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船政而言,光绪十三年(1887年)应该算是相对顺利的一年。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月,署理船政大臣邵峻言与闽浙总督杨昌濬合折奏请设鱼雷厂--"鱼雷为海防制胜利器,必须中国能自制造,始足以张我军威。"--这个奏折虽然也经过清朝廷高层的几多啰唆,可是毕竟还获得了批准,鱼雷厂终于设立起来了。这一年,福建船政局造船厂充满了一片忙碌景象,七月的时候,铁胁双重木壳快碰船寰泰号被制造完成了,其船价银为三十六万六千两,此船由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请调拨进南洋水师;十月的时候,铁胁木壳兵船广甲号被制造完成了,船价银二十二万两,此船是福建船政局造船厂与两广协作制造的八艘兵船中的第一艘,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调进广东水师。这一年,邵峻言还为福建船政局造船厂的拓基展业完成了一处惊人之笔:创办石底船坞!
福建船政局造船厂的船槽还是左宗棠、沈葆桢于同治初年(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初兴船政时所设立的,可修吨位在一千吨以上的轮船。此船槽长三百二十二尺,上设机房,凡广一万七千三百尺,设拖船机四十架、大螺丝四十条、四十匹马力一副。在工程繁忙时,此船槽设匠额为六十人,平时则为三十七人。这个船槽此时已经是年久多损的状态,而且仅能修整小船;福建船政局造船厂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近年来所制造的那些军舰的船身渐渐重大起来,这个旧船槽已经不足以承担修理之任了。因此,邵峻言决定在马尾港内距离福建船政局造船厂三里之处的罗星塔附近,新建一座石底船坞。根据设计,这座石底船坞的坞身将纯用石砌,长为四百二十尺、广为一百一十尺,并附建抽水机厂、机器厂、丁役水手房、木料栈房等,总建筑面积将达二十九万三千尺;平时此船坞设立匠额为二十七人,有船入坞待修时,将由造船厂的各个分厂依据待修船的不同状况、派专门工匠参加修理工作。可是,建造这座船坞的费用至少需要五十万两白银!邵峻言经过全面而慎重的思考之后,向朝廷写了一道奏请拨款建造这座船坞的奏折--"……江苏之上海,广东之黄埔,虽有船坞,而港道狭浅。福建罗星塔之下、员山寨之上,两山间有天成巨港,请建大船坞,备定远等铁舰修理之处。……"与此同时,他又致信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诚恳地向他指出在马尾港新造这座石底船坞,将对中国海防全局有着全面的促进作用,现在不仅福建船政局造船厂自身需要这样一座石底船坞,而且北洋近年从外国所购的军舰--诸如那两艘重型铁甲巨舰定远号、镇远号,南洋近年来从外国所购的军舰--诸如那两艘巡洋舰南琛号、南瑞号,也需要有这样的大船坞以备大修之用;福建船政局造船厂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将福建船政局造船厂的现有条件加以充分利用,不仅能节省宝贵的海防经费,而且有利于中国新式海军的谐调发展和全面建设;所以,希望身为海军衙门会办大臣的李鸿章能对于新建石底船坞之事给予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