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唐纳不仅在战时反战,而且在战后为拫除战争而努力。他在执政或在野期间,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召集国际会议,缓和国际局势,裁减各国军备,在一定程度上减级和遏制了国际冲突的发生。他在国际交往和裁军活动中,没有民族利己主义,没有民族沙文主义,往往从英国做起,与别国坦诚相见,成为当时突出的和平使者。他堪称倡导世界和平运动的先埏。
1.在第一届工党政莳时期的和平活动
1924年1月第一届工党政府组成,麦克唐纳作为首相兼外交太臣积极推进和平运动。其宗旨是纠正和挽回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局而,为根除战争爆发的不安定因素而努力。他的主要活动如下:
(1)停建新加坡海军基地。英国在新加坡建立海军基地,是1921年劳合-乔治内阁提出,1923年经帝国会议批准的定案。其目的主要是在太平洋地区加强英联邦诸国对东方的竞争能力,对付可能发生的英美或英日战争。
麦克唐纳执政后立即提出质疑,于1924年2月任命了一个委员会专门重新考察新加坡海军基地案,并调查海军建造计划。2月底,在第一次会议上,首席海军大臣比梯(A。Beatly)发表了长篇演说,从历史、战略、经济、外交几方面论证建立海军基地的必要性,并认为,如果不建这一基地,该地区每年价值39000万镑的贸易将会受到危害,英国在远东的地位将被破坏。3月底,第二次会议上,麦克唐纳与比梯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提出:不取消建造海军基地的方索,就没有希望达成国际裁军的协议。比梯也竭力坚持己见,认为:“没有新加坡海军基她,就谈不上在太平洋顺利进行对日作战的可能。结果,只能与地中海诸国作战。这样,我们当前的海军力量就要大为削减,降到法国和意大利的水平”“至少也会废弃英国海军的一半。”还有人质问;“如果战争在明年爆发,我们怎么对付?”麦克唐纳在诸多人反对中很坚定。他以历史眼光,眼观过去、现在、未来,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观点:“一旦开始建造新加坡海军基地,就不可避免地在远东造成一种军事形势,一直发展到类似1914年前北海的那样一种状态。”会议以麦克唐纳意见的胜利而告终,决定新加坡港地不再建造有关经费停止拨给。但是海军部代表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用各种手法,游说、收买、威胁,向工党内阁施加压力。麦克唐纳于3月18日在下院公开说明停建海军基地的理由:“新加坡海军基地问题牵涉到各种原则问题,政府经再三考虑后,决定停止进行。……新加坡确为英国在太平洋上最好的海军基地地点,但为了政府的国际信任,促成裁军的外交政策,故决定打消这一定案。”经过麦克唐纳努力,新加坡海军基地终于停建。
麦克唐纳停建新加坡海军基地,是从裁军和领导和平运动的宗旨出发的,是他执政后的第一个争取和平的措施。
(2)促成道威斯计划实施,实现鲁尔撤军。由于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疯狂报复的产物,它的苛刻而贪婪的惩罚条款不但不能保证和平,而且还成了导致新战争的主导因素。自1019年6月和约签订至1924年初,围绕着执行这一和约的问题,发生了一系列冲突,战争威胁又重新临近了。惩罚德国的主角是法国。法国总统彭加勒认为自己出钱重建家园是“可耻的”,要搜刮德国的财富,他们还坚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法国对德国的作法要仿效1871年德国对法国处理的先例。”根据协约国伦敦会议,1921年规定:德国应缴出的赔偿总额达660亿镑(合1320亿金马克),这是德国根本交不出的款额,法国不接受德国关于无力交付赔偿定额、申请延期交付的主张,使德国从1922年11月公开走上抵制赔款的道路。法国拉拢比利时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煤矿区,得不到赔款,决不收兵。德国政府号召人民进行消极抵抗,不见撤兵,决不履行赔款义务。国际局势立即紧张。法国这种霸权主义的行径为德国帝国主义分子煽动民族复仇情绪、准备新的战争创造了条件。赔款和鲁尔占领造成了政治危机。至1924年初,法国已占领了莱茵区并控制了铁路,还将设立关税。这种恶性循环已接近一场新的战争。
