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6000000044

第44章 红玻璃的故事

王大妈是榆树屯子最愉快的老婆子。又爱说话,又爱笑,见了人总是谈闲天,往往谈得耽误了做饭,往往谈得忘记了喂猪。不管是在大门口碰见了屯子里的人,还是到邻居家里去借使唤家具,一谈就没有落尾,一坐下来就挪不开脚步。所以王大妈在榆树屯子里,有个好人缘儿,也正因为有好人缘儿,手里没有几亩地,过的日子反而顺利。不说别的,青黄不接的时候,人家都到城里去借粮,去向外批豆子。而王大妈可不用出屯子,就能东家借两升包米,西家借两升高粱,凑付着过下去了。

自然王大妈家里人口少,除了她自己,跟前只有一个15岁的男孩子。男孩子名叫王立,他还有个30岁的姐姐,老早就出阁了,嫁给沙河子刘二虎子家,现在已经是一个七岁女孩子的母亲了。另外他还有一个姐姐,那是王大妈第二个女儿,没满16岁得干血痨,死掉了。至于王立的父亲,他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因为在他临生的那一年,他父亲就到黑河挖金子去了。

王大妈过了15年寡清的日子,最初还早起夜晚的想,慢慢就逢年过节的想,盼望丈夫能够有个口信。年道久了,王立也长大成人了,王大妈也就习惯这孤寒的日子啦!不再想那个到黑河挖金子的男人了。王大妈为人又很勤谨,又生就一身结实的筋肉,身量又有男人高,腰粗,臂膀壮,有着一双充满生命力的眼睛,和一双能操作的大手;而且胃口也健旺,一吃就是一斤土豆子两碗黄米干饭,所以过得也满幸福。而且王立也能帮助她锄地了,王大妈就不让他雇给外人放牲口了,留在自己身边,帮衬着干活儿。

这天,是九月初三,王大妈的外孙女儿小达儿七岁的生日。王大妈想早收拾收拾东西,到女儿家去走趟亲。因为女婿也到黑河挖金子去了,五年没有个准信,不知是活着呢?还是故世啦!闺女的日子也很孤单。

这天从早晨起,就很冷。屯子里每家茅屋顶上全都铺霜了。王大妈吃早饭时还说:“天气变了,咱们得把后院子的白菜,全刨出来!”并且催着王立快吃,谁知吃顿饭的工夫,又出了太阳。

王大妈本来想刨出白菜来渍酸菜的,酸菜缸都刷得干干净净了,又临时变了主意——晒干菜。留着那些没刨出来的,等到走亲回来再渍酸菜。

临走,又预备好猪食,嘱咐王立只烧把火温一温就好了。

“要是天气变了,赶快把晒白菜的席子卷起来,听见没有?你看你那么大了,还有鼻涕,真埋汰死了,快过来,我给你擦擦!”王大妈作着不屑望他的眼神,又说:“真不害羞,那么大了还得我来照料!嗅儿嗤——嗅儿嗤——你看这些鸡,简直是活祖宗。立子!你好好的看着呀!勤谨着一点儿,别让鸡把白菜吃光了!”

“知道呀,你快去吧!”

“你看你……说说你,你还不耐烦了!你看看这些鸡,探着头,伸着脖子,一离眼就跑来了,我可告诉你,别看着看着睡着了。”又小声说,“你知道隔壁老胡家的二媳妇,手可不老实。”

“知道呀,你别蘑菇了!”

“你说谁蘑菇,我没有打你吗?这孩子,越学越不像样儿,谁家有儿子说他妈蘑菇的……你看这些鸡,全是些饥鬼,一天吃360遍也不饱!”

王大妈又嘱咐王立当心着鸡,这才进屋去换衣裳。倒不是为了走亲。要穿的体面点儿,而是防备变天。关外的天气,尤其是秋季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刮风,什么时候突然下雨。

王大妈穿了那件丈夫早年在家常穿的棉袍,提着一个红布包袱,就走出满是绿色菜叶子的院子了。院子的土墙极矮,腿长的人能跨过去。

“妈!”

