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1800000020

第20章 徽商的崛起

明代是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由于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剧增,经济推行一条鞭法,把田赋、银差、力差及各种土贡、徭役等都折成银两征收,迫使生产者不得不出售部分农产品以获得货币来交纳赋税,这就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发展,农业的自给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商品经济的加速发展又带来了观念的变化。嘉靖、万历期间,张居正进行经济制度的改革,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便提出了否定意见,他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他旗帜鲜明地提出:“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张,把商业发展摆到了与农业并驾齐驱的地位。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更进一步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他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主之所欲也,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这种时代条件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商业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徽州商人就是在个时代条件下应运而兴的。

徽商崛起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其后历经三百余年的辉煌,成为中国商界的奇迹。明朝中叶,社会经济有长足的进展,在中国东南部出现了许多贸易重镇。徽商除了将本地的竹、木、瓷土和生漆、茶叶等土产运销外,也以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推动了贸易的发展。那时盐的产量不高,成为最紧俏的商品。徽商经营盐业的人愈来愈多,直至将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击败。当时在扬州的徽州盐商,或为场商(专向灶户收购食盐),或为运商,各有其生财之道。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此时的湖广是淮盐畅销口岸,所销之盐占淮盐的一半以上。

徽商通过盐业生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其活动范围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无论从业人数、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

典当业古来有之,与其他行业相比风险小,获利稳,因此徽商继盐业后大举进入典当业。历史上记载说:金陵当铺总有五百家,大部分为徽商所有。后来他们把典当行设到乡村小镇,至此社会上又流传起“无典不徽”的谚语。就连典当行的掌柜称为“朝奉”,也源自徽商俗语。徽州方言成了当铺的通用行话,《古今小说》、《拍案惊奇》等明清小说所反映的相关内容也多取材于徽籍典商。

随着江南棉布的进一步商品化,徽州布商的足迹很快遍及苏浙盛产棉布的大小城镇。明末嘉定县钱门塘丁娘子织的布匹质地特别精良,有个徽商在她住的胡同中租赁屋子居住,专门收购这种布行销各地。于是钱门塘附近的外冈等镇都纷纷仿效丁娘子的织法,所织之布都被称为“钱门塘布”,这成了徽商手中的畅销货。

米商也是徽商的重要一支。明朝中叶以后,素称“鱼米之乡”的苏浙由于城市发展人口增加,粮食反而不能自给。于是徽人便迅速扩大经营,成为吴楚之间从事粮食贸易的主要商帮。

徽州山区盛产名茶,尤其是休宁、歙县所产的松罗茶最好。于是茶叶贸易逐渐成为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之一。在汉口、九江、苏州、上海等长江流域的城市,几乎到处都有徽州茶商的活动。在徽商发展的极盛时期,江南市镇的盛衰完全系于徽商的经营。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南翔”。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宫廷教育,明代又多有小皇帝,对少年天子的教育尤其重视。张居正以神宗的老师和顾命大臣的声望,热切期待神宗成为一代圣主,对少年神宗的教育,呕心沥血,还为小皇帝亲自编写《帝鉴图说》;对神宗的起居日用、行事为人,更是关怀备至,循循善诱地进行教导。这样亲密的师生感情,十年的友好合作,谁又想到张居正尸骨未寒,神宗骤然变卦,满门查抄,几乎被掘棺鞭尸,十年心血毁于一旦!何以落得这样令人心寒的结局?

细品文化

感悟千年智慧

历代功勋卓著的改革家大多没有好下场,吴起、商鞅死于非命,运气好的王安石生在宋朝,但时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明代中兴名臣张居正虽然并非死于非命,但死后,先前对他推崇备至、言听计从的明神宗却扬言要对他“断棺戮尸”,家属代他受过,惨遭抄家充军的大祸,令同时代人以及后来的读史者感慨唏嘘不已,陷入深深的思索。为什么张居正会遭到万历皇帝的清算呢?

张居正像问题的要害大概就在于张居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

《明实录》

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录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的史实,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其中包含《明神宗实录》596卷。《明神宗实录》指出张居正独揽大政的十年间,“海内肃清,四夷咸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亲,严考成,综名实,清邮传,核地亩,洵经济之才也”;另一方面也指出他的过失,尽管过不掩功,足以使他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宠夺情时,本根已断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这段话点明张居正邀祸的原因就在“威权震主,祸萌骖乘”八个字。

