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初栽历几年,培成蔬品味清鲜。
从兹不必矜淮产,种遍宣和百亩田。
这首诗选自清《乾隆中卫县志》,作者黄恩锡认为有了中卫宣和一带出产的山药,就不必再夸耀“怀山药”了。看来宣和的山药要比“怀山药”廉价可口。
黄恩锡诗作中的“山药”实际是宁夏人对马铃薯的一种俗称,准确地说应该是“洋芋”,也有叫“土豆”“地蛋”的。它原产于南美洲,按黄恩锡诗作描述,似乎在清乾隆年间才引种到中卫一带,那时唯宣和一带有之,以后逐步向山区推广,因此也可以看做是当时宁夏外引的一种特产。由于它是外来品种,因此人们又普遍把它叫做“洋芋”。
在引种到中卫以前,今河南沁阳(属怀庆府)所产的马铃薯品质最好,时有“怀山药”之称,诗作中的“淮产”可能是“怀产”之误。
宁夏的马铃薯主要产区是固原市、同心县和盐池县。20世纪70年代以来,宁夏从外省引进同薯8号、沙杂5号等先进品种,抗旱抗退化力强,产量高,更易贮存。近几年,马铃薯种植范围扩大,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淀粉工业发展前景乐观,南部山区已建起多处生产加工基地。科学研究表明,用传统方法将马铃薯加工成淀粉,可增值3%。加工成粉条、粉丝、粉皮等,可增值80%。固原市有以西吉傻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几家大中型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0多家粗加工乡镇企业以及以固原市原州区平坊、西吉县耀州等地区的个体户为代表的加工户,每年可直接消化本地的大量马铃薯。同心、盐池所产大批外运成为羊只饲料。“土豆豆”变成了农民加工创收和发展养殖业的“金豆豆”。2000年,南部山区干旱少雨,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明显下降。为解决马铃薯退化、品质下降和产量低问题,西吉县成立了马铃薯生产研究所,运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开始进行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研究。2004年2月,在第五届世界马铃薯年会上,西吉被中国特产组委会授予“中国马铃薯之乡”称号。2005年,宁夏的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马铃薯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优势产区的产业带基本形成,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近200万亩,产量达274万吨。当年,马铃薯主产区西吉县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宁夏农业现代化马铃薯生产示范园区,成为宁夏11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之一。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73万亩,总产鲜薯110万吨,总产值3.06亿元,农民马铃薯人均纯收入5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6%。全县建立优质脱毒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50万亩,新建千亩示范点22个,马铃薯高新科技园区脱毒马铃薯原种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粒,建立原种和一级种薯繁育基地2.87万亩。县内宁薯8号、宁薯9号、青薯168号3个品种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自治区无公害产地认证。确定火石寨、苏堡两个乡为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双认”基地。培育发展34个马铃薯加工销售协会、30个中介组织和380多名农民经纪人,注册了“西吉马铃薯”商标,形成了马铃薯营销新模式。2005年10月18日在西吉县成功举办了首届宁夏固原马铃薯节,共签订马铃薯产业项目协议11份,协议金额3.14亿元。西吉作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在节日期间得以授牌。2006年,西吉县种植马铃薯113.4万亩,分别占宁夏全区和固原全市的37.7%和52.6%,户均13.6亩,人均2.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