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如春风化雨,礼仪会提高你的交际品位。奥里森·马登说,如果你的社会关系是一台机器,那么,彬彬有礼的态度就是那部机器中的润滑剂。古语说得好:“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因为,人际交往中只有形成尊重和被尊重的默契与和谐,才可能给你的形象加分,让你的交际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
常言道,礼多人不怪。当代社会,社交礼仪不可忽视。“彬彬有礼”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人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的标准,也成为衡量一个现代人基本素养的客观依据。其实,不知你是否意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之下,你的交际成功与否,你的事业发展与否仅仅取决于你对他人的尊重。如欧美的脱帽、拥抱,中国古代的作揖就是人们最起码的见面礼。在现代社会,人们行握手礼。即见面时,双方往往先打招呼,然后相握致意。关系亲密的朋友,可以伸出双手久握用力握。关系一般的人,可伸出手一握即止,这就是“礼”。
古语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它意味着一个人从外表到本质文雅有礼,才能使池到处受他人的欢迎。因为,人际交往中只有形成尊重和被尊重的默契与和谐,才可能让交际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彬彬有礼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你交际更具品位的基本要求。比如参加交谊舞会,男土的衣装应该庄重整洁,举止大方;女士的衣装应该明快典雅,不宜浓妆艳抹。进入舞厅时应该彬彬有礼,对熟人和旧友要握手致意或点头问好,对陌生人也应陔以礼相待。话音不宜高,步态应该轻盈,当邀请舞伴,舞曲响起来的时候,男的应该主动走到女士面前,可行半鞠躬礼,并且轻声邀请,女方点头表示同意,然后才能并肩走入舞池。所以,彬彬有礼是使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最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包含了尊重、亲切、体谅等意义,同时,也表现出个人的修养。
中国自古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较西方人含蓄得多,因此,更为讲究礼节。由于传统文化的束缚,很多人大重视繁义缛节,使得人们对“礼”的认识发生偏差,现代中国人的礼仪观念也门趋淡漠,以至于片面以为只有对长辈、上司或想讨好对方时才讲礼节,对晚辈或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就多此一举。甚至,有的人认为,礼貌只是社交上的一种手段。
其实人人部希望受他人尊重,都想活得理直气壮;一个人只有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才能进一步肯定自己生命的意义,由此看来,尊重,体谅等礼节绝不是规章条文,也不足口是心非的问候,而是出白内心的真诚的行为。
那么,如何让自己彬彬有礼,从而为自己的社交打开局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握手
多数用于见面致意或问候,也是对久别重逢的亲友相见或辞别时的礼节?习惯上握手还足一种表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比方说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后,都可以用握手来表示祝贺、感激或鼓励之意。
2.点头
这是与别人打招呼寸使用的礼貌举止。通常多用于迎送的场合,尤其是在迎送有许多人时,用点头就可以向许多人同时致意,表示对见面的喜悦或对离别的惆怅。在其他场合有时也用到点头。
3.举手
这也是与别人打招呼寸的礼貌举止。通常用于和对方远距离相遇或仓促擦身而过的时候、它的用意在于表示自己认出了对方,但囚条件限制而无法站停施礼或与对方交谈,用这种随机的礼貌可以消除对方的误会,并感到与正常招呼差不多的满意。
4.起立
这是位卑者向位尊者表示敬意的礼貌举止。现常用于集会时对报告人到场或重要来宾莅临时的致敬。平时,坐着的男士看到站立着的女子,或坐着的年轻者看到刚进屋的年长者,或者在送他们离去时,也可以用短暂的起立来表示自己的敬意。
5.欠身(弯腰)
欠身或者弯腰,都是向别人表示自谦的礼貌举止,也就相当于在向对方致敬。它与鞠躬的差别,只有程度上的不同而已,即鞠躬要低头,而欠身或弯腰仅仅是身体稍向前倾,但不一定低头,两眼也仍可直视对方。
6.鼓掌
这是表示赞许或向别人祝贺的礼貌举止。通常用于在聆听别人的长篇讲话和讲演,看完、听完别人的表演、演奏之后,用以表示自己的赞赏、钦佩或祝愿。鼓掌一般出声,但也可以不出声而仅仅作出鼓掌的样子,不过应当让对方直接看到。
7.抱拳
这是身份相仿者之间相致敬意的礼貌举止、它是由我国古代文人在相互见面或告辞时,互作长揖的礼仪动作演变而来。
8.合十(即两手合拢置在胸前)
这是兼含敬意和谢意两重意义的礼貌举止,最初仅通行于出家人即佛门弟子之间,以后逐渐流传到俗家人之间。因为这种礼貌举止很文雅,为雅俗共赏,所以不少人也乐于使用。
9.拥抱
这是表示亲密感情的礼貌举止。通常仅用于外事及送往迎来的特殊场合。有时,有前嫌的双方在误会消除时也常常用拥抱来表达一些难以用语言来说明的复杂感情。但这种表达方式我国在异性之间都比较慎重,轻易不大使用。
当然,表示礼貌的举止方方面面,这里只不过是提及其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而已。从根本上说,这些礼仪举止是我们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一二,其包含的各种思想感情就会融入到别人心田,受到别人的由衷称赞,这不仅说明你是一个礼貌的睿智者,更可以使你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顺畅自如。