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要想做成一件事情,似乎远远不止我们原先想象的那么简单。精卫填海的故事很感人,但是不知道哪天能填满;愚公移山的传说虽不现实,但却借助别人的力量实现了。不去努力的人,肯定什么都没有;自己努力去寻找自己道路的人,可能什么也没有,但也不能排除他会发现美丽的风景。
有两个人:一个是从小到大没完没了地闯祸,被众人讥讽为“三分钟一个主意”。稀奇古怪的点子想出来了,还自己创造条件去实践:少年时骑自行车去内蒙古探险,险些让狼叼了去;稍大了当兵上战场,枪炮一响,吓得尿了裤子;现在自己闯天下了,也是不断尝试各种不同的生活。面对不断的打击和挫折,他每回都摔得鼻青脸肿,但是他都能踉跄着爬起来。一连串的磕头绊腿的生活经历倒像勋章挂在他相当自信的胸前。然而奇怪的是,这个从小到大从不安分的人,不仅事业有成,在周围人群中还成了受欢迎的人物。
另一位则很乖,从上幼儿园、上学到工作单位一路走来,一帆风顺,根本没有什么风浪而言。每天的脸都洗得很干净,从不讲脏话,也从不擅自去运河游泳。平时上课的时候不说话,开会也不打盹儿,家中收藏最多的就是他历年所得镜框奖状,现在公认的少有的好人。然而,副局级好人也有苦恼,有一次听他吐出了真言:一生像一张白纸,没感觉,没劲。由于他的婚姻是遵父母之命而来,现在儿子都能上街打酱油了,他连一次“我爱你”之类的话也没有对老婆说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有好多人在继续着后者的生活:循规蹈矩地读书、学习,毕业找工作,然后找个人结婚,他们把这叫做完美。先把人生设置一些条条框框,再把大家的鞋带绑在上面,如果你是好孩子,就沿着这个轨道慢慢地跑吧。
可是已经设计好的戏,已经知道了结果的电影,你还有看下去的必要吗?还需要照着样子一笔一画地描吗?
人是有惰性的动物,总不希望每天有暴风骤雨式的变动;但是人又是最害怕平淡的动物,生活没有改变,生命没有流动,人们就会很快衰老下去。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平淡得没有一点悬念,或许是你老了,也或许你不太敢去尝试了。
生命的存在是美丽的,工作和消遣同样是美丽的。但如果你只是平淡地遵从,丝毫不允许自己有片刻的偏差,那可能一切都只是它本身的样子,无法把它深刻的内涵向你展开。有的时候,尝试代表一种可能,一次转折,一个机遇。
尝试是一种美丽。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挫折和苦难,会遇到阻滞和停顿。这个时候,我们的机体会调动一切因素去抵抗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压力。英国心理学家戴维·丰塔纳曾给压力下了一个简洁的定义:压力是外界对个人精神和肉体承受力的一种要求。克服苦难、战胜挫折需要压力,它让我们的精神和力量更加集中地去寻求解决的办法。
人对于成功的追求就像一棵成长的树对于阳光和雨露的渴望。这个世界上的阳光原本就是有限的,因此能够立根地下、树梢顶天,自由地在天地之间呼吸的树,本就在少数。然而你应该怎么样,才既不会因为树叶枝条的繁茂夺去了往上挺拔的根基,又不会因为缺少绿叶的扶持而成为没有动力、没有生机的树呢?
有一个11岁的孩子谢玉洁,曾经在刊物上发表了这样一则故事:
台风中,校园里的两棵树被刮倒。一棵树倒在地上,树叶和枝条都完好无损;另一棵树,叶子都被刮光了,枝条被折断不少,真是惨不忍睹。
台风过去了,老师叫来园林工人问怎么办。园林工人说,把两棵树的树枝都锯掉。对那棵完好的树,老师不忍心。园林工人没办法,只好锯了那棵光杆树的树枝,把它栽好;把没有锯枝的树用绳子拉起来,也栽好。
过了几天,锯掉树枝的那棵树长出了新芽;没锯掉树枝的那棵树,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树叶耷拉着,打不起精神来,不久后树叶就干枯了,奄奄一息。
我在这所小学读了两年之后,那棵长了新芽的树已经高过学校的围墙了,看起来枝叶茂盛,生机勃勃。那棵没有被锯枝的树,早没影子了,不知被谁当柴火烧了。
一场台风给那两棵树造成了不同的命运。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反问我为什么。我告诉爸爸,因为挪动了树,树根受到影响,必须为它减轻负担,它才能一心一意地生根成长。没有锯枝的那棵树,负担太重了,就被压垮了。我是一棵从乡下挪来的树,请你不要给我太多的负担。
在我们寻找成功的路程中,有很多东西可能成为你的负担,其中最平常但也最持久的一种,就是开头提到的压力。这种压力有时候是可见的,但是有时候却是无形的。外在的压力简单就可以去除,然而内心的压力却非短时间可以平复。
那棵树的压力来自于哪里?受伤的根是表面的,而真正致命的是满树繁盛的叶子。它使得受伤的树无法集中精力恢复生气,根部制造的养分都用在疯狂生长的叶子上了。人也一样,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跟自己过不去的心情压力上,那么成功是与他无缘的了。
问题的关键是,心理的压力要自我认识、自我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