麦克唐纳执政后,立即设法扭转这种局面。他第一步外交工作就是改变紧张对立的气氛。1924年1月26日和2月21日,两次致函法国总统彭加勒,陈述解决问题的诚意,取得了解决问题的良好基础。4月9日,道威斯计划提出。不管英、美资产阶级对这个计划寄予什么企图,不管这个计划怎样不厌其详地规定细微末节的问题,它的基本点是一个:要得到赔款,先要保证德国财政稳定,恢复德国的经济统一。言外之意,理所当然地包括了延期分期付款,不能索之过急;鲁尔撤兵,不得分割德国领土资源。这是有利于缓和国际局势的揹施。这对法国来说,是不容易接受的。为此,麦克唐纳作了极大的努力,促成这一计划的实施。4月10日,麦克唐纳令驻法、比、意、德、美、日大使通知各国,英国接受道威斯计划。为了向法国施加压力,麦克唐纳又授权驻法、比两大使抗议两国践踏莱茵协定,迫使比利时接受了道威斯计划。为了说服法国,他分别于5月9日和6月20日邀请法国的彭加勒总统和赫里欧总统访英。麦克唐纳在与赫里欧的伦敦会谈中极力以通情达理的态度,承认法国新政府的困难,动员赫里欧共同为消除战争威胁而努力。他说:“我将在我权力允许的范围尽一切力量避免发生新的战争。我认为,新的战争不仅仅毁灭法国的文明,而且要毁灭全欧文明。我不希望法国采取轻率态度,拉我参加军事同盟来保证和平……当一个反革命政府代替我的政府时,法国最终得到的将会是一个虚假的保障。”他指出的出路是:“让我们先落实道威斯报告,然后解决协约国间的债款问题,和平保障的问题。总之,我们要奋力消除迫在眉睫的欧洲战争危机”。赫里欧确实受到麦克唐纳诚意的感染,他表示:“我将在可能甚至不可能的范围内尽一切力量响应他的呼吁。”7月8日至9日,麦克唐纳又在巴黎与赫里欧进行第二轮对话。麦克唐纳表示:英国要做法国的“不见诸书面的最亲密的盟友”,进一步打消了法国方面的担心,形成了有名的英法备忘录。它宣布了英法在赔款、贷款、恢复德国经济、赔款接收、使用等方面的一致意见。
7月16日伦敦会议开幕。会议主旨以巴黎英法备忘录为底本。麦克唐纳以会议主席和东道主的身份主持了这次由九国代表参加的会议。7月19日在基本议程达成一致意见后邀请德国与会。这是大战后德国第一次有资格参加和平问题的会议。麦克唐纳克服了赫里欧对德国代表的僧厌情绪,解决了关于草约文字的争执,驳斥了法国占领鲁尔是防止德国侵略的说教,调节了法、德在鲁尔撤兵问题上的具体进程,终于在8月16日使各国接受了道威斯计划。由于对赔款危机和鲁尔危机的妥善处理,欧洲出现了战后最有希望的稳定与和平的前景。战争危机消除了。
麦克唐纳在谈到这次会议意义时指出,“我们自大战以来第一次真正达成了谈判的协议。这个协议可以作为第一个《和平条约》,因为我们是以摆脱战争岁月和战争心理的感情签订这一协议的……到达欧洲和平与稳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天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肯定我们走的路是正确的。”苏联人对伦敦会议和道威斯计划作了许多批评,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道威斯计划证明法国帝国主义谋求欧洲霸权的企图遭到了破产。”“这艘西欧航船……驶离了狂风呼啸的海区。”这种遏制法国挑动战争的措施和带来欧洲和平局势的会议,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进步事物,麦克唐纳便是这一历史功绩的作者。
(3)筹划日内瓦和平会议。道威斯计划通过后,麦克唐纳又进一步致力于裁军和安全保障问题。这便是麦克唐纳主持的国联日内瓦会议。
1924年9月4日麦克唐纳出席日内瓦和平会议并作了讲演,力倡和平与和谐的国际环境。他的表现受到了热烈欢迎,有人甚至把他誉为“把欧洲托出苦难的超人”。麦克唐纳准备好了倡导和平的议定书草案,由大会宣读,他提议,赫里欧复议,这样,一个禁止进行战争和尽快召开裁军会议的决议以《英法决议案》的面目于9月6日问世。经过20多天的紧张工作,以《英法决议案》为底本的《日内瓦议定书》10月2日由各国签字。它声明:“各国在任何情况下,彼此间不得进行战争,也不得对任何一个愿意接受本议定书各项义务的国家发动战争。”同时确定于1925年6月召开裁军会议。麦克唐纳在各国的复杂矛盾中,能够找到一条各国都乐于接受的、确实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道路,这是一个贡献。
