸葛亮辅佐刘备,二十棍以上的惩罚都要亲自考虑决定,也受到了敌国的非议。由此看来,作为一个帝王,代行下司之职也是不对的。他必须善于择人委任,督促检查,赏罚分明。如果这样做,谁还能不尽心呢?”停了一会儿,杜黄裳又说:“作为帝王,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待下不能以诚;作为臣子,最应当避免的是不能竭心尽力。如果出现了这两种情况,君臣之间就要上疑下诈。想以此治好国家,当然是不可能的。”宪宗认为他说得很对,并思考了很长时间。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宪宗即位四个月后,决定重用宰相,打击割据一方的藩镇。当时,处于割据状态的藩镇主要有两个地区,一个是河朔三镇,一个是淮西地区。宪宗对河朔用兵是从元和四年(8O9年)开始的,那时他即位已经四年。尽管酝酿了这么长的时间,最初的进展仍然是很不顺利。当时,成德节度使王士真病死,他的儿子王承宗要求宪宗允许他继任,宪宗表示王承宗必须交出德、棣二州(今山东省陵县、惠民东南)为条件,才能同意他的要求。王承宗不肯,宪宗决定出兵征讨。这一仗整整打了一年,最后不了了之。正当宪宗无计可施的时候,元和七年(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病死,将士们拥立他的侄儿田兴继任,田兴表示拥护宪宗。这样,田兴当节度使以后,魏博地区就归属了中央朝廷管辖。这一变化对宪宗很有利。元和九年(814年)冬天,宪宗决定乘势出兵讨伐淮西地区的吴元济。淮西辖有三个州,即申、光、蔡(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汝南地区)三州。这一战事进展得也不顺利,断断续续直到元和十二年(817年)。那年十月,大将李愬率领精兵九千人,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偷袭蔡州城,最后解决了吴元济的抵抗。元和十四年(819年),卢龙、成德两镇自行归顺了朝廷。这样,自安史之乱以来一直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才在表面上结束。它耗费了宪宗整整十四年的时光,而且,中间还死伤了两个宰相。

宪宗任用的宰相主要是杜黄裳、李吉甫、武元衡、裴土自(jì音计)、李绛、裴度等人。李吉甫为了保证宪宗在用兵期间经济物资能充分供应,早在元和二年(8O7年)十二月就撰写成《元和国计簿》一书,共十卷,书中对全国的方镇、州府县、道的户口、赋役进行了详细的统计。遗憾的是,元和九年冬天,正是讨伐淮西最紧张的时刻,李吉甫突然得暴病而死,宪宗不得不更换宰相。武元衡就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了内阁。

武元衡的曾祖是则天皇后的叔伯弟弟,当过湖州刺史。他自己在元和二年正月拜门下侍郎,兼判户部事。李吉甫病死后,宪宗把平定淮西的重任托付给他。当时,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派遣使者来朝奏事,使者在会见武元衡时,言词傲慢,受到武元衡斥责。王承宗借此上书宪宗,大肆诋毁武元衡。由此,武元衡和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之间结了仇。武元衡住宅在长安静安里。元和九年(814年)六月初三日,王承宗派刺客深夜埋伏在武元衡住宅附近,等武元衡早晨上朝出里东门时,刺客们在暗中吹灭了烛灯,乘机用木棍打断了武元衡的左腿,驱散了武元衡的随从,然后,刺客们牵住武元衡的马,向前走了十几步,才把他的头砍下带走。等到众人呼喊持火把前来照看时,武元衡已倒在血泊中。当时,夜色还没有退尽,路上有许多上朝的官员和行人。人们连呼带喊,都说强盗杀了宰相。消息传到皇宫,到朝的文武官员十分不安,不知道谁被杀死。不一会儿。武元衡的马跑到皇宫前,有人认了出来。天亮以后,宪宗在紫宸门排好仪仗,官员把武元衡被害的情况上奏。宪宗感到极为震惊,低声啜泣了许久,以致午饭也没有吃下。最后,宪宗派人给武元衡家中送去布帛五百匹,粟四百石,并停朝五天,以表示哀悼之情。

据说,李吉甫死的时间是武元衡的生月,武元衡死的时间是李吉甫的生月,他们的死仅仅相差半年。民间传说,在武元衡死之前,长安城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打麦麦打三三三”,有人还旋转自己的袖子说:“舞了也。”许多人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有人解释说:“打麦”指打麦的时候;“麦打”说的是突然袭击;“三三三”提的是六月三日;“舞了也”是说武元衡要死。也许这一谣传正是王承宗派人散布的。

