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3600000004

第4章 母子离别日

一九五九年的仲秋,在莘塍公社出现与炎热的气候极为和谐的火热政治氛围。

震耳欲聋的锣鼓,迎风猎猎的彩旗,布满大街小巷的标语,载歌载舞的演出,一派热烈。

几天来,周雪影异常的繁忙和兴奋。

她被光荣地抽调到公社临时成立的文工团,用文艺节目动员和欢送广大支边青年到宁夏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和西北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从年龄上讲她已经是三十二岁,可是无论从她的身段还是从她的容貌上看依然风姿绰约,楚楚动人,加之她具有独特的歌舞天赋,在少女云集的文工团依然挑大梁,几个重要歌舞节目都由她领衔。

这种政治派生物的文艺演出,主题突出,感情热烈,时间性强,整天像赶场似的,不仅在公社演,还要到各个生产队去演,常常一天之内要演出三四场。

可是,周雪影明明很累却不觉得累。

此刻,她感受到的,是荣耀和自豪。

你想,文工团所挑选的一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的妙龄少女,惟独她是曾生育过七个孩子的女人。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公社的干部没有嫌弃她出身不好,张曼新的父亲既有历史污点又刚出了问题,仍叫她参加文工团,怎么不令她感到自豪呢?

因此,她为了不辜负公社领导的厚望,保障演出,晚上就住在距公社比较近的南垟幼儿园,连回华表村的工夫都没有了,对儿女们也顾不上照料了,可谓是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

这日,周雪影刚刚参加完演出回到宿舍,突然门外响起欢快的锣鼓声。

周雪影心里纳闷:没听说文工团有谁的孩子去支援宁夏呀,怎么把支边的荣誉证书敲锣打鼓地送到这里来了呢?

“周雪影同志,祝贺你的儿子参加到支援宁夏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行列!”

门外一声男人粗门大嗓的呼喊,把方才还困惑的周雪影愈发地震懵了,仿佛她坐着的不是木凳而是发射椅,倏然间把她的身子弹了起来,她忽地冲到门口,两个眼珠瞪得像对儿铜铃铛:“你们说什么?谁的儿子参加支边啦!”

来人在铿锵的锣鼓声中将荣誉证书交给周雪影,喜眉笑眼告诉她:“是你的儿子呀,不会错的,不信你看看证书上面写的名字。”

周雪影急忙拿过证书一看,“张曼新”三个字像三支箭镞带着骇人的寒光射到她的眼里,她感到眼前一黑,腿一软,立刻瘫坐在木凳上。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怎么可能呢?

这几天自己虽然没有回家,但也见过两次曼新呀,怎么没有听到他提起过想报名去宁夏的事儿呢?

莫非他想瞒着我,一个人偷偷地走?可是,这种事儿能瞒过初一,还能瞒过十五么?最后家长总是会知道的呀!

周雪影想。

然而,他明明知道这件事儿是谁也瞒不住的,却为什么要瞒着我这个做母亲的呢?是怕我知道了不同意他去?不,恐怕不会这么简单。因为,去宁夏支边是上面提倡的,又是一件光彩的事儿,他执意要去,谁敢硬行阻拦呢?那样岂不是犯了天条!

可是,不是为这个又不是为那个,到底是为什么呢?

周雪影越想思绪越乱。

他父亲刚刚离开华表去了三溪口村,怎么又发生这样预料不到的事儿呢?

莫非他恨我?

周雪影左思右想,觉得这件事儿非同一般。

她心里乱极了,好像胸口塞着一团麻线头,一时间摘不清,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她急得直哭。

她哭的原因,除了觉得张曼新年龄太小,满打满算才不过十五岁,个子又不高,看上去还像个孩子,一个孩子孤身一人到大西北怎么能吃得消呢?就说是生活苦点累点男孩子能够忍受得了,尤其他生性刚强,可衣服破了需要缝缝补补怎么办呢?万一再有个病有个灾的就更没有人伺候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周雪影觉得张曼新这种做法是对她这个当母亲的一种莫大的亵渎。

她受不了!