“干什么?”

“你早点回来呀!晚上我一个人怪害怕的!”

“害怕找刘家小牛倌做伴好啦!可不许吵架!要是下雾落雨记着多抱进几捆柴火。”王大妈说着又想走回来,那神气仿佛说:“还是我先来抱进几捆吧!”

“知道呀,我会抱进去呀!”

“要是晚上我回不来,把酱缸盖上呀!一着露水酱就坏了。”

王大妈到底离开家了,在屯子口又碰见刘大爷。这是一个常常到哈尔滨去卖豆子的贩子,阔背,粗腰,穿着短的皮外套,说话的声音很雄壮。当时,他就笑着叫道:“小寡妇,到那儿去呀,打扮的这样俏皮!”

“老该死的,驴嘴里就长不出象牙来,都老白了头发啦,还小寡妇呢!去看看我的外孙女呀!你知道,今天是我外孙女的生日哪!当姥姥的也没有什么稀罕的东西,这个年月能走一走就不错了,谁能顾了谁呀!你又该收豆子了吧!什么行市呀?”

“还没有行市呢!咱们屯子里开的价是16块哈洋一石!你怎么?还有两石卖吗?”

“还有两个金豆粒呀——我不和你闲扯啦!改天再扯吧!”

王大妈走出了屯子口才觉得外边的风很大,倒底屯子里暖和一些,而且外边风声也很响,比在院心所听见的不同,刮起来,带着一阵阵的叫啸。王大妈的袍子襟儿,都给风吹得一抖一摆的,前襟儿向后卷,后襟儿向前飘,挪步都不便当,索性就卷到腰里,这样更俐落。王大妈想:这若是叫自己闺女看见,又该说当妈的没女人气了。不由地笑着,这种微笑,在一个少女走出她的情人家里所有的,低了头,什么也看不见。又想,自己有这么个要强的闺女,真是给做妈的争光,不说别的,一个女人,又没有公婆,又没有家底,有几个叔伯,也早分居了,单人独马挺着过日子,是不容易的。想到这儿,又觉得闺女孤孤单单的,有些可怜。若是自己的日子过的好,王大妈就是一月不走三趟亲,也总能接到家里来住几个月,可是自己的日子也是顶着过,走亲不带着一点儿吃食,来回空着手,还不如不走。想想,又很难过。

车道旁,有屯子里的人在收拾庄稼。王大妈看见一个包着粉红色头巾的少妇,在一辆四轮农车上装豆子捆。她认识:是烧锅家的三媳妇。平常王大妈还看不出她这样能干,两手用二股叉叉着豆秸向车厢里送,车左手就是一个大坟堆似的豆秸垛。两个半老的农妇,站在垛顶上,向车里抛豆子捆,手里也各有两股的草叉。阳光照在车上,豆子垛上,看起来镀金一样,黄澄澄的,不怪妯娌们是忙得那么愉快。

“立子他三婶儿,刮风天也不在家里蹲着呀!”王大妈老远叫道:“怪不得你们是财主哪!勤也不能卖命的干呀!”

那时,被喊着立子他三婶儿的,正向手掌上吐唾沫(这样搓搓手,再握草叉就不燥手了),就说:“外头的人,都向城里送粮去啦!人手不够呀。你提着红包袱做什么呀,又看闺女去吗?”

