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串相遗各用情,年年果实喜秋成。
永康酒枣连瓶送,蒸枣枣园夙擅名。
这首诗属《中卫竹枝词》之一,选自清《乾隆中卫县志》,作者黄恩锡称赞永康(今中宁县永康镇)的酒枣和枣园(原中宁县枣园乡,今并入石空镇)的蒸枣,都是馈赠亲友的上等吉祥保健食品。
明代,红枣树已在宁夏广为栽培,花盘多蜜,招蜂恋蝶。生果呈黄绿,熟果变紫红,俗称“大红枣”。那时,中宁枣园堡、吴忠枣园堡都很有名气,特别是中宁红枣,虽比不上陕西佳县、清涧红枣,但曾在宁夏历史上独享盛誉,号称“中宁大红枣”。如今,中宁县已将枣园乡、关帝乡、石空镇和长山头灌区辟为红枣生产基地。2005年,全县新植红枣1万亩,总面积达4.3万亩,实现产值771万元,农民人均来自红枣产业的现金收入达51.3元,从中宁县看,宁夏枣业生产很有发展前景。
红枣供人食用,又能制成各类果、汁、酱制品,也可入药配方,治多种疾病,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红枣极易贮存,每逢金秋收果季节,农民将最好的鲜枣挑选出来,放进缸里或瓷罐里,喷上白酒,加盖密封,待到春节前后打开食用,色泽鲜亮,脆甜可口,略带酒味。多数人家将红枣上锅蒸熟,或晾或晒,成为干枣,少者储存食用,多者上市出售。这两种能够长期保存的枣果,就是黄恩锡所说的“酒枣”和“蒸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