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5400000014

第14章 爱自己,爱生活

认识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认可和接纳自己则更难。我们会认为喜欢自己应是理所当然的事,难道世界上还有不喜欢自己的人吗?如果我们换个说法,不少人都具有自卑心理,大家就容易认可了。其实,“自卑”就是对自己某方面不满意的心理状态。通常人们总以为自卑者在生理或心理方面具有缺陷,那固然是可能的,但不是必要的条件。身心各方面并无明显缺陷的人,仍然可能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因为他虽然各方面并不次于他人,甚至比别人还优越些,但他仍然可能不满意,仍然可能不喜欢他自己。

不能接纳自己的人,由于他对自身的某方面(或全部)不满意,他可能拒绝认识自己。比如,有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穷困,因而装成很富有的样子;有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能力的限度,盲目地去从事力所不能及的工作。这些人把真正的自我伪装之后,希望在别人眼中建立另外一个形象。这一类的行为并不罕见,也并不难于了解。不过对当事人而言,这些行为有时并不是有意识的表现出来的。换言之,他可能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装腔作势”。

不能接纳自己的人,可能运用好些方法,来避免认识自己的真正面目。一种常被采用的方法,就是离群索居,不和别人来往。我们常以四周他人对我们所表现的行为,作为“镜子”,以了解自己的情况。如果一个人不希望了解自己,就不用去照“镜子”,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远离“镜子”,不与他人接触,就看不见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了。远离人群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减少了和别人比较的机会。

另外一种防卫自我的方法是,当事者将其对自身不满甚或自责的态度,全部转移到外界去,转移到别人身上去。如把本来“我不喜欢自己”或“我讨厌自己”等心理,转变成“别人不喜欢我”,或“别人在讨厌我”。即使真的别人不喜欢你,也不一定表示自身确有过失。但人若为自己所不容,则只能说明你不能接纳别人。一个人既认为四周的人在谴责他,在轻视他,又不容易喜欢其周围的人。那么,他与别人的关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不能接纳自己的人,也很难接纳别人,因为他连自己都不喜欢,又怎么能喜欢别人,从另一方面讲,只有喜欢自己的人才有可能喜欢别人。

不能接纳自己的人,不仅是难于接受别人,有时还会有其他方面适应的困难。因为喜欢自己的人,常会努力保护自己,爱惜自己。他会重视自己身体的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和名誉,不肯陷自己于不义,也不会无端地把自己暴露于危险之中。他会洁身自爱,以取得别人的尊敬。他会设法适应环境,并且会努力谋求自身的充分发展。不能接纳自己的人由于不觉得自身有什么可贵可取的地方,经常会自暴自弃。他对于自己的身体、信誉、地位、前途等都不加以重视,因而也不肯在修身、养性、求知、服务等方面做任何努力,以求发展自己的潜能。他不求别人的敬重,也不注意别人的批评,甚至还会把自己陷于不利的情况,或是表现出危害自己的行为。美国精神医学家麦灵格氏称之为“自残”的倾向,并写了一本书专门讨论此类的行为——将自己评定等级。他发现那些平日被教师认为不易管理、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多数有将自己列入较低等级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常认为自己品行欠佳,缺少毅力,智慧较低——显然表示有对自己不满意的态度。而事实上,那些学生在平日的行为中,充分显露了“不爱惜自己”的倾向。比如,他们时常会为极小的事,和别人争斗,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那是一般“自爱”者所不肯为的。从这些事实中我们不难看出,不能接纳自己的人是难以适应环境的。

自我接纳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增进我们对自己的接纳之感呢?这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事实上“自我接纳”和“自我了解”二者是有密切关联的。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常比较容易接受自己,而一个人若抱有接受自己的态度,他就能发现客观的自己。

我们平日在说到自我了解时,就常以为有些人是了解自己的,另一些人是不了解自己的。这种非此即彼的分类观念,和事实常不相符合。因为完全对自己毫无了解的人可能很少,真正能完全了解自己人也不多;大多数的人都在这两极端之间,对自己有各种不同情况的了解。在正常的情况之下,人们总是会随着自身生活经验的增加,而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因此也有人认为应该把完全的自我了解,看成为整个人生发展的目标。

要增进自我了解,培养自我接纳的态度,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任何一种经验,都是个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过程,也就是个人运用某种才能或品质的结果。这项经验的回馈作用,使当事者对自身的情况获得进一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接触的面越广,将越能促进其对自身的了解。不过人们常有维持已有的“我观”的倾向,凡是和其“我观”不相符的经验,会在潜意识中有拒绝的倾向,甚至会根本回避和那些经验有关的情境。因此一个人不能把自己囿于某个固定的生活圈子里,而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生活范围,多从生活中摄取一些新的经验。

