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说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便可以看出他长大的性格、修养。这句话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未免有些夸张。七岁还是未成年人,怎么能决定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呢?不过,一旦人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那么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也就大体定型了。所以,孩子的后天教育尤其是对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至关重要。
人生短短几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犹如白驹过隙,应该怎样度过呢?这个问题恐怕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我们与这个世界告别的那一瞬间,在脑海中往往会急速地回顾自己的一生,倘若这一生中没有一两件事值得我们自豪,那我们不就白白在这人世间走了一回吗?当然,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每个人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但不同的价值观将会形成不同的人生道路。找到自己的人生核心价值观之后,如何把它融入自己的人生,需要我们用一生的行动去践行。
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异常忙碌。地上,有只乌龟懒洋洋地抬起眼皮,闷声闷气道:“姑娘,在干啥呢?”
蜜蜂微微一笑,甜甜地说:“在采集花蜜呀。”
“采那些黏糊糊的玩意儿有啥用啊?”
“酿蜜呗。”
“酿蜜?你的身体这么小,那要采多少花,才能酿出一滴蜜来呢?”
“可多啦!”蜜蜂说,“我每天外出采蜜四十多次,飞行五六万米,采四五千朵花,就能酿出半克蜜来!”
“我的个乖乖!飞那么远的路,采那么多花,多累呀!”乌龟一脸不屑。
“不累。而且回到蜂房以后,我们还得把采集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蜂房里,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反反复复一两百次,最后才能酿成香甜的蜂蜜。”蜜蜂自豪地说。
乌龟像听天书一样,觉得不可思议。他鼓着眼睛,又问道:“你们这么辛苦,一定会影响自己的寿命吧!能告诉我,你们一般可以活多长时间吗?”
“一个多月吧,最长的可以活五六个月呢!你们呢?”
“我们少说也要活一百多年吧。”
“那么,这一百多年来,你们一般都做什么事呢?”蜜蜂好奇地问“做什么事?静养呗!据说,现在,许多人为了延年益寿,都在学我们的静养功哩!”乌龟显然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引以为荣。
“活着不做事,活那么久干吗?”蜜蜂不解地问“干……嗯……是这样的……”此时,乌龟倒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蜜蜂和乌龟选择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或者说生活方式,蜜蜂选择了无休止的酿造蜂蜜,而乌龟却是选择了无休止的静养,什么都不做。虽然蜜蜂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获得了人类的高度赞颂,被视为勤奋的象征、奉献的楷模;而乌龟用漫长的岁月静养着自己的生命,被人们视为懒惰的代名词,到头来只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营养品。蜜蜂与乌龟,可谓两种价值观,两样人生路。
老叟箴言
价值观是人类选择的驱动器。人类所有的选择都是在自己价值观的支配下进行的。
价值观是一把标尺,是一块界碑,它严格限制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坚持什么,放弃什么。
真正的转变,是一种心灵的转变;真正成熟的人能建立和坚持更高的价值观,并用这种价值观来抵御所有外界的诱惑与侵扰。
价值观是只“看不见的手”,它在不知不觉中决定了我们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一生。
当价值观成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它就不仅是一笔财富,更是自己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