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韵文史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三颗璀璨的明珠。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曲以其特殊的艺术成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泽被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元曲即元代的散曲,一方面是指诗歌新体“散曲”,一方面又指戏曲新体“北曲杂剧”。如元曲六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和乔吉,都是兼工散曲和杂剧的作家。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规范的作用。
元曲中,最常见的形式有小令(独立的单只曲牌)和套数(以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按一定规则组成一篇)。元曲不仅在形式和格律上迥别于诗词,而且在风格、韵味上自成一家,贵俚俗,尚直露,多谐谑,提倡以尖巧出奇制胜,表现了高度的艺术特色。
相比较而言,散曲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及其深度均略逊色一些。叹世和归隐成为散曲领域反复咏叹的主题。前者多在慨叹社会的是非不分,贤愚莫辨。如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张鸣善〔水仙子〕《讥时》等;后者则更多表现的是作家不满现实,逃避现实,希望及时行乐的态度。如乔吉的〔南吕·玉交枝〕《恬退》、卢挚的〔沉醉东风〕《闲居》等。当然,散曲中为数众多的写景和咏史作品也自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典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更以其桀骜不驯的反传统精神和面向世俗大众的生活态度显示了元曲特有的郁勃和反抗精神。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另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异彩纷呈,蔚为大观,但从古到今能够反映元曲全貌和精粹、适合普通人士阅读的选本却极其难觅。本书以《全元散曲》、《元曲选》、《元曲选外编》为基础,参酌各家,汇校诸本。选注时,扩大了作者的入选面,包含元明清三代中一百一十多位作家的四百多篇作品,注重选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突出各类曲子主题、手法上的多样性及代表性,各种风格的作品兼收并蓄,体现了元曲的本色自然,清新明丽;明曲的活泼俊俏,细腻婉转;清曲的纤丽轻巧,蕴藉风流,无遗珠之憾,无繁琐之累。作者小传简要清晰、注释准确丰富,赏析精巧通俗,行文流畅清新。该选本应是较适时的中型元曲注析本。可供有关专业人士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学习参考,珍藏备查之用。
这本书尽管不能说包含了历代曲作家的全部作品,但大家耳熟能详的,能够体现元曲各种风格的都尽显其中,力图较为充分地展示曲苑的风采和魅力。
由于元曲散佚较多,选编难免有错漏,注释赏析也可能有讹误之处,还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