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0600000010

第10章 “读书,行万里路”——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玄奘(约600~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历经19个春秋,前后译经达1300多万言,共75部,1335卷。玄奘还把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老子》和印度已经失传的佛经《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介绍给印度人民。他西游印度16年,行程五万里,游历了大小110个国家,为后人留下了辉煌巨著《大唐西域记》,在世界旅游史、探险史、佛教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玄奘是我国唐朝的一位僧人,不畏险阻,突破万难、周游印度,取经归国的事迹感人至深。唐代以后的文人墨客纷纷以此为原型,编写成各种话本、杂剧、小说,如:《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唐三藏西天取经》,特别是吴承恩的著名小说《西游记》,使唐僧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玄奘西游记》开播后,玄奘和他的西行印度取经的探险故事,在各种媒体上纷纷亮相,使“唐僧”再次火爆起来,他的神秘面纱也渐渐揭开……

玄奘,俗姓陈,本名祎,父母早丧,是一个孤儿。13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生活无助,只好离家出走,到寺庙出家为僧。后来,他立志学习佛教,遍访佛教名师,先后跟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学习《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及《大般涅槃经》等经论。

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23岁的玄奘风华正茂,开始求师远游。他经峨眉山、穿三峡、到荆州……于627年(唐贞观元年)再次来到长安,深受当时佛学权威法常、僧辩两大法师的赏识,被称为“释门千里之驹”。28岁那年,玄奘已成为佛教界的后起之秀。可是,“学而后知不足”,玄奘在佛学上的造诣愈深,疑问也就愈多。他认为,只有亲自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考察、探险一番,才能学到真经,解决佛法中的一些疑问。

公元629年(唐贞观三年),玄奘告别长安,踏上了西行探险取经的征途。当时,朝廷规定不准私自出国,玄奘出长安、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来到西北边境凉州的时候,只好靠凉州慧威法师的帮助溜出凉州,混在商人行列里,昼伏夜行,露宿风餐,才来到瓜州。后来,玄奘在友人的帮助下,渡过疏勒河,越过玉门关,在当地一个叫石陀的胡人的引导下,乘一匹瘦老的赤色马接连闯过五座烽火台,进入了一望无边的莫贺延碛。这里黄沙茫茫、渺无人烟,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孑然一身的玄奘毫不退缩,心坚如铁,毅然前行:“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在这片长达八百里的大沙漠里,玄奘一连走了几天几夜、几百里,连一口水也没有喝上,最后昏倒在沙漠中。当一阵冷风把他吹醒后,面对的是一条岔路,那匹瘦弱的老马竟然不听使唤,走向另一条岔路,怎么也拉不回它。万幸的是,这条老马竟然帮他找到了一池清水,救了他一命。两天后,他走出沙漠,把莫贺延碛甩在后边,来到了伊吾国。十多天后,玄奘又来到了高昌国。这位国王对玄奘西去印度求法十分赞赏,赠给他许多金银及衣物,又为他配备了50名向导和搬运脚夫,还写了24封信给沿途各国君王。

玄奘的队伍离开高昌后,经阿耆尼国(新疆焉耆自治县)、屈支国(新疆库车),到达了冰雪覆盖的凌山(今天山山脉的穆素尔岭)。这里山峰高耸,冰雪漫地,道路崎岖,跋涉起来异常艰难,正像玄奘在《大唐西域记》所写的那样:“山谷积雪……寒风惨烈……悬釜而炊,席冰而寝。”翻过凌山后,玄奘一行经热海(今苏联伊斯色克库尔湖),到达西突厥的素叶城(今苏联伏龙芝附近),又西行经赭时国(今苏联塔什干)到达铁门要塞,再经过13国,到达缚喝国(今阿富汗境内),后来攀登了著名的大雪山,北印度才遥遥在望!

当时,印度分为东、南、西、北、中五部,各部中小国林立。玄奘先游览了北印度的键驮逻国,这是印度佛教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他拜谒了一些佛教胜迹。接着,玄奘又到达了北印度的迦湿弥罗国。在这里,玄奘熟读了寺内收藏的30颂经典,抄写了许多经文。两年后,玄奘“逾山涉险,行七百余里,至半蹉国”,在穿越波罗奢大森林的时候,遇到了强盗,险些丧命……在印度,玄奘的足迹先后踏遍了印度五部110个国家,参观了为佛教鼻祖释迦牟尼所建造的三百多尺高的宝塔、百尺木菩萨像,学习了《经百论》、《广百论》、《对法论》等经书。最后,他定居在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聆听印度著名的佛学权威戒贤法师讲经。五年后,他的学问越来越广博,佛学造诣也越来越博大精深。

公元642年12月(唐贞观十六年),玄奘参加了由戒日王倡议举行的佛学经典教义的辩论大会,参加这个辩论大会的有18个国王及6000多名僧侣,玄奘作为大会“论主”,没有一个人能够驳倒他。从此,玄奘在佛学界一举成名。

公元643年(唐贞观十七年),玄奘打算回国。尽管鸠摩罗王要为玄奘造一百所寺院,希望能以此挽留他,可是,玄奘还是执意回国。最后,国王赠送他许多珍贵的礼物,但是他只留下驮经的马匹和大象,载着他在印度搜集的657部佛经和佛像、花种等,踏上了回国的道路。