要劝劝他,能不去尽量还是不要去;即使他非要去不可,也要谈明白以后再让他痛痛快快地走。

怎么能让孩子心里结着个疙瘩呢?

于是,周雪影决定把张曼新叫来,与自己睡在一起,母子两个推心置腹地谈谈。

傍晚,天阴得像个水盆,不多时,下雨了。淅淅沥沥的雨丝,在微风的拂动下,疏密有致地斜织着,在天地间罩上一条大网。雨丝落在地上和轻叩屋顶的声音,嘈嘈切切,似春蚕吞噬桑叶一般,将白昼残余的光亮快速地咽到肚里。雨丝大一阵儿,小一阵儿,紧一阵儿,慢一阵儿,那绸缪的雨意,似失落者昏灯下无边的叹喟,又像独行者黑夜中惆怅的脚步,或许还像那血气少年铁马冰河的纵情驰骋,又仿佛是沦落人盘腿相视那无尽的倾诉,这几多伤怀,几多豪迈,几多感慨,交织成人世间多维的生活体验,又过滤出绵绵不断的人间情意。

周雪影与张曼新母子的交谈,伴随着这缠绵悱恻的雨意,铺展开来。

“曼新,是不是明天就要到公社里集中了?”

“是。”

“集中干什么?”

“学习。”

“要学习几天?”

“五天。”

谈话声单调枯燥,缺乏水分。

“曼新,你参加支边怎么不告诉妈一声呢?”

无语。

窗外,雨大一阵儿小一阵儿地下个不停,密密的雨脚斜斜地编织着,迷蒙、苍浑、冷瑟。

“你是怕我阻拦你?”

“嗯。”

“不光是因为这个吧?”

无语。

谈话声坚涩、沉闷、缺少回响。

“曼新,妈问你,你到底为什么去宁夏?”

“想改变一下环境。”

“这里的环境就不好?”

“不好。”

“为什么?”

“这里不是我张家呆的地方!”

“这话是谁说的?”

“我爸告诉我的。”

“他、他还说什么来着?”

“我爸说叫我逃命去吧。”

“你知道到了宁夏环境就好么?”

“到宁夏总有两种可能。”

谈话声渐进响亮急促,像雨大时叩击屋顶。

“曼新,妈再问你一句,你恨妈么?”

“恨。”

“妈什么地方值得你恨呢?”

“总打我。”

“还有呢?”

“您看不起我爸,不该叫我爸……”

谈话声骤然激烈、火爆,有些针锋相对。

“曼新,你说恨妈,妈不怪你。我们自从到了华表,妈打你的时候是多了一些。一来是你有时太调皮,二来妈操持这么多人的家务活,累了,脾气就不好,就拿你撒气,今天回想起来,妈很后悔。妈说这些,你能理解么?”

无语。

“妈再问你,你知道妈叫你爸一个人回青田究竟为了什么吗?”

无语。

“从表面看,自从你爸走后,妈的处境似乎好了一些了,其实,许多苦衷,妈只能有泪往肚子里咽呀!你们兄妹小,我又给谁去诉说呢?……”

谈话声哀婉凄恻,如泣如诉。

风声,雨声,谈话声,声声入耳,叩击着心胸,弹拨着周雪影与张曼新的母子感情之弦,在茫茫的夜空中交汇成湿漉漉的情丝,稠密而绵长。

张曼新在公社集训了五天,每天晚上周雪影都把他叫回来睡在自己身边,长谈不止。

张曼新呢,多年没有挨着母亲睡觉了,如今依稀感觉到母亲的体温,就像儿时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幸福而陶醉,无形之中增加了一种天性中对母亲的亲近和爱戴。