第二,诚实而平静地检讨自己的得失

每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必定会有得有失。他在某些方面可能有卓越而且使自己满意的成就,而在另一些方面则可能会遇到阻碍或挫折,成绩并不理想。对于这些结果,个人要能平心静气地认真分析。一方面要有勇气承认自己在能力或品质上的缺陷,以及在工作方法或过程中的缺点;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失败与挫折给自己造成太多的心理负担与精神打击。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是有短处和弱点的,重要的是应知道如何对付自己的缺点。如果某项缺点是可以改善的,就要能毫不迟疑地进行改善;如果某项短处是确实无法改善的,例如某些不能矫治的身体残障,那就要鼓起勇气面对现实,不必隐讳。伪装或能使别人暂时不致发现你的弱点,但因伪装而增加的心理负担,却常是十分沉重的。而更重要的损失,则是使当事者不能在其“弱点”的限制之内,谋求合理的适应与发展。有时候伪装不仅妨碍正常活动,而且对其他方面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例如,某君有口吃的毛病,因为怕别人取笑,就尽量不在人前说话,甚至回避团体活动,希望别人注意不到他的“缺点”。但是这样并不能解决他的问题,而且由于他时常要观察别人对他的态度,反而使自己终日处于紧张状态。后来他接受了心理医生的意见,不再掩饰自己的“毛病”,开始在别人面前适当地表示自己对某些问题(学术性及非学术性的)的意见。在发言之前,他先把所要说的内容,作充分准备,整理成为简练而有条理的词句缓缓地说出来。由于他所说的话经过了充分准备,提高了他的信心,降低了说话时的恐惧心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的口吃虽无显著的改进,但他已不再怕说话,而他与别人的关系,也大为改进。别人往往更注重他的意见,敬佩他的学问,而不再留意他口吃的毛病了。

第三,建立符合本身情况的“抱负水准”

所谓“抱负水准”就是每个人对自己成就预期的水准。比如某高中毕业生在参加大学入学考试之前,有人问他有多少把握,他根据以往录取的标准和自己过去的学业成绩,会有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表示那位青年对自己在投考大学这件事上为自己预定的目标,也是他用以衡量自己的量尺。

“抱负水准”是具有动机作用的。人们以某种程度的成就为目标,朝此前进,以期达到那个目标。一个人的抱负水准若是过低,虽然目标容易达到,但是不能带给他真正的满足,因为他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抱负水准若是过高,超过了其能力,虽然他已竭尽全力,仍然达不到自己所希望的目标,从而导致产生挫折感。所以在制定抱负水准时,要以自己实际的条件为依据,根据已有的经验,对自己的理想目标,做适度的调整。艾金逊在做抱负水准方面的研究时,做过一个投环测验:投掷的距离由被试者自己决定,结果发现凡是成就动机较高的人(也就是肯努力工作,愿意克服困难追求成功的人),多选择在中度距离位置投掷;而成就动机较低的人,则多选很近或很远的位置投掷。换句话说,后者是希望在十分有把握或完全凭运气的情况下工作,其抱负水准不是偏低,就是过高;前者则是情愿在有适度把握,又有适度冒险的情况之下做努力的。

第四,不以和别人比较作为唯一衡量自己的量尺和别人比较是建立“我观”的参照标准之一,事实上由于我们经常和别人接触,随时有比较的机会;而且大家又习惯于这种方法,因此与人比较也是颇为重要的参照标准。在学校里,分数和名次是衡量学业成就的量尺,孩子们拿它来比较高低。离开学校以后,大家很少有机会一起参加考试了,就得找其他的东西来做互相比较的量尺。如每月的收入、官阶或地位的高低、房舍的大小、汽车的有无(或等级)、财产的多寡……都是大家所密切注意的。有时还要把个人所隶属的团体、子女的学位或职位、儿女亲家的社会地位,以及应酬时所出入的饭店酒家等也都包括在内。这只要听太太们在菜场里闲谈的话题,就很容易看到大家是在拿什么东西来评量人。

可惜的是这样的量尺都不是适当的量尺。因为一个人的收入、地位、财富等的多寡或高低,除了他本身的因素以外,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并不能根据那些来对当事人做推断,更不能用它们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低。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承认自己可能在某方面比不上别人;相反,我们应该有勇气承认事实。不过,我们不必以在某些方面高于他人为傲,也不必以在某些方面低于他人为羞。人不是为着要和别人相比较而生的,只要能充分发展自身的各种潜能就可以了。一个人若把超越别人当作他努力的唯一目标,他一定会失败。因为他绝不可能同时在各方面超越所有的人。反过来说,即使某人一般能力都较别人低,但他总有自己比较擅长的一方面。如果他能够把握这个长处,努力求进,使之得以充分发展,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同类推荐
  • 学生要懂心理学

