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秦中是秦汉区域性地名,泛指秦汉时期黄河以南地区,包括今宁夏中部、北部及陕西北部,因与当时的秦中相对而得名。秦中的含义与狭义的关中略同,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新秦中”最早出现于秦始皇时期,因蒙恬北驱匈奴新得其地,又与故秦地相接,故名。
对新秦中的最早记录见于《史记·平淮书》,指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对新秦中最早的解释是《史记正义》:“地名,在北地(郡),广六七百里,长安北,朔方南。《史记》以为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北胡,故得肥饶之地七百里,徙内郡人民皆往充之,号曰新秦中。”秦始皇取得新秦中后是否移民屯垦,说法不一。西汉强大后,卫青、霍去病等率兵大败匈奴,收复黄河以南失地,汉武帝诏令灾民到新秦中地区屯耕,由政府供给口粮、衣物、种子和耕牛,兴开渠引水灌溉之先,数年之内,这块往日人口稀少的地区出现了“冠盖相望”的初步繁荣景象。新秦中的繁荣已与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秦中相提并论,成了当时的经济特区或经济开发区和人们向往的地方。东汉末年社会动乱,羌族起义军进攻北地,朝廷对羌族起义军进行残酷镇压,郡县徙治,居民内迁,新秦中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新秦中作为地名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