“通共今年没去两趟,可巧都给你碰见了,五月节去了趟,再没去呢。我也不知道八月节她是怎么过的。我这做妈的攀不得人家,手头紧,自己也顾不了,还有心顾闺女……今天是小达儿的生日哪!就是我们那命根子外孙女儿。或巧,前几天积攒下几个鸡蛋,当姥姥的嘛,还有不亲外孙女儿的!卖舍不得卖,吃舍不得吃,连立子我也不叫他动手,可是闺女还嫌当妈的不像姥姥的样,说我‘把家啦!说我有东西也舍不得给外孙女儿!’”又说:“那是谁呀?是立子他二姑姑从沙河子回来了吗?你们看看,我这眼神,一年不济于一年。”实在,王大妈早就看见是烧锅的三媳妇的小姑了,一时不知怎样回答她的招呼,就这样遮着心眼儿说:“帮着他大娘装豆秸呀!看看你们高高站在垛上的样儿,像是两个女神呢!”谁也没留她多谈一会儿,她尽自说:“我可不能陪着你们妯娌你们姑嫂,扯闲白了,还想傍黑儿赶回来呢!”

“大妈过来吧,抽袋烟再走吧!”

“是不是怕我们吃了你的走亲鸡蛋呀!”

“他二姑姑还说呢,女婿从哈尔滨捎回来的俄国牛奶糖,你就不拿出一块给大妈尝尝!”王大妈笑着说,那种神情像一般拿着真话当玩笑说的人一样:“下一趟女婿若带来稀罕东西,你不送,我就要跑到你那儿去硬讨啦!”

只见站在豆秸垛上那个半老的妇人,高声笑着,她这时候无话可说,你不让她笑,又有什么法子遮羞哪!王大妈也咯咯的笑着:“真得硬讨呀!你说不是吗?他大娘!”她那时向前走了两步,自然眼睛没有注意道路,所以停脚又追问一句,无非想逗引烧锅大媳妇说两句话,显得彼此间有点温暖气。烧锅的大媳妇也仰脸笑着。因为这时起了一阵风,所以王大妈的话声,她倒没听见,至于她的笑因,自然并非由于王大妈的玩笑,而是因为她的小姑说:“王大妈活像一个跑关东的山东汉子!”只见她的头巾飘抖着,身子斜着,险些给风掀下垛来,就势坐下了,又是一阵笑声。王大妈也笑着,一会儿风势就掀卷着她的头发,红布包袱差点儿给风吹跑,眼睛这才注意到立在路当中的一匹小马,它又畏缩又好奇地站在她面前,很久一会子了,仿佛试探试探这有男人高的老婆儿,有没有驱赶它的胆量一样。可是王大妈现在才注意到,而它一闪身子,就像受惊的小鹿一样跳着跑开去,倒把王大妈惊了一下,走了一段路,心还是跳着。就疑心着,莫不是小达儿家有什么不吉祥?但只一会儿,也就忘记了。

展眼远望,秋末的旷野,散布着几组收庄稼的农人,另外有两条村狗,在右手的高粱垛旁奔跑,仿佛是追逐垛鼠似的,再就是前面路标石,和立在标石旁边的狐仙木板庙。因为那庙涂着红颜色,就格外显眼。

在左手一个岔道口上,有着狐仙庙和路标石的大桦树背后,王大妈望见一座新坟,坟周围有一道石栏杆,而且石栏杆的宽大距离间连着一条粗的铁索链。朝南有门,门前又有大的雕石香案,心想:是沙河子屯哪家粮户死了,修坟修的这样讲究?只那七八十斤重的刻花纹的白石香炉,就值一担豆子的钱!走过这座桦树林,就望见岗上的沙河和对岸的沙河子屯了,树木森森,可都是光枝子,即有一两棵树还有几片凋零将坠的叶子,也枯黄得给人一种雪季就要到来的感觉。沙河屯上空的山峦上,霾黑的云块,运动着,而且垂着灰白的雾丝,山顶和山脚,也仿佛蒸发着雾气,和低空垂下的连作一起。王大妈想,也许今天下午要落一场初雪,再不就是临末一场雨。可是南边天空,还是晴的。

在屯子口,王大妈又碰见几个熟人,有一个提着水桶的健壮女子和她打着招呼:“看闺女来了!王大妈!”

“柱黑儿他娘呀!您好!”

“怎么没带立子来呀!”

