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给孩子提条件、讲要求的时候,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和观点出发,来硬性规定孩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要是孩子不赞同,不认可,大人们总会觉得孩子辜负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因此就要采取措施,让孩子就范遵从。“我说的话,你都不听了?这真让我伤心啊。”“这样做不好,否则,爸爸妈妈会不高兴的。”“大人说的话,小孩子必须听,这样的话,爸爸妈妈就会很高兴的。”这些话都是父母说给孩子听的,家长们妄图给孩子传达这样一种意思:“不听话”、“不这样”,岂不是孩子忘恩负义?
由于青青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出身,他们的家庭也是书香门第,祖辈传承,文化底蕴丰厚,家庭一项重视对子女的为人、学识等方面的教育。青青打小就生活在父母也爷爷奶奶的严格要求和管束之下。无论是谈吐举止,说话方式,还是仪表礼仪,读书学习,父母都教育她中规中矩。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青青长大成人到了上初中的年龄。父母这个时候孩子教育她,要她学习弹钢琴,练习书法,研读古文等。和同龄孩子相比,青青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她开始感到疲惫和厌倦了,她也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希望周末同父母去公园去郊外游玩,希望能和同学朋友一起自由聚会,过生日派对,疯玩一个通宵……
随着初中的课程科目增多,难度也加大,父母给自己安排的业余课程就够多的了,青青感到有些吃不消了。
这天,她决定同父母谈谈,打算放弃钢琴和古文,书法平时还可以练一练,也能缓解疲劳,修身养性。爸爸妈妈都按她的要求,及时返回到了家中,她便讲自己的想法郑重其事地说了出来。
听完青青的话,爸爸妈妈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爸爸还没有说话,妈妈就态度坚决地说:“不行,这绝对不行。我们这么辛苦培养你,教育你,为的什么,还不是为你好?现在虽然学习紧一些,累一些,可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啊。钢琴和古文,你都学了好几年了,也算是小有成绩,怎么能说放下就放下啊?”
爸爸这时也跟着劝说到:“其实,我也知道你很累,但我们也是没办法啊。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大家都在往前冲刺,你也要迎头赶上啊。这样吧,从今以后,让妈妈给你做更多的好吃的营养的,我呢,就多给你零花钱,在物质方面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
见到父母都反对自己,青青伤心极了:“我不要什么好吃的,也不在乎钱多少,我就是不想学了!”“你这样可不行啊。乖,要听爸爸妈妈的话,我们可是一片苦心啊。你要是坚持学习,爸爸妈妈会很高兴的;可你要放弃学习,爸爸妈妈会特别伤心的。你难道要做一个让父母伤心的孩子?”爸爸继续说服着青青。
“你们高兴,我听话了你们高兴,可是你们的高兴是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的啊!你们怎么这么自私呢?”青青再也不想听父母的劝解和说服,一头跑到了自己的屋子里。那天,她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阴暗寒冷了……
爸爸妈妈对青青严格要求一些,没什么错误,可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不能给孩子加上她无法承受的砝码,太多的压力和学习课程,只能让孩子感到身心的疲惫。爸爸妈妈还要决绝青青的“减负”提议,以什么“让自己高兴”为借口,青青反问的真对:“你们的高兴,可是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啊!”
当今做家长的都不容易,为了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都舍得付出财力和精力,然而,我们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尊重过孩子的意见,这些他真的需要吗?将来真的能用得上吗?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用在了没完没了的培训学习中,快乐又从何而来?
家长不能为了自己高兴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不能用要求子女做个“听话的孩子”,做个“让父母高兴的人”来胁迫孩子放弃自己的正当想法和要求,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觉得父母的不通情达理和冷漠绝情。
更多的时候,家长要学会让孩子体谅自己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要适当考虑子女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并提出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措施,达到一个很好的沟通和平衡。
专家支招:如何让孩懂得体谅父母
1.要向孩子说明原因,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每个家庭都有不如意的地方,每个父母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不管条件如何,父母对孩子的拳拳之心,都是最真挚、最无私的。家长向孩子提出要求和决定,孩子不理解不体谅时,家长要说明做出某些要求和决定的原因和情况,让孩子体会父母的难处,知道父母面临的困境和艰辛,要用商量的语气,让孩子懂得承担一部分父母面临的重担,要满怀感恩之心减轻父母压力,体会父母的苦心。
2.要正确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做出同样的选择
孩子一时不理解不明白父母的用意和难处,家长不要采取强制压迫的方法,要耐心同孩子沟通,往正确的方向引导教育孩子,直到他们真的懂事为止。
3.对孩子的感恩和回报之举做出回应和鼓励
孩子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恩回报,家长要做出正面的回应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对孩子的行为很满意,很高兴,觉得很幸福。这样,孩子才能更加努力,亲子间的情感才更浓厚,沟通才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