    学生要懂心理学

    优秀的同学为什么总是知而不言?为什么学习越努力成绩越差?怎样避免学习中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怎样解决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怎样才能跳出书中的框框?怎样才能克服“马虎”的毛病?如何克服考试怯场心理?如何在考试中超水平发挥?如果落榜应该如何对待?女孩子真的就比男孩子笨吗?……在学生的心里,可能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问题,因为没有得到合理的解答,他们备感迷茫。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心灵被上了锁。本书列举了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典型问题,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刻分析,相信可以拉直莘莘学子心中的诸多问号。
  • 执行的效力

    执行的效力

    本书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介绍如何进行人本主义管理,推进管理变革的实践。
  •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 一本书读懂微表情心理学

    一本书读懂微表情心理学

    本书正是教给你这样一种洞悉人内心的方法。无论是面对同事还是朋友、男人还是女人、上司还是下属、陌生人还是老熟人,你都能具备一双慧眼,衡量话语探索的尺度,从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中捕获他们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从每个人的生活细节中了解他们的气质秉性、所思所想,达到可以透析他们的目的。
  • 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检察官告诉你,如何使用心灵读眼法;公安人员告诉你,如何解读耳部暗喻;刑侦警察告诉你,嘴巴如何暴露疑犯信息;FBI告诉你,手臂传达了哪些心理玄机;CIA告诉你,脚与腿是*诚实的部位;007告诉你,鼻子与下巴投射出何种情绪;心理学家告诉你,口头禅显露出哪种性格特点;律师告诉你,对问题的反应比回答更重要……《微动作:世界*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以“读懂人心”为基础,让人们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去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信息。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现代狂想曲

    现代狂想曲

    中国版的超人,用爱与勇气来帮助世人。咳咳,没错就是用博爱帮助妹子谈人生,帮助富豪挥霍手上的财富。恩啊。他是伟大的,他是独一无二的。请不要质疑。
  • 首席少东的契约妻:蚀骨缠绵

    首席少东的契约妻:蚀骨缠绵

    一千万。这算是幸运吧,因为乔力扬在结婚当天看到未婚妻的出轨,所以她成为他的契约妻子。并且约法三章。一,二十万,结婚。二,钱随便花。三嘛,怀孕他负责,但她依旧是低贱的女人。什么跟什么嘛,狗东西,我岂会买你的帐,看我如何收拾你。
  • 废女重生:极品皇妃有点狂

    废女重生:极品皇妃有点狂

    她本天生重瞳,拥有惊艳天赋,却惨遭同族毒妇下手,夺走她的重瞳,沦为废人,残喘于世;双亲被杀,族人惨死,血染宗门,她也难逃一死。生死轮回,她命不该绝,意外得到的神印激活重塑她肉身,拥有绝顶天赋,一手神印,喋血而归!而他,是她生命中的一抹亮光;他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情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明三人行

    大明三人行

    明英宗天顺年间,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司礼监太监曹吉卖官鬻爵,草菅人命。但是,因为他当年立帝有功,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此,曹吉日益骄纵起来,尽然狼子野心要夺取帝位,于是一场夺位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 陌上花开又逢君

    陌上花开又逢君

    他温润如玉,义无反顾成为她危难痛苦中唯一的依靠。他生性淡泊,无挂于世间凡俗,却偏偏让他遇见那个让他眷恋红尘的人。他傲睨不羁可只有她才能让他有清风扶云般的绕指柔情!她的一生误一人,欠一人,爱一人!清溪山上一切缘起,陌上花开一切缘定。
  • 青鸿传

    青鸿传

    盘古身死,青鸿入世,且看他踏破八荒六合!
  • 阴婚鬼嫁

    阴婚鬼嫁

    21岁那天,男友背着我和校长女儿勾搭成奸,毁掉了我事业。第二天,外婆又忽悠我嫁给了一个骨灰盒,说这就是我丈夫,诡异奇绝的冥婚。手腕上的红绳,还有一个只能在夜里出现的丈夫……
  • 我在江湖盗个墓

    我在江湖盗个墓

    平凡少年纪小寒大难不死得地球盗墓宗师记忆,获化身动物的神通,从此一飞从天,盗奇墓,夺奇宝,成就盗王之王。当千古秘境开启时,谁才是真正的武道第一?是来自千年前的万古无敌古白衣,还是来自未来的绝世剑客楼剑生,亦或是来自一位位虚境的妖孽?看我盖压万古未来,武破虚空,只为伊人,再展笑颜。
  • 淡如薄尘

    淡如薄尘

    因为她的理智,初恋男友被人横刀夺爱因为她的信任,相恋三年的男友在失踪5个月后与别人结婚因为她的幸运,以三十岁的高龄嫁入了豪门婚后的生活由最初的甜蜜变成无尽的猜疑她小心翼翼的维持这段在风口浪尖上的婚姻误会加深第三者的出现让她身心疲惫在幸福被彻底摧毁之后她毅然提出离婚背井离乡再回首她已浴火重生三个男人重新面对选择她却做出了最艰难的决定……---------------------------------------姐妹篇==》罂粟花的溺爱之《恋恋无名指》http://novel.hongxiu.com/a/112412/(女魔王占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