“留着看家呢!你不知道,天天要来,就是抽不出身子,今天是我们外孙女儿过生日,院子里还晒着白菜,就这么掷下,跑来了。”王大妈这次不停脚了,说着话,向前走,实在心太急,普通人们在临到要会面的亲戚家村口,是这样急的,仿佛要早到一步,要早些看到所要看的人,一秒钟都不能等。

柱黑儿他娘是一个寡妇,包着蓝头巾,短褂补着补丁。眼睛可又黑又尖,一边提着水桶起来,一边注意王大妈的红布包袱:“立子没有跟着他们到黑河挖金子去?”

“我养了孩子,让他当牛倌,也不让他挖金子!别来气我了!挖什么金子,简直是……我真不愿说不吉利话!”

“那可也该要老婆了?”她又望了一下王大妈的红布包袱,实际也不是存什么贪心,不过想知道究竟她给小达儿带来什么礼物而已。

“等他长大自己讨吧!我可不能害人家姑娘一辈子,说不定翅膀硬了,远走高飞啦!让我天天看着媳妇难过呀!”

“可也是……”

“你不进来坐呀!”王大妈到了闺女家的土墙门口,站下来说。不想门口对面,茅屋后窗上,探出一个头来,正是小达儿。头发梳得挺光,耳旁的两条辫子垂到肩上,只听她尖声欢叫着:“姥姥来了!姥姥来了!”就看不见影子,但还听见她的喊声和奔跑的脚步声,在茅屋前院响。王大妈的眼睛现出愉快的光来,心里骂着这个小蹄子,像她妈做孩子时候一样,乱蹦乱跳的,嘴里却对柱黑儿他妈说:“进来坐坐嘛!”实在是说:“你走吧!别打搅我了!”

“我还等着回去渣猪食哪!”

可是她手扶着土墙,不打算就走。

那时候,小达儿就跑出茅屋东边的夹道,一见王大妈就扑抱起她的两条腿来了,仰脸望着王大妈,笑着,像我们所常见的孩子,见了亲人不知说什么好,还有点羞哪!不敢看王大妈手里提的红包袱。她的一只小手里,握着红玻璃花筒。

王大妈也没理会小达儿,只用大手捉住她的小手,和柱黑儿的娘说话。柱黑儿他娘说:“你们的白菜刨出来啦,我们这边还没有,谁知道霜上的这样早!”

“今年的天气有点不同呀!”王大妈说,心里老是急于早点摆开她。

谈了一会子,柱黑儿他娘终于提着水桶走了。王大妈就抱起小达儿来,夸奖她打扮的漂亮,又摸着小达儿的新衣裳,问是谁给缝的,一边说着话,一边向屋子里走。这时,王大妈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辉,那一个姥姥不疼外孙女儿呢!那一个娘不喜欢自己闺女的孩子呢!亲了又亲,望了又望,就是听不见小达儿的娘在屋里的召唤。

小达儿的娘,和她母亲王大妈一样的健壮,只是脾气不同,见了男人总是一句话也没有,见了女人也不喜欢说笑话。问人家借把扫帚,都羞口,借给人家全部压箱子的首饰,倒挺大方。

当王大妈在墙外和柱黑儿的娘谈天的时候,她就看见是母亲来了,可也没有走出来,倒不是为了做娘的过八月节没来看她而生气,而是因为从早晨巴望到晌正,不见影,心也就烦了,兴致也就没有了,说不出那里来的激恼。所以只走到门口望了望,又退到厨房烧灶去了。

“召唤你也听不见!”小达儿的娘在房门口迎着王大妈说:“我们娘儿俩等着你来煮面,可倒好面都风干了,才来!”说着话,把红布包接过去,仿佛接过客人一根手杖一样:“进屋坐吧!我还得去烧锅!”

“看我的闺女呀大老远来,一进门就给我酸脸子看哪!”王大妈向对别人说话那样高声叫,实在挺高兴:“你可别跟着你妈学呀!小达儿!”

小达儿的娘也不由地笑了:“怪人家小气,光烧锅就烧了三四遍,就等着你来面才落水哪!”

