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乡的穷小子仓子,去大城市打工已经有几个年头了。仓子外出打工的这些个年头,有变化。
仓子最初跟随做包工头的姨父进城,那时候他只身一人。三年五载,随着城市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仓子由独身一人住工地,发展到了一家三口共占城市的某个房间。
进城后的仓子不只是把妻儿挪到了城里,还让妻儿都穿戴上与城里人相差不远的服饰。至少,要叫城里人不会一眼看出我们是乡下人,要让乡下人一眼就看出我们像城里人。仓子把妻儿挪进城的时候就这样想。在乡亲们眼里,仓子一家人从起身进城那一刻起,就差不多是城里人了。乡亲们都说:你看,仓子一家的穿戴多么光鲜,多么得体!乡亲们还说:原先一日三餐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仓子,真是傍上个好亲眷了!乡亲们都猜:总有一天仓子会在城市里落脚、生根,当上真正的城里人。
据到城里受过仓子招待的乡亲说,仓子积攒了不下十万元的存款,准备把房子买在城里呢。人们就议论仓子买的房子该在城市的东面呢还是西面,是买套房呢还是楼房……
今年初春,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回家乡的仓子突然回来。他对租种他家田地的三叔四伯说:今年的田地我自己要耕种……下半年回乡重建房子。
仓子这么一说,简直给村里扔下一枚威力不小的手雷,把村人的思维都炸晕了。
秋高气爽时节,仓子回家乡一鼓作气建好了他的新房子。雪白的墙壁,光溜溜的青石地板,进入过他家的人都说好像走进了水晶宫。当然人们都没见过水晶宫,只是感觉在水晶宫里应该就像在仓子的家里一样舒服。
在村里几十座民房中,仓子的房子以一种鹤立鸡群的姿态吸引着大0众的目光。明眼人都知道,仓子建这房是花了心思的。但是,在乡亲们的艳羡里,仓子却无数次地发出几近哀叹的气息。
新房子完工后,一般人家都要办“圆工酒”,庆祝新房圆满落成。酒席有好有差,但是不成文的规矩是家家遵循的:不上猪肺。祖祖辈辈村里就流传着一句俚语:猪肉好吃上得了酒席,猪肺好吃上不了台面。
仓子家的“圆工酒”例外。
仓子让猪肺作了酒席的开篇菜。仓子再次把村人弄得一头雾水。有人在酒席间就骂开了。有人把在心中差不多要憋得发霉的问题也抖露出来:花这么多钱把房子建在这山旮旯里,怎么就不建到城市去?言外之意是你仓子若有本事把房子建在城市里,也省得我们来喝酒,被你仓子当猪肺轻慢!
仓子到每一桌一一道过歉。然后仓子问大伙:你们知道城市的滋味吗?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又开始闹哄哄起来。最后在上第三碗菜的时候,仓子总结地说:对!城市里人多、房多、漂亮衣服多;城市里路好、吃好、服务态度好;还有很多很多的好……可是我们乡下人在城市里的滋味是什么?
仓子正叫得起劲,被妻子一把拽走,留下一张张带有疑问的脸继续吃喝。
“圆工酒”之后,三叔四伯们陆陆续续听说了仓子在城市里的事。其中之一是这样的:仓子一家爱吃猪肺,到了城里发现那儿的猪肺很便宜,于是就天天买天天吃。菜场里的杀猪师傅都认得他,每天见到他就叫他买猪肺。有一天,仓子到菜场发现了一个新面孔的师傅,就在那个摊子前面停下买了三串猪肺。师傅递给仓子猪肺的同时问到:“你买这么多猪肺,你们家一共养了几条狗?”仓子稍稍愣怔的同时,传来了一片哄笑声。仓子转身离开。身后有低低的声音夹杂在笑声里,最少也有四五条咯……
仓子走出菜场,把三串猪肺狠狠地砸向附近的垃圾房。这时,一条毛色邋遢的瘦狗怯怯地向仓子扔的猪肺靠拢,夹着尾巴、警惕地偷觑着呆立着的仓子。倏地,那狗叼起猪肺狂奔起来,生怕仓子反悔要抢回去。
仓子回家对妻说:今后不许再买猪肺。
从那以后仓子一家没有再在城市里买过猪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仓子逢人就说:城市里猪肺的味道都无比的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