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光绪皇帝载湉的大婚典礼如期举行,慈禧太后的二弟桂祥的次女叶赫那拉静芬正式成为了光绪皇帝载湉的皇后。
大婚典礼之后不久,慈禧太后就要"归政"了。慈禧太后定于光绪十五年二月初三日(1889年3月4日)"归政",可是,就在她"归政"前一天--光绪十五年二月初二日(1889年3月3日),那个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七月由广东巡抚调任到河工上任职、并于同年十二月被正式任命为河东河道总督的吴大澂却呈递了一道让她异常震怒的奏折。素与醇亲王奕譞有着深厚的官场利害关系的吴大澂在这道奏折中所啰唆的不是别的事,正是慈禧太后最痛恨、最忌讳的尊崇光绪皇帝载湉的本生父醇亲王奕譞的称号礼节的事!慈禧太后立刻怒不可遏地以光绪皇帝载湉的名义颁布了一道上谕--"皇帝入承大统,醇亲王奕譞谦卑谨慎,翼翼小心,十余年来,殚竭心力,恪恭尽职。每优加异数,皆涕泣恳辞,前赐杏黄轿,至今不敢乘坐。其秉心忠赤,严畏殊常,非徒深宫知之最深,实天下臣民所共谅。光绪元年正月初八日,王即有豫杜妄论一奏,请俟亲政宣示,俾千秋万载,勿再更张。自古纯臣居心,何以过此?当归政伊始,吴大澂果有此奏,特明白晓谕,并将王原奏发钞,俾中外咸知贤王心事,从此可以共白。嗣后阚名希宠之徒,更何所容其觊觎乎?"与此同时,她命令将醇亲王奕譞在光绪元年正月初八日(1875年2月13日)呈递给她的那道密折与这道上谕一起明发,传示天下--醇亲王奕譞在那道十四年之前写成的密折中用显得他极为可怜、极为无辜的语言说,如果有人将来由于他是光绪皇帝载湉的本生父的身份、想利用给他加上什么过份的尊崇这一卑鄙的手段谋取自己的富贵的话,就该将那个提出这种建议的人"务目之为奸邪小人,立加屏斥"!
吴大澂做梦也想不到醇亲王奕譞会曾经呈递过这么个仿佛预先埋藏好的地雷似的密折,在慈禧太后"归政"前的最后一天,他的那道自以为可以帮醇亲王奕譞的大忙、可以被光绪皇帝载湉赏识、可以替他自己谋取更多的富贵和名声的奏折就像一根导火索一样,将这颗地雷给轰然引爆了!一霎时,"吴大澂果有此奏"成了在当时的中国最轰动的政治奇谈,很多人都想看看吴大澂会因此得到朝廷什么样的严谴!
由于吴大澂在他的那道奏折中大段大段地引用了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在其《御批通鉴辑览》中的相关论点当成自己请求尊崇醇亲王奕譞的称号礼节的佐证,所以慈禧太后碍于她还不敢破坏的清朝礼制和家法的种种约束,没有立刻以光绪皇帝载湉的名义颁布上谕、对吴大澂进行严厉的谴责和惩罚。--如若不然,难道还让军机处在拟上谕的时候,将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的话大批一通、大骂一通吗?!然而,吴大澂还是吓得要死,整天战战兢兢地想着慈禧太后现在摆出了一副暂不明确说出对他的处置意见的态度、可是以后说不定将会用什么恶毒的招数收拾他。不久之后,他的母亲死了,让他总算找到了一个可以稍微体面些暂时离开官场的理由。于是,他连忙告了"丁母忧",自己离官去职,回到江苏吴县老家躲风头去了。--他这一待,就是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