王大妈望着小达儿的娘,是这样清瘦,嘴唇也没有血色,两眼极像他的父亲,心里又一阵难过。脸上却依然装着欢笑,怕自己的闺女在这小达儿的喜日子伤心,像五月节那天,哭的连她自己都流着泪没心劝了。

王大妈和小达儿他娘吃了孩子的生日面,谈着家常话,是满愉快,满幸福的。

小达儿她娘告诉王大妈,今年的草,卖价还好,粜了一石包米,能凑付吃着到年底,冬天想请邻居们给挖一个兽窖,说不定能抓个豹子、冬鹿什么的,也好过个富裕年。王大妈就说,明年打算叫立子下庄稼地,已经和刘大爷商量过,托他留心给租两垧土地,那么明年若是自己闺女缺什么,她做娘的就可周济了。

母女俩说得都挺高兴。

那时候小达儿坐在王大妈的膝上,尽自玩着自己心爱的红玻璃花筒。从那三角的筒里,可以望见红绿色珠子的变幻。有时是五角形,有时是八角的花朵,原来花筒是三块红玻璃制成的,那底子里夹的彩珠,给红玻璃反映着,一动就是一种新奇的花纹,一动就是古怪的图案。

王大妈正说:“我怕下雨哪!”说话时,望着窗户,不想真的有几滴儿雨点落在窗纸上,小达儿的娘就急忙爬下暖炕,到后院去收拾晒的几件冬季衣裳去了。

王大妈只一个人伏在窗口上,看不见天上的黑云,因为屋子是向南的,南天还是一色秋季有风日子的晴天,和惨淡的夕阳光辉,那光辉越是红,越是觉得惨淡,王大妈想:有雨也不会大。一回脸,就望见蹲在身旁的小达儿。起初,王大妈还笑着说:“你那是玩儿什么呀?拿过来给你姥姥看看!”实在她不是不知道红玻璃花筒,正因为太熟悉了,也没有注意。

但当王大妈闭一只眼向里观望时,突然地拿开它。在这一瞬间,她的脸色如对命运有所悟,而且她那两只有生命力的眼睛,是使小达儿那么吃惊。那两道眼光,是直线地注视着小达儿。小达儿的脸色变白,几乎哭起来。

“小达儿!怎么的了?姥姥想什么事情呢?”王大妈立刻自惊地说:“别害怕。”

王大妈失神的那瞬间,想起什么来了呢?想起她自己的童年时代,也曾玩过这红玻璃的花筒。那时她是真纯的一个愉快而幸福的孩子;想起小达儿她娘的孩子时代,同样曾玩儿过这红玻璃花筒,同样走上她做母亲的寂寞而无欢乐的道路。现在小达儿是第三代了,又是玩儿着红玻璃花筒。王大妈觉得她还是逃不出这条可怕的命运的道路吗?——出嫁,丈夫到黑河去挖金子,留下她来过这孤独的一生?谁知道,什么时候,丈夫挖到金子,谁知道什么时候做老婆的能不守空房?

这些是王大妈从来没有仔细想的,现在想起来,开始觉得她是这样孤独,她过的生活是这样可怕,她奇怪自己是终究怎么度过这许多年月的呢!而没有为了柴米愁死,没有为了孤独忧郁死!

从沙河子屯走亲回来的王大妈,和以前的王大妈不同了,她已经窥破了命运的奥秘,感觉到穷苦、孤独,而且生活可怕。

在屯口路过那座新坟的时候,她又注视了一下。现在她不是赞美那墓石和香案的讲究,而是想,这里是埋葬着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也许他生前是个阔财主,也许遗留在世上一些叔伯、子孙和亲族,而他自己是解脱了……