但是,麦克唐纳在日内瓦成功之时,正临近他的政府垮台之日。新上台的英国保守党政府拒绝签署“日内瓦议定书”,同时拒绝批准麦克唐纳与苏联签订的一般条约和商约。麦克唐纳的和平努力被破坏。奇怪的是,苏联某些自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他们不去抨击这种破坏和平努力的保守党政府,而是批判麦克唐纳的和平努力。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有害的极左态度,它只会导致孤家寡人的外交政策。不应忽视这样一个事实:麦克唐纳在国际和平活动中没有为英国本国谋取私利,而是以争取世界和平为目标?他也没有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勾结或订立同盟性协定,而是光明正大地谋取公道处理国际和平的道路;他在和平努力中显示出了工人阶级政党领袖的崭新风姿,而没有背叛工人阶级的事业。这样的实践不容诋毁。
2.在第二届工党政府时期的和平活动
工党第一届政府垮台后,保守党政府在五年的时间里坚持帝国主义立场,在和平和裁军问题上毫无进展。保守党仍抱住海军优势不放,不仅不识时务,而且直接刺激了美国扩大海军、法国加强陆军。麦克唐纳不仅批评本国保守党政府采用了“战争手段而不是和平手段”处理海军问题,而且也批评欧洲各国的外交都在“倒退到引起1914年世界大战的轨道上去”。他于1928年10月和12月分别访问了德、法两国,激起了两国人民盼望英国工党上台的希望。1929年6月麦克唐纳第二届工党内阁组成后,他立即从英、美关系入手,在裁军方面打开了局面。
(1)关于英、美带头裁减海军的谈判。在华盛顿会议上达成的海军协定中,英、美、日、法、意五个海军强国的战列舰比例是5:5:3:1.75:1.75.麦克唐纳要裁减海军,不仅要顾及全局,而且关键是要与对等的海军强国美国取得协同行动。否则,他的裁军建议不仅在国内下院通不过,在世界范围内也不会被接受。因此,他决心抓住美国,进行裁减海军的谈判。
他首先与美国新任驻英大使道威斯进行了初步谈判,达成了协议:海军裁军应与交战权、海上自由等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分别对待;麦克唐纳访问美国谈判协议;召开五国海军会议。1929年7月初,麦克唐纳走出了裁减海军的第一步,他告诉道威斯:他决定延缓1928—1929年度计划中两艘驱逐舰的建造,如果胡佛总统采取同样做法,将带来“良好的效果”。这一行动得到胡佛响应,美国也延缓了两艘驱逐舰的建造。麦克唐纳并不像美国方面那样斤斤计较、讨价还价,而是以自己的大胆裁军行动带动对方裁军。英国保守党政府在1927年日内瓦会议上要求的驱逐舰数是70艘,麦克唐纳现在把它压缩为60艘,并认为这个数字仍然过高。尽管海军部反对他这样单方面裁军,他仍坚持;“如果我们与五国达成协议,我们的驱逐舰有50—60艘也就够了。”不久,麦克唐纳又作进一步让步:如果美国把对等原则延至1936年实现,英国愿意只保留50艘驱逐舰。麦克唐纳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主动将英国驱逐舰的数字从70依次减为的60、50-60,50.这充分表明了他削减军备的决心和诚意,这在英国近现代史上也是破天荒第一次。因此,他的不寻常的行动带来了国际裁军的进展。
(2)访问美国的和平使者。1929年10月4日至13日,麦克唐纳作为第一个访问美国的英国首相,在美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和平活动。他不仅把裁减军备的措施落实,而且还以崭新的外交风格消除了人们的战争心理。这在英、美两国朝野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麦克唐纳离英前,成千上万的人自发为他送行。一伙工人还爬上出租汽车,举起红旗摇动着,上书:“他是一个豪杰”。美国报刊也把美国基层群众对麦克唐纳的欢迎情绪充分反映出来了。当时美报刊许多漫画可以简明扼要地勾勒出美国人民的态度:美国纳税人大步向前,欢迎手提“裁军协定”皮包的麦克唐纳;胡佛摇动砂轮,麦克唐纳在磨砺一只大板斧,准备杀掉地上正在发抖的“海军扩张”这只铁公鸡;麦克唐纳微笑着,伸手把胡佛从“孤立”的防空洞中拉了出来;一艘写着“英美海军讨论”的大轮船,满载着“海军裁减”、“和平”、“贸易”、“改良国际关系”等大宗货物乘风破浪。无疑,英美人民把麦克唐纳当作一个富有希望的和平使者来欢迎。