张居正给时人的印象是独断专行,这是他日后取祸的重要原因,而在当时他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吏治改革举措触及政坛痼疾,没有相当的力度难以奏效。无论是考成法,还是清丈田粮以及把江南行之有效的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无一不是阻力重重,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如果没有一点雷厉风行、独断专行的作风,恐怕一事无成。张居正过于严厉,操之过于急切,必然遭来许多非议。但是新政成效卓著,言官们难以抓住把柄,便从攻击张居正个人品行,离间他与皇帝的关系着手,如南京户科给事中余懋学、河南道御史傅应祯以及巡按辽东御史刘台等。如果没有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加上宫内实权人物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力挺,张居正恐怕很难推行其改革举措。

夺情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张居正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病逝,按照当时的官僚丁忧缺席必须辞官守制二十七个月。一旦离开权力中心,再想掌权,就很难了。张居正是一个“非常磊落奇伟之士”,不愿意“徇匹夫之小节”,而使改革中断,便与冯保联手策划“夺情”之局,接受皇帝的“夺情起复”,“在官守制”,依然执掌朝政大权。此举激起更大的反对声浪,指责张居正违背伦理纲常,不配继续身居高位。其中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郎艾穆、刑部主事沈思孝等人言辞最为激烈。就在张居正处境十分尴尬之时,明神宗再三强调“夺情起复”是他的意思,冯保又与之密切配合,对政敌吴赵艾沈四人实施严厉的廷杖。毫无疑问,正是张居正树敌过多,才使他日后遭到报复时出现墙倒众人推的局面,但这并非他的悲剧的关键所在。

明神宗即位时还是一个十岁(虚岁)的孩子,皇太后把朝政交给了张居正的同时,也把教育小皇帝的责任交给了他。因此,张居正身兼二职:首辅与帝师。小皇帝一切都仰赖张居正的辅佐,他对身材颀长、美髯及胸的长者既敬重又畏惧。一次明神宗在读《论语》时,误将“色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勃如也”之“勃”字读作“背”音,张居正厉声纠正:“当作勃字!”声如雷鸣,吓得神宗惊惶失措,在场的官员们无不大惊失声。慈圣皇太后为了配合张居正,在宫中对神宗严加看管,动辄谴责:“使张先生闻,奈何!”神宗一听此话,马上变乖。可见在太后和皇帝的心目中,张居正的地位与威望无人可比。当时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张居正辅政)宫府一体,百辟从风,相权之重,本朝罕俪,部臣拱手受成,比于威君严父,又有加焉。”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因此说他是明代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并非言过其实。如此权势显赫的内阁首辅,部下当然要把他“比于威君严父”,成为他们争相拍马献媚的对象,阿谀奉承之徒甚至向他赠送黄金制作的对联,上面写道:

沈德符

(1578~1642年),明朝文学家,字景倩,又字虎臣,浙江嘉兴人。所著《万历野获编》内容上记朝章掌故,下及风土人情、琐事轶闻,举凡内阁原委、词林雅故,以及词曲技艺、士女谐谑,无不毕陈。有明一代,尤其是世宗、神宗两朝的掌故,此编所记,最为详赡,是资料十分丰富的明代笔记。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

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张居正号太岳,把太岳相公与大明天子相提并论,是颇有僭妄嫌疑的,张居正却安之若素,流露出“我非相,乃摄也”的心态。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离京归葬老父,不仅有尚宝少卿和锦衣卫指挥等官员护送,戚继光还派来了铳手与箭手作保镖,而且他所乘坐的轿子是真定知府钱普特意赶制的,被人称为“如同斋阁”。它的前半部是重轩(起居室),后半部是卧室,两旁有走廊,童子在左右侍侯,为之挥扇焚香。如此豪华之极的庞然大物当然不是八个人所能扛起来的,而是闻所未闻的“三十二抬”大轿,比皇帝的出巡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居正在回到江陵老家安葬亡父时,一天之内收到皇帝三道诏书,催促他早日返回京师,显示了他在皇帝心目中须臾不可或缺的地位。湖广地方官以为这是本地的无上光荣,特地为之建造“三诏亭”以资纪念。在隆重的庆贺典礼之后,张居正难免会有骑虎难下的感慨,他在给湖广巡按朱琏的信中谈起“三诏亭”,写下了一段感慨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作三诏亭,意甚厚,但异日时异事殊,高台倾,曲诏平,吾居一不能有,此不过五里铺上一接官亭耳,乌睹气谓三诏哉!盖骑虎之势自难中下,所以霍光、宇文护终于不免。”