王大妈回到榆树屯子三天了。榆树屯子的人从她墙外经过,听不见她的话声了,再也望不见她那充满生命力的眼睛和笑容了,人们还以为王大妈走亲没有回来。

王大妈每天坐在暖炕上,不落地,两只眼睛望着渺茫的前方,仿佛望那远不可及的什么物体,而实在是连窗户和屋壁都没有望见。猪叫的太凄惨了,就叫王立渣猪食儿,肚子饿了,叫王立煮点包米,她自己仿佛牵扯在某种营生倒不出空来。

不久,王大妈犯了病,又咳嗽,又喘哮。王大妈自己知道没有希望了,就把王立叫到跟前,握着王立的手说:“立子,你妈不中了,到沙河子屯叫你姐姐回来一趟吧!”又说:“我若是有那么一天不喘气,你怎么过呢?再没有人疼爱你了,没有人再照顾你穿衣吃饭了!妈活着,还是份人家,妈死了。你怎么过呢?”

王立哭的不能说清楚话:“……别说……妈会好的!”

“立子,记住我的话,我活着是立誓不让你向外跑的,可是妈现在不了……立子,到黑河挖金子去吧!”

王大妈是在这年冬天死的,王大妈死后,王立到底背着小包袱,到黑河挖金子去了。

第二年,春天又来到了榆树屯子。人们照常地耕地、播种。布谷鸟照常地站在树荫下低鸣着,榆树屯子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屯口王大妈这份人家。

王大妈那所茅草房屋顶,露天了,像死人坦露着肋骨那样坦露着柱了和椽子。房门还扣着锁,纸窗却破了,能看见露天的暖炕,而且院子生长了一片野草的绿茵。

这年春天依然很暖和。河开冻以后,冰解以后,到处都是流的震耳幽韵,而且窝卵儿——那歌唱春回的北方山国的诗人,也依然在高的晴空,愉快地抖着广播着悦耳的赞美春之诗乐。

清明节,王大妈坟前出现了纸束。有的说是她闺女来过,但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听见过哭声。

王大妈的土坟上,生了初生的艾草和狼尾草,而且一天天蓬茂,繁密起来了。

1942年冬,为1943年1月22日萧红逝世一周年忌日追撰。是稿,乃萧红逝前避居香港思豪大酒店之某夜,为余口述者。适英日隔海炮战极烈,然口述者如独处一境,听者亦如身在炮火之外,惜未毕,而六楼中弹焉,轰然之声如身碎骨裂,触鼻皆硫磺气。起避底楼,口述者因而中断,故余追忆止此而已。

(该作品是骆宾基根据萧红讲述的故事写作的,刊于1943年第1卷第3期《人世间》)

同类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文学遐思录

    文学遐思录

    《文学遐思录》是一部关于作家和作家的创作的随笔。从多个角度看待名人作家的写作背景、创作历程。例如托尔斯泰、爱默生、海明威等。本书作者翻阅了大量资料,如实解析了这些作家的经典的作品,并且节选经典作品的经典部分进行评论。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 山野的月色

    山野的月色

    《山野的月色》是“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系列之一。《山野的月色》收录了黄忠龙多年来创作发表的散文作品,内容包括《瓦房的天空》、《乡村戏台》 、《老堡子》、《老作坊》、《老井》、《粮食》、 《灰骡子》、《补丁》、《统销粮》、《土屋》、《 手推车》、《购货证》、《老广播》等。
  • 莫言作品解读

    莫言作品解读

    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
热门推荐
  • 解魂者

    解魂者

    一个身染怪病的男生一个活泼明亮的女子一件离奇的命案慢慢拉开了一场特别的冒险……“都说庄周梦蝶,不知是蝶梦自己还是自己梦蝶”“是呀~梦境就是让人这么虚实难分,有时候和你在一起都有点担心这只是个梦而已”“如果这是个梦,我愿意永远停留在这个梦里”“嘻嘻~那我就向你证明这不是一个梦”
  •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 人类VS丧失

    人类VS丧失

    2015年的一个早晨,世界还是如此的美好安静,学生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去学校里上学,可是就在要上课铃声刚响不久,一声尖叫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
  • 年轻总裁毒爱唯美公主

