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总会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不服父母的管教和说辞,讲出一番自己的大道理来,反过来为自己解释和对父母进行反驳。不少父母由于本来就在气头上,加上孩子不但低地认错,反而要给自己辩解甚至反过来对父母进行指责,这怎么能受得了?
有的父母在孩子的“讲理”下,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或者由于过度气愤,会指着孩子说:“你,你怎么能这么说?难道你还有理了不成?”“我这说了半天,你不听,你以为你还有理呀!”“我才说一句,你就说了这么多,难道你以为你有理了?”
这天下午,雪儿放学回来的早,爸爸妈妈还没有下班,只有奶奶在家里。爷爷去世好几年了,只有奶奶同雪儿她们一同生活。奶奶很喜欢雪儿这个小孙女,总是想多和雪儿说话,同她在一起多待一会。
雪儿也爱自己的奶奶,可有时候会觉得奶奶很爱唠叨,有些啰嗦。总的来说,雪儿同奶奶相处还算融洽。
“雪儿,你今天上课怎么样,还好吧?”奶奶问到。“还好,就是,就是有件小事情,气死我了!”雪儿回答着,一边拉开冰箱的门,拿出一个冰激凌,吃了起来。“你慢点吃,太凉了。宝贝,跟奶奶说说,是谁惹我们小公主生气了?”雪儿就把事情告诉了奶奶。
原来,雪儿的同桌芳芳有了一个新的漂亮的文具盒,是好可爱的卡通图案那种,据说是全国限量版的呢。芳芳拿着它,在雪儿面前展示着,那神气劲,简直就气死人了。不就是这么个破玩意吗?我早就有了,只是旧的文具盒还没坏,暂时没用而已。雪儿气呼呼地对芳芳说。芳芳反而激她说,让她明天拿来看看,否则就是吹牛。
“你说她气人不气人?”雪儿说完,抿了一下嘴边的冰激凌说。“不就是个文具盒吗,这样吧,奶奶出钱给你买一个,谁让你是我小孙女呢。”奶奶说着,便掏出一张20元的纸币,说:“你下楼去买个吧,剩下的钱不用还我了,别乱花就行了。”“奶奶,我就是随便说说,你还真往心里去啊?再说,这20块钱哪里够啊?”“那要多少?五十?”“怎么也要300元,它可是世界名牌啊,我看还是算了,这么多钱,我怎么能要您的钱呢?”“300?300是多了点,不过谁让奶奶答应你了呢,我这么大年纪,可不能说话不算数啊。”
奶奶果真拿出了300元钱,让雪儿去买一个同样的回来。雪儿高兴地接过钱,还亲了一下奶奶。
晚上,妈妈回来,整理家里的衣服,准备洗衣服的时候,从雪儿的口袋里翻出了300元钱。妈妈一脸的猜疑,怎么回事呢?雪儿哪里来的这么多钱,难道是……妈妈最怕雪儿学坏了,有孩子偷家里的钱去上网、大手大脚的新闻妈妈可看了不少。
妈妈到了雪儿的房间,看她正在做作业,便压住怒气,坐在了一旁,说:“雪儿,你最近有什么事情瞒着我吗?你可不能学那些坏孩子啊。”“你怎么这么说呢?我好好的,什么也没做啊?”雪儿一脸茫然。“真的没有吗,可我总觉得你好像有什么事情瞒着我,可要说实话啊。”妈妈继续旁敲侧击着。“真的没有,你怎么能连我也不相信呢?难道你抓住我什么把柄了?”雪儿态度坚决,妈妈可真的生气了,她拿出了那300元钱,在雪儿面前一晃:“说吧,这钱是怎么回事?”“怎么到了你手里?我想起来了,是你刚才说洗衣服,我忘了掏出来了。快还我,我有大用处。”妈妈把钱攥得更紧了,问:“说吧,这钱是哪里来的,你有大用处?想干什么?”
“我说了你可别生气啊。 钱是,是爸爸给我的,他,让我帮他藏着的。”话一出口,雪儿就后悔了。“真的吗?好,我马上找你爸爸当面对质,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妈妈似乎相信了雪儿,看样子特别生气。“妈妈,我刚才说谎,是,是奶奶给我的。”“你这孩子,我就知道是奶奶给你的,你爸爸哪里能有这么多钱给你?你怎么能拿奶奶的钱啊,她这么大年纪了,都不能挣钱了?”妈妈对雪儿一阵责怪,雪儿委屈的说:“是奶奶非得要给我,她说我不拿上,她就是个失信的人了。我又没有非得向奶奶要!”妈妈真的是气坏了:“你拿了奶奶的钱,还撒谎说是爸爸给你的,现在还不认错,你还有理了?啊,你这个不争气的孩子,让我多伤心啊?”……
雪儿一时间羡慕同学的文具盒,回家同奶奶说起,奶奶是因为疼爱雪儿才拿钱给雪儿的。雪儿虽然拿奶奶的钱不对,但是妈妈也不该那么严厉地责骂雪儿。家长在同子女发生争执后,要倾听孩子所说的话语,孩子怎么就不可以有理呢?难到对的永远是大人?谁也没有规定孩子必须无理吧?雪儿有雪儿的道理和想法,不能说妈妈就只顾以自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专家支招:孩子总是强调自己的理由怎么办
1.认真耐心地听孩子讲完,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
当孩子一直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家长不要随意打断,只想着自己的面子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只有听孩子讲完他的话语,才能了解到孩子的主要想法和观点,,掌握孩子的真实意图。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反思。家长要从孩子的话语中分析出孩子说话内容的真伪对错,不能只听信表面文章,也不能对孩子的想法和建议不理睬。要积极采取措施,给孩子一个让他满意的答复。
2.分析孩子的观点,告诉孩子错在那里
听完孩子的论述,家长要有自己的观点。如果确实是孩子错了,家长正可以从孩子所说和现实情况的分析中,找到孩子错误的根源所在,让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结束争端,消除孩子心中的顾虑和担忧。如果一味地否定拒绝孩子,而不告诉他错误在哪里,危险在哪里,也不利与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