处在权势顶峰的张居正明白一旦形势变化,他连居所都成问题时,三诏亭对他有何意义呢?于是他内心深处对“威权震主”的霍光与宇文护的悲剧下场有物伤其类的敏感。

张居正手札西汉时的任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受汉武帝遗诏辅佐年幼的汉昭帝,汉昭帝死,他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又废刘贺,迎立刘询为汉宣帝。他前后摄政达二十年之久。霍光一家可谓极其显赫,炙手可热。尽管如此,他还是难逃厄运。汉宣帝把他视作芒刺在背,在他死后,妻子及家属多人被处死,当时盛传:“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这就是“威权震主,祸萌骖乘”第一个显著的实例。

宇文护的情况略有不同。他在西魏时任大将军、司空,继宇文泰执掌朝政,后被宇文邕处死,原因同样是“专横”。

宇文邕

(543~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武成二年(560年),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572年),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

张居正联想到霍光和宇文护的下场,不免有点惶恐,深感“也有大权不可以久居”,就在万历八年三月向神宗提出“乞休”的请求。张居正的乞休书中提到,这九年来任重力微,积劳过虑,形神顿惫,气血早衰,须发变白,已呈未老先衰之态,从此以后,昔日的聪明智虑将日渐昏蒙,如不早日辞去,恐将使王事不终,前功尽弃。虽然这休书表难免投石问路的故作姿态,内中确也有他辅政九年的真实心态;尽管他对权位还是热衷贪恋的,但不得不从长计议,以免中途翻车,也就是他自己所说“驽力免于中蹶”。这既是一种政治姿态,也是一种自谋策略,神宗毫不犹豫地下旨挽留。两天后张居正再次上疏乞休,除了重申“惴惴之心无一日不临了渊谷”的心情,他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只是请假,并非辞职,国家或有大事,皇上一旦召唤,朝闻命而夕就道。神宗并非不想早日亲操政柄,只是如此重大人事更动他作不了主,得请示“垂帘听政”的太后才行;慈圣皇太后的态度很坚决,恳切挽留张先生,对万历说:“与张先生说,各项典礼虽是修举,内外一切政务,尔尚未能裁决,边事尤为紧要。张先生受先帝付托,岂忍言去!待辅尔到三十岁,那时再作商量。先生今后再不必兴此念。”皇太后如此明白无误又毫无商量余地的表态,使神宗颇为尴尬,他万没料到自己在母后眼里仍是一个需要指导的孩子,没有裁决政务的能力,不得不打消尽快亲政的念头。按太后的意思,张先生一日不死,万历亲政便一日无望。从此之后,神宗对张先生由敬畏转向怨恨,对于张居正而言,既然皇太后说:“今后再不必兴此念”,岂敢再提“乞休”之事。

张居正虽然不再“乞休”,但是内心的不安日渐加深。他在给亲家刑部尚书王之诰的信中透露了这种心情:“弟德薄享厚,日夕栗栗,惧颠跻之及顷者乞归,实揣分虞危,万非得已。且欲因而启主上以新政,期君臣于有终。乃不克如愿,而委任愈笃,负载愈重,羸弱之躯终不知所税驾矣,奈何,奈何!”骑虎难下的无奈心情溢于言表。在他权势最鼎盛,事业最成功的时候,担心中道颠蹶,当然并非杞人忧天。

张居正教育小皇帝

万历十年(1582年)春,张居正身患重病,久治不愈,朝廷大臣上自六部尚书下至小官,无不设斋醮为之祈祷,以表忠心,企求日后获得这位代帝摄政的元老重臣的青睐。他们纷纷舍弃本职工作,日夜奔走于佛事道场,把祈求平安的表章供上香火缭绕的神坛,长跪不起。然后再把这些表章装进红纸封套,罩上红色锦缎,送进张府,用重金贿赂张府家人,希求让张居正过目,博其欢心,于是官僚们争相雇募文人词客,代写表章,送给张居正,“争一启齿,或见而颔之,取笔点其丽语一二”。京都如此,各地封疆大吏莫不争相仿效。后来明神宗病重时也没有出现类似排场。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岁。张居正一死,司礼监冯保便失去了外朝有力的支持,剪除冯保的时机成熟了。冯保先前依仗太后的宠幸、张居正的护持,有恃无恐,对神宗钳制过甚,必然要引起皇帝的反感,一旦时机成熟,他的垮台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同年十二月,神宗在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的奏疏上批示:“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显戮。念系竽考付托,效劳日久,故从宽着降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这还算念在“大伴”多年掖抱陪伴的情分上,给予宽大处理,让他到南京去赋闲养老。