    年轻总裁毒爱唯美公主

    他和她终于结婚了,可是他却弃她于不顾,倔强的她在当天下跪求他别走,他冷漠的看着她,甩开了她。身世之谜解开失忆公主回归复杀父母之仇,一切真相浮出水面……他抛下所以狼狈的跑到女主身边请求她原谅自己,女主伸出手抬起他的下巴,将小脸靠近他那漂亮的俊脸,粉唇勾起讽刺的小弧度,“本公主身边那么多优秀的男子,你,又算个什么东西?”
  • 最后的魔宗

    最后的魔宗

    "如果我是平凡的,那么我也许是幸福的”————梅友仁。自小,梅友仁就见识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他自以为一切不过如此,可是最后,他发现,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不过,只是个开端。诸神,真的正义吗?魔族,真的有罪吗?一切因我而起,而我,也会将这一切终结。
  • 迷落的波斯猫

    迷落的波斯猫

    这是发生在F技校里,一所宿舍5个人女孩身上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宿舍里的5个女孩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人生。现实不同于梦幻,没有绚丽的光环加在他们身上,有的只是命运转轮留下的痕迹。一个被命运也抛弃的少女,最终的沦落会得到谁的救赎?温柔的清风,还有那个到最后都不知道名字的男生,伸出双手得到回应的是那双?刁阳公主的最终会成为公主吗?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女孩,要如何面对说谎如吃面一般的爱情?她的回马枪最终伤了谁?一个天真有点白痴的女生,分不清爱情和友情,面对自己喜欢的人要被迫去遥远的国度,却毫无办法,一场伤痛,最终开始成长,一个超级美丽的男人,一个胖胖的清秀少年,最值得提的是,这丫头有一个天使一般模样,情人一般关系的神秘男人,一直支持疼爱她,嫉妒!一个烂俗的无聊女人,一场变态的网络游戏,连接在一起的是一把15厘米光亮的匕首,上面正滴着艳丽的鲜血。一个美丽到失去视觉的,朦胧的女神一般的神秘女子,拥有部位人之的过去,和与生俱来的催眠能力,一切的与众不同,似乎惊不起不大的浪花,因为她的存在如同幻化的尘埃...基本上着5个人就是这样
  • 一曲殇歌落

    一曲殇歌落

    被西夏皇运用重刑处死,在死之前她知道了一切,上天不负她,给了她重生的机会,回到了她15岁时,从这里开始,一切都变了。“璃儿…”某男撒着娇。“我有事!晚上在说!”某女毫不留情推开。“晚上你怕是不会回来了…”某男直接扑倒某女。
  • 仙道之始

    仙道之始

    彼时!万法林立,唯仙道独尊。......【数据越好,我写的越有激情,故事就会越精彩】因为一块残骨,他走进那里。为了不甘心,他再世为人。现在是蝼蚁,以后定要是苍龙。他抬头望这天,是不曾见过的。一步一巅峰,此时才恍然明白,他求的,不是什么长生不死,只求一颗长长久久的心。**求推荐票,因为推荐多曝光足够,书就能让更多书友看到,然后书好不好,让他们判断。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哦!**
  • 侠挽芸生

    侠挽芸生

    一个平凡的小仆人,他过着平淡的生活有着平凡的梦想,可是忽然有一天某个人非要带他走,教他学绝世武功,要他做魔教教主。他不能反抗,但是他的意志坚定,他只想做一个好人。可,江湖险恶,当一场复仇带来浩劫之时,他能否安身立命。继续过他小人物的生活?芸芸众生,亟待救赎。侠之大者,万物皆为我悲喜。
  • 魂牵兮

    魂牵兮

    这是一个穿书帮主角一起打小怪兽,然后并肩傲视群雄的故事书穿文/系统文局部迟钝受v腹黑忠犬攻(或者互攻我再纠结一下……)1v1,不虐,副cp在你们雪亮的眼睛里23333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