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北陆辞寒暑;东皇告协风。
柳条漏泄传春早;梅萼芳菲得气先。
太昊司权,寒收北陆;勾芒布令,春迓东郊。
月动游尘,风消积雪;寒收北陆,气转东郊。
春分
三春过半;百刻平分。
采云母石;奉延寿斋。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错无差。
立夏
衔杯倾绿蚁;煮豆爱青蚕。
晨钟报晓春方去;佳节称人夏始临。
厨备笋樱倾蚁酿;陇收豆麦类蚕花。
樱笋厨开,春光饯别;酴醿香送,花事阑珊。
夏至
日已长至;夏正当中。
禁举大火;令献雷车。
城真开不夜;月自号长赢。
数符阳至九;候待伏交三。
夏田密列青锋剑;至日闲抛金匾书。
钱浮莲沼形犹小;日映花砖影最长。
长日如年,无烦量线;寸阴应惜,好记移砖。
立秋
气盛时逢酉;风凉伏当庚。
去影催归燕;残声送暮蝉。
律从夷则应;神以蓐收名。
问时已流七月火;得信先通一叶桐。
溽暑已阑蝉尚噪;清商才到雁同来。
风动桂林,气澄兰沼;声惊桐院,露冷莲房。
桐叶飞时,桂花香候;蝉声疏处,雁影来初。
白露
白云片片朝霞彩;露水涟涟夜雾辉。
秋分
月端正;秋平分。
秋判日;老人星。
立冬
塞北寒方至;江南气尚和。
篱菊已残孟冬月;岭梅初放小春天。
报道秋归,朗风未劲;休言春小,阳气先回。
冬至
亚岁;融风。
一阳复始;六律初调。
才添弱线;竞着新衣。
履长纳庆;合璧呈祥。
一阳启葭琯;七政会玑衡。
一阳初动日;六律始调时。
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寒图消九九;春信缓三三。
登台仁寿宇;吹律太平年。
日丽凤毛延世泽;春回龙绾复天心。
且喜一阳今始复;方知大造本无私。
阳历残年逢圣诞;礼仪薄物送亲朋。
岸容待腊将舒柳;驿使探春为赠梅。
缇室葭灰微动候;唐宫绣线始添时。
飞动葭灰,围炉饮酒;数残莲漏,击钵催诗。
终始循环,四时有祖;乾坤交泰,八方皆春。
春逗南枝,梅花破腊;日行北陆,葭琯飞灰。
葭琯飘灰,土圭测日;书云备物,候雪占年。
趣味节气对联
有关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对联,虽然极为少见,但它也是对联“家族”中的一员,精巧别致,造语自然,新颖独特。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错无差。这幅对联的上联,不但指明了春分、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月份(农历),而且把这两个节气的时间特点——昼夜相平也讲得十分清楚;下联则讲了农历闰年的规律,并颇具科学性。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早春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这幅对联是明代一位学者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翌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而吟的,一时成为绝对。直到近代才被浙江名士赵恭沛对出了下联,可谓妙绝。
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双手捧住炉中火,明朝大寒。这幅对联的上联是明代时江南一农夫手扶犁杖,在道旁耕地时所作,后来给一位进士出身的知府对出了下联,联中各嵌一节气,形象而幽默。
霜降如小雪;春分不大寒。这副对联总共十个字,却嵌入了四个节气。上联的两个节气名称,用一个“如”字相连,让人们欣赏到了一幅秋冬时节的“霜晨图”;下联中的“不”用得格外传神,与后面的“大寒”连读,把春分时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读后回味无穷。
相传投降清人的明代大臣洪承畴在“谷雨”这天与人对弈,随口吟一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弈者续道:“两朝领袖,他年何以辨清明。”巧用“清明”,一语双关,设其失义变节,意味深长。
清人叶初春在广东做县令时,贪赃枉法,正月十五观灯这天,一灯棚挂出一联:“霜降遭风,田野难容老叶;元宵遇雨,万民皆怨初春。”用节气和节日特点,嵌姓名,指桑骂槐,痛快淋漓。
传说清乾隆年间,江南吴太史在元宵(上元)节陪亲朋宴饮,是夜阴云遮月,圆月时隐时现,众人兴趣淡然。此时大街上玩龙灯,灯光闪耀,胜月光百倍。又有舞狮子、划旱船的,锣鼓喧天,如雷震耳。吴太史以灯代月,以鼓当雷,酒酣高兴之余,遂作对联:上元不见月,点几盏灯,为乾坤生色;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此联对仗工整,又符合事实。上元在惊蛰之前,当然未“闻雷”,“惊蛰”者,乃开始雷响,冬眠动物复苏之意也。吴太史由暗淡神情转为高兴,继而自嘲自解,又想象到“乾坤”和“天地”,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信手拈来妙联佳对,与众同饮,岂不乐乎!
传说清朝康熙年间,一私塾先生出上联叫学生对课,此联为:四野绿阴迎夏至;一庭红雨送春归。一学童对不上,下联是他的姐姐替他对的。“红雨”状桃花乱落,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将进酒》诗:“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传说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新婚之夜,宾朋满座,喜气盈门。“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既是文证明的好友,又是他的大媒人,作一对联致贺,联为:霜降冬前,今宵不知五六出;梅开岭上,小夜初入二三分。此联由景入情,嬉笑调侃,含沙射影,尽在不言中。真是大家手笔,韵味无穷。
冬至冬冬至;春分春春分。这副对联意思是“冬至”这个节气年年冬季都要到来,“春分”也是每年春季要“春分”的,是自然规律。构思新颖别致,独具一格,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