这对群臣而言是一个信号,既然冯保可以攻倒,冯的后台,已是死老虎的张居正又有何不可!墙倒众人推,于是弹劾张居正的奏疏纷至沓来,善于窥伺的陕西御史杨四知弹劾张居正十四大罪,正中神宗下怀。万历为了树威,也为宣泄心中怨忿,必要把威权震主达十年之久的张居正的威权打掉!事实上杨四知的奏疏虽然空洞无物,却是个明确的信号,神宗立即在奏疏上批示,把多年来郁结在心中的怨恨发泄出来:“居正腾虚心委任,宠待甚隆,不思尽忠报国,顾乃怙宠行私,殊负恩眷。念系皇考付托,待朕冲龄,有十年辅佐之功,今已殁,姑贷不究,以全始终。”其实所谓“姑贷不究”云云不过是官样文章,并非真的“不究”,只不过是在等待言官们弹劾的逐步升级而已。

羊可立

(1536~1595年),字子豫,号崧原,明代官吏。同御史李植、江东之弹劾张居正以私构陷辽王朱宪节狱状,命刑部侍郎邱授籍没其家,追夺张居正的封诰赠谥。果然,朝中见风使舵者很快行动起来;云南道御史羊可立的弹劾奏疏把调子提高了许多,无中生有地说:“已故人大学士张居正隐古废辽府第田土,乞严行查勘。”

所谓“废辽”是指早已被罢废的辽王,说张居正霸占辽王府第的财产,是可以导致抄家的罪行,用心十分险恶。此论一出,辽王家属以为时机已到,已故辽王的次妃王氏向神宗呈进《大奸巨恶丛计谋陷亲王强占钦赐祈祖霸夺产业势侵全室疏》,说“金宝万计,悉入居正府”。素有敛财癖好的神宗以为抓住了对张居正抄家的把柄,立即下令司礼监太监张诚等前往江陵查抄张府,这无异于对张居正在政治上的彻底否定,他的罪状就不再是他不久前所说的“怙宠行私”这么简单了。都察院等衙门遵旨呈上给张居正定罪的奏疏,神宗亲笔写下了这样的结论:“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占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追论。伊属张居易、张嗣修、张顺、张书都着永戍烟瘴地面,永远充军。你都察院还将居正罪状榜示各省直地方知道。”在神宗眼里,原先缔造新政的功臣,一下子变成“专权乱政”之徒,没有断棺戮尸已经算是宽大处理,皇恩浩荡。张居正一死,家属失去庇护,他的兄弟儿子等人以永远充军来抵偿。正是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

张居正编《帝鉴图说》张诚等的抄家,把皇帝的翻脸不认人的冷酷无情实施到了极至;他们还没有赶到江陵,就命令地方官登录张府人口,封闭房门,一些老弱妇孺来不及退出,门已封闭,饿死十余人。查抄家产更是辎铢必究,共计抄出黄金2400两,白银107700两,金器3710两,金首饰900两,银器5200两,银首饰10000两等。这与他们原先的估计相去甚远。丘侍郎不甘心,便大加拷问,穷迫硬索,严刑拷问张家老小,张居正的二子懋修经不起拷打,以至屈打成招。长子张敬修(原任礼部主事)实在受不了如此折磨自缢身亡。他临终前留下一纸绝命书,真实记录了张府遭受抄家浩劫的惨状:

“……至五月初五日,丘侍郎到府,初七日提敬修面审,其当事沓之形,与吏卒咆哮之景,皆平生所未经受者,而况体关三木,首戴……巾乎!在敬修闹不足惜,独是屈坐先公以二百万银数。不知先公自历官以来,清介之声传播海内,不惟变户竭资不能完,即粉身碎骨亦难充者。又要诬扳曾确庵(省吾)等寄银十五万,王少方(篆)寄银十万,傅大川(作舟)寄银五万。云:‘从则已,不从则奉天命行事!’恐吓之言令人落胆……丘侍郎。”

明神宗为了打压“威权震主”的张居正,制造了一场大冤案,留给他的子孙去平反。天启二年,明熹宗给张居正恢复原官,给予祭葬礼仪,张府房产没有变卖的一并发还。崇祯二年明思宗给还张居正后人官荫与诰命。时人评论道:当明王朝行将衰亡之时,皇帝“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相一也”。

同类推荐
  • 宋朝走私大亨

    宋朝走私大亨

    回到宋朝当走私大亨,且看主角如何智斗奸臣,拯救没落的北宋王朝
  • 书生万户侯

    书生万户侯

    大汉天下,历经千年风霜,坐拥万里山河,九州百郡、国泰民安。却架不住岁月长河的变迁,立朝百世,乱于一时。九州豪杰、世家皇族,乱世之中如何在忠义之间抉择。
  • 嘿,那妞儿别跑

