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听说母亲临终时还在喊着他的名字时,心里更是悲痛难忍。那几天,他一直守在母亲的灵位前。回想母亲的高风亮节和深恩厚泽,他不禁思绪万千,和泪写下了《祭母文》: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二,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欲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遐迩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致,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不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辛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亲友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小大亲疏,均待报赉。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心秉悃忱,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亲!亲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尚飨!《祭母文》把青年******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尽情流于笔端;母亲的博爱高风和对子女的殷殷之情也跃然纸上。******言犹未尽,同时作泣母灵联两副:病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按照农村的古老风俗,直到过了"头七",******才带着满腹悲痛,带着小弟泽覃,离开韶山,回到长沙。不久,******在给同学的信中,深情地赞扬母亲的品格。他说,世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而他的母亲正是这后一种人。
在母亲的熏陶下,少年******就是1个对穷苦人极富同情心的人。******青少年时代的同窗好友、后来的著名诗人、作家萧三,在《******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中,记载了******少年时代关心和帮助别人的几则故事:1个冬天,******在去学校读书的路上,遇到1个穷苦的青年在风雪里只穿着一件单衣,冻得浑身直打颤。******立即过去亲切地询问他家中的情况。当了解到他家境贫寒时,非常同情,毅然脱下自己的一件夹衣给了这位青年。等到假期回家,母亲晒衣服时发现少了一件,问其原因,******才把情况说了出来。
又是1个冬天,******和他的叔叔一起从学校回家,半路上在一家客店里歇宿。同住在客房里的1个客人,第二天天没亮就走了。******起床时,找不到自己的棉裤。他的叔叔马上去追那个客人,发现果然是被这个人偷去的,就把他捉回来,骂他。当******了解到这是个失业工人,大雪天只穿了一些单衣服,而且身上没有一文钱时,就把自己的棉裤送给了他,并且留他在客店里吃了早饭,还送给他一串铜元作路费。
1个旧历的年底,父亲叫******去人家取回一笔卖猪钱。回家的路上,他碰见了一些衣服褴褛的穷苦人,就把手里的现钱都给了他们。
1个人的少年,家庭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实际上是社会环境的缩影,尤其是处在封闭的乡村。******就是在这样1个环境里造就着自己。父亲的刻薄,造就了他对自私、****的"恨",造就了他对旧社会的叛逆性格。母亲的仁慈,造就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而这些,又水乳交融般地联系在一起。这的确是1个耐人寻味的环境。后来,******在回忆自己的家庭时说道:"我家分成两'党'。1个就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甚至连雇工们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她批评了任何公开动感情和公开反对执政党的企图,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当然,******对父亲的"恨",只是他情感的1个方面。他恨的是父亲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刻薄的品格。作为生他养他的亲人,******在心灵深处一直对父亲有着深深的爱。更何况,后来父亲对他的态度也有了改变,支持他外出求学。1919年,******在母亲去世后,曾把父亲接到长沙居住,同去的还有他的伯父。******还特地和父亲、伯父、弟弟泽覃一起合影。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6月25日,******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园韶山。在旧居里,他深情地站在两位老人的遗像面前,默默地凝望着,然后对身旁的人说,如果是现在,他们都不会死的。原来他母亲患的是淋巴腺炎,父亲得的是重伤寒病。第二天一早,******就急急地来到父母坟前扫墓。没有纸花,他把工作人员扎成的松枝献到父母的坟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轻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回到住地,他又对陪同的罗瑞卿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再回来,还得去看他们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