周雪影觉得张曼新大了,又要马上离她而去到遥远的西北边陲,应该让他知道自己的一切,哪怕是过去不愿启齿的事情。她不仅感伤地讲述了在三溪口村遭受的种种磨难,也痛心地诉说了满心期冀自己的丈夫张式春成为一个顶门立户的强汉的失落,并悲痛地道出了为了儿女和妹妹周玲一家的前途硬着心叫张式春独自一人回青田的矛盾而痛苦的心理,直率地说出了近一两年来当地驻军有的军官向她求爱,她婉言谢绝,而且永远不会做出对不起自己丈夫和儿女们的事情来的心声,还进一步痛心地检查了自己由于内在的和外在的压力在很坏的心境下对张曼新过于严酷的打骂,可谓句句真情,满腔母爱呀。

“妈,您不要再说了!”一直闭着嘴唇的张曼新深深被母亲那情真意切的话语打动了,哭叫一声,猛地将头扎在周雪影的怀里。这种子对母的独特动作,足以说明张曼新对母亲原来的成见全部冰释和化解。

周雪影任凭泪水小溪似的流着,用手抚摸着性格耿直的儿子的头,既是聊以自慰又是劝解地叹息一声:“嗨,不说这些属于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了,还是说说你去宁夏的事情吧。”

“妈。”张曼新一扬下颏儿,用手给母亲拭去流淌的泪水,静心在听着。

“你在公社集训了五天,该听的大道理和宁夏的介绍也都听了,妈也说不出更多的什么。想来想去,还要嘱咐你两句话。”

“妈您说吧,我一定牢记在心。”

“第一,就是要时刻听党的话,尊重领导,与一起去的支边青年搞好团结。”

“嗯。”

“再有一点,去宁夏是你选择的,就不要再后悔。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都要咬牙挺住。我和你爸离你那么远,想帮你也帮不上。”

“知道了。”

“好了,明天你就要出发了,这几天一直没睡多少觉,今天早些睡吧。”

“哎。”

张曼新觉得心里熨帖极了,将头轻轻偎在母亲的胸前,闻着母亲温柔的鼻息,鼾然熟睡了,脸上不时泛出小儿般甜蜜的笑靥。

翌日,瑞安县城像开了锅似的锣鼓喧天,彩旗飞扬。

该县三千多名支援宁夏的青年列成军阵般的方队,在家乡父老的簇拥下,井然有序地乘坐解放牌汽车,要到金华会合其他县支援宁夏的青年,然后再乘坐闷罐式火车,直抵宁夏首府银川。

“曼新,记住,到了宁夏马上给妈来信!”当汽车快要开动时,周雪影看着在所有的支边青年中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儿子,扯起嗓门喊了一声,便急忙转过身去。

她不愿用眼泪为儿子送行。

虽然眼泪往往是女人的专利。

“知道了!”张曼新应一声,也蓦地回过身去。

他也不愿让母亲看到自己的眼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

“嘀——嘀——”

一字排列的汽车开动了。

马达的轰鸣声,发自千百个喉咙的送别声,惊天撼地。

张曼新的眼睛一眨不眨,上下嘴唇死死地闭着,目视着汽车前进的方向,牙帮骨堤坝般耸起。那特有的目光和特有的神态,似乎是在思索着人生的真谛和品味着向前奔驰的含义。

同类推荐
  • 柴可夫斯基(名人传记丛书)

    柴可夫斯基(名人传记丛书)

    柴可夫斯基是个天才,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用音乐传扬19世纪的俄罗斯精神的艺术家,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魂”。他的一生是痛苦的,祖国的命运、人民的苦难、个人的不幸始终折磨着他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就在这难以忍受的痛苦中,他给世界人民创作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作品。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一本书带你读透西汉开国皇帝的御人成王之道,为你揭开老好人刘邦“白脸”真容下的创业真经。一将功成万骨枯。刘邦为了稳定大汉政权,终于露出了“白脸”的真容,手中的屠刀转向了曾为自己打下江山的功臣良将……作者以史籍为蓝本,以人性为内核,用娴熟流畅的笔法将大汉君王事讲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刘邦的传奇尽在书中。他究竟是流氓,是无赖,是英雄,还是枭雄?千秋功过,任君评说。
  • 英枭双雄:刘邦