王承宗派人刺杀武元衡的同时,也派人去谋害宰相裴度。那一天,裴度刚走出通化里就遇上了强盗。强盗用剑砍杀他三次,第一次砍断了靴带,第二次砍中了背,刚好透过外面的罩服,第三次才碰到头部。裴度从马上摔了下来。因为裴度戴的是毡帽,所以才伤得不厉害。强盗见裴度从马上掉下,又挥剑追赶,被裴度的随从王义挡住。强盗砍断了王义的双手,发现裴度掉进沟中,一动不动,猜想他已死,才走了。裴度就这样活了下来。

由于武元衡和裴度被谋害,京师长安充满了恐怖气氛。宪宗为了确保朝廷大臣的安全,采取了紧急措施:从皇宫到各门加派卫兵,宰相的卫从增加了金吾骑士,规定出入朝门可以佩带兵刃,进出里门的人要经过严格搜查,其它官员们也可以有家兵护从。武元衡死后数日,因为一直没有抓到凶手,兵部侍郎许孟容请见宪宗,陈奏说:“岂有国相横尸路边,而捉不到凶手呢?”说完热泪滚滚。宪宗也感到无限愤慨和伤感,于是颁布诏书,凡是京城诸道能捕获杀人强盗的赏钱万贯,给五品官;敢有窝藏的全家抄斩。几天以后,神策将士王士则、王士平捉到了凶手张晏等八人,在长安正法。此后,人们不安的心情才稍稍有所平静。

宪宗不仅重用宰相,最终平定了藩镇的割据势力,而且,他还很注意节俭治国,尽量不增加百姓负担。左司郎中郑敬奉命出使江淮一带,行前向宪宗辞别。宪宗告诫他说:“我在宫中的费用,一匹以上的布帛都要登记,只有赈济贫民没有计算。”大臣李脩(XidO音消)当京兆尹时,正赶上宪宗的母亲庄宪后去世。李脩被任命为山陵桥道置顿使,负责修路。庄宪太后埋葬的日子,送灵的队伍到达渭城(今陕西省咸阳县东)北门时,北门已经损坏。在此之前,桥道司曾经建议改造一个新门,计划用钱三万贯,李脩以费用太多,没有批准。因为这件事,山陵使李逢吉请宪宗罢免李脩官职。但是,宪宗却认为平定藩镇用兵,必须集中使用钱财,李脩并没有错。宪宗不但没有罢李脩的官,反而提升他为浙西观察使。

宪宗在位十五年,尽管有许多可以称颂的地方,但是,他还是没有实现中兴唐室的愿望。

原来,宪宗虽然重视发挥宰相的作用,去平定割据的藩镇,但同时,他对宦官也非常宠信。这方面突出的例子,是包庇宦官吐突承璀。吐突承璀年幼时以小黄门的身份侍奉东宫,和当时还是太子的宪宗关系密切。宪宗即位后,命吐突承璀为内常侍,管理内省事务,并授为左监门将军,不久,又提升为左军中尉、功德使。元和四年(8O9年)在平定王承宗叛乱时,宪宗任吐突承璀为河中、河南、浙西、宣歙等道赴镇州营兵马招讨使。对此,朝廷谏官向宪宗指出,自古以来还没有人用宦官做军事出征兵马元帅的。宪宗没能听取这些意见,当吐突承璀率领禁军出征上路的时候,还亲临通化门楼送行,再三勉励。吐突承璀出师一年没有任何功绩,便秘密派人暗通王承宗,劝他上疏请罪,作为罢兵和解的条件。王承宗照办了,朝廷的军事行动遂告结束。事后,有人揭发吐突承璀的通敌行为。宪宗只是把吐突承璀降为军器使。不久,又升他为左卫上将军,管理内侍省事务。

宪宗不仅包庇宦官,而且在后宫里也多内嬖(bì音闭),还企图长生不老。宪宗生前没有册封过皇后,王妃郭氏的父亲是驸马都尉郭暧、母亲是代宗的长女升平公主。宪宗广陵王时,纳郭氏为妃;元和元年八月,册封为贵妃。元和八年(813年)十二月,百官上表三次请立贵妃为皇后,宪宗都以种种借口而没有允许。其实,宪宗所考虑的,主要是郭氏为名门望族,怕立为皇后对自己约束过紧,影响和其它嫔妃的往来。直到元和十五年(82O年)闰正月,穆宗即位以后,郭氏才被封为懿安皇太后。至于宪宗的孝明皇后郑氏,更是后来宣宗即位后才正式追封的。宪宗在位十五年中,虽然一直没有册封皇后,但他的儿子竟有二十个之多,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后宫生活的多宠。宪宗还希望自己长生不老。元和五年(81O年)八月,他问大臣李藩:神仙的事是否可信?李藩给了否定的解释。对此,宪宗虽然口头上表示同意,但心里却始终有别的考虑。不久,他就开始服用方士们献的金丹。当起居舍人裴潾上表劝阻时,他还大发脾气,把裴潾贬为江陵令。

元和十五年(82O年)正月,宪宗因为服用金丹中毒,身体感到不适。就在宪宗病重时,宦官王守澄、陈弘庆等人将他杀害,死时四十三岁。宪宗终为所宠信的宦官杀死,这大概是他生前所没有料到的吧?

