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叙,就是总说。一本书,它的开头有一个提要,看到提要,就能知晓书的内容。“总叙”勾勒出《弟子规》这一本书的要点。《弟子规》写的就是《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义的内容,教导弟子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总叙是全文的纲。
弟子规①,圣人训②。首孝弟③,次谨信④。
①规:法度、准则。②训(xùn):教导、教诲。③弟(tì):同悌,弟弟顺从、尊敬兄长。④谨(jǐn)信:谨,谨慎、小心;信,讲信用。
“弟子规”是学童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准则,它是依据古代圣人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学童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做事要小心谨慎,说话要讲信用。
故事
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有一年冬天北风呼啸,寒风凛冽。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好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刚一到家,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异常难受地躺下了。
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王祥,起来,快去给我和你父亲把炕烧热1
“我……”
还没有等王祥把话说完,继母就大喊起来:“懒猪,还不快点起来干活1
王祥只好强打着精神起了床,按继母说的去做。
这时,父亲回来了。继母立刻在王祥父亲面前谗言道:“夫君,祥儿今不知怎么回事,异常懒惰,方才我发现他没有烧炕就睡大觉了,真是岂有此理1
父亲一听,立刻大发雷霆。他立即叫来了王祥,不问三七二十一就训斥道:“祥儿,今日你不干完活就睡懒觉,到底为何?”
“父亲,今日我……”王祥有口难言。平时,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从不顶撞父亲。
“以后不可这样,下不为例1
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
不久,继母感到心口忧闷,很不舒服。父亲叫来郎中,给继母号了脉。郎中开了药方,声称要治好这种病,只有喝鲤鱼汤才会见效。可是,到哪去买鲤鱼呢?这个寒冷的季节,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卖鲤鱼的。怎么办?大家都在为此发愁。这时,王祥二话没说,自己便独自一人向村外那条河流走去。
“王祥,你到哪儿去?”父亲问道。
“我去村外那河上。”
“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
“父亲,你别管了1
“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你看看,要这孩子有啥用?这么多年,我看是白养了。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孝之子1继母说。
王祥来到河上,只见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王祥脱掉了上衣,躺在了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王祥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两条鲤鱼。
他高兴地把鱼带回了家。
“爸爸,有了,有鱼了,有鱼了1
“哪儿来的?”父亲感到莫名其妙。
王祥就详细地介绍了得到鱼的过程。
王祥的父母颇受感动,尤其是那继母,她羞愧不已,拉着王祥,羞怯地说道:“祥儿,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为母错怪你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嫌弃你了。”
父亲也说道:“祥儿为人善良,宽厚待人,真令人钦佩!这下,你亲生母亲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一时间,三人欢乐地相拥在一起,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泛①爱众,而亲仁②。有余力,则学文③。
①泛:广泛。②亲仁:亲,亲近;仁,仁德,这是指有仁德的人。③文:这里指《诗》、《书》等六艺之文。
要广泛地友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时间和精力,就去学《诗》、《书》等六艺之文。
故事
李士谦行善积德
隋朝时期,有一位虔诚的佛教居士,姓李,名士谦,天性很孝顺,自幼丧父,在他母亲去世以后,三年丧服期满,就捐舍自己的私宅为寺院,并且从此立志不再做官。李先生终生没有饮过一滴酒,没有吃过一块肉,行为是如此的端正,口业也十分清净,从来不说有关杀害的话。他继承了祖上巨大的遗产,所以家中很富裕,可是他的私生活,比较穷人还要节俭,穿的是布衣旧衫,吃的是粗茶淡饭,终日以救济无衣无食的穷人为急务。邻里中有因丧事无法殓葬的,他施以棺木。有兄弟分财不均而争讼的,他就出钱补助不足的一方,以致感动得他们兄弟因惭愧而互相推让,也都成为善人。
有一天,看见贼在他的田中偷割稻谷,他不但不喊捉贼,反而不声不响地避开,人家觉得很奇怪,他解释说:“俗语有言:树树要皮,人人要脸。人谁不要脸皮呢?人谁自愿做贼呢?都是因为天灾人祸,迫得没有办法,应该宽恕他呀1后来那个贼知道李先生这样的仁慈,也被感动得革面洗心,从此不再做贼,成为善人。
有一年荒岁,很多乡人无法生活,李先生拿出家中的存谷数千石,统统借给行将断炊的穷人。到了第二年,因为还是歉收,以致上年借谷的人都无法偿还,他们到李先生的家中去表示歉意,但李先生不但不向他们要求偿还欠谷,还招待他们在家中吃饭,当众把乡人们借谷的债券全部烧为灰烬。并对他们说:“我家中的存谷,本来是预备救济人家患难之用的,并不是想囤积图利。现在你们的债务已经了结,希望你们不要再放在心上。”
过了几年,又遇到了大饥荒,李先生出了大量的家产,办理大规模的施粥,嗷嗷待哺的饥民,赖以救活性命的,不下一万多人。
第二年的春天,李先生又施出大批的粮种,分赠给贫乏的农民。
有人对他说:“李先生,你救活了很多人,阴德实在太大了。”
他回答道:“阴德的意义,好比耳鸣一样,只能自己知道,别人是听不到的,现在我做的事,已经给你知道,哪里还谈得上阴德呢1
后来李先生的子孙很发达,人们都认为是积德的果报。可是当时也有人不信佛教因果轮回的道理,认为普通书籍上都没有因果轮回的记载,李先生对他晓喻说:“孔子赞易,也在文言中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见儒书上也有因果的道理。至于轮回的事,史册古籍上记载的也很多,例如鲧为黄熊,杜宇为鶗鳺(即子规,俗称杜鹃鸟),褒君为龙,牛哀为兽,彭生为豕,如意为狗,黄母为鼋,宣武为龟,邓哀为牛,徐伯为鱼,铃下为鸟,书生为蛇,羊祜的前身为李家子,这不都是轮回的证明吗?”
那人又反驳道:“如果说人的后身,可能堕落为禽兽,那么松柏的后身,为什么不会变成樗栎呢?”
李先生解答道:“轮回的升沈,是由于心而作,松柏等植物,是没有心的,岂可与人等动物,混为一谈。”
那人又请问三教的优劣,李先生说:“佛教好比太阳,道教好比月亮,儒教好比天空中的星星。”
那人听了这番高论,觉得很有道理,不禁心悦诚服。
李先生在六十六岁的时候去世,地方上人听到噩耗,都痛哭流涕地说:“为什么我们不死,而李先生这样的大善人,竟去世了呢1当时参加送葬的,有数万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