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在谦辞和敬辞方面很早就有非常到位的研究,人称代词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从词性上看,我、我们、你、您都是人称代词,并没有什么区别;单纯从词义上来看,也都是指代相应的群体,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有句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我”字,会把自己从群体里独立甚至是孤立出来,而一句“我们”,就会得到完全相反的效果,把独立的自己融入大集体里,让人觉得大家是一个利益的集体,因此会更加重视对待。同样,一个“你”字,会让人感到不被尊敬或重视,甚至有种被轻视、居高临下的感觉,会让人浑身不舒服,而一个“您”字,却把距离突然的缩小,一种被尊敬、被重视的感觉会油然而生。
比如我们在跟人打招呼时,通常会说“您好!”“您吃过饭了吗?”“您冷吗?”这些话让人听起来就觉得舒服,不仅能感觉出对方的真诚来还能够体味到对方的尊重之意。可是如果我们换成“你好!”“你吃过饭了吗?”“你冷吗?”,其中的真诚和尊重就大打折扣了。
小刘是某贸易公司的业务员,他个子不高,有些微胖,但是人缘和工作绩效都非常不错。每个初识他的人都惊异于他的成就,曾有人向他“取经”:“小刘,你好厉害哦!你是怎么做到的?以后请多多指教。”,他的回答很简单:“您这话言重了,以后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我们同事之间,何来什么指教呀,您太客气了。况且我看您的潜质非常的不错哦。以后我们一起努力一起进步吧。”一席话,让听者心里像被灌了蜜糖,甜滋滋的。
小刘对待同事是这样,跟客户谈话更是没松懈自己的言辞。有时业务部门的同事小张跟客户闹得不愉快的时候,就会请小刘帮忙化解。有一次公司的一个大牌客户严词投诉小张的服务质量和态度,甚至要销单终止合作,业务经理几次出面都没法缓和状况,老板很是着急。后来小刘自告奋勇的说:“老板、经理,能不能让我试试?”老板本来是不敢相信,但是事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时期,也就“死马当活马医”,于是让小刘去了。小刘回来找到老板说:“老板,事情是解决了,只是该客户提出要求说以后只跟我联络,我担心破坏同事间的感情。”老板一听这话,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急忙说:“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你就按客户说的去做,其他的交给我来处理。”
由于挽回了损失,老板没有处罚小张,小张心里对小刘很是感激,于是找了个机会感谢小刘并向他请教高招。小刘说:“我哪有什么高招啊?只是对方老板说,你在说话的时候可能立场性太鲜明吧,让他觉得你没把他的事放心上,而是他在乞求你帮忙一样,又恰好这个客户最近损失了一笔,情绪很糟糕,所以他觉得是他一个人在承受风险,而得不到我们公司货源和心理的支持和理解。其实小张我跟您说了您别介意,为这件事情我也挺内疚的,抢了你的客户。但是我们是同事,我是想说你以后在说话的时候多用一些尊称和敬语吧,比如说‘我们’、‘您’,因为我觉得这样别人听起来会舒服一些,不至于感觉被孤立和蔑视。你自己想想看好吗?要是你觉得好就去做,要是你觉得不好也没关系,毕竟每个人的处事方式不同。”
交谈时用恰当的称呼不仅让小刘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赢得了同事的理解和感激。社交中有很多复杂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就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麻烦,而谈话用语能影响到社交的效果,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注意用词,把关系搞得融洽一些。一个人想要有好的社交关系,在称呼上需要狠下功夫。称呼是人与人之间最最起始的接触。有人说:看一个人社交潜质,只要看他的嘴巴一张一翕就知道了。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只要可以用“我们”和“您”代替的地方,最好不要用“我”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