麦克唐纳与胡佛总统10月5日会谈后发表了联合宣言。这个宣言显然是在麦克唐纳推动下的一个进步文件。它指出,我们双方对增进世界和平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一方永不愿卷入欧洲外交,一方对欧洲邻国采取积极合作政策。我们都用自己的思想和影响,增进并维持世界和平。10月7日麦克唐纳在美参议院演说时指出:“我们不能再有战争。……我们要造成一种通往和平互助大道的公共心理。”“我们不是订立任何排斥别人的联盟……联盟对我们双方均无益。”“过去两个人在一起说话,别人就把手捂住耳朵说:‘也们谈什么?反对我们吧?’这是一种战争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现在应该消除。现在两国在一起谈判,应该给世界其他国家以信赖和希望。”这次访问的成功,鼓舞了两国民间反对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情绪。同时,为召开五国海军裁军会议作了准备。
保守党的鲍尔温、自由党的劳合-乔治、费边社会主义者韦伯夫人,都交口称赞麦克唐纳访美成功。此举使麦克唐纳“在历史的神殿中占有永久的一席之地”。
(3)主持五国伦敦会议,裁减各国海军军备。在麦克唐纳的积极努力下,一个以裁减海军军备为目的的国际会议于1930年1月21日至4月22日在伦敦召开。英、美、日、法、意五个海军强国都派代表与会。麦克唐纳作为英国代表团团长被推举为会议的主席。麦克唐纳是五国代表团中唯一没有为本国争军事优势的人。这充分表现了他一心谋取世界和平的立场。
由于法、意之间的激烈争斗,麦克唐纳对双方的劝解和说服都未达到目的。他批评法国对海军实力的要求“纯粹是军事心理”,“法国在采取步骤使其能战胜意大利。战争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占中心位置。”经过再三说服、谈判,英国代表团无法使法、意之间达成协议,所以,最后决定英、法、意谈判继续进行,英、美、日三国订立条约。条约规定:废除1922年华盛顿会议规定的建造主力舰的计划(1931—1936年),英国拆毁五艘主力舰,美国拆毁四艘主力舰,日本拆毁一艘主力舰,不建航空母舰和万吨以上舰只;各国不许建造2 000吨以上的载5.1吋炮的潜水艇,各国可保留潜水艇(2 800吨以下)三艘。这个结果,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吃了亏”,“这项协定对美国是个胜利,英国处于不利的地位”。这种“不利地位”,正是伦敦海军会议主席麦克唐纳争得的。他以本国的表率带动了裁军。他在闭会辞中说:
“我们已大大超过了原来的可能限度……我们必须继续加强新型的和平精神,运用这种精神,一步一步地,一步更进一步地裁减军备。”会后,麦克唐纳访问德国时,柏林车站民众高呼:“欢迎和平之友麦克唐纳!”德总理布鲁宁也感谢他召开伦敦会议和对德赔款的态度。可以说,麦克唐纳是唯一真诚裁军的政府首脑。
3.在国民政府时期的和平活动
1930年8月24日麦克·唐纳国民内阁组成后直至麦克唐纳1937年去世,国际形势日益向着孕育战争的方向发展。麦克唐纳在国民内阁中身处保守党人的制约,进退维谷,但他仍迂回曲折地为和平事业而努力,为世界裁军而尽力,力求使国际形势得到缓和,用心良苦。虽然他的作用受到种种限制,但仍可较为清哳地显现。
(1)国际裁军会议上唯一被接受的“麦克唐纳计划”。1932年2月2日至1934年6月11日的国际裁军会议,是充满争斗和僵持的一次“马拉松”式的会议。在第一阶段,法德对立形成僵局。德国主张全面裁军、权力平等;法国则认为裁军必须有其他保障,否则无军队就无保障,因而在得到其补偿之前不想裁军。在英国人看来,德国经济毁灭仍在裁军,而法国经济上比英国还好过,军事上又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所以欧洲和平的威胁来自法国。英国内阁作出了不同意给法国保障的决定。麦克唐纳基本向意这一决定,他也认为法国“干起事来小气、自私”,“他们极力想支配欧洲,把德国踩在脚下”,“法国的外交政策在积极把欧洲推向灾难。”尽管如此,为了消除裁军障碍,麦克唐纳仍试图在法、德之间架起一座谅解的桥梁。4月末他至日内瓦,与德国代表团团长布鲁宁和法国代表团团长塔迪厄(Andre Tardieu)进行了反复讨论。但法国的塔迪厄借口喉炎回国,并不再回日内瓦。麦克唐纳也因眼病发作而回伦敦。这次努力失败了。但麦克唐纳对裁军并不灰心,只是抱怨法德两国的强硬态度,并指责当时“日内瓦成了国际阴谋活动的中心”。
