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钟雪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将张家购屋搬家的所有事宜完全处理完毕,光绪十五年十月十五日(1889年11月7日),立冬节气这一天,叶钟雪与她的婆婆徐瑞萍、小姑子张雅涓一起,正式搬到张家新购置的那所新房屋中居住,而在此之前,她们都暂住在叶家大宅。
刘含芳的太太陆苓曾在叶钟雪从广州回到天津之后的第三天--光绪十五年八月十六日(1889年9月10日)的上午,去叶家大宅看望过叶钟雪。在她们的谈话中,叶钟雪告诉陆苓,她已经开始为张家购屋搬家的事务而忙碌了。于是,陆苓与叶钟雪约定,当叶钟雪正式乔迁新居的那一天,她将到张家的那所新房屋看望叶钟雪,祝贺张家的乔迁之喜。可惜,这个约定没能实现。因为,张家正式搬进新居的那一天,陆苓正在南京苏家,帮助陆海棠处理一些家务。
--光绪十五年八月十六日(1889年9月10日)中午,陆苓从叶家大宅回到自己家之后,她的大儿子刘令迪将陆海棠从南京发来的一封报丧电报递给了她。那封电报所通知的是陆海棠的婆婆--苏有成太太的死信。苏有成太太于昨天--光绪十五年八月十五日(1889年9月9日)的深夜病逝,享年六十三岁。陆苓决定去南京看望陆海棠,而且第二天就起程。刘令迪怕母亲远行劳顿,于是,他决定与母亲一起去南京,随时照料母亲。刘含芳的一个寡居多年的姐姐刘秋梦当时正住在刘家在天津的这座宅子中,于是,陆苓就将家务暂托刘秋梦照管。光绪十五年八月十七日(1889年9月11日)早晨,陆苓带着刘令迪乘轮船离开了天津,往南京而去。--
经过几天的海途之后,光绪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1889年9月18日)早晨,陆苓与刘令迪到达了上海。陆苓和刘令迪带着三个佣人下了船之后,决定先去上海的商行买些东西,然后再换乘另一艘从上海往南京而去的轮船。当他们这一群人走在码头上的时候,有一群像是正在赶船的人朝他们迎面走来。"那不是邵家的映融姑姑吗?"陆苓对刘令迪说道。刘令迪连忙点头,说道:"是,还有邵家的其他人呢!"
那群人走得近了一些之后,只听有一个少女的声音高喊道:"苓姑姑!"--这个少女就是邵映融的女儿孙泪泉,她这一年已经十五岁了。
随着孙泪泉的这一声喊叫,那一群人来到了陆苓和刘令迪等人的面前。陆苓和刘令迪连忙与他们一一问候寒暄。--那一群人之中,除了邵映融和孙泪泉之外,还有邵振林、邵振林的"姨太太"张淑荷、邵振林的两个儿子邵永嘉和邵永寒。邵永嘉现在十八岁,邵永寒现在十六岁。光绪十二年(1886年)夏天,邵振林从福州返回老家淮安,与他的二弟邵重林一起将母亲卫杭的灵柩安葬在邵家的祖坟之中。同一年秋天,邵振林在离开淮安、返回福州的时候,将张淑荷与两个儿子都带回了福州。这几年期间,邵永嘉和邵永寒一直在福建船政局衙门跟随他们的爷爷邵峻言的一位幕僚王元襄读书。王元襄有举人功名,也是一位历史学家、文物专家、语言学者,同时,他也精通律例,对于欧美与日本等国的法典、法律思想和新的法学学说也有所研究。王元襄对于邵永嘉和邵永寒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不仅让他们更扎实地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也让他们初步走进了中西法学的世界。尽管邵峻言是中国最早办理洋务的高级官员之一,可是他并没有让自己的两个孙子邵永嘉和邵永寒进入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读书,因为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的教育对于邵永嘉和邵永寒的材质而言,并不适合。不过,邵峻言也并不想让邵永嘉和邵永寒成为死读八股制艺的科举考试呆子,所以他特意请王元襄这样一位学者教他们读书。邵永嘉和邵永寒依旧得像当时中国的很多读书人一样,去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对于读书人而言,通过科举考试之路逐步走进社会、得到工作机会是一条最普通的道路。邵永嘉和邵永寒这一代年轻人生在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特殊时代,因此,他们的受教育过程不得不以这样一种非常奇怪的形式发展着,他们所学到的真正有用的学问和知识只能暂时巩固于他们的头脑中、得不到机会付诸实践,而对于他们的人生道路有着残酷的制约作用的科举考试所考的却几乎都是对于国家、社会、个人已经毫无实际价值的东西!今年春天,邵振林和张淑荷带着邵永嘉和邵永寒从福州回到淮安,参加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考试:县试,邵永嘉和邵永寒都通过了县试。邵振林在淮安帮助二弟邵重林将土地田产等事务处理了一番之后,就在八月中旬,带着张淑荷、邵永嘉、邵永寒、邵映融、孙泪泉一起离开淮安、往福州而去。他们在路过南京的时候,正巧得知了苏有成太太病逝的消息,于是,他们就去苏家吊唁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