两年后,即公元645年正月(唐贞观十九年),玄奘回到了阔别近20年的长安。他对佛学的研究和造诣,他的印度求法的探险经历,惊天动地,轰动朝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玄奘历尽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终于按照唐太宗的要求,自己口述,弟子辨机笔录,把他求经的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书中记述了玄奘亲自游历的110个国家和传闻的28个国家的风俗、文化、地理、山脉、河流、气候、水文、生物、矿产、历史、宗教等各种情况,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后被译成英、法等国文字,广泛流传。

飘零数十载,辗转数万里,拜佛取经之难,由此可见一斑。佛学如人学。世上万千学问,一如玄奘求经学法,只要你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勇于进取,不求彪炳千秋,万世楷模,但一定会在所研究的领域里有所建树。

同类推荐
  • 好命的女人会撒娇

    好命的女人会撒娇

    本书内容包括:“撒娇——女人的杀手锏”、“你会撒娇吗——撒娇也得讲方法”、“向男人撒娇——做个会撒娇的幸福女人”、“爱的征服——用撒娇去征服男人的心”、“向自己撒娇——做个魅力无穷的女人”等。
  • 财富巨擘的企业家(4)

    财富巨擘的企业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偎雪听心

    偎雪听心

    本书是一册有关人生哲学的通俗故事读本,汇集40余个精短的小故事,由《读者》重点签约作家鲍尔吉·原野专门撰写。全书文字隽永,哲理深蕴,图文互动,时尚可人。符合青少年读者的阅读趣味。
  • 倾听的艺术(第5版)

    倾听的艺术(第5版)

    说话与倾听,哪个更重要?下面的数据很具说服力。我们每天花在沟通上的时间是:倾听为46%,说话为26%,阅读为15%,书写为13%。我们可以每天“听”一本书,每周“说”一本书,每月“看”一本书,每年“写”一本书。
  • 精益人生管理

    精益人生管理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分别探讨了精益提升管理、精益创业管理、精益发达管理。讲述了什么是精益人生管理等。
热门推荐
  • 邻班

    邻班

    在闺蜜口中认识到他,开始单纯的觉得颜值高而已,却没有发现自己已经慢慢的开始对他产生好奇,发现后便开始长达2年的倒追,两人是否能考入同一所大学,是否能一直在一起…
  • 天龙域

    天龙域

    神秘位面,天龙圣域守护下的大陆,魔煞星再现,夜魔族死灰复燃,平静万年的生活被再度打破。九转轮回,天命少年强势崛起,一杆龙枪挑遍天下。龙魂觉醒,神圣的光辉重现人间,看他如何力挽狂澜!!等级划分:炼魂凝魄聚灵融腾幻蟒化龙地玄天虚神元
  • 精分少女的恐怖日常

    精分少女的恐怖日常

    早上7点61分,太阳准时从西边出来。我爬下被子,掀开床,踩着衣服,穿上拖鞋,洗牙刷脸,喝完饭,吃完奶,背上门,推开书包,投下一枚公交车,挤上硬币,开开心心地上学去了。——某位精神病人的日常片段
  • 仙魔之威

    仙魔之威

    混沌初开之际,仙道纵横,魔道驰骋,在刀光剑影的世界里,人类如何生存?大战一触即发,仙道又何来与魔道抗衡的实力?主角踏着前进的步伐,走向这战乱纷争的世界!
  • 铁血战警

    铁血战警

    我可以装成混混,我可以装成流氓,我可以装成卧底。我就是为人民奉献的铁血警察。走不一样的道路,让别人说去吧!
  • 全能败家子系统

    全能败家子系统

    屌丝少年意外获得了全能败家子系统,走上败家子之路。。。不给我败家?信不信我跟你急
  • 穿越花古:圣魔之恋

    穿越花古:圣魔之恋

    她是21世纪的考古大王,却意外穿越;他是魔界之王,人人惧怕,却唯独对她例外。她对他说,他对她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看两人会创造出怎样的旷世爱恋。
  • 高高的白杨

    高高的白杨

    本书是小小说,作者用自己平实的笔触为读者勾描了一幅社会百态图。内容涉及校园、职场、情感等多个领域,共九十余篇,读后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可以开阔视野,认识社会,给自己的写作以及日常生活带来帮助,是本值得一读的课外读物。
  • 情深何必缘浅

    情深何必缘浅

    两个富豪家的孩子一个叫丁尔诺。一个叫孙潇风明明相互喜欢却都不承认。最后历经波折终于在一起
  • 妾心依旧:冷宫弃妃

    妾心依旧:冷宫弃妃

    十年的生死相随,换来一句,终身不再相见。姜玉晚觉得,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她不悔,亦不恨。可是,当她看见他一个妃子一个妃子地接进宫来的时候,她心底很难过很难过,发疯般地妒忌。某日,她终于忍不住了,偷偷跑进他的寝殿,“沈盈之!老娘要给你生猴子!”沈盈之愣了两秒,笑了,“想生多少?”生多少?她掰着手指开始数,“一、二、三……”空气中有布帛破裂的声音,沈盈之哑着嗓音,“娘子,长夜漫漫,咱们去床上慢慢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