1932年5月法国顽固派政府下台,赫里欧执政。7月国际裁军会议在洛桑复会。麦克唐纳虽然处境不好,但对这次复会寄予很大希望,并继续为促成裁军努力。麦克唐纳作为英国代表团团长到会,并被推举为主席。他力劝法、德直接对话,在法、德间来往传达双方意见,协商可以接受的共同点。7月13日,虽然麦克唐纳与赫里欧达成协议,但德国和苏联代表反对。会议又失败了,经过持续努力,在两年中先后被否决“塔迪厄计划”、“赫里欧一波尔。邦库尔计划”之后,1933年3月16日由英国代表团提出的“麦克唐纳计划”却被与会国一致接受,作为未来裁军协定的基础。“麦克唐纳计划”综合了以往历届裁军会议的成果,在陆军、海军、空军几方面的裁军都有章可循。在当时,日本已发动了侵华战争,希特勒已上台叫嚣战争,各国在战争威胁面前感受到和平的价值,“麦克唐纳计划”也只能在这种形势下才容易被理解。这一计划的接受,不仅避免了裁军会议的彻底失败的命运,而且说明麦克唐纳指出的裁军道路是唯一现实的道路。
(2)晚年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活动。麦克唐纳对法西斯主义的态度是一贯的。早在1925年他就在下院公开揭露保守党政府庇护法西斯活动的事实。在他的晚年更表现了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坚定立场。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麦克唐纳一改过去反对凡尔赛条约中惩罚德国条款的态度,转而赞成用凡尔赛条约的军事条款来约束希特勒。而他之所以仍在从事裁军计划的编制工作,也是为了争取时间,防止希特勒撕毁和约,拖住法西斯的进展。这是他持有的唯一希望。1933年10月德国退出裁军会议和国联,麦克唐纳谴责希特勒,说他“油腔滑调地谈和平,而行动上和内心中却在追求战争”。但麦克唐纳仍不失望,他一方面筹备伦敦国际首脑会议考虑对策,一方面谋求与德国政府的直接对话。他认为,即使裁军失败,也要尽力避免缔结军事同盟和进行军备竞赛。1935年4月,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曾建议召开英、法、意三国会议,讨论德国扩军的要求。麦克唐纳识破了这一伕俩,对此嗤之以鼻。他认为:墨索里尼处于一种“纯军事精神之中。我们无可挽回地滑入导致大战的1911—1914年发展的覆辙。”他对法西斯发动战争的行径是有较清醒认识的。
麦克唐纳对法西斯发动的一切战争和阴谋深恶痛绝。1934年底,墨索里尼入侵阿比西尼亚;1935年2月意大利实行全国动员。麦克唐纳怒斥道:“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的进攻,越来越成为狼和小羊的故事。这种蓄意侵略的、不可挽救的故事,充满了假装清白和谎言的丰富装饰物。”他虽然前往意大利的斯特来萨,参加了与墨索里尼的谈判,但他却一言不发。他已认定墨索里尼什么也听不进去了。1935年6月他辞去国民内阁首相职务后,仍关心世界和平和法西斯动向,在重大国际事件上,有自已鲜明的态度。1936年7月,在西班牙,法西斯分子为了推翻在大选中获胜的左派共和党和共产党联合政府,发动了叛乱。最初,麦克唐纳由于既仇恨法西斯头子佛郎哥,又担心共和派落入共产党的控制之中,所以他主张英国保持中立。但是,当希特勒、墨索里尼公然插手,支持佛朗哥时,他就转为支持共和派,使那些持“不干涉”政策的英国阁员们越来越吃惊。他批评外交部奉行的“不干涉政策”说,这种政策“使独裁者们能够给予他们的伙伴佛朗哿以最大的帮助,并且给人留下一个不祥的印象:我们像罗马帝国一样日益衰弱,不能也不想保卫我们的边界。”在法西斯问题上他与保守党人盘踞的内阁越来越泾渭分明。1937年2月,他批评内阁说:“所说的关于西班牙内战的事情,都出自托利党一贯的不开化的传统。言谈中显露出来的对于社会主义、布尔什维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无知,只能使我付之一笑。由纳粹为主导的欧洲趋势的真实意义并未被内阁了解。使我惊心动魄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我即将看到民主的崩溃。”麦克唐纳下这种论断时离他逝世只有半年了。他最担心被践踏的民主,的确是他的社会主义的基石,也是他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立脚点。
我国学术界至今还有人认为:两次大战之间英国工党的外交政策,说明工党是“凡尔赛体系的积极维护者”,“工党与保守党如出一辙,同样采取了‘扶德抑法’的政策”,甚至说:“两届工党政府支持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坚持提前撤去莱茵区协约国占领军,积极参予国联事务,充当‘裁军’领导等等,都是英国传统‘均势外交’的继续和发展。”这种看法看来根据不很充分,结论有欠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