    英枭双雄:刘邦

    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帝王。他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终胜西楚霸王项羽成就开国帝业。他是酒肆歌寮里形骸放荡的村痞浪子,他是金戈沙场上运筹帷幄的军事天才,他是捭阖斡旋于天下诸侯的纵横大家,他是知人善任创千秋基业的乱世枭雄,身为汉高祖,刘邦摒弃自身弱点,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与民生息勤俭治国,为后世基业夯定坚固的基础,最终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强盛王朝,同时,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本书用通俗灵动的语言,从上面这些知识点深入讲述汉高祖刘邦的传奇人生。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我和爸爸丰子恺

    我和爸爸丰子恺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丰子恺这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的生平事略。
热门推荐
  •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给知识分子、人民大众以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指引是徐贲的一贯特色,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本书中,徐贲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性和人心开始的心智启蒙,到宪政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 镜界之旅

    镜界之旅

    识古玩,冲甲A,百般机巧,于无声处听惊雷。进赌场,入股市,异星来客,不是猛龙不过江。如果镜子里真的有另一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主体还是客体?余弦,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随着他能力的增强,遥远星空的幕布也一点点拉开。
  • 九幽冥刀传

    九幽冥刀传

    一个久居深山的孤儿,巧合中迈入仙途,杀魔,杀仙,杀神,踏一条血路一步一步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原来无形中早已有人布置了一切,是成道忘情还是放弃仙基,他会如何选择?
  • 追星的日子

    追星的日子

    追星是什么呢想必大多数人都知道吧,就是疯狂的去追寻一种别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幻想着生活会就此改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也许会实现也许遥不可及,童话剧看多了也会身陷其中无法自拔,回归现实,其实并非那么美好,在经过无数努力后终于见到你,然后说出我内心的想法,我喜欢你,而他却转身说声谢谢,原来你只是他众多粉丝中的一个,多你不多,少你不少可是就是喜欢他!喜欢看着他笑,风里雨里枫叶陪你,你可愿意,我的男神,林枫
  • 佛说演道俗业经

    佛说演道俗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反穿皇帝:捡个老公回家

    反穿皇帝:捡个老公回家

    大婚之时,她为了救他失去生命,在那一瞬间他的世界轰然倒塌,他的灵魂随她而去。七年后,他穿越到现代,舍弃江山,只为那个世界有个她。第一次见面,她不由自主地说出了他的名字“亓哥哥。”“宝宝,我来了。”两人眼眶尽湿。亓景:想到世界上有个你,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柔安定了。沈黎:我是你的温柔安定。
  • 轻轻松松做人,快快乐乐生活全集

    轻轻松松做人,快快乐乐生活全集

    学会轻松做人,懂得快乐生活。做人是一门学问,轻松做人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处世智慧;生活是一大难题,快乐生活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人生追求。做人难,做人累,学会轻松做人,做最好的自己;生活烦,生活苦,再苦也要笑一笑,快乐每一天。
  • 国帅

    国帅

    战火的一次次洗礼,使他一步步的成为了一名军事统帅。由于战功特别大,他被王朝皇帝授予了王朝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国家军政大元帅,地位仅次于皇帝,凌驾于百官之上,因而,他也被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国帅。
  • 夜赤雪

    夜赤雪

    夜很深,雪却浅,血淌在上面,一片赤红。两个杀手的命运,谁人在掌控。
  • 我叫思洋

    我叫思洋

    很现实的成长篇青春轻小说,中学开始的生活,出生社会的各种经历,与两个女主角时有时无、若即若离的情感,充分体现出了现在社会的燥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