同类推荐
  • 血染的王冠

    血染的王冠

    本书围绕中国历史上王位继承过程中发生的争斗乃至血腥屠杀,叙写了齐恒公、秦始皇、李世民、朱棣、慈禧太后等人登上帝王宝座的血色过程,充分展示了帝王厚黑学的荒诞、嗜血、无情与黑暗。
  • 鬼谷子全书(第五卷)

    鬼谷子全书(第五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 暴虐之君:商纣

    暴虐之君:商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暴虐之君:商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暴虐之君商纣的一生。
  •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

    本书讲述的是电影《三毛流浪记》中”三毛”的扮演者--王龙基,父亲王云阶及母亲的故事,1948年,根据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流浪记》而改编成的电影上演后引起了极大轰动,在影片中饰演三毛的王龙基红遍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天才童星”。王龙基的父亲王云阶是我国著名的音乐作曲家,他为40多部电影配写的音乐深受人们的喜爱。王龙基除了外形极像漫画中的三毛外,更重要的是他幼年时的贫困生活赐予了他和三毛相似的经历和一样的倔强性格。他的表演充分地展示了三毛身上的那种善良、机智、坚毅、乐观、幽默、勇敢、天真无邪和嫉恶如仇等可贵品质。
  • 王廷相评传

    王廷相评传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热门推荐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务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务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说法是,在远古时期,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而另一种据说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源于拉丁文Risicare一词。Risi之意是由希腊文中的Cliff(山崖)派生出来的,Risicare一词被解释为“在山崖中航行”,意为害怕。从一般意义而言,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
  • 晴天楚楚依百顺

    晴天楚楚依百顺

    公主梦是靠自己实现的。林千依的两个闺蜜,一起工作,不管谁受到欺负,林千依绝对会报复回来,这就是林千依,一个才女、美女和是一个极为护短的人。
  • 天宇霸王

    天宇霸王

    圣人三境:源,道,劫。造化三境,法身,法相,洞天。武道三境,蕴藏,明神,蜕凡大千世界可以供养出圣人,小千世界也又能能供养出造化大能,但还有无数被封印住,断绝了原力供应的小世界。那里的人该何去何从,其间还有许多被一起封印的造化大能,他们该怎么办,圣人寿命无穷无尽。造化大能最多只有八九寿元。挣扎了近亿年的身影,忘川河中的残魂,花开叶落,叶生花谢的彼岸花。近亿年过去了,又有谁能支持到那一刻。
  • 重生之帝王爱上天后

    重生之帝王爱上天后

    因贪玩纤尘甩开了保镖,走进了一条小巷子,却看见有流氓在强暴一位和自己一般大小的女孩,出手相助却让自己身陷困境,正好路过的络影看见了...
  • 闪婚99天

    闪婚99天

    联姻闪婚,她和他两看相生厌,可他为毛突然天天上学送,放学接,还要陪床聊?她实在是受不了,指着他大吼:“别对我有坏心思,我是有男人的!”男人勾唇笑了,“既然老婆大人想让我‘男人’,那来吧。”一面向小妻飞扑,他却在想,要不要把小女人捆在裤腰带上,勒紧了,免得有天她逃跑……
  • 故国神游之吕氏三国

    故国神游之吕氏三国

    东汉末年,因黄巾之乱,使得天子失其鹿,西凉董卓造逆,天下因之诸侯并起,江山、美人、民族!我欲仁慈,奈何苍生不许,那我便以杀止杀!!!!
  • 武者修仙

    武者修仙

    修真没落的时代,修武盛行,万余年的时间,先天武者,避世不出的修士,都将慢慢的回到这片天地之中。新人果奔求收藏。
  • 起天地之轮回

    起天地之轮回

    无所谓正义,无所谓仁慈,无所谓对错!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要想活下去,唯有坚强起来,一路杀伐下去。
  • 魔族拯救

    魔族拯救

    万载江湖穷凶恶,千代英雄尸骨寒末世并不遥远,也许它下一秒就来了呢?
  • 疯狂的口才术

    疯狂的口才术

    本书展示了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谈吐方式和讲话技巧。介绍了人际交往过程中应掌握的幽默口才、说服口才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