    嘿,那妞儿别跑

    有句话说的好:吃了我的吐出来,拿了我的还回来。可是,有这么一个人,不仅吃我的穿我的,还夺走了我的心,到头来就想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吗?绝对不行,我!林枫,绝对不答应!嘿,那妞儿别跑!
  • 大明公子爷

    大明公子爷

    阅尽圣人书,暮登天子堂,手持君王剑,身伴美娇娘,这里是大明公子风、流的时代,这里是莺歌燕舞堕落的时代。一个来自后世穿越者,憋屈的顶起了京城第一人渣的头衔,看他如何借用七斗庸才,四车废学,蒙混在大明贤才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娶娇妻,追表妹,不是很黄,却很牛叉。当昏官,斗才子,不是很屌,却很暴力。
  • 倒转世纪

    倒转世纪

    当那个男人打开窗子,清晨的第一束阳光透进房内,新世纪的曙光也随之而来。
热门推荐
  • 南国之境

    南国之境

    是上天让我们重逢,而不是互道珍重。书友们书友们,经广大书友建议,《南国之境》的女主更名了更名了。原名林俞卿,现名林小俞,希望大家多多原谅多多包涵多多支持啦。
  • 太清导引养生经

    太清导引养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BOSS:你是我的阳光

    总裁BOSS:你是我的阳光

    【宠文】为了10年前的恩怨,陆乘煜不得不把苏念念娶回家可是到后来苏念念无论走到哪里,一转身就能看见某男一次两次三次……苏念念终于忍不住问了某男“为什么你总是在我身后”某男回答“因为你叫苏念念”“叫苏念念的多了,又不止我一个”“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苏念念啊”说完扛起苏念念朝卧室走去喂!说话就说话不要动手好伐!
  • 洪荒奶爸

    洪荒奶爸

    (ps:本书设定、大纲已有十几万字,小生断然不可能舍弃,恳求各位霸主、道友放心收藏、推荐!)洪荒世界可曾真的破灭,洪荒时代与现代世界可有联系?盘古身化天地成全洪荒,合了天道的鸿钧,为何眼睁睁看着洪荒破灭、衰败?或是惊天阴谋?或是神秘运数?是谁布下一盘惊天大棋,又是谁轻轻拨弄棋子,扰了洪荒安宁?一叶扁舟,逆时间长河而上,誓要断了伸出的无数黑手,灭了那些觊觎的眼眸。重铸一座横亘万古,以混沌为界之庞大国度。其名曰:洪荒帝国或曰:混沌国度
  • 霸道总裁养成记

    霸道总裁养成记

    他拥有远大的梦想,却饱受命运的摧残,然而他却说:“这是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他想成为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越挫越勇,他不知道是否能够得到眷顾,但是他知道,自信来自内心的强大,这个世界好像再也没有任何人和事能够击败他,他的字典里没有失败。对待命运他开始了反抗,这个成长的霸道总裁,又是怎样的故事,且看他的养成记。
  • 逆战起源录

    逆战起源录

    由腾讯游戏《逆战》改编而成,使用第一人称带你进入逆战的游戏故事。
  • 东都之狼

    东都之狼

    穿越回到了唐朝晚年,唐玄宗时,成为天策府将士,看他如何让大唐度过安史之乱,成就不朽大唐魂
  • 兽神逆修传

    兽神逆修传

    平凡少年陈宇涛,注定拥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身负与生俱来的神秘使命,驱使他走上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一手破山河,一吼震乾坤,任你艰难险阻,生死经历,我自一颗坚韧之心,铁血柔情,只为你执剑天下,待我角逐天下,伴你海角天涯!究竟是人?是妖?是神?看乡村“奇少爷”,如何征战天下,豪情挥洒,成就一代兽神!
  • 幽冥陵

    幽冥陵

    天生的帝王,于冷淡中沉稳,于背叛中成长,于杀伐中更强,天生的废物,天生的王者,带着废物之名,踏入了属于他的强者之路…天下众生视我为杀神,殊不知我视众生为蝼蚁!
  • 妾如瓶中花

    妾如瓶中花

    妖孽,人人得而诛之。但是这一只妖孽,有人恨有人爱。恨她的人分分钟希望她去死,爱她的人……分分钟想去死。妖孽是什么?妖孽就是一种让人见不到的时候怅然若失,见到的时候怅然欲死的存在。但是比妖孽更可怕的存在就是——比妖孽还可怕的人!反正,妖孽凌柒罂在遇到黑面男黎维汀之后,整个人慢慢从一只妖退化成了一个女人,唉,这种耻辱,人神共愤啊!于是,一只傲娇的妖和一只傲娇的……黑脸男,展开了一场驯服与反驯服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